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5 楼] pennyboy
[陈年泡菜]
16-12-10 17:12
虎朋狗友 发表于 2016-12-10 07:32怪我没说清楚,那27幅名作的底片里有6幅是D23冲显的,其它的很多幅都没有说明底片的显影配方。当然大师在不同时期对同一底片都会有不同诠释。A... 虎兄好,很高兴认识您。你讲的话之前引发了我对那位老哥的回忆,所以才写下了一段话,并非针对内容对否,您所言极是,老亚后期不少片其实都是他大徒所代劳的了。 本帖由 iPhone7,2 客户端发布
|
[2084 楼] 虎朋狗友
[资深泡菜]
16-12-10 15:32
pennyboy 发表于 2016-12-10 13:46亚当斯年老时,曾有一位中国香港的年轻人(当时算年轻人,现已去世),曾低调地陪伴老人家很长时间,也深得真传。十年前,他曾多次回国休养身体,因其祖屋与我邻居,我偶尔去拜访,看过亚的原作,也详细了解亚当年放照片的情况。其实不同时期,其手放的作品都有区别,并不是一尘不变的。 怪我没说清楚,那27幅名作的底片里有6幅是D23冲显的,其它的很多幅都没有说明底片的显影配方。当然大师在不同时期对同一底片都会有不同诠释。Alan Ross如今重放的工艺流程是: The Yosemite Special Edition Photographs are high quality silver gelatin prints made directly from Ansel Adams' original negatives, and have been printed since 1975 by Alan Ross, Adams' assistant from 1974 to 1979. These prints are available only through The Ansel Adams Gallery. The prints are made by projection rather than by contact, regardless of negative format. This ensures a consistency in finished size and also affords the greatest control of dodging and burning. Most of the negatives in the series are 8x10 format, but other negative sizes include 5x7, 4x5, 3 1/4 x 4 1/4, and 120 rollfilm. The 8x10 and 5x7 negatives are printed in the Beseler 8x10 enlarger designed by Ross, with a custom Aristo 12"x12" cold-light head. Negatives 4x5 and smaller are printed with an Omega D5500 enlarger with a diffusion color-head. The negatives are printed on Ilford Multigrade Fiber Base paper, double weight, glossy. Print contrast is controlled by using varying strengths of yellow or magenta color-correction (CC) filtration. The prints are developed in Ilford Multigrade developer, usually at 1:16.5 dilution, for 3 minutes. After immersion in a standard acid stop bath they are fixed for 2 minutes in Ilford Universal Fixer, diluted 1:7, and transferred to a large tray of fresh water for a preliminary rinse, and then to a larger, clean-water holding bath. The final processing sequence involves selenium toning, a procedure which intensifies the blacks of the print and which also makes the image more permanent. Adams also felt this process gave the print a more appealing image color, neutralizing the usually greenish-black tones of an untoned print to a sometimes very slight "cool-purple black".
|
[2083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2-10 14:58
刚看完影友发来手机上的底片。 ADOX-100正冲卤鸡片棕黄调子。不是冷黑调。 是含溴化银,溴化物多,还是药里对苯二酚氧化快了?或两者都有?反正底片也是过期时间长了。
传统耍正冲,烂事还真多哈。 正片这样不大好看了。 这要是耍相纸,就得看鸟。 mq 比PQ 泛棕的几率大啊。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6-12-10 15:12 编辑
|
[2082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2-10 14:39
VIRS 发表于 2016-12-10 07:19祖师爷没用过D76,或者D76不好用? 他一贯是玩大压缩的。还老耍双液长泡。 D76不见得非要公版。偏方,改方也很多。 俺曾经就公方撤了对苯二酚,上过5克连苯三酚。 至于改变硫氧含量,或者改变MQ比率,或者加点菲尼酮等等,都是以前就唱心血来潮干的事,还此次次干不折腾就难受。一锅6张片子分三次冲,次次药不同。天天有心得哈。不爱动得时候,也闭着眼出门拍一盒叶片回来,---要有片来检验药啊。。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6-12-10 14:47 编辑
|
[2081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2-10 14:06
虎朋狗友 发表于 2016-12-10 08:47现在发售的由他大※※Alan Ross从原底精放的27幅代表作里,没有一幅的底片是D76冲显的。最多用到的就是D23, 还有些ANSCO, 大概就是婶常说的格拉星吧。 应该是应该是。国内这款散药药贼贵,赶上铂金药了。国内不生产。 这老普一直就想不明白。此D23非彼D23.更何况碱版双液。教科书上关于低反差药一大堆的方子。甚至有说FX1相当于D23的。 回头天暖和了。俺示范一下祖师爷的D23盆显用法。耍ADOX。影友手里应该还有ADOX的810.也用用亚当斯的标准广角。涡轮沙159哈。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6-12-10 14:19 编辑
|
[2080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2-10 13:59
润普 发表于 2016-12-10 13:54如果要称祖师爷,你还是正宗涅,那位前辈不算入室※※,也有传授之宜,你也详细了解亚当年放照片的情况,口传也是传嘛,别看 4婶言必称祖师爷,其实没一毛钱的关系哈, 亚当斯对《月升》的处理也表明对影调的认识都在不断改变,与个人的修养有关,环境有关, 呢快歇着吧,它那几个助手都暗房手艺比他高明的。据说正负底片叠着做。  青出于蓝,没人说塞克斯顿手艺比师傅次的。俺美术馆看了三天啊。 人家在亚当斯集团,算顾问级别的。 按中国说法,是国企里总工级别的哈。这哥们有良心,薄T玩得很好,但也不踩股师爷的名头。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6-12-10 14:29 编辑
|
[2079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2-10 13:57
润普 发表于 2016-12-10 10:11俺要是有这捞什子,你 4shen 的脸该往哪儿摆呀,你是小药专家,你都没有,还忽悠别人,你好意思哈,
如果是原装的电影镜头,还有镜筒的事儿,法兰距限制,不拆了没法转接滴,
虎兄这段话太给力鸟,给俺信心和力量哈,D-23的显影,谢谢, 俺的彩色分析系统专带灰度分析那个挡的。呢以为啊。只不过是光电管的,太灵敏老撞针。过阵子打算再弄一套备用。 凡事就会不愣个脑袋。就这心态,大伙都看在眼里呢。。。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6-12-10 14:24 编辑
|
[2078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6-12-10 13:54
pennyboy 发表于 2016-12-10 13:46亚当斯年老时,曾有一位中国香港的年轻人(当时算年轻人,现已去世),曾低调地陪伴老人家很长时间,也深得真传。十年前,他曾多次回国休养身体,因其祖屋与我邻居,我偶尔去拜访,看过亚的原作,也详细了解亚当年放照片的情况。其实不同时期,其手放的作品都有区别,并不是一尘不变的。 如果要称祖师爷,你还是正宗涅,那位前辈不算入室 ※※,也有传授之宜,你 也详细了解亚当年放照片的情况,口传也是传嘛,别看 4婶言必称祖师爷,其实没一毛钱的关系哈, 亚当斯对《月升》的处理也表明对影调的认识都在不断改变,与个人的修养有关,环境有关,
|
[2077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2-10 13:53
VIRS 发表于 2016-12-10 07:19祖师爷没用过D76,或者D76不好用? D76有肩膀头子,体现高光特性不是很好,暗部还不错。尤其在薄T卤鸡上不见得高光好过原装药哈。。当然,咱一般人没747凶的心路,耍欠爆过显,保持高光线性。咱大多数人是特注重暗部爆足的主哈。不管用啥,老是暗部暗部的叫唤。生怕不足  其实黑白调子拿人眼球的地方是4-7,8区这些地方的层次分明。中灰高光好才拿人呢,这个是柯达黑白眼珠子理论。 柯达片也是按这个特性制造的。 亚当斯教科书上全面投靠3X,110.那个是经过柯达审核定了的。,不去说爱克发,12F。为啥就不言而喻了吧。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6-12-10 13:58 编辑
|
[2076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6-12-10 13:46
pennyboy 发表于 2016-12-10 13:39俺有个好老哥,绿影室,每次看到他有辣么多好头,老头,经典相机等等,俺就发誓再不折腾老东西了,今天刚拍了三卷120RDP 你这3卷就是一顿涮羊肉哇,省着吃哈, 你不折腾老东西,你是跑绿老哪儿 ※※伙,玩儿个遍哈,据说他最近腾地方清理阶级队伍,回收资金,不赶趟儿啦,不然整几只法国一口死镜头玩玩儿,
|
[2075 楼] pennyboy
[陈年泡菜]
16-12-10 13:46
虎朋狗友 发表于 2016-12-10 00:47现在发售的由他大※※Alan Ross从原底精放的27幅代表作里,没有一幅的底片是D76冲显的。最多用到的就是D23, 还有些ANSCO, ... 亚当斯年老时,曾有一位中国香港的年轻人(当时算年轻人,现已去世),曾低调地陪伴老人家很长时间,也深得真传。十年前,他曾多次回国休养身体,因其祖屋与我邻居,我偶尔去拜访,看过亚的原作,也详细了解亚当年放照片的情况。其实不同时期,其手放的作品都有区别,并不是一尘不变的。 本帖由 iPhone7,2 客户端发布
|
[2074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6-12-10 13:40
pennyboy 发表于 2016-12-10 13:35俺平时节省,扎紧裤带过日子 没想到还有比俺更穷的,俺用奥林巴斯,画面比你的A7小1/4,更节省哈。
|
[2073 楼] pennyboy
[陈年泡菜]
16-12-10 13:39
润普 发表于 2016-12-10 02:22有微单你不玩儿转接干啥涅,尤其是德国50年代的各种镜头,... 俺有个好老哥,绿影室,每次看到他有辣么多好头,老头,经典相机等等,俺就发誓再不折腾老东西了,今天刚拍了三卷120RDP 本帖由 iPhone7,2 客户端发布
|
[2072 楼] pennyboy
[陈年泡菜]
16-12-10 13:35
润普 发表于 2016-12-10 02:19俺用的原厂浓缩药液,只要密封好就不会氧化,稀释的工作液也如是,以前用的伊尔福的纸药浓缩液,瓶子不密封就坏了,以后开了封就换成可乐瓶,... 俺平时节省,扎紧裤带过日子 本帖由 iPhone7,2 客户端发布
|
[2071 楼] eaest
[泡菜]
16-12-10 11:54
VIRS 发表于 2016-12-10 07:26谢eaest兄! 温度控制用水浴,应该可以控制在正负一度吧,温度计俺有数字显示精度0.1度的,还有暗房用温度计来回比对.机械快门的问题俺也在比对,用数码相机的电子快门和速度相同机械快门拍摄比对看影像亮度,发现很多机械快门确实不太靠铺,多的差1/2EV,个别有相差接近1个EV的. 俺现在的问题是密度拉不开,高光区上去了,起始点也上去了,俺只能想到两个法子,要么换活力强的显影液,要么增加搅动,减少显影时间快速增加高光区密度.也不知对不对 想把密度拉到什么程度呢?要有具体的数值,比如五区0.8,八区1.5,之类的具体数值。这样才可以继续谈下去啊。 一区密度0.1,其实是个坑,0.1的密度相当于1/3档光圈,你的快门误差都有1档了,怎么可能精确获得这个密度? 还有,即使没有快门的误差,测光的误差也是个大问题,即使用入射光测光,相对于主光源角度略有不同,差个0.2,0.3EV,是极普通的事,这个就有0.1的密度了,你怎么处理?
|
[2070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6-12-10 10:22
pennyboy 发表于 2016-12-10 10:03所以,老哥,俺数玛几年前就从7R一直折腾到现在的R2代了,确实各种的转接都好玩 pennyboy 发表于 2016-12-9 23:08  幸好从不折腾老头与电影头,水太深 有微单你不玩儿转接干啥涅,尤其是德国50年代的各种镜头,
|
[2069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6-12-10 10:19
pennyboy 发表于 2016-12-10 10:09没没,shen兄,看你们对黑白研究的这么深入,俺都不敢插嘴,这七八年我倒疯狂地拍反转片,我隐约感觉,如果再不拍,反转很快会成为奢侈品了。 反转现在就是奢侈品,哪个敢说不是,尤其是大画幅的,  VIRS 发表于 2016-12-10 07:32T乳剂原厂药液肯定好,可俺是上班族,忙起来可能几个月不冲片子,那开封的药液不是没用了? 之所以选自D76,主要是经济方便,自己用分析纯配点儿如果不用,两个月以后倒掉再配就完了.还有就是D76通用性能强一些吧,要是买一种胶片就用配套的原厂药液实在奢侈 俺用的原厂浓缩药液,只要密封好就不会氧化,稀释的工作液也如是,以前用的伊尔福的纸药浓缩液,瓶子不密封就坏了,以后开了封就换成可乐瓶,就没这事儿。
|
[2068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6-12-10 10:11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12-9 23:30  很科学,高大上。很科学
俺老说让老普买个带探头的黑白高级定时器。器材党怎么在这方面不努力啊。。。困惑了。。。 俺要是有这捞什子,你 4shen 的脸该往哪儿摆呀,你是小药专家,你都没有,还忽悠别人,你好意思哈,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12-9 23:44  抬杠啊。俺实验的那只头,标准的6片。要不俺才不搭理呢。呢该知道俺是结构6片党的人嘛。不是说好了近拍延长略微的扩大像场了嘛 简单的田赛俺是不屑哈。APO的还欢迎。 俺那次是大概估计光圈值来的。原装光圈丢了。画家按秃残头价格买的俺是按屏幕亮度估计的。还成 如果是原装的电影镜头,还有镜筒的事儿,法兰距限制,不拆了没法转接滴, 虎朋狗友 发表于 2016-12-10 08:47现在发售的由他大※※Alan Ross从原底精放的27幅代表作里,没有一幅的底片是D76冲显的。最多用到的就是D23, 还有些ANSCO, 大概就是婶常说的格拉星吧。 虎兄这段话太给力鸟,给俺信心和力量哈,D-23的显影,谢谢,
|
[2067 楼] pennyboy
[陈年泡菜]
16-12-10 10:09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12-09 15:29您也是在南方搞野外黑白手持摄影? 没没,shen兄,看你们对黑白研究的这么深入,俺都不敢插嘴,这七八年我倒疯狂地拍反转片,我隐约感觉,如果再不拍,反转很快会成为奢侈品了。 本帖由 iPhone7,2 客户端发布
|
[2066 楼] pennyboy
[陈年泡菜]
16-12-10 10:03
润普 发表于 2016-12-10 01:58残幅就可以用电影头,只是法兰距不对,有了微单就大行其道了,... 所以,老哥,俺数玛几年前就从7R一直折腾到现在的R2代了,确实各种的转接都好玩 本帖由 iPhone7,2 客户端发布
|
[2065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6-12-10 09:58
pennyboy 发表于 2016-12-9 23:08  幸好从不折腾老头与电影头,水太深 残幅就可以用电影头,只是法兰距不对,有了微单就大行其道了,
|
[2064 楼] 虎朋狗友
[资深泡菜]
16-12-10 08:47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12-10 02:26各个教科书都抬头说D76. 亚当斯为啥不说呢? 谁给解释解释? 现在发售的由他大 ※※Alan Ross从原底精放的27幅代表作里,没有一幅的底片是D76冲显的。最多用到的就是D23, 还有些ANSCO, 大概就是婶常说的格拉星吧。
|
[2063 楼] VIRS
[泡菜]
16-12-10 07:32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12-9 23:23  哈哈。南方。忘了这茬口鸟,老以为俺们北方艳阳天呢。 T乳剂原厂药液肯定好,可俺是上班族,忙起来可能几个月不冲片子,那开封的药液不是没用了? 之所以选自D76,主要是经济方便,自己用分析纯配点儿如果不用,两个月以后倒掉再配就完了.还有就是D76通用性能强一些吧,要是买一种胶片就用配套的原厂药液实在奢侈
|
[2062 楼] VIRS
[泡菜]
16-12-10 07:26
eaest 发表于 2016-12-9 23:22  称四婶忙着没空回帖,插几句
用D-76 1:1冲卷,拍柯达灰板,设置在五区和八区,测试冲洗方式,结果发现搅动方式对密度变化其实没有传说中那样大,真正有影响的是温度和时间。温度必须控制在非常准确的程度,要使用水浴或者别的方式,精确的控温,甚至包括温度计的精确度也要控制,是第一个重要的。其次是显影时间,5%的时间变化,就可以被明显测试出来。
建议你先从这两点下手。
再有问题可能就要检查曝光,测光或者快门速度有问题,但这是在前面两点完全找不出问题之后。 谢eaest兄! 温度控制用水浴,应该可以控制在正负一度吧,温度计俺有数字显示精度0.1度的,还有暗房用温度计来回比对.机械快门的问题俺也在比对,用数码相机的电子快门和速度相同机械快门拍摄比对看影像亮度,发现很多机械快门确实不太靠铺,多的差1/2EV,个别有相差接近1个EV的. 俺现在的问题是密度拉不开,高光区上去了,起始点也上去了,俺只能想到两个法子,要么换活力强的显影液,要么增加搅动,减少显影时间快速增加高光区密度.也不知对不对
|
[2061 楼] VIRS
[泡菜]
16-12-10 07:19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12-10 02:26各个教科书都抬头说D76. 亚当斯为啥不说呢? 谁给解释解释? 祖师爷没用过D76,或者D76不好用?
|
[2060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2-10 02:26
各个教科书都抬头说D76. 亚当斯为啥不说呢? 谁给解释解释?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6-12-10 02:27 编辑
|
[2059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2-10 00:22
香肠涵盖看夹角,特征是短,前后嘴子大。 当然,现代的制造都标明WA型。或者XL
|
[2058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2-10 00:03
eaest 发表于 2016-12-9 23:22  称四婶忙着没空回帖,插几句
用D-76 1:1冲卷,拍柯达灰板,设置在五区和八区,测试冲洗方式,结果发现搅动方式对密度变化其实没有传说中那样大,真正有影响的是温度和时间。温度必须控制在非常准确的程度,要使用水浴或者别的方式,精确的控温,甚至包括温度计的精确度也要控制,是第一个重要的。其次是显影时间,5%的时间变化,就可以被明显测试出来。
建议你先从这两点下手。
再有问题可能就要检查曝光,测光或者快门速度有问题,但这是在前面两点完全找不出问题之后。 110,没有反差不够的那一说,提反差是个好东西哈。 提反差不提灰雾。或少提。 110是个好东西。祖师爷听柯达提倡的。  当然,反差这事主要看滤镜的使用。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6-12-10 00:04 编辑
|
[2057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2-9 23:44
润普 发表于 2016-12-9 18:52  135mm焦距的电影头在45上边缘没法看,徕卡135mm的头也如是,天塞型结构不用tele,相圈可以做得很大,但没实质意义, 何况用电影胶片,一般都是拍人文纪实,焦距大都在50/35mm,这个焦段的电影头未必能涵盖135画幅,个案不能代表全体,屁股上裹啥都没用, 抬杠啊。俺实验的那只头,标准的6片。要不俺才不搭理呢。呢该知道俺是结构6片党的人嘛。不是说好了近拍延长略微的扩大像场了嘛  简单的田赛俺是不屑哈。APO的还欢迎。 俺那次是大概估计光圈值来的。原装光圈丢了。画家按秃残头价格买的   俺是按屏幕亮度估计的。还成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6-12-9 23:54 编辑
|
[2056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2-9 23:39
虎朋狗友 发表于 2016-12-9 21:33  涵盖全格的电影头也是有的。不过很多都是一般的全幅摄影头换个马甲。当然拍IMAX 70毫米电影的头也存在,那就真是非金豪免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