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暗房的小屋:黑白银盐照片的制作,(续)
59022 2500
[1544 楼] abo [陈年泡菜]
16-11-11 23:13
剁手了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1543 楼] abo [陈年泡菜]
16-11-11 22:53
讨论到入门画幅啦,好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1542 楼] VillagerFH [泡菜]
16-11-11 22:31
借没镀膜兄的片子来说事,这样离胶片近点没?
[1541 楼] 没镀膜 [陈年泡菜]
16-11-11 21:38
一天没人来踢馆就出门找事是吧 本帖最后由 没镀膜 于 2016-11-11 21:39 编辑

[1540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1-11 19:43
photoman 发表于 2016-11-11 18:42
四婶儿要求说中幅才能入门,那就贴张入门照吧。

“我家小盆友”

双反相机
上海GP3胶卷

..
挺柔和的,适合儿童照。
[1539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1-11 19:42
photoman 发表于 2016-11-11 18:30
哈哈,握个手,这货当年便宜哈,我买的时候好像也就4K左右吧,远不如豪斯曼的612后背来得贵。

65、90、210都出掉了,只剩这颗15公分留个纪念。

谢谢四婶儿!
哈,正宗日本老头哈 。俺第一个头就是尼康W 180.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6-11-11 19:46 编辑

[1538 楼] photoman [资深泡菜]
16-11-11 18:42

四婶儿要求说中幅才能入门,那就贴张入门照吧。

“我家小盆友”

双反相机
上海GP3胶卷

..
[1537 楼] photoman [资深泡菜]
16-11-11 18:30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11-11 18:11
这个单轨也是俺的入门机哈。


哈哈,握个手,这货当年便宜哈,我买的时候好像也就4K左右吧,远不如豪斯曼的612后背来得贵。

65、90、210都出掉了,只剩这颗15公分留个纪念。

谢谢四婶儿!

[1536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1-11 18:11
photoman 发表于 2016-11-11 18:09
不知道下面纸箱里的东西够入门不,16年前买的,如今在我家阳台上吃灰。

那时候用来拍了两三年反转片,但是越拍越没啥兴趣,我有的别人也有,我没有的别人还是有,拍风光纯粹就是玩钱加玩有闲的事儿,对我来说还是拍人拍活物更有趣味,当然烧不起了也是原因。

楼主坚持的方向我也没啥兴趣,刷得溜白溜灰的墙总感觉像假古董,要说拍个活物吧,大幅实在是难堪其用,再说有人有活物的场景细节、质感这些都不重要,就是你说的,场景和故事性是第一位的,这些是我用135的理由。当然,不管是大底还是小邮票,光影的赶脚是永远必要的。至于说邮票能保存多少年我倒是没考虑,不过现在好像也都不是问题了,实在不行还可以再数字化嘛,好莱坞不就是这么修复老片子么。

拍什么是件很个人化的事儿,怎么愉悦身心怎么来,就这点来说我也超佩服楼主,就算只是一个人在战斗也持之以恒。我来这儿也纯粹是为了提高技术,跟艺术无关。

...
这个单轨也是俺的入门机哈。
[1535 楼] photoman [资深泡菜]
16-11-11 18:09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11-11 02:00
俺也曾经劝楼主用中小篇幅拍北京胡同得了。但是不被认可。咬牙愣挺着无冬无夏的带着45 拍叶片。就这份精神值得敬佩啊。为啥啊,
还不是因为叶片的表现更好一些嘛。搞主题建筑类的精细性创作。底片能大就不小哈。楼主放135底片也几十年经历了哈。也是都莱卡家伙哈。手艺不错。但是。。。怎么和叶片比啊 。这个楼主自己是门清的。。。
几十年以后。后人把这些底片挖掘起来的话,叶片保留的信息怎么地也比135邮票保留的多的多。
俺放大过同时代保存的大小不一的老底片,都有发花变黄现象。135的就简直的不能用了。质量下降的远远大于中大幅。
俺是没那个毅力几百上千张叶片的干。。。
135胶片,当下玩玩情怀还可以。长期保存性。呵呵了。。
玩了半辈子黑白胶片,底片资产的物理质量。是很重要的说。
少在135里打转悠吧。起步120.。。
老年间,修版师傅其实也修不了135底片的说。
拍胶片,年轻时热情和体力都在峰值,能拍大点的篇幅就不要拍小篇幅。岁数大的,拿不动大机器的人才去拍小篇幅呢。


不知道下面纸箱里的东西够入门不,16年前买的,如今在我家阳台上吃灰。

那时候用来拍了两三年反转片,但是越拍越没啥兴趣,我有的别人也有,我没有的别人还是有,拍风光纯粹就是玩钱加玩有闲的事儿,对我来说还是拍人拍活物更有趣味,当然烧不起了也是原因。

楼主坚持的方向我也没啥兴趣,刷得溜白溜灰的墙总感觉像假古董,要说拍个活物吧,大幅实在是难堪其用,再说有人有活物的场景细节、质感这些都不重要,就是你说的,场景和故事性是第一位的,这些是我用135的理由。当然,不管是大底还是小邮票,光影的赶脚是永远必要的。至于说邮票能保存多少年我倒是没考虑,不过现在好像也都不是问题了,实在不行还可以再数字化嘛,好莱坞不就是这么修复老片子么。

拍什么是件很个人化的事儿,怎么愉悦身心怎么来,就这点来说我也超佩服楼主,就算只是一个人在战斗也持之以恒。我来这儿也纯粹是为了提高技术,跟艺术无关。

...

本帖最后由 photoman 于 2016-11-11 18:10 编辑

[1534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1-11 14:45
没镀膜 发表于 2016-11-11 10:27
打印?以己之短攻人之长,俺才不干呢。
柔和了一下哈
[1533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1-11 13:07
润普 发表于 2016-11-11 12:35
俺有了哈苏之后,很不服气啥120是胶片摄影的妥协中庸一类的说辞,也坚持不用大画幅多年,可拍了大画幅就知道哈苏也是味事儿,细节还是没法比较,按说135和120的画幅都有移轴镜头,拍建筑出广告是可以达到质量要求的,可大画幅还有一个操作感,这个过程就是思索思考的空间了,值不值得去拍,可能就在这10几分钟,对于135和120,就是按一下快门而已,成本也不是很高,可要是大画幅,不值得拍,即便已经架好机器,也是收拾机器走人坚持不拍。
怎么说呢,就放呢那个14寸。哈苏没问题的说。黑白调子单谈。现在咱可就说分辨力哈。呢老说哈苏没如来拍的细节好。俺不认同。要说立体感,圆润味道,调子柔和。这个还差不多。单讲锐度刻画力。哈苏算可以的了。要不怎么说风光哈苏呢。
不过比起MAMIYA67来,哈苏锐利度刻画力没优势哈。俺一直不上哈苏,也有这个原因,皮实耐用,还得说日本机器啊。要是如来有67,打死也要上的说。看惯了67-45-810的视角,就看不惯正方画幅了。那是人文的画幅。。所以俺120里67画幅用的最多了。自己用,120还是景物多人像少嘛。上德机120,都是是冲着蔡司头的色彩去的嘛。9成9都是黑白的,未必非上德头。
两只手笔划个取景框看一下。值不值得拍。完事再架机器嘛。
地理网格式的记录,不拍也得拍,谁让你都跳进这个坑里了呢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6-11-11 13:12 编辑

[1532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6-11-11 12:35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11-11 11:23
层次是一回事,细节上120机也能到一定高度的说。
但是建筑透视,就呵呵了。其实上架子※※拍高建筑没调整的话。个子矮的吃亏。机位低啊。机位低出20CM。透视就变形不少了。
按人文拍无所谓,画面有故事讲就行,细节调子无所谓了。按建筑拍。差事的就是废片。
有粉底子的说明是高级货底片。是真正的内置防光晕层。比一般灰底子的还高级些。灰底子其实是影响中灰以下反差和分辨力的。
D100比T100.感色性强一点,感官上不是柯达灰。有点接近数码灰。说锐利精细度。还是差点事的。12F。富士同类产品直接硬拼是追不上柯达的,都走了点捷径,绕了点弯子去接近柯达特性。就跟世界上没有一种可乐跟原装可口可乐是一个味道一样,茅台酒离了茅台镇都做不好的。。柯达的一一些专利是不给别人的。。。乐凯紧贴人家后腚也没学来嘛。。身边影友刚用完HP 5和3X 。感触不小啊。
日后柯达即便是停产3X。也不会停产这个室内之王TMAX的。
中国人里。TMAX的粉丝原比3X的多。就是很多人不大顾及光比的乱用哈。


俺有了哈苏之后,很不服气啥120是胶片摄影的妥协中庸一类的说辞,也坚持不用大画幅多年,可拍了大画幅就知道哈苏也是味事儿,细节还是没法比较,按说135和120的画幅都有移轴镜头,拍建筑出广告是可以达到质量要求的,可大画幅还有一个操作感,这个过程就是思索思考的空间了,值不值得去拍,可能就在这10几分钟,对于135和120,就是按一下快门而已,成本也不是很高,可要是大画幅,不值得拍,即便已经架好机器,也是收拾机器走人坚持不拍。
[1531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6-11-11 12:22
没镀膜 发表于 2016-11-11 10:27
打印?以己之短攻人之长,俺才不干呢。


不打印,王老用啥出纸片涅,如果就满足看网图,不符合这个楼的原则呀,到时候就不是踢馆而是踢屁股鸟,

这个场景可以属于大光比的啦,可片子的反映没达到这个程度,还是数码灰的阴柔感觉,4shen常说的美国好莱坞黑白电影的感官效果,确是个很好的借鉴,当然各人的口味不同,不可强求统一哈,
[1530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1-11 11:49
没镀膜 发表于 2016-11-11 09:33
这要是有个渐变多好。
[1529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1-11 11:23
润普 发表于 2016-11-11 09:05
那边大画幅坛子里也有人用135的移轴镜头挑战大画幅涅,除了细节层次,画幅大的也没啥优势,俺10年前也用135拍胡同人文,也有移轴镜头,但没想着拍胡同建筑,只是觉着这么拍太一般不出彩儿,还是规规矩矩地按照建筑的方式来拍胡同,用大画幅可以沉淀一下拍摄时的思考,2年前开始计划拍北京的现有的胡同,真的属于咬牙跺脚,人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就这么拍下去吧,
俺可没想着几十年后还有人能来翻这些老古董,就是给自己一个打发时间的去处和理由,
层次是一回事,细节上120机也能到一定高度的说。
但是建筑透视,就呵呵了。其实上架子※※拍高建筑没调整的话。个子矮的吃亏。机位低啊。机位低出20CM。透视就变形不少了。
按人文拍无所谓,画面有故事讲就行,细节调子无所谓了。按建筑拍。差事的就是废片。
有粉底子的说明是高级货底片。是真正的内置防光晕层。比一般灰底子的还高级些。灰底子其实是影响中灰以下反差和分辨力的。
D100比T100.感色性强一点,感官上不是柯达灰。有点接近数码灰。说锐利精细度。还是差点事的。12F。富士同类产品直接硬拼是追不上柯达的,都走了点捷径,绕了点弯子去接近柯达特性。就跟世界上没有一种可乐跟原装可口可乐是一个味道一样,茅台酒离了茅台镇都做不好的。。柯达的一一些专利是不给别人的。。。乐凯紧贴人家后腚也没学来嘛。。身边影友刚用完HP 5和3X 。感触不小啊。
日后柯达即便是停产3X。也不会停产这个室内之王TMAX的。
中国人里。TMAX的粉丝原比3X的多。就是很多人不大顾及光比的乱用哈。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6-11-11 11:51 编辑

[1528 楼] 没镀膜 [陈年泡菜]
16-11-11 10:27
润普 发表于 2016-11-11 09:46
还是想来踢馆吗,那就打印出来吧,或者打中间底再去印相,只看网图属于以己之长攻人之短,不是很公平耶,

打印?以己之短攻人之长,俺才不干呢。
[1527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6-11-11 09:46
没镀膜 发表于 2016-11-11 09:33


还是想来踢馆吗,那就打印出来吧,或者打中间底再去印相,只看网图属于以己之长攻人之短,不是很公平耶,
[1526 楼] 没镀膜 [陈年泡菜]
16-11-11 09:33
[1525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6-11-11 09:05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11-11 02:00
俺也曾经劝楼主用中小篇幅拍北京胡同得了。但是不被认可。咬牙愣挺着无冬无夏的带着45 拍叶片。就这份精神值得敬佩啊。为啥啊,
还不是因为叶片的表现更好一些嘛。搞主题建筑类的精细性创作。底片能大就不小哈。楼主放135底片也几十年经历了哈。也是都莱卡家伙哈。手艺不错。但是。。。怎么和叶片比啊 。这个楼主自己是门清的。。。
几十年以后。后人把这些底片挖掘起来的话,叶片保留的信息怎么地也比135邮票保留的多的多。
俺放大过同时代保存的大小不一的老底片,都有发花变黄现象。135的就简直的不能用了。质量下降的远远大于中大幅。
俺是没那个毅力几百上千张叶片的干。。。
135胶片,当下玩玩情怀还可以。长期保存性。呵呵了。。
玩了半辈子黑白胶片,底片资产的物理质量。是很重要的说。
少在135里打转悠吧。起步120.。。
老年间,修版师傅其实也修不了135底片的说。
拍胶片,年轻时热情和体力都在峰值,能拍大点的篇幅就不要拍小篇幅。岁数大的,拿不动大机器的人才去拍小篇幅呢。


那边大画幅坛子里也有人用135的移轴镜头挑战大画幅涅,除了细节层次,画幅大的也没啥优势,俺10年前也用135拍胡同人文,也有移轴镜头,但没想着拍胡同建筑,只是觉着这么拍太一般不出彩儿,还是规规矩矩地按照建筑的方式来拍胡同,用大画幅可以沉淀一下拍摄时的思考,2年前开始计划拍北京的现有的胡同,真的属于咬牙跺脚,人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就这么拍下去吧,
俺可没想着几十年后还有人能来翻这些老古董,就是给自己一个打发时间的去处和理由,
[1524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6-11-11 08:50
photoman 发表于 2016-11-10 23:35
贵群“绝命毒师”级别的四婶儿也不出来白唬白唬?


请神容易送神难,再说你请的是 4shen ,你得送4次耶,

4婶回复用柯达尔克,你再试试看吧,斗嘴不怕,方子管用就好,

135拍些顺手的内容,机动灵活要比大画幅好用很多,俺这楼是暗房进阶,不论画幅,用135做出大片儿,和大幅照片,不是没有可能滴,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还望photoman兄介绍方法,让大家得益,
[1523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1-11 02:00
俺也曾经劝楼主用中小篇幅拍北京胡同得了。但是不被认可。咬牙愣挺着无冬无夏的带着45 拍叶片。就这份精神值得敬佩啊。为啥啊,
还不是因为叶片的表现更好一些嘛。搞主题建筑类的精细性创作。底片能大就不小哈。楼主放135底片也几十年经历了哈。也是都莱卡家伙哈。手艺不错。但是。。。怎么和叶片比啊 。这个楼主自己是门清的。。。
几十年以后。后人把这些底片挖掘起来的话,叶片保留的信息怎么地也比135邮票保留的多的多。
俺放大过同时代保存的大小不一的老底片,都有发花变黄现象。135的就简直的不能用了。质量下降的远远大于中大幅。
俺是没那个毅力几百上千张叶片的干。。。
135胶片,当下玩玩情怀还可以。长期保存性。呵呵了。。
玩了半辈子黑白胶片,底片资产的物理质量。是很重要的说。
少在135里打转悠吧。起步120.。。
老年间,修版师傅其实也修不了135底片的说。
拍胶片,年轻时热情和体力都在峰值,能拍大点的篇幅就不要拍小篇幅。岁数大的,拿不动大机器的人才去拍小篇幅呢。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6-11-11 02:29 编辑

[1522 楼] photoman [资深泡菜]
16-11-11 00:11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11-10 23:52
这也用俺解释?
首先。俺定影液F7.跟你的不一样。水洗温度也不低。
还有。俺定影温度高,全程搅拌。
俺去海波用的是柯达尔克,不是硫养。水洗也是搅拌。
正在看意大利电影(征服)
讲墨索里尼的。。。
有结论的事,不爱重复了。
这地界快成135黑白大本营了。。
楼主还挺得意的。。。


革命不分先后,您老孤独求败多没劲啊,等等后进群众跟您老一道华山论剑多好。
定影温度高,水洗温度也不低,这些我也不差您多少,只不过不是柯达尔克。

表这么鄙视135,楼主欢迎135,再说了那么多大师都135,您何必这么不待见呢。
[1521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1-10 23:52
photoman 发表于 2016-11-10 23:35
贵群“绝命毒师”级别的四婶儿也不出来白唬白唬?
这也用俺解释?
首先。俺定影液F7.跟你的不一样。水洗温度也不低。
还有。俺定影温度高,全程搅拌。
俺去海波用的是柯达尔克,不是硫养。水洗也是搅拌。
正在看意大利电影(征服)
讲墨索里尼的。。。
有结论的事,不爱重复了。
这地界快成135黑白大本营了。。
楼主还挺得意的。。。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6-11-10 23:59 编辑

[1520 楼] photoman [资深泡菜]
16-11-10 23:35
贵群“绝命毒师”级别的四婶儿也不出来白唬白唬?
[1519 楼] photoman [资深泡菜]
16-11-10 22:45
润普 发表于 2016-11-10 22:10
看来是俺的理解有错误,你也有冲洗T型乳剂胶卷的经验,只是这次遇到的品红很顽固,俺的回答过于草率了,
前2个月俺刚冲了4个富士的ACROS 120卷,没有用到无水亚硫酸钠溶液和去海波液,定影充分后,片基也有品红色,经过水洗10分钟就清澈了,所以有此一说,


ACROS简单,没这问题。
[1518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6-11-10 22:10
photoman 发表于 2016-11-10 16:14
首先,定影液肯定是新鲜的,不然的话无此一问。
再一个,去海波液也叫水洗促进剂,显然是去海波液浸泡在先,再来说水洗的事儿,这个红色不先浸泡去海波液,你就是流水冲一天也冲不掉啊。


看来是俺的理解有错误,你也有冲洗T型乳剂胶卷的经验,只是这次遇到的品红很顽固,俺的回答过于草率了,
前2个月俺刚冲了4个富士的ACROS 120卷,没有用到无水亚硫酸钠溶液和去海波液,定影充分后,片基也有品红色,经过水洗10分钟就清澈了,所以有此一说,
[1517 楼] photoman [资深泡菜]
16-11-10 16:50
photoman 发表于 2016-11-10 16:14
首先,定影液肯定是新鲜的,不然的话无此一问。
再一个,去海波液也叫水洗促进剂,显然是去海波液浸泡在先,再来说水洗的事儿,这个红色不先浸泡去海波液,你就是流水冲一天也冲不掉啊。


以前冲TMX这个问题并不存在,用去海波液浸泡以后红色也就退了,这次冲TMY问题就显著了,以前没自己冲过这种片子,这批TMY胶卷大约有10多个,朋友送的。
[1516 楼] photoman [资深泡菜]
16-11-10 16:26
润普 发表于 2016-11-10 15:57
只是回忆那些茫然的岁月而已,

首先是定影液乏力没定透,再是水洗不充分,


图四 本帖最后由 photoman 于 2016-11-10 16:26 编辑

[1515 楼] photoman [资深泡菜]
16-11-10 16:25
润普 发表于 2016-11-10 15:57
只是回忆那些茫然的岁月而已,

首先是定影液乏力没定透,再是水洗不充分,


继续,图三 本帖最后由 photoman 于 2016-11-10 16:26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