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画幅板块被数码水烂了
34567 1053
[335 楼] 花冠摄影 [禁言中]
16-7-1 13:03
laopai 发表于 2016-7-1 08:07
俺也算半个胶片党。目前手上的胶片机身从69到135都有。偶尔还会拍拍。当然没有大画幅。

不过玩胶片,还是不要网上交流了。自己搞个幻灯机(俺用Rollei),或者观片箱,倒杯黄酒,点支雪茄,自娱自乐算了。最多邀几个好友(不过最近好像都是自己一个人)。

原来也自己扫描胶片(还有个9000 ED),后来觉得太麻烦太费劲。。。

忽然醒悟了:把胶片数码化(不管是电分还是扫描)再上网,不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嘛!既然要数码化,还不如直接拍数码!

要玩胶片,就胶片一条龙到底。。。当然,关键是要耐得住寂寞。有了好片子,只能自己一个人嗨。。。

非要让胶片数码化再上网交流,纯属是吃饱了撑的!


说的好,透彻。
[334 楼] xuliangshey [资深泡菜]
16-7-1 11:31
laopai 发表于 2016-7-1 08:07
俺也算半个胶片党。目前手上的胶片机身从69到135都有。偶尔还会拍拍。当然没有大画幅。

不过玩胶片,还是不要网上交流了。自己搞个幻灯机(俺用Rollei),或者观片箱,倒杯黄酒,点支雪茄,自娱自乐算了。最多邀几个好友(不过最近好像都是自己一个人)。

原来也自己扫描胶片(还有个9000 ED),后来觉得太麻烦太费劲。。。

忽然醒悟了:把胶片数码化(不管是电分还是扫描)再上网,不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嘛!既然要数码化,还不如直接拍数码!

要玩胶片,就胶片一条龙到底。。。当然,关键是要耐得住寂寞。有了好片子,只能自己一个人嗨。。。

非要让胶片数码化再上网交流,纯属是吃饱了撑的!

这是个非常非常深奥的问题  需要摄影网站来解释了  退一步的说  主要就是吃饱了.......
[333 楼] xuliangshey [资深泡菜]
16-7-1 11:17
laopai 发表于 2016-7-1 08:55
来抬个杠!锻炼大脑,预防老年痴呆。。。

1)“二维”空间咋个“立体成像”法?要立体,不都得三维么?俺文化水平低,也不能忽悠人不是?

2)数码是“电子元件传送光电转换”,据说“原始感光原理”就决定了“差”。可是电分也是“电子元件传送光电转换”啊!为啥电分就不差了呢?

照相机  单眼鸡  无立体感?   感 感.....  三维影像空间  二眼? 加一副眼镜  三了  吹毛求疵....  不是叫四眼吗?
电分叫分色机  R  G  B独立扫描  胶片是颗粒成像  还原的还是颗粒影像  上了显示器的都是光电转换  原理不同  效果自然不一样  数码如今有 CCD  CMOS  X3(CMOS)  成像原理不一样  效果自然也是不一样的啦
[332 楼] 多啦 [泡菜]
16-7-1 10:44
laopai 发表于 2016-7-1 10:40
火气这么大,至于么?

玩胶片的,特别是玩中大幅胶片的,不是应该能沉下心来,慢慢支夹子,慢慢取景,慢慢测光,慢慢等光线的么?

您这性子,真是玩胶片的?


哦。还要验明正身是吧。还要先向您证明我是干啥的。
至少我不是你们这些水军 本帖最后由 多啦 于 2016-7-1 10:45 编辑

[331 楼] laopai [资深泡菜]
16-7-1 10:40
多啦 发表于 2016-7-1 10:36
没有,全是我的想象。是不是登报给你们道歉呀

火气这么大,至于么?

玩胶片的,特别是玩中大幅胶片的,不是应该能沉下心来,慢慢支夹子,慢慢取景,慢慢测光,慢慢等光线的么?

您这性子,真是玩胶片的?

[330 楼] 多啦 [泡菜]
16-7-1 10:36
laopai 发表于 2016-7-1 10:31
您说水军没有768k的限制,有根据么?


没有,全是我的想象。是不是登报给你们道歉呀
[329 楼] laopai [资深泡菜]
16-7-1 10:31
多啦 发表于 2016-7-1 09:31
原来知道外链就以为自己跟上时代了。懂高科技了?
你咋知道就我不会呢。咱现在国外论坛交流都用flickr外链。
只不过从这小细节已经知道无忌的这个器材网站的态度了。懒得再多事了

您说水军没有768k的限制,有根据么?
[328 楼] 多啦 [泡菜]
16-7-1 09:31
HPPCNS 发表于 2016-6-30 22:48
这个栗子其实也反映出一部分胶片党为什么只会报怨数码,该多从自身找找原因。自古PK处于劣势的一方呼声往往也高


原来知道外链就以为自己跟上时代了。懂高科技了?
你咋知道就我不会呢。咱现在国外论坛交流都用flickr外链。
只不过从这小细节已经知道无忌的这个器材网站的态度了。懒得再多事了 本帖最后由 多啦 于 2016-7-1 09:35 编辑

[327 楼] laopai [资深泡菜]
16-7-1 08:55
xuliangshey 发表于 2016-6-28 13:17
胶片为模拟立体感光  二维空间立体成像  数码是平面模拟  电子元件传送光电转换   原始感光原理  数码差。

来抬个杠!锻炼大脑,预防老年痴呆。。。

1)“二维”空间咋个“立体成像”法?要立体,不都得三维么?俺文化水平低,也不能忽悠人不是?

2)数码是“电子元件传送光电转换”,据说“原始感光原理”就决定了“差”。可是电分也是“电子元件传送光电转换”啊!为啥电分就不差了呢?

本帖最后由 laopai 于 2016-7-1 08:55 编辑

[326 楼] laopai [资深泡菜]
16-7-1 08:07
HPPCNS 发表于 2016-6-30 22:48
这个栗子其实也反映出一部分胶片党为什么只会报怨数码,该多从自身找找原因。自古PK处于劣势的一方呼声往往也高

俺也算半个胶片党。目前手上的胶片机身从69到135都有。偶尔还会拍拍。当然没有大画幅。

不过玩胶片,还是不要网上交流了。自己搞个幻灯机(俺用Rollei),或者观片箱,倒杯黄酒,点支雪茄,自娱自乐算了。最多邀几个好友(不过最近好像都是自己一个人)。

原来也自己扫描胶片(还有个9000 ED),后来觉得太麻烦太费劲。。。

忽然醒悟了:把胶片数码化(不管是电分还是扫描)再上网,不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嘛!既然要数码化,还不如直接拍数码!

要玩胶片,就胶片一条龙到底。。。当然,关键是要耐得住寂寞。有了好片子,只能自己一个人嗨。。。

非要让胶片数码化再上网交流,纯属是吃饱了撑的!
本帖最后由 laopai 于 2016-7-1 08:15 编辑

[325 楼] HPPCNS [泡菜]
16-6-30 22:48
laopai 发表于 2016-6-30 22:37
学学外链吧!


这个栗子其实也反映出一部分胶片党为什么只会报怨数码,该多从自身找找原因。自古PK处于劣势的一方呼声往往也高
[324 楼] laopai [资深泡菜]
16-6-30 22:37
多啦 发表于 2016-6-29 09:07
本想上一张老朋友作品的电分,哈苏120微距拍摄。20块电分成本,tif文件直接转jpg.没有做任何处理,连灰尘都没有除

上图限制最大768k。哪些水军怎么没有限制呢。还比个毛线。

学学外链吧!
[323 楼] 多啦 [泡菜]
16-6-29 09:07
本想上一张老朋友作品的电分,哈苏120微距拍摄。20块电分成本,tif文件直接转jpg.没有做任何处理,连灰尘都没有除

上图限制最大768k。哪些水军怎么没有限制呢。还比个毛线。
[322 楼] 多啦 [泡菜]
16-6-29 09:00
上一张老朋友作品的电分,哈苏120微距拍摄。20块电分成本,tif文件直接转jpg.没有做任何处理,连灰尘都没有除

靠。上图限制最大768k。哪些※※※水军怎么没有限制呢。还比个毛线。
本帖最后由 多啦 于 2016-6-29 09:04 编辑

[321 楼] nikonfans007 [泡菜]
16-6-28 22:37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6-28 12:59
色深和色纯,在PS里能增加位数嘛?


量子计算机都能搞的大师,你跟他谈bit?
[320 楼] 赵公好龙 [泡菜]
16-6-28 13:25
如果你直接用数码相机,就没有这纠结了和感叹了,相机只是工具,各有所长
当你记忆中的家乡被城市化了,确实令人难受 本帖最后由 赵公好龙 于 2016-6-28 13:30 编辑

[319 楼] xuliangshey [资深泡菜]
16-6-28 13:17
胶片为模拟立体感光  二维空间立体成像  数码是平面模拟  电子元件传送光电转换   原始感光原理  数码差。
目的一样  产生一张照片(以摄影而已)菲林时代 照片的画质和菲林的材料  镜头  药水  制作的工艺挂钩   数码和传感器的类型  镜头  处理器的算法挂钩  成像的细节  反差  色彩的氛围  数码比传统的药水好。 胶片时代的药水工艺  需要大图  必需要大底片  但胶片银盐的化学反应  底片越大  画质的细节越差  所以胶片时代的4A相机绝对没有135的清晰 有层次  这个就是胶片年代药水化学反应的瓶颈  那个年代印刷品的质感是没人评论的  就是印刷品了.....    自从电分机和电脑的诞生以后  印刷品的档次是一个大飞跃  这时所有的图片都是 0  1 的数码片  许多大画幅需要的展品一样是数码处理(因为需要更大的画幅  这个已经和爱好者无关了  没人玩得起  那个年代是1.2RMB1兆  比如我发的一张沙家浜的风光  当时就化了半个月的工作啊  20兆)虽然是数码  但  是电子分色机  扫的就是胶片的颗粒  所以基本就是胶片的原影像  一张底片如果是100兆  起码得扫15分钟  图片的细节 层次  药水是无法比的  但没有RGB色彩管理的滚扫的色彩氛围好  干一点  太透  其实是适合印刷行业  因为印刷还有许多后期工作可以改变油润度....  这个领域一直持续到数码相机的诞生  开始衰落了.....现在的摄影  都是大爷大妈为主力军  胶片时代连快门都不会掐  一些老法师  基本都玩数码了  少数还在坚持胶片控  大师基本都玩完了  小白是图新鲜凑热闹  一张连入门级的易麦康  X5  扫的底片都玩不起  是没法和数码CCD比的 连胶片最耐看的空间立体感都不能很好还原的扫描数码片子  怎么能和中福数码来比?????
胶片耐看  不好玩   代价是很大的  在显示器上不一定比数码好  风光摄影拍日出  数码可以从天刚亮一直拍到太阳露脸  胶片? 你玩得起吗?胶片时代的摄影师就是这样拍的  采风带的菲林是上百而论的  你有银子? 不过那个年代摄影师都是吃皇粮滴
来张大的片片  几十万的小电分扫的  扫描成本150 哈

不合规外链图片,不直接显示,谨慎点击

[318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6-6-28 12:59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317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6-6-28 12:57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316 楼] 与龙达共舞 [陈年泡菜]
16-6-28 11:52
tictoc912 发表于 2016-6-28 11:10
这个定义没法认同了,记实摄影这么讲倒是说得过去,除此之外摄影涵盖更广泛。
或者您可以自己认为除此形式以外的不算摄影,但他们确实存在也有了各种摄影的称谓,很多也很艺术,这个也是有目共睹的。

摄影是记录艺术,不是我说的,是教科书说的
另外我没有讲摄影的分类。
胶片和数码都是摄影,工具不同,我没有说数码就不是摄影,不要讲我认为什么除此以外的不算摄影
[315 楼] tictoc912 [资深泡菜]
16-6-28 11:10
与龙达共舞 发表于 2016-6-28 09:32

摄影是记录艺术,既然是记录艺术,就要最真实的再现自然环境色彩、人物肤色,等等


这个定义没法认同了,记实摄影这么讲倒是说得过去,除此之外摄影涵盖更广泛。
或者您可以自己认为除此形式以外的不算摄影,但他们确实存在也有了各种摄影的称谓,很多也很艺术,这个也是有目共睹的。
[314 楼] nikonfans007 [泡菜]
16-6-28 09:41
与龙达共舞 发表于 2016-6-28 09:32
我帖子是紧贴首贴讲的味,即胶片和数码因为成像的不同,形成的色彩不同,也是对你257贴的说法做个不同的说明,怎么现在又扯到输出?

胶片最大的瓶颈是细节的有损?胶片不扫描那里来的有损?另外扫描对细节的损失跟扫描仪的档次有关,跟扫描仪的光密度指标有关,跟胶片本身无关,扫描仪的光密度相当于胶片的宽容度,光密度指标越高,在扫描时对胶片的暗部高光细节得到的越多。

胶片在曝光冲洗扫描都正常的情况下,色彩还原真实,层次原生,数码大都会因片子灰,层次差强人意等,作大量的后期,这个作后期的过程也有细节的损失,比如加大反差以得到良好的层次,就会损失暗部和高光的细节。

数码因为是对三原色感光,所以对三原色的表现特别夸张,特别是在大光比下、高低色温充斥的情况下,这个看看用数码拍的风光片就可以看到,比如高色温下怪异的冷调(蓝色).

摄影是记录艺术,既然是记录艺术,就要最真实的再现自然环境色彩、人物肤色,等等,胶片是用模拟记录,玩的是银盐微粒点对点的感光,数码是用数字记录,玩的是0和1的游戏,成像原理的不同,导致对大自然色彩、层次的还原不同,这个是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的。

既然讨论,就引用对方的帖子或是@对方最好,表复制



不过嘴炮大师们认为这些都不是事儿,ps是万能的,想干嘛就干嘛。
[313 楼] 与龙达共舞 [陈年泡菜]
16-6-28 09:32
xuliangshey 发表于 2016-6-27 14:27
胶片扫描成数字文件只是为存储和交流,胶片本身有原生文件,原生文件只要保存得当,永远存在,虽然扫描后成数字文件,但成像原理不一样,视觉就不一样,展开说:数码相机是数字成像,模拟还原(显示器观看),即数字-模拟,实际上,数码大都要后期,所以数码成像进入肉眼,过程应该是数字(成像)-模拟(后期,细节损失有否?)-模拟(显示器观看),才能进入你我的肉眼,胶片是模拟成像,如果要电脑存储或是上网交流,才通过扫描转换成数字文件,即模拟(成像)-数字(细节有损失)-模拟(显示器观看)
胶片对于爱好者来说最大的瓶颈就是细节的有损  要保留的多一些  就是扫大放小  比如扫一张200兆的  打印一张20寸  做个大边框  图片是非常非常耐看的....  网上就不要说了   180度  压小  100%输出....  数码是一次性输出  没有中间环节  什么都是一流的 就是味淡一点  比如现在几千一桌的酒席  留不下什么印象  农家乐里的正宗农家菜  还是回味无穷 哈

我帖子是紧贴首贴讲的味,即胶片和数码因为成像的不同,形成的色彩不同,也是对你257贴的说法做个不同的说明,怎么现在又扯到输出?

胶片最大的瓶颈是细节的有损?胶片不扫描那里来的有损?另外扫描对细节的损失跟扫描仪的档次有关,跟扫描仪的光密度指标有关,跟胶片本身无关,扫描仪的光密度相当于胶片的宽容度,光密度指标越高,在扫描时对胶片的暗部高光细节得到的越多。

胶片在曝光冲洗扫描都正常的情况下,色彩还原真实,层次原生,数码大都会因片子灰,层次差强人意等,作大量的后期,这个作后期的过程也有细节的损失,比如加大反差以得到良好的层次,就会损失暗部和高光的细节。

数码因为是对三原色感光,所以对三原色的表现特别夸张,特别是在大光比下、高低色温充斥的情况下,这个看看用数码拍的风光片就可以看到,比如高色温下怪异的冷调(蓝色).

摄影是记录艺术,既然是记录艺术,就要最真实的再现自然环境色彩、人物肤色,等等,胶片是用模拟记录,玩的是银盐微粒点对点的感光,数码是用数字记录,玩的是0和1的游戏,成像原理的不同,导致对大自然色彩、层次的还原不同,这个是有目共睹的。

既然讨论,就引用对方的帖子或是@对方最好,表复制 本帖最后由 与龙达共舞 于 2016-6-28 09:47 编辑

[312 楼] 与龙达共舞 [陈年泡菜]
16-6-28 09:10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6-28 01:37
再来

这才是黑白!
[311 楼] 神行太克 [泡菜]
16-6-28 07:51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6-28 01:30
胶片的
[310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6-6-28 01:37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309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6-6-28 01:30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308 楼] xuliangshey [资深泡菜]
16-6-28 00:00
tictoc912 发表于 2016-6-27 23:10
仿你这张调子再来一个,虽然也不怎么喜欢这种快要溢出的艳丽。。。

[307 楼] tictoc912 [资深泡菜]
16-6-27 23:10
wfokkd1 发表于 2016-6-27 18:57
严重雾霾天拍的,压缩比较狠,,,


仿你这张调子再来一个,虽然也不怎么喜欢这种快要溢出的艳丽。。。
[306 楼] xuliangshey [资深泡菜]
16-6-27 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