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楼] skingkay
[老坛泡菜]
15-5-22 19:18
mitoo 发表于 2015-5-22 08:49  施兄,你测试的这只35是ARCBODY的,还是R标的?但是不管怎样,我判断主要是前后组的间距有问题(需要在前组加垫圈),而法兰距不准可能也有,但不是主要原因。... 是acrbody版,送到荷兰CAMBO改口的。 你的观点很有深度,和七兄、飞兄等人的讨论也很有见地,又涨知识了,谢谢几位! 本帖最后由 skingkay 于 2015-5-22 19:23 编辑
|
[399 楼] FeiFeiCQ
[资深泡菜]
15-5-22 10:05
mitoo 发表于 2015-05-22 01:47七兄这么快!你的意思我明白。在ALPA这个平台上,可以认为无论前后组间距还是法兰距都是一个完美的状态。如果边缘还是无法接受,真是因为结构... 我都是自己试过后留下的自己常用的,当时的印象就是如此 本帖由 iPhone7,1 客户端发布
|
[398 楼] 七棱镜
[资深泡菜]
15-5-22 09:53
mitoo 发表于 2015-5-22 09:47  七兄这么快!你的意思我明白。在ALPA这个平台上,可以认为无论前后组间距还是法兰距都是一个完美的状态。如果边缘还是无法接受,真是因为结构本身的原因。
我前面啰里啰嗦那一大段,是另外一种情形,特指除了结构以外的人为原因,尤其是对于数码时代以前镜头的前后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抛开35这个斜射太大不谈,还有45-47/55-58/65/72-75/90,甚至S的那一堆SYMMAR,在斜射问题相对小的时候,前后组问题会更明显。如果为其做精细的前后组间距测试,即使4X5上的边角还是非常可用的,当然搭配高像素数码后背中心分辨率还是稍低,是另外一层意思了。
我倒是有45和55的DIGITAL版,测试后看得出出厂时所加的垫片数量是对的。此外,对罗早期的DIGITAL几只而言,其实55是均衡性最好的,这点与FeiFeiCQ和yongfei的观点也差不多。   中焦和长焦确实老镜头可以继续用,广角让人头疼,目前的趋势来看,数码后背为了更好的宽容度(暗部信噪比)和高感,只能用CMOS,在这个大势所趋下,广角镜头只有罗敦斯德的HR系列可以再多存活两年。传施耐德将退出技术座机镜头市场,以后对称结构的牛头恐怕就成为 ※※了。 本帖最后由 七棱镜 于 2015-5-22 09:54 编辑
|
[397 楼] mitoo
[老坛泡菜]
15-5-22 09:47
七棱镜 发表于 2015-5-22 09:18  我曾经测试过Rodenstock / ALPA AAA Apo-Alpar 4.5/35 mm, LB,在数码后背上边缘很烂,主要原因是场曲很严重,中心合焦的时候边缘没法合焦,应该是因为胶片时代设计的镜头边缘光线出射角度很刁钻,遇到数码后背前面的保护玻璃而产生了散光。 七兄这么快!你的意思我明白。在ALPA这个平台上,可以认为无论前后组间距还是法兰距都是一个完美的状态。如果边缘还是无法接受,真是因为结构本身的原因。 我前面啰里啰嗦那一大段,是另外一种情形, 特指除了结构以外的人为原因,尤其是对于数码时代以前镜头的前后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抛开35这个斜射太大不谈,还有45-47/55-58/65/72-75/90,甚至S的那一堆SYMMAR,在斜射问题相对小的时候,前后组问题会更明显。如果为其做精细的前后组间距测试,即使4X5上的边角还是非常可用的,当然搭配高像素数码后背中心分辨率还是稍低,是另外一层意思了。 我倒是有45和55的DIGITAL版,测试后看得出出厂时所加的垫片数量是对的。此外,对罗早期的DIGITAL几只而言,其实55是均衡性最好的,这点与FeiFeiCQ和yongfei的观点也差不多。
|
[396 楼] 七棱镜
[资深泡菜]
15-5-22 09:18
mitoo 发表于 2015-5-22 08:49  施兄,你测试的这只35是ARCBODY的,还是R标的?但是不管怎样,我判断主要是前后组的间距有问题(需要在前组加垫圈),而法兰距不准可能也有,但不是主要原因。
1、如果是前后组的间距有问题,成像中心分辨率不会受影响,而越往外圈松散的越快,类似有人拍的那种很“动态”照片。 2、如果是法兰间距有问题,成像整体会受影响,即中间也不清晰,外面也不清晰。 从后一组图来开,这只头中心尚可,但在48X36的画幅上边缘这么差,125mm像场边缘就更加无法想象了。因此我判断属于前一种情况。
之前对前后组的间距的精度关心的很少,而法兰间距比较重视,是因为很少有测试平台。数码的画幅都比较小,最大也就645,而大画幅胶片太珍贵了,一般还是以用为主,因此前后组的间距的精度问题很难被发现。事实是胶片用的头,不管S还是R出厂一般不会做太精准的测试(相反,日系头我感觉前后组的间距反而更精准一些,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我手上有几只胶片时代R头和S头,貌似都是原配的快门,前段时间在一个数字扫描背上用接近4X5的画面测试边角,全军覆没,全部需要为前组增加垫圈才能达到完美。其中一只75/6.8需要为前组增加8片垫圈(不排除这只头的快门被换过),这是一个什么概 ... 我曾经测试过Rodenstock / ALPA AAA Apo-Alpar 4.5/35 mm, LB,在数码后背上边缘很烂,主要原因是场曲很严重,中心合焦的时候边缘没法合焦,应该是因为胶片时代设计的镜头边缘光线出射角度很刁钻,遇到数码后背前面的保护玻璃而产生了散光。
|
[395 楼] mitoo
[老坛泡菜]
15-5-22 08:49
skingkay 发表于 2015-5-21 22:35  画面顶端,100% 我宁愿认为,这支罗apo grandagon 35法兰距不准,125mm像场的镜头,才移了17mm,不至于软成这样,希望有更多机会测试。 施兄,你测试的这只35是ARCBODY的,还是R标的?但是不管怎样,我判断主要是前后组的间距有问题(需要在前组加垫圈),而法兰距不准可能也有,但不是主要原因。 1、如果是 前后组的间距有问题,成像中心分辨率不会受影响,而越往外圈松散的越快,类似有人拍的那种很“动态”照片。 2、如果是 法兰间距有问题,成像整体会受影响,即中间也不清晰,外面也不清晰。 从后一组图来开,这只头中心尚可,但在48X36的画幅上边缘这么差,125mm像场边缘就更加无法想象了。因此我判断属于前一种情况。 之前对前后组的间距的精度关心的很少,而法兰间距比较重视,是因为很少有测试平台。数码的画幅都比较小,最大也就645,而大画幅胶片太珍贵了,一般还是以用为主,因此前后组的间距的精度问题很难被发现。事实是胶片用的头,不管S还是R出厂一般不会做太精准的测试(相反,日系头我感觉前后组的间距反而更精准一些,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我手上有几只胶片时代R头和S头,貌似都是原配的快门,前段时间在一个数字扫描背上用接近4X5的画面测试边角, 全军覆没,全部需要为前组增加垫圈才能达到完美。其中一只75/6.8需要为前组增加8片垫圈(不排除这只头的快门被换过),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的误差!而通过精细调整,实际上胶片头的边角也达到相对完美甚至可用的状态。而digital版本的就没有这样的问题。 说回ARCBODY,我个人还是倾向于罗的那几只头在出厂前会对其进行调整与测试,毕竟哈苏花了钱。可能也就是G2为什么认为ARCBODY的版本更好的原因。但其实真没啥本质的不同,以前这种测试的确需要大厂来做,现在凑合一点的话,有个数字背就可以了。 -------------------------------- 经过七棱镜的提醒,有可能35这只本身的结构性斜射问题大于前后组间距问题与法兰距问题。 因此我前面一段是泛指,对45以上焦段的镜头边缘画质优化更有效些。特修正。 本帖最后由 mitoo 于 2015-5-22 09:58 编辑
|
[394 楼] FeiFeiCQ
[资深泡菜]
15-5-21 23:25
skingkay 发表于 2015-5-21 16:20  李兄,我正好要更新前面对arcbody版35的观点,你的灼见就到了。我的观点也是源自g2的书籍昨日在北京用友人的该版本镜头测试了一下,35xl除了暗角明显,分辨率完全超出,以至于我们甚至怀疑是他那枚apo grandagon 35法兰距不准,但他另一支55在我的wds系统上却锐利无比。 R35的边角在数码上相当糟糕的,与55比有明显差距,更别说和55的digital版相比,就连35digital与55比也是有明显的差距的,胶片头的像场虽大,但是如果注重发挥后背实力注定是不行的
|
[393 楼] skingkay
[老坛泡菜]
15-5-21 22:35
画面顶端,100% 我宁愿认为,这支罗apo grandagon 35法兰距不准,125mm像场的镜头,才移了17mm,不至于软成这样,希望有更多机会测试。 本帖最后由 skingkay 于 2015-5-21 22:49 编辑
|
[392 楼] skingkay
[老坛泡菜]
15-5-21 22:33
|
[391 楼] skingkay
[老坛泡菜]
15-5-21 22:33
|
[390 楼] skingkay
[老坛泡菜]
15-5-21 22:27
|
[389 楼] skingkay
[老坛泡菜]
15-5-21 22:25
|
[388 楼] skingkay
[老坛泡菜]
15-5-21 22:21
中心100%截图 本帖最后由 skingkay 于 2015-5-21 22:24 编辑
|
[387 楼] skingkay
[老坛泡菜]
15-5-21 22:18
skingkay 发表于 2015-5-21 16:20  李兄,我正好要更新前面对arcbody版35的观点,你的灼见就到了。我的观点也是源自g2的书籍昨日在北京用友人的该版本镜头测试了一下,35xl除了暗角明显,分辨率完全超出,以至于我们甚至怀疑是他那枚apo grandagon 35法兰距不准,但他另一支55在我的wds系统上却锐利无比。 这是全图,右为35XL 本帖最后由 skingkay 于 2015-5-21 22:20 编辑
|
[386 楼] skingkay
[老坛泡菜]
15-5-21 21:27
Xpanll 发表于 2015-5-21 20:37  arcbody 35mm 4张拼图 capture one 直出 供参考 谢兄台供图,有100%截图可供参考吗?
|
[385 楼] Xpanll
[泡菜]
15-5-21 20:37
arcbody 35mm 4张拼图 capture one 直出 供参考 本帖最后由 Xpanll 于 2015-5-21 20:42 编辑
|
[384 楼] skingkay
[老坛泡菜]
15-5-21 16:20
mitoo 发表于 2015-05-21 00:19市面上罗出过至少四套35/45/55,分别是: 1、胶片绿圈版,2、arcbody版(没有55),3、APO sironar digi... 李兄,我正好要更新前面对arcbody版35的观点,你的灼见就到了。我的观点也是源自g2的书籍  昨日在北京用友人的该版本镜头测试了一下,35xl除了暗角明显,分辨率完全超出,以至于我们甚至怀疑是他那枚apo grandagon 35法兰距不准,但他另一支55在我的wds系统上却锐利无比。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编辑于:2015-05-21 16:27:58
|
[383 楼] voia
[中画幅相机版主]
15-5-21 08:45
mitoo 发表于 2015-5-21 08:19  市面上罗出过至少四套35/45/55,分别是: 1、胶片绿圈版,2、arcbody版(没有55),3、APO sironar digital版,4、将胶片与digital版各复制一套给了仙娜。 这几个版本前后年代都差不多,从最后编号的胶片绿圈,到最早编号的digital,以及arcbody出现,基本就是在96-99这几年。 罗实在犯不着开发三个版本,如果说这三个版本有什么不同,可能就是镀膜优化,还有就是为arcbody版和digital版做过前后距离的精测(前组加垫圈)。 所以如果说“arcbody用的奇葩35mm像质非常好”,其实很值得商榷,可能与胶片版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更别说超越digital。神话很大程度上源于G2的那本,以及那几年对arcbody的炒作。其实G2也没有提供任何证据证明arcbody版更好,我倒是在FLICKR看做arcbody几只镜头加P45+的原片,分辨率上就是个胶片头的档次。
|
[382 楼] mitoo
[老坛泡菜]
15-5-21 08:19
skingkay 发表于 2015-5-19 22:50  您提到的一代35数码头,视角111°,像场105mm,我也没见过其对应的照片......其实罗还有一个奇葩35mm,就是当初设计给哈苏arcbody用的apo-grandagon 35/4.5,120°视角,125mm像场,像质非常好,只是市面少见,遇到不要错过 附图,R记第一代数码头资料。 市面上罗出过至少四套35/45/55,分别是: 1、胶片绿圈版,2、arcbody版(没有55),3、APO sironar digital版,4、将胶片与digital版各复制一套给了仙娜。 这几个版本前后年代都差不多,从最后编号的胶片绿圈,到最早编号的digital,以及arcbody出现,基本就是在96-99这几年。 罗实在犯不着开发三个版本,如果说这三个版本有什么不同,除了镀膜优化,还有就是为arcbody版和digital版做过前后距离的精测(前组加垫圈)。 所以如果说“arcbody用的奇葩35mm像质非常好”,其实很值得商榷,与胶片版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更别说超越digital。神话很大程度上源于G2的那本<顶摄>,以及那几年对arcbody的炒作。其实G2也没有提供任何证据证明arcbody版更好,我倒是在FLICKR看做arcbody几只镜头加P45+的原片,分辨率上就是个胶片头的档次。 本帖最后由 mitoo 于 2015-5-21 09:17 编辑
|
[381 楼] 七棱镜
[资深泡菜]
15-5-21 00:38
6008 发表于 2015-5-20 00:15  感谢s兄和七兄如此详尽的回复!看来我可以考虑在35xl和HR40中选了。我个人其实挺喜欢40的,只是买了40还要想着23,所以才考虑在35mm焦距中选。HR 32我也是多有顾虑的,那就算了不考虑了。 再次感谢! 如果今后要玩cmos后背的话,目前最合适的头就是23HR和40HR了
|
[380 楼] 往事作马
[泡菜]
15-5-20 23:37
skingkay 发表于 2015-5-20 23:04  我的HR23有出掉的想法,拍建筑每张都要矫正枕形畸变,太麻烦,您若有意可站短 留着拍风景。
|
[379 楼] skingkay
[老坛泡菜]
15-5-20 23:04
6008 发表于 2015-05-19 16:15感谢s兄和七兄如此详尽的回复!看来我可以考虑在35xl和HR40中选了。我个人其实挺喜欢40的,只是买了40还要想着23,所以才考虑在3... 我的HR23有出掉的想法,拍建筑每张都要矫正枕形畸变,太麻烦,您若有意可站短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
[378 楼] 莞蓝星
[资深泡菜]
15-5-20 10:56
skingkay 发表于 2015-5-17 22:47  惭愧,压缩得狠了些,色阶断了 莞兄这些场景拍摄地都在东莞吗?HR32解像力很强悍的。 在凤岗有个小活儿,近期会过去拍摄,若方便的话,小弟前来拜会 欢迎!站短联系。
|
[377 楼] 6008
[泡菜]
15-5-20 00:15
感谢s兄和七兄如此详尽的回复!看来我可以考虑在35xl和HR40中选了。我个人其实挺喜欢40的,只是买了40还要想着23,所以才考虑在35mm焦距中选。HR 32我也是多有顾虑的,那就算了不考虑了。 再次感谢!
|
[376 楼] 七棱镜
[资深泡菜]
15-5-19 23:36
6008 发表于 2015-5-18 23:44  skingkay兄,最近我也在看35mm左右焦段的镜头。就您自己使用35mm xl的经验来看,此头移轴接片拍摄大场面的建筑效果如何?
与这只镜头类似的罗头有三只,第一只是一代的35mm 数码头,像场巨大达到100mm以上,但是从未看过此头大幅度移轴拍摄的效果图,此头非高清HR;第二只是 HR 35mm f4,像场很小成像质量与hr 28mm类似,不适合移轴拍建筑;第三只就是蓝圈的hr w 32mm了,70mm像场。我现在在35xl和hr 32mm之间有些犹豫,自己缺乏直接对比的资料,请问兄是否有相关对比资料? apo-grandagon 35/4.5,120°视角,125mm像场,这头基本已经停产了,只能兼容很老款的CCD后背,在新款后背上边缘成像非常差,有严重的散光问题,在CMOS后背上更是红移问题严重。 35mm f/4.0 HR-S,只有70mm的成像圈,对44x33mm的CMOS后背来说很好,有充足的移轴空间,迷宫瑕疵与带状条纹也来得晚,是对CMOS兼容性最好的头。 35XL,成像圈大,小巧轻便抗眩光好,属于对称结构的标杆,可惜只能兼容老款CCD后背,无法兼容CMOS后背,被淘汰的命运也无法避免。 32mm f/4.0 HR-W,有90mm的成像圈,不过上了中心灰镜之后外口径会到105mm,配滤镜会比较麻烦,Copal 0快门组件的承重也已经到负荷极限所以挪动脚架手重一点都可能把光轴震歪导致边缘成像软,在CMOS后背上的迷宫瑕疵与带状条纹也来得比40mm f/4.0 HR-W要早。32HR这头只推荐给8000万像素的CCD后背用,如果能看清CMOS是大势所趋的话最好别入这头。
|
[375 楼] skingkay
[老坛泡菜]
15-5-19 23:01
哈苏arc body用的三支apo grandson 镜头资料(附图最下方)
|
[374 楼] skingkay
[老坛泡菜]
15-5-19 22:50
6008 发表于 2015-5-18 23:44  skingkay兄,最近我也在看35mm左右焦段的镜头。就您自己使用35mm xl的经验来看,此头移轴接片拍摄大场面的建筑效果如何? 与这只镜头类似的罗头有三只,第一只是一代的35mm 数码头,像场巨大达到100mm以上,但是从未看过此头大幅度移轴拍摄的效果图,此头非高清HR;第二只是 HR 35mm f4,像场很小成像质量与hr 28mm类似,不适合移轴拍建筑;第三只就是蓝圈的hr w 32mm了,70mm像场。我现在在35xl和hr 32mm之间有些犹豫,自己缺乏直接对比的资料,请问兄是否有相关对比资料? 6兄是禄来粉?  35XL移轴,在我的A75S上,只要不超过12mm,像质非常好,虽然其标称移轴幅度是20/17mm(短边/长边方向),但实际达不到这个指标,边缘像质跟不上。 您提到的一代35数码头,视角111°,像场105mm,我也没见过其对应的照片,罗的HR35(粉圈)是70mm小像场,个人不作推荐,HR32(蓝圈))是90mm像场,如果对枕形畸变不在意,可以考虑,但此头个头硕大,分量很重,且中心连接处的机械结构相对脆弱,另外口径巨大,原生95mm,配了中心灰镜后更大,滤镜代价不菲。 其实罗还有一个奇葩35mm,就是当初设计给哈苏arcbody用的apo-grandagon 35/4.5,120°视角,125mm像场,像质非常好,只是市面少见,遇到不要错过  附图,R记第一代数码头资料。 本帖最后由 skingkay 于 2015-5-19 22:58 编辑
|
[373 楼] 6008
[泡菜]
15-5-18 23:44
skingkay 发表于 2015-5-18 21:57  35XL,LCC skingkay兄,最近我也在看35mm左右焦段的镜头。就您自己使用35mm xl的经验来看,此头移轴接片拍摄大场面的建筑效果如何? 与这只镜头类似的罗头有三只,第一只是一代的35mm 数码头,像场巨大达到100mm以上,但是从未看过此头大幅度移轴拍摄的效果图,此头非高清HR;第二只是 HR 35mm f4,像场很小成像质量与hr 28mm类似,不适合移轴拍建筑;第三只就是蓝圈的hr w 32mm了,70mm像场。我现在在35xl和hr 32mm之间有些犹豫,自己缺乏直接对比的资料,请问兄是否有相关对比资料?
|
[372 楼] skingkay
[老坛泡菜]
15-5-18 21:57
|
[371 楼] skingkay
[老坛泡菜]
15-5-17 22:51
插一张单反的片子,黄昏时分,拍摄节奏很快,CCD后背就不适合了。 对前景作了补光,佳能600ex离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