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暗房的小屋:黑白银盐照片的制作,(续)
59022 2500
[2055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2-9 23:30
虎朋狗友 发表于 2016-12-9 22:40
德国有个Heiland, 出产各种配合不同放大机的LED平板式光源,还带一个分析探头,帮你决定反差和曝光量。当然你也可以在探头推荐值的基础上自选。原理是平板由红,绿,蓝三色LED矩阵加乳白玻璃混光。实际曝光分绿、蓝两次,由不同的时间比来改变反差。红光可做安全灯,或者与绿、蓝混成白光为构图对焦服务。听起来是很不错的设计。缺点是售价过高。
很科学,高大上。很科学

俺老说让老普买个带探头的黑白高级定时器。器材党怎么在这方面不努力啊。。。困惑了。。。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6-12-9 23:58 编辑

[2054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2-9 23:29
pennyboy 发表于 2016-12-9 23:01
TmaX400这卷我很喜欢,个人以为比HP5更细腻与更有味道.....
您也是在南方搞野外黑白手持摄影?
[2053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2-9 23:25
eaest 发表于 2016-12-9 23:22
称四婶忙着没空回帖,插几句

用D-76 1:1冲卷,拍柯达灰板,设置在五区和八区,测试冲洗方式,结果发现搅动方式对密度变化其实没有传说中那样大,真正有影响的是温度和时间。温度必须控制在非常准确的程度,要使用水浴或者别的方式,精确的控温,甚至包括温度计的精确度也要控制,是第一个重要的。其次是显影时间,5%的时间变化,就可以被明显测试出来。

建议你先从这两点下手。

再有问题可能就要检查曝光,测光或者快门速度有问题,但这是在前面两点完全找不出问题之后。
[2052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2-9 23:23
VIRS 发表于 2016-12-9 19:28
4shen兄,冲洗前都水浴的,密度俺是去除片基+灰雾的纯密度(透射密度仪打出来),药品确实只有一种( 业余玩儿量小,水平也掌握不了这么多药啊),温度可以稳定在20度左右,搅拌统一标准,(kodak 要求罐手冲每30秒搅动5秒,俺是每分钟10秒) .
影调扩张经常需要啊,在南方的大柔光箱里点测景物反差经常只有3个EV值,不扩张灰突突的  俺现在的问题是用D76或者1:1延长冲洗时间密度值很难拉开,VIII区密度上去了I区密度也上去了.是不是搅动少了变成补偿显影了?要么改变搅动方式,每30秒搅动减少显影时间以快速提高高密度区域拉开密度差?
现在手里是T-max400页片(好像都说这个胶片不好冲),ADOX25马上就光了,需要买一种低感光度传统的页片,福马100或者HP4.
其实依俺的业余水平能略微掌握一种胶片和一种显影液的特性就很知足了, 从不敢奢望4shen兄对黑白的理解和水平
哈哈。南方。忘了这茬口鸟,老以为俺们北方艳阳天呢。,这个就TMAX 100 ,挺好。注意耍24度的原厂药。才能密度反差好。颗粒细度也最到家。所谓原汤化原食哈。严格三液同温。
D76耍薄T,是无奈的法子哈。那个是耍中速传统卤鸡的药。耍薄T和高速传统未必是好东西。
这药本身,就有点灰突突的哈。当然,有高人是D76里兑点110或LC29那类玩意。提高其药力。
类似老普那个D23里加料。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6-12-9 23:34 编辑

[2051 楼] eaest [泡菜]
16-12-9 23:22
VIRS 发表于 2016-12-9 19:28
4shen兄,冲洗前都水浴的,密度俺是去除片基+灰雾的纯密度(透射密度仪打出来),药品确实只有一种( 业余玩儿量小,水平也掌握不了这么多药啊),温度可以稳定在20度左右,搅拌统一标准,(kodak 要求罐手冲每30秒搅动5秒,俺是每分钟10秒) .
影调扩张经常需要啊,在南方的大柔光箱里点测景物反差经常只有3个EV值,不扩张灰突突的  俺现在的问题是用D76或者1:1延长冲洗时间密度值很难拉开,VIII区密度上去了I区密度也上去了.是不是搅动少了变成补偿显影了?要么改变搅动方式,每30秒搅动减少显影时间以快速提高高密度区域拉开密度差?
现在手里是T-max400页片(好像都说这个胶片不好冲),ADOX25马上就光了,需要买一种低感光度传统的页片,福马100或者HP4.
其实依俺的业余水平能略微掌握一种胶片和一种显影液的特性就很知足了, 从不敢奢望4shen兄对黑白的理解和水平


称四婶忙着没空回帖,插几句

用D-76 1:1冲卷,拍柯达灰板,设置在五区和八区,测试冲洗方式,结果发现搅动方式对密度变化其实没有传说中那样大,真正有影响的是温度和时间。温度必须控制在非常准确的程度,要使用水浴或者别的方式,精确的控温,甚至包括温度计的精确度也要控制,是第一个重要的。其次是显影时间,5%的时间变化,就可以被明显测试出来。

建议你先从这两点下手。

再有问题可能就要检查曝光,测光或者快门速度有问题,但这是在前面两点完全找不出问题之后。
[2050 楼] pennyboy [陈年泡菜]
16-12-9 23:08
润普 发表于 2016-12-09 10:52
135mm焦距的电影头在45上边缘没法看,徕卡135mm的头也如是,天塞型结构不用tele,相圈可以做得很大,但没实质意义,
何况...
幸好从不折腾老头与电影头,水太深
本帖由 iPhone7,2 客户端发布
[2049 楼] pennyboy [陈年泡菜]
16-12-9 23:01
VIRS 发表于 2016-12-09 11:28
4shen兄,冲洗前都水浴的,密度俺是去除片基 灰雾的纯密度(透射密度仪打出来),药品确实只有一种( 业余玩儿量小,水平也掌握不了这...
TmaX400这卷我很喜欢,个人以为比HP5更细腻与更有味道.....
本帖由 iPhone7,2 客户端发布
[2048 楼] 虎朋狗友 [资深泡菜]
16-12-9 22:40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12-9 17:06
俺们圈里流行自己裁。有个玩立体135,120相机的画家同志,120叶片都自己裁的,很规整。
放大机,俺理解就是测量和调节反差手段一定要方便。
德国有个Heiland, 出产各种配合不同放大机的LED平板式光源,还带一个分析探头,帮你决定反差和曝光量。当然你也可以在探头推荐值的基础上自选。原理是平板由红,绿,蓝三色LED矩阵加乳白玻璃混光。实际曝光分绿、蓝两次,由不同的时间比来改变反差。红光可做安全灯,或者与绿、蓝混成白光为构图对焦服务。听起来是很不错的设计。缺点是售价过高。
[2047 楼] 虎朋狗友 [资深泡菜]
16-12-9 21:33
润普 发表于 2016-12-9 18:03
电影头只能涵盖半格135,你想给俺挖坑呀,这个就看出你心路更笨了哈。,半斤八两的货,
涵盖全格的电影头也是有的。不过很多都是一般的全幅摄影头换个马甲。当然拍IMAX 70毫米电影的头也存在,那就真是非金豪免谈了。
[2046 楼] pennyboy [陈年泡菜]
16-12-9 20:25
一下午又这么多帖子了,太专业了,慢慢学习中
本帖由 iPhone7,2 客户端发布
[2045 楼] VIRS [泡菜]
16-12-9 19:28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12-9 18:00
哈。暗部,这个问题够说上几天的。


4shen兄,冲洗前都水浴的,密度俺是去除片基+灰雾的纯密度(透射密度仪打出来),药品确实只有一种( 业余玩儿量小,水平也掌握不了这么多药啊),温度可以稳定在20度左右,搅拌统一标准,(kodak 要求罐手冲每30秒搅动5秒,俺是每分钟10秒) .
影调扩张经常需要啊,在南方的大柔光箱里点测景物反差经常只有3个EV值,不扩张灰突突的  俺现在的问题是用D76或者1:1延长冲洗时间密度值很难拉开,VIII区密度上去了I区密度也上去了.是不是搅动少了变成补偿显影了?要么改变搅动方式,每30秒搅动减少显影时间以快速提高高密度区域拉开密度差?
现在手里是T-max400页片(好像都说这个胶片不好冲),ADOX25马上就光了,需要买一种低感光度传统的页片,福马100或者HP4.
其实依俺的业余水平能略微掌握一种胶片和一种显影液的特性就很知足了, 从不敢奢望4shen兄对黑白的理解和水平
[2044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6-12-9 18:52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12-9 18:13

那回俺还到画家哪里用 135MM的电影头按 45上耍过呢。俺传授了个屁股上裹胶布,拧1#门的临时招法。
你寻常接触8MM。16MM级别的。就拿这个眼来看别人啊?
老青蛙哈


135mm焦距的电影头在45上边缘没法看,徕卡135mm的头也如是,天塞型结构不用tele,相圈可以做得很大,但没实质意义,
何况用电影胶片,一般都是拍人文纪实,焦距大都在50/35mm,这个焦段的电影头未必能涵盖135画幅,个案不能代表全体,屁股上裹啥都没用,
[2043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2-9 18:13
润普 发表于 2016-12-9 18:03
电影头只能涵盖半格135,你想给俺挖坑呀,这个就看出你心路更笨了哈。,半斤八两的货,

那回俺还到画家哪里用 135MM的电影头按 45上耍过呢。俺传授了个屁股上裹胶布,拧1#门的临时招法。
你寻常接触8MM。16MM级别的。就拿这个眼来看别人啊?
老青蛙哈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6-12-9 18:15 编辑

[2042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6-12-9 18:07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12-9 17:11

说了半天单张控制,呢还不是闷罐子一锅绘啊
说了半天呢才是题材派加器材党


如果是一张绝世大作,俺当然的单张冲洗了,一般性的曝光控制一锅烩有效率,不过俺还没遇到值得单张控制的那张涅,
[2041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6-12-9 18:03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12-9 17:34
这个就看出你心路笨了哈。您啦还出身专业呢。逗乐哈。
上电影头加电影卷啊。那个反差宽阔,柔
布光的时候,黄灯和白蓝色的灯,反差不一样。
135,能耍电影卷,就耍电影卷吧 ,没坏处。


电影头只能涵盖半格135,你想给俺挖坑呀,这个就看出你心路更笨了哈。,半斤八两的货,
[2040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2-9 18:00
VIRS 发表于 2016-12-9 15:55
4shen兄,请教个问题,一般测试胶片速度(一区纯密度0.10).结果都是感光度比标称的低一些,比如标称iso100实际测出来iso50等.为啥俺用祖师爷的方法测试结果基本都不低于原厂标称速度(可能还高),如果想扩张影调延长显影,一区的密度也跟着上涨(速度提高),是不是搅动不够(俺是没分钟搅动10秒,大约旋转5次,4*5底片).显影液是D76或者1:1 ,谢谢
哈。暗部,这个问题够说上几天的。
影响因素太多。胶片种类性质--传统或薄T,厂家。药种。是否等温前水浴。胶片过期程度,想到的暂时这样多。底片本地灰雾密度也是个随机变化的量。底片的片基透明程度也不同。薄T和传统,暗部不一样的。传统的总要多爆半挡哈。
当然,搅拌啊,液温啊,也都有影响。
干嘛要扩张?场景反差低?还是药淡冲不起来需要的密度反差。
压缩和扩张。俺个人倾向于用不同的药种,那样事半功倍一些。扩张。也有人用单一药种延长时间死干的。低反差软药,其实这效果未必好。
俺还真没啥扩张的片,都是压缩的。俺阴天阴影不拍黑白。
俺一直认为,黑白负片显影是亮部--高密度预定效果的目标加工。
如果跟暗部密度要求有些冲突的话,应该以高密度效果为准。或者熟练掌握高减薄。把那个死噶大黑咬回来哈。传统的好咬,薄T 的搞得太过咬不回来。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6-12-9 18:08 编辑

[2039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2-9 17:34

润普 发表于 2016-12-9 17:25
啥视角不视角的,玩儿不好瞎玩儿,学习的时候没学会摆拍,总觉得不要干涉拍摄对象,落下毛病了,

日头在135和120上还是过渡愣了些,康泰克斯的单反也比徕卡M型的反差大些,所以最后还是没办法的事儿,虽然心里挺抵触徕卡的,相对大画幅的日德头差距不大,也可以通过控制反差来扣持影调。
这个就看出你心路笨了哈。您啦还出身专业呢。逗乐哈。
上电影头加电影卷啊。那个反差宽阔,柔
布光的时候,黄灯和白蓝色的灯,反差不一样。
135,能耍电影卷,就耍电影卷吧 ,没坏处。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6-12-9 17:44 编辑

[2038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6-12-9 17:25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12-9 17:11
其实玩调子,差不多等同于玩器材。可能偏耗材品质,品控方面多一些。都属于技术党范畴。
跟玩题材,玩视角,有想法的摆拍创作还算是两码事。。。
你 是卷片视角,叶片拍法。
120,135镜头
其实也比45头来的反差大些。过度愣些。
小篇幅那帮子为啥德头拥趸多呢。有这个因素。怕反差愣哈。。


啥视角不视角的,玩儿不好瞎玩儿,学习的时候没学会摆拍,总觉得不要干涉拍摄对象,落下毛病了,

日头在135和120上还是过渡愣了些,康泰克斯的单反也比徕卡M型的反差大些,所以最后还是没办法的事儿,虽然心里挺抵触徕卡的,相对大画幅的日德头差距不大,也可以通过控制反差来扣持影调。
[2037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2-9 17:11
一飞落地 发表于 2016-12-9 16:25
既然都是想法了,那就是看内容了呀,老魔一直骂的就是没想法,只有调子,
所以让俺说,都要看内容,但页片在影调上可以控制得很好,内容与形式,影调都好了,就是值得提倡的好片子,120和135,则更强调内容,一是卷片乳剂不同于页片,二是在工艺上不易单张控制,
其实玩调子,差不多等同于玩器材。可能偏耗材品质,品控方面多一些。都属于技术党范畴。
跟玩题材,玩视角,有想法的摆拍创作还算是两码事。。。
你 是卷片视角,叶片拍法。
120,135镜头
其实也比45头来的反差大些。过度愣些。
小篇幅那帮子为啥德头拥趸多呢。有这个因素。怕反差愣哈。。
说了半天单张控制,呢还不是闷罐子一锅绘啊
说了半天呢才是题材派加器材党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6-12-9 17:29 编辑

[2036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2-9 17:06
虎朋狗友 发表于 2016-12-9 16:16
嗯,那就直接4X5. 原来还想过3.25x4.25的页片,因为雅佳的69后组就能装下,体积重量省不少。不过胶片难买,似乎只能从12F订购。 我的雅佳单轨,可以接微单,做移轴,翻拍胶片,接69胶片后背,中幅数码背,最大到4X5. 如果配上合适的LED光源板和片夹,还可以用来做立卧两用放大机,简直是整合了我几乎全部的摄影家当。你祖师爷的放大机就是一台11X14木头机改制的。
俺们圈里流行自己裁。有个玩立体135,120相机的画家同志,120叶片都自己裁的,很规整。
放大机,俺理解就是测量和调节反差手段一定要方便。
[2035 楼] 一飞落地 [泡菜]
16-12-9 16:52
虎朋狗友 发表于 2016-12-9 16:30
梦想和生活动力都大把,就是艺术还未出现在地平线。


80年代初,国内流行一部小说,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那时看了就很感动,现在就要实际行动,
[2034 楼] 虎朋狗友 [资深泡菜]
16-12-9 16:30
一飞落地 发表于 2016-12-9 16:16
刚才回复你这条帖子,居然被无忌的审查员给拦截了,不知哪根神经搭错了,

有梦想才有生活动力,
梦想和生活动力都大把,就是艺术还未出现在地平线。
[2033 楼] 一飞落地 [泡菜]
16-12-9 16:25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12-9 15:20

卷片小机器用着方便,但是调子反差基本都不到位的。有点瞎耽误功夫。放大倍率大,也制约了反差地正确再现。卷片调子走着走着就碰到瓶颈了,这个老普该现身说法哈,卷片看内容,叶片看调子。
同等牌号的卤鸡,卷片也比叶片涂层薄一些。薄就意味着调子短。
老随意讲话,卷片是片片,叶片才是想法。


既然都是想法了,那就是看内容了呀,老魔一直骂的就是没想法,只有调子,
所以让俺说,都要看内容,但页片在影调上可以控制得很好,内容与形式,影调都好了,就是值得提倡的好片子,120和135,则更强调内容,一是卷片乳剂不同于页片,二是在工艺上不易单张控制,
[2032 楼] 虎朋狗友 [资深泡菜]
16-12-9 16:16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12-9 15:20
哈,看花眼了。
卷片别跟它较劲。该较劲的是叶片。这个是必须的。作为胶片黑白拥趸,必须上到叶片级别的。其实就个林哈弗5就能用一辈子都。根据题材用的可以少,但是不能没有。
卷片小机器用着方便,但是调子反差基本都不到位的。有点瞎耽误功夫。放大倍率大,也制约了反差地正确再现。卷片调子走着走着就碰到瓶颈了,这个老普该现身说法哈,卷片看内容,叶片看调子。
同等牌号的卤鸡,卷片也比叶片涂层薄一些。薄就意味着调子短。
细节反差地记录,平滑的国度特性。跟篇幅干系非常之大。非常之大啊。
老随意讲话,卷片是片片,叶片才是想法。
嗯,那就直接4X5. 原来还想过3.25x4.25的页片,因为雅佳的69后组就能装下,体积重量省不少。不过胶片难买,似乎只能从12F订购。 我的雅佳单轨,可以接微单,做移轴,翻拍胶片,接69胶片后背,中幅数码背,最大到4X5. 如果配上合适的LED光源板和片夹,还可以用来做立卧两用放大机,简直是整合了我几乎全部的摄影家当。你祖师爷的放大机就是一台11X14木头机改制的。 本帖最后由 虎朋狗友 于 2016-12-9 16:22 编辑

[2031 楼] 一飞落地 [泡菜]
16-12-9 16:16
虎朋狗友 发表于 2016-12-9 14:54
就是因为整天工作都在称药配溶液,所以家里暗房才不耐烦而用成药。明明做了一辈子的理工男,但天天幻想自己是多元艺术家。


刚才回复你这条帖子,居然被无忌的审查员给拦截了,不知哪根神经搭错了,

有梦想才有生活动力,
[2030 楼] VIRS [泡菜]
16-12-9 15:55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12-9 15:20


4shen兄,请教个问题,一般测试胶片速度(一区纯密度0.10).结果都是感光度比标称的低一些,比如标称iso100实际测出来iso50等.为啥俺用祖师爷的方法测试结果基本都不低于原厂标称速度(可能还高),如果想扩张影调延长显影,一区的密度也跟着上涨(速度提高),是不是搅动不够(俺是没分钟搅动10秒,大约旋转5次,4*5底片).显影液是D76或者1:1 ,谢谢
[2029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2-9 15:20
虎朋狗友 发表于 2016-12-9 15:10
Tri-X, 110绝配?嗯,得空了试一下120的。婶说的是柯达的HC-110吧?我说的Silver Effect Pro是数码彩色转黑白时的一个插件,不是扫描用的银快(Silver Fast). 我用依麦康扫描也从来只用它的3F文件形式,避免胶片通道模式,免得被它掐头去尾。
哈,看花眼了。
卷片别跟它较劲。该较劲的是叶片。这个是必须的。作为胶片黑白拥趸,必须上到叶片级别的。其实就个林哈弗5就能用一辈子都。根据题材用的可以少,但是不能没有。
卷片小机器用着方便,但是调子反差基本都不到位的。有点瞎耽误功夫。放大倍率大,也制约了反差地正确再现。卷片调子走着走着就碰到瓶颈了,这个老普该现身说法哈,卷片看内容,叶片看调子
同等牌号的卤鸡,卷片也比叶片涂层薄一些。薄就意味着调子短。
细节反差地记录,平滑的国度特性。跟篇幅干系非常之大。非常之大啊。
老随意讲话,卷片是片片,叶片才是想法。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6-12-9 15:44 编辑

[2027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2-9 15:15
虎朋狗友 发表于 2016-12-9 14:54
就是因为整天工作都在称药配溶液,所以家里暗房才不耐烦而用成药。明明做了一辈子的理工男,但天天幻想自己是多元艺术家。
黑白,要是不说片子内容,就说调子,那是叶片加各种药以及相应手法的天下哈。
大师很多都有独门药也专用手法的说。
柯达红宝书,提及亚当斯的部分。也是他偷师了维斯顿的几个秘方哈。啥格拉星,阿米多一类的。远远不是D76能比的。要不随便个人都成大师了哈。
俺不是学化学的,是学电力的,扣吃药都非常费力气。只有傻笨傻笨的挨个试验。苦啊。
[2026 楼] 虎朋狗友 [资深泡菜]
16-12-9 15:10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12-9 14:58
3X 。。。110才是绝配哈。亚当斯凭这个组合写出教科书的。而不是其他卷药的组合。这个要点很多人意识不到。
TMAX也按10区考虑。满拧了就。
俺扫描仪,从来爱普生原厂软件。不用蓝快,更不用厂家胶片通道模式。那个是个骗你眼球的方式。等上了放大机就傻眼了。
传统卤鸡允许焦酚药,毕竟焦酚药占统治地位的时候,卤鸡构成基本还变化不很大。
亚当斯,维斯顿,很多底片也都是焦酚搞得。
Tri-X, 110绝配?嗯,得空了试一下120的。婶说的是柯达的HC-110吧?我说的Silver Effect Pro是数码彩色转黑白时的一个插件,不是扫描用的银快(Silver Fast). 我用依麦康扫描也从来只用它的3F文件形式,避免胶片通道模式,免得被它掐头去尾。
[2025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2-9 14:58
虎朋狗友 发表于 2016-12-9 14:46
要说黑白片的影调,好莱坞和亚当斯用柯达片拍成的名作确实精美大气。说到欧洲风格,12F和德国的Agfa差异也很大,反倒是柯达的2X和Agfa Apex 100有些像。我开始喜欢Agfa还是从数码彩色转黑白时开始。Silver Effect Pro里有胶片风格选项,我只喜欢Agfa APX, Kodak Plus-X两种。Tri-X我试验过多次,135/120都有,显影液也试过D-76 1:1, DD-X, 雷电露。可总是找不着感觉。以后可能会试一下4X5. 我看过有人用焦酚冲的Tri-X 4x5, 影调美得不可方物,颗粒也非常细.
3X 。。。110才是绝配哈。亚当斯凭这个组合写出教科书的。而不是其他卷药的组合。这个要点很多人意识不到。
TMAX也按10区考虑。满拧了就。
俺扫描仪,从来爱普生原厂软件。不用蓝快,更不用厂家胶片通道模式。那个是个骗你眼球的方式。等上了放大机就傻眼了。
传统卤鸡允许焦酚药,毕竟焦酚药占统治地位的时候,卤鸡构成基本还变化不很大。
亚当斯,维斯顿,很多底片也都是焦酚搞得。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6-12-9 14:59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