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暗房的小屋:黑白银盐照片的制作,(续)
59022 2500
[1574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1-14 16:22
abo 发表于 2016-11-14 11:46
扫大画幅底片用什么扫描仪好呢

婶这张相当不错啊
影友TXP320照45的。俺就是管扫了而已。
扫描仪TX970.,也就是EPSON的V750吧,原厂软件,这种扫描仪算大路货。还不指望详细的打印出片的说。真出要哈苏的玩意或者淀粉。这玩意网上交流可以。
当然,45及以下的黑白,俺们的小圈子里都装备了放大机。可以光放。到1620没问题,到2024要看底片质量了。拍眼前静物,一般双轨照精细了很难,毕竟俺们很多人没有那个广告摄影师的技术水平嘛,都业余玩家。平拍大远景还对付哈。
扫描仪一扫看出来了。薄T味道比较的重哈。柯达亮银灰味道冲鼻子鸟。110冲的3X,应该是吧。
一出亮银灰,即可断定柯达卤鸡里动手脚了哈。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6-11-14 16:34 编辑

[1573 楼] abo [陈年泡菜]
16-11-14 11:46
扫大画幅底片用什么扫描仪好呢

婶这张相当不错啊
[1572 楼] abo [陈年泡菜]
16-11-13 22:31
VIRS 发表于 2016-11-13 10:41
波兄买了两台机子?一台是45广角,一台88?

不是,
是一台58的机器,另外做了88的后组,和88的片夹。可以同时拍58和88的底片
本帖由 无忌论坛V3.1.0 iPhone6 iOS10.0.2 客户端发布
[1571 楼] VIRS [泡菜]
16-11-13 18:41
abo 发表于 2016-11-12 18:25
58非折叠机,头可以挂机器上,取拿方便,后组改88,比810轻小。可以同时拍58和88两种画幅


波兄买了两台机子?一台是45广角,一台88?
[1570 楼] VIRS [泡菜]
16-11-13 18:37
vista VX  fujinon sw 90f8  ADOX CHS25  iso 50  D76 1:1  显影9分钟  F22  42秒  (原来应是曝光8秒,算上倒易律后实际曝光42秒)

看底片是反差过大,亮部密度过高,看样子推荐的显影减少20% 必不可少! 失败的显影

请教各位,这种场景天空高密度部分我是加上中灰镜压暗天空还是在暗房里遮挡效果好?
[1569 楼] VillagerFH [泡菜]
16-11-13 14:32
照文三 发表于 2016-11-13 14:15
好吧。

[1568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6-11-13 14:15
VillagerFH 发表于 2016-11-13 14:02
如果按照最终纸片的效果做后期,就是要告诉别人,我这张片子出来的效果是这样的。
如果在显示器上尽量再现底片的细节,则是要让别人想象,对于这样的底片,该用什么光什么纸什么药,以什么手法来制作。
如果是按照电子底稿的方式做后期,那么对于玩打印的人来说,他就能知道这样的底稿用什么纸在什么打印机上能出什么样的结果。
不同的处理结果,目的是不同的。每种工艺都有自身的特点,换成可度量的语言,就是都有自己的曲线,或者说有各自的函数。如果在电脑上展现的不是最终的结果,那么就必须考虑在最终输出时,这个工艺函数对结果的影响,从而要在其上施加一个反函数,以求最后负负得正。就像用于印相与用于放大的底片的处理手法是不同的一个道理。
所以,这真不是一个简单的审美问题,而是有着各自的目的。

好吧。
[1567 楼] VillagerFH [泡菜]
16-11-13 14:02
照文三 发表于 2016-11-13 12:41
我认为这是个审美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非要把摄影的过程用科学数字来衡量,也是醉了。
现在数码无可争议地成为了最主流的媒体,那么就有显示屏观图这个方式,好多图像只停留在电脑显示屏上,或者手机,平板的显示屏上。如果要落在纸上,也有很多做法,喜欢哪种是自己的事。
我看了铂金的片子后,就一下子喜欢那个调子,感觉比银盐更有质感,银盐相比就有点愣。对同一个场景用不同的方法印出来,喜欢哪个也是个人有个人的癖好。当然,比铂金在表现四区以下更好的工艺还有。铂金的优势是高光。
我看了人们对古典印相的回潮的分析,很多认为是对数码泛滥的逆反。对于很多热爱摄影的人,过程同样重要。当你历尽辛苦,全过程手工操作,印出一张漂亮的照片时的成就感,远远高于拿数码相机按下快门,然后在打印机上打印出来照片的感觉。还有人说,照片是个物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需要材料承载。而在屏幕上看的是虚拟的,没电了就看不见了,哈哈。如果数码可以收藏,估计以后博物馆还得存好多硬盘。

如果按照最终纸片的效果做后期,就是要告诉别人,我这张片子出来的效果是这样的。
如果在显示器上尽量再现底片的细节,则是要让别人想象,对于这样的底片,该用什么光什么纸什么药,以什么手法来制作。
如果是按照电子底稿的方式做后期,那么对于玩打印的人来说,他就能知道这样的底稿用什么纸在什么打印机上能出什么样的结果。
不同的处理结果,目的是不同的。每种工艺都有自身的特点,换成可度量的语言,就是都有自己的曲线,或者说有各自的函数。如果在电脑上展现的不是最终的结果,那么就必须考虑在最终输出时,这个工艺函数对结果的影响,从而要在其上施加一个反函数,以求最后负负得正。就像用于印相与用于放大的底片的处理手法是不同的一个道理。
所以,这真不是一个简单的审美问题,而是有着各自的目的。
[1566 楼] abo [陈年泡菜]
16-11-13 13:05
照文三 发表于 2016-11-13 04:23
100张吧,各种画幅都有。要是带上手持的45,这个画幅估计干上三百张。

...

300张正常吧,毕竟平常还要上班。冲卷暗房扫描也要花时间
本帖由 无忌论坛V3.1.0 iPhone6 iOS10.0.2 客户端发布
[1565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6-11-13 12:41
VillagerFH 发表于 2016-11-13 12:02
这就归结到一个标准问题了,在电脑显示器上展现黑白负片的时候,是以落在纸上的反差效果做后期,还是忠实于底片的层次来做后期,抑或是以打印输出的特点来做电子底稿,我想这几种标准出来的结果都是不一样的。
我个人倾向于以落在纸上的效果来做,这就需要在以线性方式扫描完底片以后,适量调一下曲线,压缩一点层次,来模拟纸上的效果。
当然,现在的显示器技术还远无法模拟真正的纸片效果,尤其是两头的细节,再加上显示器的档次和质量差异,所以用显示器看片的偏差肯定还是不小的,只能看个大概意思。


我认为这是个审美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非要把摄影的过程用科学数字来衡量,也是醉了。
现在数码无可争议地成为了最主流的媒体,那么就有显示屏观图这个方式,好多图像只停留在电脑显示屏上,或者手机,平板的显示屏上。如果要落在纸上,也有很多做法,喜欢哪种是自己的事。
我看了铂金的片子后,就一下子喜欢那个调子,感觉比银盐更有质感,银盐相比就有点愣。对同一个场景用不同的方法印出来,喜欢哪个也是个人有个人的癖好。当然,比铂金在表现四区以下更好的工艺还有。铂金的优势是高光。
我看了人们对古典印相的回潮的分析,很多认为是对数码泛滥的逆反。对于很多热爱摄影的人,过程同样重要。当你历尽辛苦,全过程手工操作,印出一张漂亮的照片时的成就感,远远高于拿数码相机按下快门,然后在打印机上打印出来照片的感觉。还有人说,照片是个物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需要材料承载。而在屏幕上看的是虚拟的,没电了就看不见了,哈哈。如果数码可以收藏,估计以后博物馆还得存好多硬盘。
[1564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1-13 12:26
VillagerFH 发表于 2016-11-13 12:02
这就归结到一个标准问题了,在电脑显示器上展现黑白负片的时候,是以落在纸上的反差效果做后期,还是忠实于底片的层次来做后期,抑或是以打印输出的特点来做电子底稿,我想这几种标准出来的结果都是不一样的。
我个人倾向于以落在纸上的效果来做,这就需要在以线性方式扫描完底片以后,适量调一下曲线,压缩一点层次,来模拟纸上的效果。
当然,现在的显示器技术还远无法模拟真正的纸片效果,尤其是两头的细节,再加上显示器的档次和质量差异,所以用显示器看片的偏差肯定还是不小的,只能看个大概意思。
这个认同。其实还有个特性。是薄T的底片,遇到光比大的场合,按反转的路数。偏高光曝光。
银盐纸片,其实难点是做好两头的效果,黑里扣吃黑,白里扣吃白,都弄好了极其难。但是大师们的做好了真好看啊。
显示器技术嘛。太平均线形了。要是纯靠显示器感官调片子。未免平庸一些。
比较标准的是黑白正像幻灯片。那个反差,立体感。很多暗房人士也做不出来的
黑白介质上承载的信息硬转换,多倒一次正负手,就多损失一次哈。。
最多往纸上倒一次,其实能不倒就不倒。
很多彩色正片的资深玩家,宁可爬灯箱用放大镜,也不大爱看扫打出来的片或印刷出来的片。眼球的享受,差着行市呢。
数码黑白的暗部也许问题不少。方法是拍HDR。调节好再合成。
听说手艺高的,是预制银盐曲线成滤镜模式。在PS套用。
俺不通PS。也没时间耐心去细调片子。。所以也就说说而已。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6-11-13 12:55 编辑

[1563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6-11-13 12:23
abo 发表于 2016-11-13 11:20
各位一年能拍多少页片


100张吧,各种画幅都有。要是带上手持的45,这个画幅估计干上三百张。 本帖最后由 照文三 于 2016-11-13 12:24 编辑

[1562 楼] VillagerFH [泡菜]
16-11-13 12:02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11-13 02:09
卷上那标准说说而已,有个储备嘛。到纸上那黑白灰过度绝对不是线性,是很奇怪的曲线。俺用标准底片打过。也就四档还线性。其他就要就和反差不同的曝光来单独加减调节了。好在银盐放大机好有个调节反差的功能,现在的放大纸也是。
关于纸上黑度的把控。看个人眼力和手艺了。很多老人其实做的片挺黑的。俺在泰吉轩看到不少大师原作。也有死黑。还不少呢。但是之上的银盐黑不让人讨厌,看着还温润有光泽---好纸的黑跟烂纸的黑真心不一样啊。打印的死黑一般就不大好看了。
其实按印刷行业的反射密度定义,黑是有分辨的。这个在屏幕上不大容易看的出来。职业打印的影友装备了印刷用的反射密度仪。那天借来比划比划哈。比划一下银盐纸上的黑能有几种那种在神马观看线下可分辨率好。。。
黑长,黑丰富,和白长,白丰富。其实都是黑白人士追求的。是偏向哪里,还是取个中庸。各有心得。当然,一些大表现,还是以大师的为标杆吧。。柯达高级亮银灰和森山大道的玩意,根据题材各取所需哈。一般来说,反差利落还是吸引人的。屏幕黑白,反差利落的还真不多哈。。。
黑白就是唯心论。整成啥样都有理讲。中庸的倒是受众多一些。现代黑白作品,其实比以前的反差上都进了一步。老式的非银印,反差都不是很高 ...

这就归结到一个标准问题了,在电脑显示器上展现黑白负片的时候,是以落在纸上的反差效果做后期,还是忠实于底片的层次来做后期,抑或是以打印输出的特点来做电子底稿,我想这几种标准出来的结果都是不一样的。
我个人倾向于以落在纸上的效果来做,这就需要在以线性方式扫描完底片以后,适量调一下曲线,压缩一点层次,来模拟纸上的效果。
当然,现在的显示器技术还远无法模拟真正的纸片效果,尤其是两头的细节,再加上显示器的档次和质量差异,所以用显示器看片的偏差肯定还是不小的,只能看个大概意思。 本帖最后由 VillagerFH 于 2016-11-13 12:06 编辑

[1561 楼] abo [陈年泡菜]
16-11-13 11:20
各位一年能拍多少页片
本帖由 无忌论坛V3.1.0 iPhone6 iOS10.0.2 客户端发布
[1560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6-11-13 02:09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1559 楼] abo [陈年泡菜]
16-11-13 00:32
abo 发表于 2016-11-12 11:47
180微距头,皮腔拉到360毫米,是不是可以拍到2:1的影像?如果可以的话,这个头用在88机上拍微距估计也好玩
...

待验证

1:2微距:物距为3倍焦距;皮腔长度为1.5倍焦距;
1:1微距,物距为2倍焦距,皮腔长度为2倍焦距;
2:1微距,物距为1.5倍焦距,皮腔长度为3倍焦距

用180(120)镜头拍5厘米高的蜡烛
蜡烛离镜头板540(360)毫米,皮腔270(180)毫米,得到2.5厘米的成像;
蜡烛离镜头板360(240)毫米,皮腔360(240)毫米,得到5厘米的成像;
蜡烛离镜头板270(180)毫米,皮腔540(360)毫米,可以得到10厘米的成像
本帖由 无忌论坛V3.1.0 iPhone6 iOS10.0.2 客户端发布
[1558 楼] abo [陈年泡菜]
16-11-12 19:47
180微距头,皮腔拉到360毫米,是不是可以拍到2:1的影像?如果可以的话,这个头用在88机上拍微距估计也好玩

本帖由 无忌论坛V3.1.0 iPhone6 iOS10.0.2 客户端发布
[1557 楼] abo [陈年泡菜]
16-11-12 18:53
88画幅大约是135底片面积的46倍,哈苏底片的12倍。希望这类人文片表现严谨,精细,能经受反复推敲的场景。灵动瞬间不应是其长项。不过可以用哈禄做补充。榴弹炮和AK47哼哈
本帖由 无忌论坛V3.1.0 iPhone6 iOS10.0.2 客户端发布
[1556 楼] abo [陈年泡菜]
16-11-12 18:29
受皮腔延伸限制,估计用不了超400的头。准备只用350和210,拍城市人文。相当于135的50和35毫米焦段
本帖由 无忌论坛V3.1.0 iPhone6 iOS10.0.2 客户端发布
[1555 楼] abo [陈年泡菜]
16-11-12 18:25
58非折叠机,头可以挂机器上,取拿方便,后组改88,比810轻小。可以同时拍58和88两种画幅
本帖由 无忌论坛V3.1.0 iPhone6 iOS10.0.2 客户端发布
[1554 楼] abo [陈年泡菜]
16-11-12 17:59
照文三 发表于 2016-11-12 08:22
看图片好像用了延长筒接镜头,像场不会遮挡吗?
斯家350/11的镜头,结构有点特别,成像和像场好。国内好像没有。88画幅的挂机头
本帖由 无忌论坛V3.1.0 iPhone6 iOS10.0.2 客户端发布
[1553 楼] abo [陈年泡菜]
16-11-12 17:57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11-12 06:15
前板干嘛不用俩妞,非用复合妞。
这个不懂待探研
本帖由 无忌论坛V3.1.0 iPhone6 iOS10.0.2 客户端发布
[1552 楼] VillagerFH [泡菜]
16-11-12 17:27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11-11 23:50
按干板模式调才差不多哈。

不是说数码的2-4区层次不够吗?
[1551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6-11-12 16:22
abo 发表于 2016-11-12 12:03
大概410,坑深的

看图片好像用了延长筒接镜头,像场不会遮挡吗?
[1550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1-12 14:15
abo 发表于 2016-11-12 12:02
瞎玩哈
前板干嘛不用俩妞,非用复合妞。
[1549 楼] abo [陈年泡菜]
16-11-12 12:03
照文三 发表于 2016-11-12 02:54
这不申豪吗。最大皮腔长度多少?你这是跳进大幅这深坑了哈,欢迎越馅越深,直到12X20....
大概410,坑深的
本帖由 无忌论坛V3.1.0 iPhone6 iOS10.0.2 客户端发布
[1548 楼] abo [陈年泡菜]
16-11-12 12:02
VIRS 发表于 2016-11-12 01:30
abo 兄多拍几张照片,介绍下心得,对这个广角机我也有兴趣 ...
瞎玩哈
本帖由 无忌论坛V3.1.0 iPhone6 iOS10.0.2 客户端发布
[1547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6-11-12 10:54
abo 发表于 2016-11-11 23:13
剁手了


这不申豪吗。最大皮腔长度多少?你这是跳进大幅这深坑了哈,欢迎越馅越深,直到12X20.
[1546 楼] VIRS [泡菜]
16-11-12 09:30
abo 发表于 2016-11-11 23:13
剁手了


abo 兄多拍几张照片,介绍下心得,对这个广角机我也有兴趣
[1545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6-11-11 23:50
VillagerFH 发表于 2016-11-11 22:31
借没镀膜兄的片子来说事,这样离胶片近点没?
按干板模式调才差不多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