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暗房的小屋:黑白银盐照片的制作,(续)(续)
53318
2500
[190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6-12-28 07:15
暗房归来 发表于 2016-12-27 23:11 我也是刚刚又捡起中间底,把用135和120拍的东西印一下看看。 最近在玩这个软件的时候,发现加噪声并不是平铺,而是添加了细节,这些细节并不是想像出来的,肯定是拍摄的时候就捕捉到了。这就不明白了,难道那些大名鼎鼎的raw转换软件会丢失细节?还要靠第三方软件来实现?不过silver efex可不是无名小卒,也是出身名门的作图软件。记得有人说过数码相机生成的图像后期的潜力比胶片大,是不是说目前的软件还没有完全发挥cmos的潜力? 虽然说这么热闹,我还是相信原始大底是捕捉最多信息的,而且是靠化学分子的堆积。数码化大多是靠颗粒的排列来模拟。 本帖最后由 照文三 于 2016-12-28 07:20 编辑 |
[189 楼] 暗房归来
[注销用户]
16-12-27 23:11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
[188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6-12-27 22:44
润普 发表于 2016-12-27 22:07 嘿嘿,俺这么做有点不厚道。不过是为了混淆胶片和数码。现在的软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模拟胶片特性,让老手都看走眼。甚至有的黑白行家都在看纸质照片的时候都能看走眼。以前数码再怎么能通过ps模拟胶片,也因为宽容度的问题露馅。现在好多相机的运算方式加入了更高的宽容度,再通过软件做后期,真的把胶片挤兑的够呛。 俺今天刚刚安装了silver efex,玩的还不熟。其实所有功能都可以在photoshop里实现,只不过需要更多步骤和更长时间。silver efex把一些胶片特性做成选项,轻松套用。所以说,也就是大画幅黑白胶片相对数码还有优势,尤其是可以用来直接印相的。必须经过数码流程的,必须在严格的曝光,显影,扫描和后期的基础上,相对数码才有优势。这个不包括卷片。 |
[187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6-12-27 22:07
照文三 发表于 2016-12-27 15:51 不用猜,X光底片,够粗的, ![]() |
[186 楼] zxb1962
[资深泡菜]
16-12-27 21:18
照文三 发表于 2016-12-27 15:51 怎么看着像数码出来的? |
[185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6-12-27 19:31
润普 发表于 2016-12-27 17:31 润普兄人缘好,开个园地给我们来聊聊喜欢的事。给楼主点赞。 本帖最后由 照文三 于 2016-12-27 19:33 编辑 |
[184 楼] shenshenshenshen
[注销用户]
16-12-27 19:30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
[183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6-12-27 17:31
这20几贴探讨打印技术和中间底,还是很到位的,也讲出了与银盐的不同,点个赞。
|
[182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6-12-27 16:43
暗房归来 发表于 2016-12-27 16:35 我就是用原始底呀。 中间底只是为了印那些用小数码照的。毕竟好多时候是不方便带大画幅到处跑的。对于人文的东西,一般也不会那么计较影调。碳转印的质感就是从数码文件来的也比打印的强得多。 |
[181 楼] 暗房归来
[注销用户]
16-12-27 16:35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
[180 楼] 虎朋狗友
[资深泡菜]
16-12-27 16:15
暗房归来 发表于 2016-12-27 15:56 |
[179 楼] 暗房归来
[注销用户]
16-12-27 16:08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
[178 楼] 暗房归来
[注销用户]
16-12-27 16:02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
[177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6-12-27 16:00
虎朋狗友 发表于 2016-12-27 15:45 分辨率高是肯定的,但是具体成像方式和胶片又不一样,毕竟有个把数码化文件输出到胶片的过程,就像暗房归来说的,是点的排列,类似丝网吧。而胶片完全是化学物质的堆积。这种点的排列到了一定密度就可以骗过人眼了,就像打印的黑白和中间底一样。 无忌上图也是蛋疼,压缩到30%的质量才够小,看什么质量啊还? |
[176 楼] 暗房归来
[注销用户]
16-12-27 15:56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
[175 楼] 虎朋狗友
[资深泡菜]
16-12-27 15:52
照文三 发表于 2016-12-27 15:31 |
[174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6-12-27 15:51
看看这是啥胶片?
![]() ![]() |
[173 楼] 虎朋狗友
[资深泡菜]
16-12-27 15:45
照文三 发表于 2016-12-27 14:46 |
[172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6-12-27 15:31
虎朋狗友 发表于 2016-12-27 15:15 嗨,不是。 是我在试验一个软件,流行好几年了我也没注意。叫silver efex. 碳转印很难在屏幕上看出门道来,只有看原片。 本帖最后由 照文三 于 2016-12-27 15:33 编辑 |
[171 楼] 虎朋狗友
[资深泡菜]
16-12-27 15:15
这个大概就是碳转印了。感觉调子有点暗闷。纸片效果一定好很多。 本帖最后由 虎朋狗友 于 2016-12-27 15:18 编辑
|
[170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6-12-27 15:03
暗房归来 发表于 2016-12-27 12:29 我问的是营业性的出菲林,相信精度和密度是可以的,但没有拿去做,我还是喜欢自己控制全过程。 打印用的文件最大也就设置360了,这是书上说的,我也没办法考证。据说超过这个也没有好处,再高了反而因为打印机本身精度不够而没有意义。360或300还要看打印机的分辨率。我感觉打印中间底已经满足要求了,就懒得再折腾别的。说打印的稳定性不好,除了打印机头走动的精度,还有就是不能保存。我用的染料墨,不敢保证几天不走样。一两个小时是可以保持的。哈哈。 |
[169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6-12-27 14:46
暗房归来 发表于 2016-12-27 13:16 那种很贵的机器好像是红激光在复制胶片上输出,然后还要经过显影和定影,精度肯定是比打印的高。这玩意我以前试着收一台,很多是印刷厂退伍下来的,需要专业人员调试,还要有软件配合。一算成本和便利性,放弃了。想想一个人能出多少片子呢,真有好的不如拿出去让别人做。 用原始底印相对我最多是个哲学上的事,尽量减少人为的后期,而是现实世界映在了胶片上,再转印到纸上。但矛盾的是,大画幅底片拍摄本身就是摆拍,那么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拍摄者眼中的现实在纸上的体现。 碳转印的片子有时候很吓人,几乎像照镜子一样的真实。 |
[168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6-12-27 14:34
先试着发张片子。
![]() |
[167 楼] 暗房归来
[注销用户]
16-12-27 13:16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
[166 楼] 暗房归来
[注销用户]
16-12-27 12:50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
[165 楼] 暗房归来
[注销用户]
16-12-27 12:29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
[164 楼] 暗房归来
[注销用户]
16-12-27 12:10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
[163 楼] pennyboy
[陈年泡菜]
16-12-27 09:31
很可能 发表于 2016-12-26 15:01 本帖由 iPhone7,2 客户端发布 |
[162 楼] pennyboy
[陈年泡菜]
16-12-27 09:25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12-26 17:20 本帖由 iPhone7,2 客户端发布 |
[161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6-12-27 08:29
很可能 发表于 2016-12-26 23:05 调子很好,室内灯光拍摄? shen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6-12-27 01:20 大半夜的不睡,在黑白坛子里倒腾彩色片,撒癔症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