[58 楼] 囧字当头
[泡菜]
12-4-13 09:31
原始部落摄影画廊 发表于 2012-4-13 09:23  嗯,俺也是这么想的。
如果基于这样的一个原则,那么,就不必过分的去探讨中间底的精度问题了。 可以去追求中间底的精度,但不用纠结在这个上面。
|
[57 楼] 囧字当头
[泡菜]
12-4-13 09:29
老驴 发表于 2012-4-13 08:28  俺也是觉得现在出的中间底的精度可用,关键是在密度上。美国那老头用戴安娜相机的塑料镜头拍的,然后再出中间底,就是精度再高,母片精度不高又有什么精度可言啊。所以俺认为玩古典法,关键是一个味道问题,正像LZ所说,这东西不能拿放大镜看,要是那样还不如直接数码了。瞎说一通,大家见谅。 我也是这么认为,味道很重要。 另外晒图我自制了一个紫外灯箱,成本也就几百元,效率提高很多。不用担心没有太阳了,特别像我这种地方,今年就没见过几天太阳。
|
[56 楼] 原始部落摄影画廊
[泡菜]
12-4-13 09:23
老驴 发表于 2012-4-13 08:28  俺也是觉得现在出的中间底的精度可用,关键是在密度上。美国那老头用戴安娜相机的塑料镜头拍的,然后再出中间底,就是精度再高,母片精度不高又有什么精度可言啊。所以俺认为玩古典法,关键是一个味道问题,正像LZ所说,这东西不能拿放大镜看,要是那样还不如直接数码了。瞎说一通,大家见谅。 嗯,俺也是这么想的。 如果基于这样的一个原则,那么,就不必过分的去探讨中间底的精度问题了。
|
[55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2-4-13 09:15
|
[54 楼] 老驴
[泡菜]
12-4-13 08:28
俺也是觉得现在出的中间底的精度可用,关键是在密度上。美国那老头用戴安娜相机的塑料镜头拍的,然后再出中间底,就是精度再高,母片精度不高又有什么精度可言啊。所以俺认为玩古典法,关键是一个味道问题,正像LZ所说,这东西不能拿放大镜看,要是那样还不如直接数码了。瞎说一通,大家见谅。
|
[53 楼] 老驴
[泡菜]
12-4-13 08:18
照文三 发表于 2012-4-12 18:06  老驴,很不错的印相。玩的手法较多啊。那个带语录的房子很棒。 中间底从图片上看密度不错。最好还是有个密度仪。不过,凭感觉和不断实验也能出好片子。 我感觉古典印相会慢慢火起来,因为这不用受不断上涨的放大纸的束缚。就是胶片绝迹了,还能从数码片通过中间底来做。 文三兄,俺整的没什么不错的,没有密度仪,都是凭感觉来的,玩过蓝晒和范戴克的,后来想玩铁银的,天就凉了,没有曝光箱,不能曝光,也就放下了。我这里是北方,只能夏天在大太阳底下晒,常常是弄得俺一身臭汗,O(∩_∩)O 那个带语录的房子是原公安部的"5,7"干校。 本帖最后由 老驴 于 2012-4-13 08:31 编辑
|
[52 楼] 原始部落摄影画廊
[泡菜]
12-4-13 08:12
老荣 发表于 2012-4-12 20:51  不是说中间底精度足够好了么,还需要什么突破? 谁说中间底的精度足够好了?能介绍一下吗。
|
[51 楼] 老驴
[泡菜]
12-4-13 08:12
囧字当头 发表于 2012-4-12 18:04  没刷匀。。另外有可能药液有沉淀没过滤 范戴克的涂抹技术要求比蓝晒高一些 现在想起来,有刷道的原因可能是药液刚从冰箱拿出来没恢复到常温就刷产生的,第1张是配完药液没进过冰箱刷的,所以没有刷痕。
|
[50 楼] 囧字当头
[泡菜]
12-4-12 22:11
一张是蓝晒后通过茶水调的色 刚好把两张晒反了面。。。。
|
[49 楼] 囧字当头
[泡菜]
12-4-12 22:10
|
[48 楼] 薄荷茶1777
[泡菜]
12-4-12 22:07
|
[47 楼] 囧字当头
[泡菜]
12-4-12 21:37
老荣 发表于 2012-4-12 21:08  胶片是要选好的,但出菲林的精度还是取决于打印机。现时那些民用打印机的精度做下烧瓷相可。 发重了。。。。 本帖最后由 囧字当头 于 2012-4-12 21:39 编辑
|
[46 楼] 囧字当头
[泡菜]
12-4-12 21:36
老荣 发表于 2012-4-12 21:08  胶片是要选好的,但出菲林的精度还是取决于打印机。现时那些民用打印机的精度做下烧瓷相可。 纠结太多精度也无益处,至少我现在精度够用了,一幅作品不是让人拿着放大镜去闻的XD,更多是挂在墙上,捧在手里 国外很多玩古典的用民用打印机的也不少,如果用水彩纸的粗面做,更多体现的一种纹理质感,此时精度不精度我真看不出来。。。 本帖最后由 囧字当头 于 2012-4-12 21:38 编辑
|
[45 楼] 老荣
[资深泡菜]
12-4-12 21:08
囧字当头 发表于 2012-4-12 20:57  只要舍得花钱,我看了下照文三兄弟说的那种国外的喷墨胶片,折合人民币也就是7元一张,8X11的,做古典工艺足够了。 胶片是要选好的,但出菲林的精度还是取决于打印机。现时那些民用打印机的精度做下烧瓷相可。
|
[44 楼] 囧字当头
[泡菜]
12-4-12 20:57
老荣 发表于 2012-4-12 20:51  不是说中间底精度足够好了么,还需要什么突破? 只要舍得花钱,我看了下照文三兄弟说的那种国外的喷墨胶片,折合人民币也就是7元一张,8X11的,做古典工艺足够了。
|
[43 楼] 老荣
[资深泡菜]
12-4-12 20:51
原始部落摄影画廊 发表于 2012-4-12 18:30  原底应该不是问题。
现在的关键是数字中间底,如果这个有所突破,那么古典工艺的前景就无可限量。
现在纠结的就是数字中间底的问题。 不是说中间底精度足够好了么,还需要什么突破?
|
[42 楼] 原始部落摄影画廊
[泡菜]
12-4-12 18:30
照文三 发表于 2012-4-12 16:25  看来玩古典印相的人很多啊,兴奋! 我摸索的工艺还在实验中,等有了稳定的结果会公布的。其中主要的就是中间底片的制作。密度也要看拍摄的场景到底有多大的光比,最好是影调范围宽的,12级都能做出来(当然这是大师能办到的)。所以我现在又开始琢磨原始底片做印相,看看比中间底片好多少。问题是,原始底片就这么一张,冲坏了就完蛋了,或者做成数字底。而数字底就可以随意制作了。 原底应该不是问题。 现在的关键是数字中间底,如果这个有所突破,那么古典工艺的前景就无可限量。 现在纠结的就是数字中间底的问题。
|
[41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2-4-12 18:06
老驴,很不错的印相。玩的手法较多啊。那个带语录的房子很棒。 中间底从图片上看密度不错。最好还是有个密度仪。不过,凭感觉和不断实验也能出好片子。 我感觉古典印相会慢慢火起来,因为这不用受不断上涨的放大纸的束缚。就是胶片绝迹了,还能从数码片通过中间底来做。
|
[40 楼] 囧字当头
[泡菜]
12-4-12 18:04
老驴 发表于 2012-4-12 16:54  第2次的,有刷的痕迹,不知原因 没刷匀。。另外有可能药液有沉淀没过滤 范戴克的涂抹技术要求比蓝晒高一些
|
[39 楼] 囧字当头
[泡菜]
12-4-12 18:01
老驴 发表于 2012-4-12 16:55  我自己配的蓝晒刷的,感觉反差小 曝光一定要够,另外要加反差,滴点重铬酸钾到A液里
|
[38 楼] 囧字当头
[泡菜]
12-4-12 18:01
照文三 发表于 2012-4-12 16:25  看来玩古典印相的人很多啊,兴奋! 我摸索的工艺还在实验中,等有了稳定的结果会公布的。其中主要的就是中间底片的制作。密度也要看拍摄的场景到底有多大的光比,最好是影调范围宽的,12级都能做出来(当然这是大师能办到的)。所以我现在又开始琢磨原始底片做印相,看看比中间底片好多少。问题是,原始底片就这么一张,冲坏了就完蛋了,或者做成数字底。而数字底就可以随意制作了。 很多都在自己摸索呢,都不出来交流~~ 等你的好消息。
|
[37 楼] 老驴
[泡菜]
12-4-12 17:02
朋友给出的中间底,也不知道怎么样,上边有一张就是这个底印。
|
[36 楼] 老驴
[泡菜]
12-4-12 16:59
我这里没有人搞这个,无法交流。来这里大家交流一下,共同提高,现在对这个感兴趣的人不多了,哈哈。
|
[35 楼] 老驴
[泡菜]
12-4-12 16:57
|
[34 楼] 老驴
[泡菜]
12-4-12 16:55
|
[33 楼] 老驴
[泡菜]
12-4-12 16:54
|
[32 楼] 老驴
[泡菜]
12-4-12 16:52
|
[31 楼] pierre506
[泡菜]
12-4-12 16:38
|
[30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2-4-12 16:25
看来玩古典印相的人很多啊,兴奋! 我摸索的工艺还在实验中,等有了稳定的结果会公布的。其中主要的就是中间底片的制作。密度也要看拍摄的场景到底有多大的光比,最好是影调范围宽的,12级都能做出来(当然这是大师能办到的)。所以我现在又开始琢磨原始底片做印相,看看比中间底片好多少。问题是,原始底片就这么一张,冲坏了就完蛋了,或者做成数字底。而数字底就可以随意制作了。
|
[29 楼] 老驴
[泡菜]
12-4-12 16:12
请问LZ不知道蓝晒法是否也要上浆。搞过范 戴克法的,但是每次的颜色不一样。一会翻翻我的范 戴克法出的片子发上来,LZ给诊断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