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y1111 发表于 2020-3-28 02:41 
您说的这几款车18.x只能弄个比乞丐版稍微高一点的版本,口碑比508好是事实,但价格上法系最近几年已经降幅很大了,进店报价比网上的报价还要低,这个是自己实地考察过的,卖不好的原因不在价格
你说的没错,其实现在PSA产品的市场价格已经很有诚意了。现在仍然喷它价格的人通常是根本没有考虑过成为PSA客户的人,他们要么是根本没有进店去调查实际情况,就评论一通。要么是带有明显偏见,拿着PSA高配的指导价对比竞品的中低配市场价,实行双重标准。
不过我觉得PSA近两年的市场反应不佳和价格有点儿关系。降价晚了,错过了用降价扭转不利局势的最佳时间节点。如果2016年就拿出这个价格,说不定就不会陷入后来的窘境。我感觉(本地)雪铁龙价格大幅度下调是2017年末到2018年初的事,而标致更晚些。
PSA调整价格的时机和幅度与福特、现代、起亚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而严峻的是2019年初大众、通用甚至凯迪拉克、奥迪都大幅度降价了,现在连号称常常“加价提车”的两田其实也在暗降。
PSA的降价时机空当太小,没来得及为它赢得足够的市场反应。
为什么2015-2016年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点呢?原因有
1)2015-16年是换购的关键年份之一,常见的换车周期是3/6/8年,这是由不同阶层的消费实力、汽车保修政策、汽车市场保值规律共同决定的。而对应的2007-08、2012-13恰恰是前几次购车的消费高峰。现在这些人很多到了考虑换车或者买第二台车的时候了。
然而,PSA此时的关键产品(SUV、中高端轿车)品种少且几乎没有价格优势。
这些正要买车的“老司机”对许多新车主有很大的影响力,作为初次购车的小白,谁不会找个信得过的熟人参考一下呢?没能留住或者打动这些“老司机”、老客户是PSA的重大失误。
2)2015-2016也是2012年之后的又一次初次买车的高潮。那段时间国内大多数二线以上城市开始推行国五标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是每次新标准推行之时往往是新车主买车的高潮之一。(前几次07-08 12-13 15-16几乎都是这样。)
PSA显然没有好好地抓住和利用好这几个关键时间点,进行降价促销。用质优价廉的入门产品把“小白”们招至门下是非常聪明的做法——就像佳能用廉价入门级招揽用户一样。在捷达、桑塔纳、轩逸、卡罗拉们大把招兵买马时,品质同样优秀的爱丽舍月销量却很少过万。2015年也是我初次购车的年份,那一年本地轩逸的手动和自动挡的入门版分别只买到了65000和72000,在花费区区3-5000元的加装费之后它们与顶配的配置相差无几,而且日产当时提供了非常优惠的分期付款条约。就市场定位来说轩逸是比爱丽舍高一小段的,然而当时爱丽舍的实际终端价格比轩逸还略高2-3000,虽然这也是一个十分“良心”的价格了,但显然对于中立的刚入门的客户而言,选择日产的理由更多一些。
之前在武汉学习和生活的时候,满街跑的都是富康、爱丽舍,有不少先富起来的师友们也选择了它们作为人生第一台车,对它们皮实可靠的品质还是很有把握的。尽管一位本地非常要好的老司机朋友再三“诋毁”雪铁龙,但我仍然最终还是选择从雪铁龙入门。事实证明雪铁龙绝不像他说得那么差。——只是如果没有武汉情节,我多半和雪铁龙(PSA)失之交臂。
四年用车经验下来,我对自己买的车十分满意,达到甚至超出了当初的预期。现在反思起来,稍有后悔没能选择它的高配,后来我才知道它真是一辆“良心车”——“超强”的动力足以“秒杀”30万以内绝大多数其它家用车,配置也不弱于20万出头的其它车辆,操控品质在SUV里面绝对是王者级的存在。好东西谁不愿意选呢?但当时落地价格12万 vs 18万对于价格十分敏感的初次购车人而言直接就把后者屏蔽开了。而18万的顶配车型市场上也没卖出几辆,后来居然停产了。
那款顶配车的继任——C4 aircross的顶配车命运同样的悲催,卖得更少。尽管强化了互联网、电子触屏,加装了HUD这一B格很高的配置,它可以算是完美版的C3-XR。如果将来我要换车,它是首选,只怕到时候它已经退市了。
4008/5008、C5-aircross、508L出来的时候无一例外都是颇具亮点而又价格实在的车型,特别是那三款SUV,在品牌形势很差的大环境下,仍然是销量相对好一点的担当车型。说明它们整体而言内功不错。假如换个标,转到其它品牌门下没准能大卖。
2017年,现代、福特和PSA同时遇到危机之时,现代正在非常积极地调控产品线和市场价格的时候,神龙却在幽暗中无动于衷。
看看2017-18-19神龙在做什么吧。从各种小道消息上看,它是(2017)忙着换领导,(2018-2019)闲着不动弹(不采取措施自救),4s们忙着关店,神龙在暗自疗伤?各种负面消息铺天而来。
标致雪铁龙为什么不努力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呢?
PSA的车真做得不算差,真要那些对它怀有偏见的人长时间、长距离地开上几天,我相信他们很快会改变对它的看法——就像我对现代的影响转变一样。问题是,大家愿意给PSA一个机会吗?而PSA自己又努力地争取过这个/些机会吗?
PSA宣传自己的508L、4008有运动基因,C5 aircross舒适性好,但是仅凭十来分钟,绕着4s店周围城市道路的简单试驾能体验出这些内容吗?!往往比较有机会对它们进行稍微深层次一点试驾的人员就是那些各大车媒网站的小编们——众所周知,这些网站背后是厂商的利益角逐,他们能客观公允地评价这些本就出于弱势的品牌车型吗?
PSA这些“重点车型”的厂方宣传资料其实不算很差,以至于我都常常想体验一下诸如:C6行政级静谧乘坐体验、C5AR (PHC)自适应式液压稳定悬挂、508L的夜视系统。只是这些至少需要2-3天的中度接触才可能真正有所体会,做为一位普通潜在客户,我有次“机会”、“幸运”吗?——或者说PSA给了它自己这个机会让我去“赏脸”体验一把吗?——能考虑买它们的,通常是即对PSA品牌有好感,又有一定经济实力(所以工作挺忙、闲暇时间不多)的中产阶级。没事干了,谁愿意花费宝贵的时间去尝试一下这些可有可无的体验?
相对而言,最方便的让客户体验产品性能的渠道就是租车平台。如果那一次不是“被迫”租用了一次7座的现代胜达,我这一辈子对现代的印象就是——落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自主品牌加强版了。
另外数十年前流传的一个故事(不知真假),丰田老总第一次把丰田车运抵美国,结果乏人问津,丰田老总十分大气又非常果决地把钥匙全都送出去——白送也绝不运回日本!结果开始赢得了美国用户的认可。——我认为,PSA真要想赢得国人的认可,在这个危机时刻,可能需要用这种非常规的手段,为自己博一个机会。
用户的使用体验就是最好的广告。用户自己的实际使用感受比什么口碑都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