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 楼] kk-qd
[泡菜]
16-6-25 11:15
xuliangshey 发表于 2016-6-21 05:57  胶片影像分分秒秒杀数码 但网上流行数毛 胶片无地自容 哈 要说画质 随便拿一张被人遗忘的照相馆照片 秒秒杀数码 但 既然是玩 数码还是需要的 哈 如果哪天流行数颗粒了 胶片重见天日啦 数毛有意义吗,只是摄影中无足轻重的一部分,放大化了,本末倒置。 玩数毛不如数数狗毛。
|
[184 楼] 与龙达共舞
[陈年泡菜]
16-6-25 11:11
|
[183 楼] 神行太克
[泡菜]
16-6-25 11:08
kk-qd 发表于 2016-6-25 10:53  强迫不了, 一个是女人,一个是男人, 正常的大老爷们怎会喜欢男人呢 
|
[182 楼] kk-qd
[泡菜]
16-6-25 11:08
90d 发表于 2016-6-21 04:53  有地搞什么楼房?都得是平房,哈哈哈! 比喻贴切
|
[181 楼] kk-qd
[泡菜]
16-6-25 11:07
武裝部長 发表于 2016-6-20 13:52  你說的靠譜,這十多年來,就沒看見過論壇中有什麼好看的照片,不管是老的膠捲還是新的數碼。倒是貼出來的很多外國攝影師的作品真是不賴,可惜太少了。
有道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還不能說,一說,就有人來抬槓,你說人家不好,那你發二張好的來秀秀,嘿嘿。到最後,最佳的套路就是說一句:大師,德味,贊。
至於【中画幅板块被数码水烂了】一事,也簡單,爭取搞二個小版塊,一個中幅數碼,一個中幅膠片,分開,不就結了。 所言极是,数码玩的是早泄,胶片玩的是享受
|
[180 楼] kk-qd
[泡菜]
16-6-25 11:04
great0 发表于 2016-6-20 06:14  念佛吧,老张还没来呢 阿弥陀佛
|
[179 楼] kk-qd
[泡菜]
16-6-25 11:03
sss333 发表于 2016-6-20 05:39  整个无忌就剩大画幅和胶片单反两个净土了,大画幅是没办法污染,胶片单反是门牌标明了是“胶片。 旁轴区更不像样。胶片同好想交流交流总被人插进来。 我说无忌早该改改版了,很多人提议过,无忌管理人员根本不理 我坚强的表达了我的心声,这里应该会有很多人坚强
|
[178 楼] kk-qd
[泡菜]
16-6-25 11:01
叉叉熊 发表于 2016-6-20 01:31  当年不需要涂布技术的胶片水掉了高逼格的湿版、玩具式的电容闪光灯水掉了能冒白烟的镁板、无知无畏的卡帕拿着极不严肃的135胶卷毁了经典的殿堂艺术,这都找谁说理去? 玩的都是原汁原味,,不存在矛盾,不是谁代替谁,过去玩摄影也是贵族,玩的人本身就少
|
[177 楼] kk-qd
[泡菜]
16-6-25 10:59
mao_qi_qi 发表于 2016-6-20 00:13  胶片和数码只是感光元件不同而已,时代在进步,胶片已经不适应网络时代了。您的胶片不是也要数码化吗?胶片的生产和后期处理工艺复杂,很难保证生产和冲洗质量的一致性,而且跟不上网络时代,遭到淘汰是必然的趋势。大伙的胶片情节除了作秀、怀旧和仇富,还剩什么?
单纯的摄影不必纠结于胶片还是数码,画幅就更没啥意思了,个人认为玩摄影玩的是快乐,更重要的是享受摄影的过程。 胶片扫描数码化无错,还原的是胶片的味道。数码背是无底线的那种臆想。 这个就这么简单,无须多言
|
[176 楼] kk-qd
[泡菜]
16-6-25 10:57
liuguanjun 发表于 2016-6-19 23:24  找楼主的逻辑135早就“烂光了”,整个无忌就大幅这块最后的净土了。 所以我坚强的表达了很多人的心声
|
[175 楼] kk-qd
[泡菜]
16-6-25 10:55
叉叉熊 发表于 2016-6-19 23:11  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反数码?大画幅那边是没有条件玩,有的话也会很多人玩数码的。现在数码后背的根本问题是太贵了,原因是被当作生产工具而不是消费产品,以至于价值和价格脱钩,等索尼、富士的新机器出来才会有值得玩儿的消费级机器。 数码背投入大,回报更闹心
|
[174 楼] kk-qd
[泡菜]
16-6-25 10:53
罗罗细 发表于 2016-6-19 22:28  数码的色彩太艳丽太肤浅,曾经有一阵我想强迫自己喜欢它,但最后还是喜欢不起来,没办法。 强迫不了, 一个是女人,一个是男人, 正常的大老爷们怎会喜欢男人呢
|
[173 楼] kk-qd
[泡菜]
16-6-25 10:52
神行太克 发表于 2016-6-19 22:04  支持楼主 说的大家心里的话 都是真性情的人,把皇帝的新衣大白天下
|
[172 楼] kk-qd
[泡菜]
16-6-25 10:51
罗罗细 发表于 2016-6-19 21:43  支持lz,拒绝数码污染。 敢于表达,兄弟真性情
|
[171 楼] kk-qd
[泡菜]
16-6-25 10:48
dmccry 发表于 2016-6-19 21:34  但是现在毕竟中画幅新机没有在产的了。。。 这个不重要,不是为了买卖而涉新版块,为了缅怀永恒的经典
|
[170 楼] lzyspirit
[资深泡菜]
16-6-25 10:46
好像还有更大的, 抱歉污染大家视线。 只是为了证明可以大而已啦~~ 本帖最后由 lzyspirit 于 2016-6-25 10:47 编辑
|
[169 楼] kk-qd
[泡菜]
16-6-25 10:46
清风雅鼠 发表于 2016-6-19 17:31  怎么虚伪了,只不过说实话嘛。 数码后背很好啊,至少能比胶片减少出片环节。但是目前的价格,对于我个人经济条件,有点承受不了。你怀念中画幅板块当年的火红和质量?那我们应该反思,有没有用好手中的器材,而不是去怪罪数码后背。 我来中画幅主要观摩胶片的作品,因为我还是喜欢胶片多些。数码后背的出片,觉得有点干涩,我个人不太喜欢。 数码是永远的塑料味,像和田玉一样,惊艳的皮色均为假籽
|
[168 楼] lzyspirit
[资深泡菜]
16-6-25 10:43
清风雅鼠 发表于 2016-6-23 19:39  胶片也可以上大图啊,135都可以。俺胶片数码都不拒绝。 俺也不拒绝~ 不过胶片才是真爱。 抱歉这是只对上焦的水平,只不过想说明下胶片上大图也是没问题的。 本帖最后由 lzyspirit 于 2016-6-25 10:44 编辑
|
[167 楼] kk-qd
[泡菜]
16-6-25 10:42
HPPCNS 发表于 2016-6-19 17:04  我觉得玩胶片根本不丢人 就是太浪费,各种浪费 时间、后期, 现在玩胶片的也就剩自用型用户了,反正时间精力是自己的心疼不心疼没人在乎。 135可以说已完全被数码取代,中幅也是迟早的事,暂时成本高过渡期而已 leica领衔的135胶片,依然坚守着那片净土
|
[166 楼] 清风雅鼠
[陈年泡菜]
16-6-23 19:39
胶片也可以上大图啊,135都可以。俺胶片数码都不拒绝。
|
[165 楼] Bonnieazuresky
[泡菜]
16-6-23 15:58
罗罗细 发表于 2016-6-23 10:55  百年胶片已经让摄影师站在一个相对高的艺术高度去发挥艺术灵感,为什么要放弃,然后再用数码去模仿胶片感呢?这在艺术规律和一般逻辑上都说不通啊?说白了就是图省事,大烂片只要票房好,别的都不重要,现在就是一个全民艺术矮化的快餐时代。 数码并不是刻意模仿胶片感,而是能够模仿胶片感,动作片就不适合这种,文艺片还是可以玩玩的,数码能替代胶片是一个完整的流程,你作为专业人士不说肯定也懂 偏偏论坛有人不自知,拿着一个媒介的点点优势就忽视种种缺点,跟他们说这些都是徒劳,他们只知道胶片就是这个味,数码拍不了 中国电影就是赶鸭子上架,很短时间出来,工夫都在宣传去了,中式 Waterfall 快餐人傻钱多速来
|
[164 楼] Bonnieazuresky
[泡菜]
16-6-23 15:45
nikonfans007 发表于 2016-6-23 10:02  你永远不要尝试说服一个纯的那个啥。
这个跳来跳去的id 明显就是一个混圈子的。 典型的满嘴跑火车,然后把圈子拿过来标榜自己水平的。 然后还恬不知耻的把圈子里高手的水平当成自己的水平,然后藐视众生。 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最懂,别人都歪了。
前面说好莱坞是标杆,那么去翻翻事实,那几个好莱坞的标杆导演用胶片是不是都是sb,都是为了情怀去用胶片。 真是自己扇自己嘴。
数码能不能完全模拟胶片,自己发Email给Sony, kodak, 自己去问。 别把混圈子道听途说过来的,脑子都不过就当真理。 那才是真无知。
------------------------------ 最后,我终于明白为啥这个id如此愤慨了,估计lz bs的数码塑料垃圾制造者,有人不幸在列。 故而... ...
数码可以很棒,但是垃圾制造者仍然是垃圾 自己说不出道理来,别人就成了满嘴跑火车,无忌的老法师真是越来越厉害了,佩服佩服 而且少数还能代表多数了,这道理有趣 自己无知就不用去拉别人为自己辩解了,我敢肯定你自己都没有发邮件问过  不过你活着梦里挺好
|
[163 楼] 神行太克
[泡菜]
16-6-23 11:46
罗罗细 发表于 2016-6-23 09:43  说实在的,胶片和数码不是根本对立的,只是适合的题材不同,《阿凡达》就是适合数码拍,用胶片就是找麻烦;《美国往事》就是适合胶片拍,数码出不来那个厚重感。两者唯一的影响就是从业者的态度,胶片在样片出来前是看不到最终效果的,焦点虚没虚啊?划没划片啊?有没有频闪啊?同一场戏曝光统一吗?逼着摄影师严谨认真。数码嘛,肉眼一看大概齐,来吧,搂开关吧。 是的 有些适合快餐 有些适合精雕 不同的题材用不同的设备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发挥设备的优缺点 利用其实现自己目标 才是极致 恩 顶起
|
[162 楼] 神行太克
[泡菜]
16-6-23 11:41
nikonfans007 发表于 2016-6-23 10:02  你永远不要尝试说服一个纯的那个啥。
这个跳来跳去的id 明显就是一个混圈子的。 典型的满嘴跑火车,然后把圈子拿过来标榜自己水平的。 然后还恬不知耻的把圈子里高手的水平当成自己的水平,然后藐视众生。 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最懂,别人都歪了。
前面说好莱坞是标杆,那么去翻翻事实,那几个好莱坞的标杆导演用胶片是不是都是sb,都是为了情怀去用胶片。 真是自己扇自己嘴。
数码能不能完全模拟胶片,自己发Email给Sony, kodak, 自己去问。 别把混圈子道听途说过来的,脑子都不过就当真理。 那才是真无知。
------------------------------ 最后,我终于明白为啥这个id如此愤慨了,估计lz bs的数码塑料垃圾制造者,有人不幸在列。 故而... ...
数码可以很棒,但是垃圾制造者仍然是垃圾 说得真好 真会说 支持你
|
[161 楼] 罗罗细
[陈年泡菜]
16-6-23 10:55
nikonfans007 发表于 2016-6-23 10:09  顶。 这才是一种客观的态度。 这才是职业跟“混圈子”的区别~
PS,不过估计那个跑火车大师 会说美国往事数码整不好是因为你水平不行。 He is GOD! 百年胶片已经让摄影师站在一个相对高的艺术高度去发挥艺术灵感,为什么要放弃,然后再用数码去模仿胶片感呢?这在艺术规律和一般逻辑上都说不通啊?说白了就是图省事,大烂片只要票房好,别的都不重要,现在就是一个全民艺术矮化的快餐时代。 本帖最后由 罗罗细 于 2016-6-23 10:57 编辑
|
[160 楼] liin
[泡菜]
16-6-23 10:35
感觉楼主想说的不是反对数码,而是数码带来的浮躁 是在期待发的图都尽量用心,有韵味。 其实好多人应该都有这个想法吧
快拍和快速分享文化,把拍和发出来都变得太容易了。 而这把我们看和过滤的过程变得很繁杂
对于多选少拍的影友,其实数码和胶片没太大区别。 我自己带胶片机,一天两三张,带数码机也是差不多就三五张。 没意思的景,拍多少也是没意思,何必呢。 有意思的,选一两个最美角度,最佳时间摁一两下快门,也就够了。 当然,这只是自己的看法,不喜勿怪
|
[159 楼] nikonfans007
[泡菜]
16-6-23 10:09
罗罗细 发表于 2016-6-23 09:43  说实在的,胶片和数码不是根本对立的,只是适合的题材不同,《阿凡达》就是适合数码拍,用胶片就是找麻烦;《美国往事》就是适合胶片拍,数码出不来那个厚重感。两者唯一的影响就是从业者的态度,胶片在样片出来前是看不到最终效果的,焦点虚没虚啊?划没划片啊?有没有频闪啊?同一场戏曝光统一吗?逼着摄影师严谨认真。数码嘛,肉眼一看大概齐,来吧,搂开关吧。 顶。 这才是一种客观的态度。 这才是职业跟“混圈子”的区别~ PS,不过估计那个跑火车大师 会说美国往事数码整不好是因为你水平不行。 He is GOD! 本帖最后由 nikonfans007 于 2016-6-23 10:15 编辑
|
[158 楼] nikonfans007
[泡菜]
16-6-23 10:02
sunnysuntao 发表于 2016-6-22 23:38  好莱坞每年必须强制订购一批胶片防止胶片灭亡,但是这一批一般没人用???这新闻给个出处吧,你这个说法确实惊世骇俗了。我听到的版本是几个大导演因为喜欢胶片,所以要求制片方使用胶片拍摄电影,比如昆丁的和潘那维申70电影机。
胶片的色彩早就在数码上被吃透玩烂了?那这些导演闲的蛋疼用胶片拍毛线啊?
你从网络里得到的讯息和新闻,能不自己加工,添油加醋么? 你永远不要尝试说服一个纯的那个啥。 这个跳来跳去的id 明显就是一个混圈子的。 典型的满嘴跑火车,然后把圈子拿过来标榜自己水平的。 然后还恬不知耻的把圈子里高手的水平当成自己的水平,然后藐视众生。 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最懂,别人都歪了。 前面说好莱坞是标杆,那么去翻翻事实,那几个好莱坞的标杆导演用胶片是不是都是sb,都是为了情怀去用胶片。 真是自己扇自己嘴。 数码能不能完全模拟胶片,自己发Email给Sony, kodak, 自己去问。 别把混圈子道听途说过来的,脑子都不过就当真理。 那才是真无知。 ------------------------------ 最后,我终于明白为啥这个id如此愤慨了,估计lz bs的数码塑料垃圾制造者,有人不幸在列。 故而... ... 数码可以很棒,但是垃圾制造者仍然是垃圾
|
[157 楼] 罗罗细
[陈年泡菜]
16-6-23 09:58
其实数码化后伤害最大的还是演员,拍胶片有片比,比如说片比是1:3,一个镜头拍三遍,过没过都不能再拍了,逼得演员紧张认真,表演点干货出来。现在数码可以随便拍,演员的表演水得不行,或者装模作样,假模假式,我在取景器里看得一点感觉都没有。 本帖最后由 罗罗细 于 2016-6-23 10:00 编辑
|
[156 楼] 罗罗细
[陈年泡菜]
16-6-23 09:43
神行太克 发表于 2016-6-23 08:36  比如的很好 确实确实 呀 说实在的,胶片和数码不是根本对立的,只是适合的题材不同,《阿凡达》就是适合数码拍,用胶片就是找麻烦;《美国往事》就是适合胶片拍,数码出不来那个厚重感。两者唯一的影响就是从业者的态度,胶片在样片出来前是看不到最终效果的,焦点虚没虚啊?划没划片啊?有没有频闪啊?同一场戏曝光统一吗?逼着摄影师严谨认真。数码嘛,肉眼一看大概齐,来吧,搂开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