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3 楼] insol
[资深泡菜]
21-2-17 03:06
|
[1332 楼] 菠萝夕夕夕
[注销用户]
21-2-17 02:54
|
[1331 楼] insol
[资深泡菜]
21-2-17 02:46
i-Cockpit “唯我仓”。实话实说,静态展示时非常带感,实际使用中反而忘记了它的存在。
|
[1330 楼] insol
[资深泡菜]
21-2-17 02:44
|
[1329 楼] insol
[资深泡菜]
21-2-17 02:43
|
[1328 楼] insol
[资深泡菜]
21-2-17 02:39
上几张图留作纪念 前侧远 本帖最后由 insol 于 2021-2-17 02:40 编辑
|
[1327 楼] insol
[资深泡菜]
21-2-17 02:23
我自己车上搭载的这个PSA原厂的耦合了雷达、加上了轨迹的倒车影像实用效果非常好,是我用过的车型中使用体验最好的。成本也不算高。实在不应该在任何版本的车型中缺席。
|
[1326 楼] insol
[资深泡菜]
21-2-17 02:18
在实际驾驶过程中,我的体会是HUD比抬高的液晶仪表盘的显示效果和使用体验还是要好一点。 本帖最后由 insol 于 2021-2-17 02:19 编辑
|
[1325 楼] insol
[资深泡菜]
21-2-17 02:10
方向盘竖起时,仪表盘被遮挡的情况:仅仅是最下面一排总里程小数字被遮挡。基本不影响正常使用。
|
[1324 楼] insol
[资深泡菜]
21-2-17 02:03
这就是那个号称会挡仪表盘的双切弦方向盘的实际视角。 顺带一提,它的液晶仪表盘的显示内容是可以通过快捷键切换的。默认是左速度表、右转速表(转速表零点在右边)、中间是时速表。现在显示的状态是我自己更喜欢的自定义状态,左是数字式转速表,中间是时速,右边是行车电脑(油耗、里程等)。 本帖最后由 insol 于 2021-2-17 02:06 编辑
|
[1323 楼] insol
[资深泡菜]
21-2-17 01:59
织物座椅的外套居然是用三种材质拼接而成的。料是省了,工不一定省了多少。虽说只是搭配在低配版上,而且实际观感并不差,但“织物座椅”的名称会让许多潜在的顾客为此皱眉。据说全换人造革(也就是所谓的“人工真皮”)也就是增加不到3000块的成本。其实和低端粗制滥造的“人工真皮”座椅相比,这个号称天鹅绒织物座椅成本未必低了多少。法国设计师对国人的喜好确实是把握得不到位啊。
|
[1322 楼] insol
[资深泡菜]
21-2-17 01:51
中控台双层设计+镀铬饰条+钢琴按键+全彩液晶仪表盘。一绺日光斜射进座舱,颇有光鲜感。
|
[1321 楼] insol
[资深泡菜]
21-2-17 01:46
随手拍拍外观。低配的“獠牙”不是LED灯带,而是两条银色的饰带。视觉效果倒也不算差。 本帖最后由 insol 于 2021-2-17 01:47 编辑
|
[1320 楼] insol
[资深泡菜]
21-2-16 05:52
以上主要是关于槽点的讨论。说到底,这几天用下来,我真正稍感不便或者不满的只有两点: 其一是车又宽又长,小地方腾挪不够方便自如。——这个在高配车型周视雷达影像系统的辅助下或更长时间的使用熟悉过程后,都可以克服和缓解,并非原则问题。 其二是“关不掉的收音机”,这个需要厂家用心解决。
下面说优点: 1、车载音响效果出乎意料得好;它的效果是越级的。——这一条放在第一确实也出乎我的意料。它并非名牌产品,但实用效果似乎还优于星瑞上的bose音响——而且它还可以通过车机调整立体声定位效果。音响效果好是合理的选材、优秀的布局、不错的隔音效果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么看来法国设计师在声学设计方面功底独到。
2、整体乘坐感有一定的高级感。——悬架、隔音、关门声的厚重感、前后排空间。这几方面都明显优于之前深度体验过的低配版雅阁。但并未达到越级的感觉。
3、设计感——如手套箱的照明灯、好看的仪表盘、中控屏、既好看又特别顺手的扶手箱等等。遗憾的是低配版无法深刻体会它内饰和仪表的精妙。高位仪表盘的实际显示效果不错,但和hud比,(我的看法是)还是无法代替hud。
4、动力调校——这一条略出乎意料的排在末尾。老实说是因为它没有完全达到我的期望值。厂家尚需努力。
非常顺手的,几乎可以让我放下手动挡的S挡调校自然是最重要的加分项。3种动力模式(经济、普通、运动)给你三种不同感受,并让你在省油和操控间自由选择,这个也是很不错的设定。然而,即便是这样,它表现出来的操控性能离我心目中的要求——比肩欧版2.0T golf或308s还是有差距的。1.8T或者phev版本的508L(动力增强了),表现可能更好一点,顶配加装了悬架可调之后,调到运动模式悬架,不知道能否更好些。
总而言之,508L是一款非常好的车,尤其是它的顶配全装车型的综合性能(舒适性、科技配置、外观、 座舱氛围、动力调校、易用性)在这个级别里面是出类拔萃的。但尚不足以越级。
|
[1319 楼] insol
[资深泡菜]
21-2-16 05:16
租这台508L5天,租金+额外保险+燃油费总共花费1400元左右。虽然没能如愿体会我最期待的夜视和可调悬架的功能,甚至也没能体验一下我比较期待的超炫内饰——红色NAPPA真皮座椅和内饰、全景天窗、氛围灯——非常适合有品位、有格调的女性车主,视觉效果是越级的,这是我将其列为考虑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毕竟得以有机会深度尝试标致雪铁龙引以为傲的底盘和操控调校系统,有机会和大家进行有内容的分享,同时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将来选购下一辆车的方向。
508L是标致的重磅车型,虽然卖的少,但并不乏关注。和我一样感兴趣的标雪用户和拥趸不在少数,没有下手可能一方面是没到换/购车的时机,第二方面现在销售售后点少,增加了购买的难度和顾虑;第三方面可能对它的性能、表现也不尽知晓,难以下这个决心。
作为一个5-6年的PSA车主,用的越久,越感觉PSA的车的特点恰恰是需要长时间的相处、深入体会才能真正了解的。特别是它的优点,如操控感、便利感、贴心小设计等等。当然缺点也是需要经过一番挫折和教训才能更好的去面对和克服的——虽然我本人也许是运气好,在五年多的用车过程中几乎没有遇见任何质量问题。(相反反应质量出色的实例倒是遇到好几起)。
网上正经车媒和自媒关于508L的评述有不少,不知是否墙倒众人推或人云亦云的缘故,其中有许多评述是非常不合理乃至离谱的。前面我的评述里面其实稍有涉及,只是没有特意一一对照地列举出来。可能会让对此有所顾虑的同好无意中忽略了。在此,我特地整理出来,列在下面:
1、关于小方向盘挡仪表盘的问题。有评论人说,要么调到一个特殊的(偏低的)位置,而且需要你坐姿很低的“躺着开”,这样才不挡仪表盘。而且很低的方向盘有些挡腿——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么说的评论人是不对的。事实上方向盘在很宽泛的正常位置时,仪表盘就可以在在方向盘上端,即便是你将方向盘长边立起来,也基本不遮挡仪表盘。而且完全不影响你调座位,你完全可以调高座位,使你能看到车头左右前角,同时方向盘根本不会压到你的腿——不过也许身高2米同时体重140kg的人会有这个顾虑。 非要达到这些评论人所说的效果真难——方向盘调高了就不压膝盖了,调低了又无法挡仪表盘。而且不论是调得过高或者过低,你握姿都非常难受。 所以担心方向盘问题的车友,可以完全忽略这个问题。
2、另有几位评论员大赞这个方向盘如何如何灵巧好用——对不起,我感觉他们有些“隐性黑”了。 高配版的真皮小方向盘确实可以说精致、美观,但要说它小所以灵巧,手感如何如何好,这个我认为是捧杀。
事实上它的手感、操控的响应速度、精准性我认为略逊于我自己的C3-XR皮质方向盘。我那个C3-XR的方向盘任何时候都比它轻,且响应快,零迟滞。特别是静止状态下,原地打方向盘挪车或在中速车流中钻空时,得心应手、信心十足。客观的说,如果我的那个100分,那么508L这个只能给90分。这个方向盘的好处是,因为阻尼大一些,且有轻微虚位,在高速上巡航时,手搭在上面比较省力。当然和我开过的其它车型比,它的手感中等偏上、指向性还算精准。总之它在巡航性能和运动性能方面找了个还不错折中。
3、关于后排座腿前空间(偏小)、座椅偏短的问题——前面已经说过,如果后排乘坐者身高165-175之间,座椅刚刚好,而且腿前空间大约有3拳。如果后排坐的是姚明同志,那么确实是屈尊了。解决办法是建议175以上的乘客坐前排。但如果试车员185,身材魁梧,吐槽508L后排坐得憋屈。我只能说奔驰S600的后座也无法坐下三位这样的大汉。——坐前座去吧,法系车的前座空间一般还是相当体面的。后座更适合坐老婆和未成年孩子。
4、中控车机不好用。玩到第4天我才大致上摸清楚了它的全套玩法。我要说,网传的两个问题确实存在:carlife联机播音乐的问题和“关不掉的收音机”。 前者是目前所有品牌车机的共性,具体表现是联通carlife之后,无法正常播放手机上的离线音乐,只能※※※※百度自己的音乐,一旦切换其它接口的第三方音乐(如手机上的QQ音乐),音频就会失效,弄不好还会导致退出百度(carlife)导航。碰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心里实在是有些堵。应该鼓励百度赶紧积极努力地解决问题。另一条思路是鼓励厂家干脆抛弃这个第三方软件,将车机直接做成一个安卓平板,让客户自行安装导航和音乐软件。 收音机问题则好像是标致这一代车(2019-21款车型)车机的共同bug,具体表现就是,你连过蓝牙后关机,或者重新开车机后,它总是默认打开收音机——对于喜欢开车听收音机的车主,这也许无伤大雅,甚至是加分项,但对于我这种非常讨厌电台的聒噪的车主,它显得有些烦人。而且关它的方法只有两个——第一切换到其它音源,如蓝牙;第二直接关掉车机(音量)旋钮,而下次你一旦打开和车机相关的任何功能——如连那个常常犯病的carlife或者调节一下菜单功能时,这个讨厌的收音机又被打开了。——什么年代了?还对8-90年前的“科技产品”如此执着?!——这个毛病是我在整个用车过程中唯一一个真正想吐槽的毛病。 我的车是可以这么处理的:把音源输入调到aux(其实该接口啥也没插),那么不论如何操作车机都不会引发收音机。受此启发,和网上其他客户的经验分享,我发现,可以插一个空u盘,并把音源默认调到usb上(不插盘不行),可以暂时屏蔽这个问题。
据说苹果系统的carplay兼容性更好?我不知情。实话实说,在车机导航同时播蓝牙(或其它)音乐的体验上,这个508L比我自己的C3-XR差不少。出于对厂家的善意,我特地打电话给客服反映了情况,希望他们在后续的服务或产品中改进这一用户体验。
5、关于动力和运动性。我认为低配就够用,但高/顶配应该加强。 运动性一直都是标致相对于其它“大陆”品牌的特色和标签之一。然而讽刺的是,它的主流车型却普遍存在发动机“动力不足”的问题,特别是零百加速测试数据一直落后于典型的大陆货——大众的对应车型。 经过这5天的深度体验,我发现,S挡的508L低配(1.6T+6AT,据说零百加速是8.8秒左右),在街上超越任何常见车辆都是从容的。当然,估计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那些零百可以杀进7秒的车主们没想着和我较劲;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短短的城市道路,一脚油就遇到红绿灯或者大弯了,他们犯不着一脚猛油后再一脚猛刹。 还有第三个原因是,零百加速的测试数据是用特殊驾驶方法开出来的(如弹射起跑),与正常驾驶风格下的表现是不一致的。标雪的前、中段油门响应比较积极,所以常给人动力比相近车型更足的错觉。 但不论如何,作为维持品牌形象的高端(配置)车型,应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碾压竞品。否则何谈自己的运动性和操控优势? 这方面,随着508 PHEV-SE 车型的推出,我感觉PSA有所觉醒。
太多的支持者吐槽或者恨其不争PSA不开发、推行2.0T(以上)动力系统,而总是“故步自封”、“掩耳盗铃”式地一直采用“老掉牙”的1.6T系列产品动力总成。——1.6T也是不断进步的,并非停滞不前。但更强的动力对于树立品牌形象确实是正面的。而且2.0T泛滥的今天,仅仅是亡羊补牢的引入2.0T系统也许并不足以弥补过去的战略失误。——还是会被人嘲笑慢半拍。 但天逸的三电机混动系统的引入确实是一剂强心剂,让相应的三个车型(4008 C5ac 508se)首次有了领先竞争对手半个以上身位的优势。——两个SUV的零百数据事实上是可以达到6.5秒以内(官方非常低调地声称<7秒),而508se的数据甚至<4.5秒。混动时代,单靠传统的内燃机涡轮增压提供加速动力的想法确实过时了。PSA的这套兼顾燃油经济性、传动平顺性和动力的三电机混动系统确实是目前市面上技术最先进的存在。PSA在混动技术方面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关于这个混动,我多啰嗦两句。其实1.6T和55(/58)km纯电续航的结合是一个非常睿智的组合。有调查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上班一族的 日常通勤距离在50km以内,更小的续航距离意味着更轻的电池,更低的成本,更大的空间——够用即可。其二,它提供的四驱,其实需要用到的时候很少,真到了需要用的时候,往往也就是短短的一段烂路,50km的续航足矣。其三,电动减少了低速和反复启动路况下的燃油消耗,而较“小”的燃油发动机提供了中高速巡航时的燃油经济性;所以它们的搭配数据好看,用起来也省油。实在是秀外慧中的组合。在此,我要为设计者点赞!
相比之下,宝马X1和大众途观系列的单电机混动水平就差远了。除了能省点儿油就不值一提了。当然,现在国内刚上市的508L phev 和大众的那款单电机混动本质上是一样的。也只是能省点儿油钱。 相当于把高配的某些不常用配置换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省油套装”。我个人对此希望能开放高配版的加装包就好了。例如可以自由加装夜视、悬架可调、智能驾驶套件。
|
[1318 楼] tmg2015
[禁言中]
21-2-13 18:37
insol 发表于 2021-2-12 23:02  星瑞是在4s店试驾的,受限制颇多,固定线路能感受的性能十分有限。但就当时的感受来说,感觉是挺好的。
内饰、氛围和电子设备自是不用多说,好得很——napa真皮、香氛、全360°影像、hud抬头显、交通标志提醒、盲区提示。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的360°影像和盲区提示耦合系统,这对于复杂环境下的行车和停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这对于这样一辆又长又宽的车而言是非常好的一个加分项,让普通用户的上手难道下降了许多。国内车载电子系统真的进步了,有了和世界主流水平扳手腕的底气。
驾驶性能方面我体会不深,大体的观点前面已经提过了。(顶配的星瑞2.0T)即便是和(这台)入门版的508L相比,动力调校的流畅度和底盘整体的舒适度,以及动力和底盘配合方面还是有差距的。
508L过小坑比星瑞稍微舒服一点,尽管前者悬架减震更硬。 操控性对比,星瑞的加速相当快,一脚地板油,车速迅速地就突破了100,试车的时候让我稍稍担心(刹不住,撞到前面的车和行人)。比1.6T的508L明显要生猛一些。查了一下它的零百数据大约在7.5秒左右,比508L的顶配(8.1秒左右)快。
508L的S挡可以模拟出手动挡加速过弯(/加油过弯)的感觉,这一点非常棒,之前前所未有。星瑞这方面不是长项,它动力方面的优点是日常 ... 508除了价格便宜很多, 安全性,操控性,豪华性都是雅阁混动全面占优。
|
[1317 楼] 6635686
[资深泡菜]
21-2-13 18:33
insol 发表于 2021-02-12 23:02星瑞是在4s店试驾的,受限制颇多,固定线路能感受的性能十分有限。但就当时的感受来说,感觉是挺好的。
内饰、氛围和电子设备自... 多谢详解,看来值得去试驾一下,现在对本田的车是真没感觉,除了容易上手好开以外没什么优点了。 发布自 安卓客户端
|
[1316 楼] dfrankly
[泡菜]
21-2-13 17:16
insol 发表于 2021-2-12 22:08  能有你这样机会的人不多呀。谢谢你的分享。 不客气,你的分享也很好
|
[1315 楼] insol
[资深泡菜]
21-2-12 23:02
6635686 发表于 2021-2-12 01:58  能详细说说驾驶感受吗?动力应该不次于508的1.8T吧! 星瑞是在4s店试驾的,受限制颇多,固定线路能感受的性能十分有限。但就当时的感受来说,感觉是挺好的。 内饰、氛围和电子设备自是不用多说,好得很——napa真皮、香氛、全360°影像、hud抬头显、交通标志提醒、盲区提示。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的360°影像和盲区提示耦合系统,这对于复杂环境下的行车和停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这对于这样一辆又长又宽的车而言是非常好的一个加分项,让普通用户的上手难道下降了许多。国内车载电子系统真的进步了,有了和世界主流水平扳手腕的底气。 驾驶性能方面我体会不深,大体的观点前面已经提过了。(顶配的星瑞2.0T)即便是和(这台)入门版的508L相比,动力调校的流畅度和底盘整体的舒适度,以及动力和底盘配合方面还是有差距的。 508L过小坑比星瑞稍微舒服一点,尽管前者悬架减震更硬。 操控性对比,星瑞的加速相当快,一脚地板油,车速迅速地就突破了100,试车的时候让我稍稍担心(刹不住,撞到前面的车和行人)。比1.6T的508L明显要生猛一些。查了一下它的零百数据大约在7.5秒左右,比508L的顶配(8.1秒左右)快。 508L的S挡可以模拟出手动挡加速过弯(/加油过弯)的感觉,这一点非常棒,之前前所未有。星瑞这方面不是长项,它动力方面的优点是日常驾驶中,变速箱平顺性非常好,急加速能力强。操控感受方面,它的油门、刹车调校非常好,和我习惯的法系车一致。只是弯道过弯极限要低许多。比方说,如果同一个弯508L的安全极限是65,你55过会非常舒服,60过你会很安心,65也许就会触发508L的ESP粗暴干预;那么星瑞40以下过你会比较舒服,50过,你就觉得车要把你甩出去,55过你会觉得有翻车危险,60你根本不敢尝试,而事实上把车交给专业车手也许68也照样轻松过去了。——你要常开法系车也许也会有同样的感受,舒服的过弯极限很高(侧向支持很舒服),但却从来不对你开放危险一点的过弯极限(ESP会在你正嗨的时候打断你)。 它给我的感觉是一台内饰和氛围感非常具有法系特质,而乘坐和操控又非常本田(雅阁)的一辆车。 和同级别的本田雅阁比,即便是售价相同,我也认为星瑞比雅阁更值得拥有。它和508L不是同一个方向的车。它是精致+舒适+动力,508L是精致+科技感+操控。二者精致、科技感和氛围感是相似的,但操控方向并不一致。 本帖最后由 insol 于 2021-2-12 23:17 编辑
|
[1314 楼] insol
[资深泡菜]
21-2-12 22:08
dfrankly 发表于 2021-2-11 17:19  我开S级的感受是的确很软很舒适,但可能正是太舒适造成它韧性差一点点的原因,它纵向震动的频率比雪铁龙稍高一点,雪铁龙号称的1hz接近人走路的频率,真不是盖的,在高速上连老世嘉都是那样的。7系和A8没太注意,以后有机会开的时候再刻意感受一下 能有你这样机会的人不多呀。谢谢你的分享。
|
[1313 楼] 菠萝夕夕夕
[注销用户]
21-2-12 11:47
|
[1312 楼] 6635686
[资深泡菜]
21-2-12 01:58
insol 发表于 2021-02-04 11:42说句闲话:
现在自主车型真是越做越好了,前一阵子去试驾了一下吉利星瑞。内饰是无比光鲜,配置是应有尽有,价格是无比优惠,厂家直接用造车的... 能详细说说驾驶感受吗?动力应该不次于508的1.8T吧! 发布自 安卓客户端
|
[1311 楼] 一晴方觉夏深
[泡菜]
21-2-12 00:45
DS9还在国内苦苦挣扎,据说DS4换代了,也会进来?
|
[1310 楼] laoqizzz
[资深泡菜]
21-2-11 18:01
allseasons 发表于 2021-2-8 14:36  508L和C6的底盘是不是一样的?有没有跟C5对比过(你下边提到的那些感觉)? 底盘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是坐起来完全不同 C5要舒适一些,韧性要足一点。 508我觉得更硬,(有些人叫 更运动)
|
[1309 楼] dfrankly
[泡菜]
21-2-11 17:19
insol 发表于 2021-2-4 14:32  万恶的(后)板悬!车评人集中攻击的焦点,大多数用户(包括我)心中“B级车”名不副实的原罪,近几年已经被钉上耻辱柱的丑陋配置。让PSA中国(神龙)无法翻身的大山之一。它到底比众望所归的后独悬差在哪里? 这个问题在我没有开过PSA的后独悬之前,一直是没有答案的。尽管之前已经深度体验过雅阁和胜达的后独悬了。但在许多自付专业的车评人口中,再优秀的板悬也是不如后独悬舒适的,因为——“不论如何调节,都无法克服物理结构上的障碍。”——我现在终于可以轻蔑地说:抱歉,阁下的物理是语文老师教的。请不要在正牌的理工技术党面前妄论物理学知识。
终于有机会深度体验PSA家的中端后独悬产品,这些日子里我试车的时候,几乎逢坑必踩、逢槛必踏、逢弯必扭,为的就是能好好体验一下传说中独步天下的PSA底盘调校功底。之前有法系车忠粉宣称(后悬架的)调校永远分4种:后板悬、后独悬、PSA后板悬、PSA后独悬。这个说法充分体现了这些忠粉对法系车底盘调校风格和功底的钟爱。下意识里我感觉这说法有些欠妥,把PSA的底盘调校拔得过高了。但开过这个车之后,的确解释了我过去对于板悬和独悬车乘坐体验的许多困惑。
用一个通俗易懂的车型评分来评价我开过的4款典型车型的底盘舒适性,就能明白我这种 ... 我开S级的感受是的确很软很舒适,但可能正是太舒适造成它韧性差一点点的原因,它纵向震动的频率比雪铁龙稍高一点,雪铁龙号称的1hz接近人走路的频率,真不是盖的,在高速上连老世嘉都是那样的。7系和A8没太注意,以后有机会开的时候再刻意感受一下
|
[1308 楼] dfrankly
[泡菜]
21-2-11 17:10
allseasons 发表于 2021-2-8 14:36  508L和C6的底盘是不是一样的?有没有跟C5对比过(你下边提到的那些感觉)? 大部分一样,主要是减震不一样,雪铁龙偏舒适,标致偏运动
|
[1307 楼] allseasons
[资深泡菜]
21-2-9 11:59
insol 发表于 2021-2-9 11:00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既有深度,又有代表性,也是我感兴趣的问题,因为508L和C6也是我感兴趣,并会考虑购入的车型。 只是回答你这个问题需要长时间的对比使用经验和相关的专业知识,可惜这两条我都不满足。
网上倒是有些比较细节一点的说法,听起来很合理。大意是,C5、C6、508L的悬架系统一脉相承,总体构架相似,508L和C6、C5相比后桥副车架由钢材换成了铝材,减小了质量(属于“增配”)。前悬某部件由铸造件改为冲压件(属于“简配”)。悬架可调功能当然是牛叉咯,属于增配。一减两增。然而舒适性三者相差不大,508L可能更偏运动调校一些。——这些都是引用的他们的观点。
我的看法是,1、可调悬架其实不是508L才有的,上一代的欧版C5就有此功能,只不过由于成本问题没有引进而已。2、钢材和铝材、铸造和冲压各有各的好处,总体看来508L比C6是减轻了悬架结构的重量,由此变得更灵活,可能因此提升了操控性。(不过毕竟是个B级车,运动型再怎么提也达不到小钢炮的水平啊。)
有机会对比试驾才能有更准确地判断。
... 我是从爱丽舍到C5再到C6,不过我平时并不关心结构这些内在的事情,我只关心驾驶和乘坐的感受。看到你写的那些内容,觉得还挺有意思. 记得当初508和C5是一样的底盘。如果508L和C6也是一样的(其实C6的和C5的好象很接近),那么他们俩的感受应该也是一样的。 说一点跟驾驶无关的想法吧。不是针对某个品牌。我觉中控那个大屏幕一点意义都没有,因为基本用不到它。而仪表盘改用LCD更是费力不讨好。我非常喜欢C5那个仪表盘,很神秘很工业化的视觉感受。LCD的东西看起来都很低档,就像平板,即使拿着10000元的平板,也跟1000元的看起来是一样的。 以下内容由 allseasons 于 2021-2-9 12:00 补充 而且那个大屏幕对有些人来讲,还增加了出事故的概率。
|
[1306 楼] insol
[资深泡菜]
21-2-9 11:08
Ulrich 发表于 2021-2-9 04:20  1. 习惯就好,而且现在那么多电子辅助,让大车好开了不少。
5. PSA的刹车确实相对软,我有时候开自己的车去公司,然后换开公司的VW T6,刚开始会刹车太猛。 同感。 不过还是更喜欢开小一点的车。508L仅仅比我的车宽了10公分,我立马产生了(三米五的)车道不够宽了的错觉。过去弯道超车和白驹过缝的常规操作,就没那么敢做了。
|
[1305 楼] insol
[资深泡菜]
21-2-9 11:00
allseasons 发表于 2021-2-8 14:36  508L和C6的底盘是不是一样的?有没有跟C5对比过(你下边提到的那些感觉)?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既有深度,又有代表性,也是我感兴趣的问题,因为508L和C6也是我感兴趣,并会考虑购入的车型。 只是回答你这个问题需要长时间的对比使用经验和相关的专业知识,可惜这两条我都不满足。 网上倒是有些比较细节一点的说法,听起来很合理。大意是,C5、C6、508L的悬架系统一脉相承,总体构架相似,508L和C6、C5相比后桥副车架由钢材换成了铝材,减小了质量(属于“增配”)。前悬某部件由铸造件改为冲压件(属于“简配”)。悬架可调功能当然是牛叉咯,属于增配。一减两增。然而舒适性三者相差不大,508L可能更偏运动调校一些。——这些都是引用的他们的观点。 我的看法是,1、可调悬架其实不是508L才有的,上一代的欧版C5就有此功能,只不过由于成本问题没有引进而已。2、钢材和铝材、铸造和冲压各有各的好处,总体看来508L比C6是减轻了悬架结构的重量,由此变得更灵活,可能因此提升了操控性。(不过毕竟是个B级车,运动型再怎么提也达不到小钢炮的水平啊。) 有机会对比试驾才能有更准确地判断。
|
[1304 楼] Ulrich
[泡菜]
21-2-9 04:20
insol 发表于 2021-2-8 10:21  接着前面的话题聊驾驶感受。
先扯一小段闲话做为引入语,这次租车深度体验后给我的印象按影响力排序其实是这样的: 1、大车不好开。
5、刹车的脚感不一样。 1. 习惯就好,而且现在那么多电子辅助,让大车好开了不少。 5. PSA的刹车确实相对软,我有时候开自己的车去公司,然后换开公司的VW T6,刚开始会刹车太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