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接“复活”PENTAX 645、禄来HFT镜头
6066 177
[29 楼] okj [版主]
17-3-18 07:06
evansun 发表于 2017-3-17 21:49
35就是35,到5D2没变!


你敢说没有变:5D2的CMOS对角线约为43.27,胶片机645的对角线约为69.7,作为P645的35MM头在5D2还会是35吗?
我在主帖中已经贴出了折算表。

[28 楼] evansun [陈年泡菜]
17-3-17 21:49
35就是35,到5D2没变!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27 楼] okj [版主]
17-3-17 14:49
补充了135画幅折算表。
[26 楼] okj [版主]
17-3-17 10:26
昨天下单一个禄来SLX转接环,多年前拆开后就再也没有装起来。
标头能用也算没有浪费。
[25 楼] leicabj [资深泡菜]
17-3-16 20:19
臭哈苏 发表于 2017-3-16 10:26
画幅不同,法兰距不同,镜头的后截距不同,光线的透视关系不同,景深的效果也不同.有时为了便于理解所用的镜头的视场角等效性而忽略了透视效果的景深特点的换算公式,特别容易被带入误区,这也是个不小心就跳进去的坑.某款佳能EF镜头用于CANON相机上的视场角和另一款蔡司CF镜头用于HA相机上的视场角相同,于是就简称二者效果大致相同,但是景深特点不同,焦外成像效果不一样,特别容易引起误解,也不好解释.画幅越小法兰距越短越容易获得大景深,画幅越大法兰距越长越容易获得短景深.中画幅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相对于135画幅和大画幅而言,更容易获得折中而舒服的效果.

恕我多言,不当之处,还望包涵,顺便附上背后书橱里几本有关的参考书


用M时也感觉,呵呵,感觉和法兰距有关,但是以前只是说景深与距离、光圈和焦距有关,没有提过法兰距。
相比之下,画幅(准确的说是像场)大小与景深的关系倒好理解些。 本帖最后由 leicabj 于 2017-3-16 20:32 编辑

[24 楼] leicabj [资深泡菜]
17-3-16 20:07
okj 发表于 2017-3-16 10:19
在LEICA统一胶片江湖之前,实际上没有标准。只是LEICA工程师巴拉库手边刚好有电影胶片,于是他就以此为蓝本,设计出了135画幅胶片机。随着追随的厂家多,后来的厂家也都采用LEICA标准,就自然形成了135规格。大画幅时代时按大画幅的对角线来计焦距,画幅变,焦距也随之要变。

你的理解好像不大对?不是以135来定焦距,而是以胶片的画幅的对角线和画角来确定,只是我们需要参照标准。以哪个为基准,就要哪个画幅去换算。


对,您的概念很清楚,一下子就看到了问题所在,是我表述不对。
焦距就是焦距,与画幅无关。
只是现在135盛行,大家都用过,就用折算成135的视角效果说明不同画幅上不同焦距的视角效果,但是所有画幅的标头都是焦距等于对角线。
[23 楼] okj [版主]
17-3-16 12:14
臭哈苏 发表于 2017-3-16 11:58
既然已经忍不住参与了,说话发言了,就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我再接着把话题一次性说完,也就是尽量解释清楚.

譬如,用哈苏的CF250Sa装在任何相机上的效果,可以这样变换思考角度和观察位置,我们用同一个胶卷,把它从一个相机里拍摄完一张,然后安全的退出,再安装到另一个相机里继续拍摄,还是使用这个镜头,对应不同的法兰距则使用弥补法兰距插值的转接环。请问是宾得拍摄的效果好还是哈苏拍摄的效果好。在曝光量同样准确基础上。我可以明确回答:效果完全一样。

以此类推,我们把这个镜头转接到尼康和佳能上,用同一款胶卷拍摄,效果如何,回答还是一样的,效果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差别。只是相当于把哈苏或者宾得的画面中心裁减到尼康佳能的画幅等同而已。四款相机的拍摄效果竟然没有差别。

反过来,对应135画幅的18毫米超广角镜头,能不能做出中画幅的同样的18毫米镜头呢,那就寻找下看※※上有没有这个镜头存世过,如果存世的有,任何人拿来试验,没有存世的,那就表明做出来的难度极大应用领域极少。镜头焦距决定透视关系,也决定不同相对孔径下的景深特点。而照相机的法兰距决定镜头的后截距(总不能让镜头最后的镜片和反光镜接触打架的)。中画幅镜头没有太短,也缺乏太长。大画幅相 ...


说的很好,欢迎参与,多普及基础知识!
[22 楼] 臭哈苏 [陈年泡菜]
17-3-16 11:58
okj 发表于 2017-3-16 10:52
很专业的说明。
由于我的接环返厂中,等返回来再进一步的拍摄体验。


既然已经忍不住参与了,说话发言了,就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我再接着把话题一次性说完,也就是尽量解释清楚.

譬如,用哈苏的CF250Sa装在任何相机上的效果,可以这样变换思考角度和观察位置,我们用同一个胶卷,把它从一个相机里拍摄完一张,然后安全的退出,再安装到另一个相机里继续拍摄,还是使用这个镜头,对应不同的法兰距则使用弥补法兰距插值的转接环。请问是宾得拍摄的效果好还是哈苏拍摄的效果好。在曝光量同样准确基础上。我可以明确回答:效果完全一样。

以此类推,我们把这个镜头转接到尼康和佳能上,用同一款胶卷拍摄,效果如何,回答还是一样的,效果完全一样,没有任何差别。只是相当于把哈苏或者宾得的画面中心裁减到尼康佳能的画幅等同而已。四款相机的拍摄效果竟然没有差别。

反过来,对应135画幅的18毫米超广角镜头,能不能做出中画幅的同样的18毫米镜头呢,那就寻找下看※※上有没有这个镜头存世过,如果存世的有,任何人拿来试验,没有存世的,那就表明做出来的难度极大应用领域极少。镜头焦距决定透视关系,也决定不同相对孔径下的景深特点。而照相机的法兰距决定镜头的后截距(总不能让镜头最后的镜片和反光镜接触打架的)。中画幅镜头没有太短,也缺乏太长。大画幅相机的景深是通过镜头的光圈调整配合移轴获取全景深的(镜头结构也完全不同于135等同轴光学系统的设计)。从玩的游刃有余的角度出发,还是大画幅技术相机能带来的乐趣最多,但便携性和通用性及镜头群的不足(短焦之短和长焦之长都难以和135系统媲美),通用性最强是135系统的无可争议的强项。舒适的景深控制效果和柔和的焦外成像特点的影像效果是中画幅最中规中矩的折中特点,画面看着很舒服,高清晰和移轴后的透视效果调整幅度的游刃有余是大画幅难以被取代的天然优势。也因此,不同类型相机对应了不同的消费需求。很难说谁好谁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各得所需。如果资金充裕,都买,则可优势互补。

数字时代,我个人认为选系统更要多关注各个厂家的镜头系统的竞争优势,兼顾各自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平衡兼顾选择品牌,任何系统,首先选好镜头倒推来选相机,哪怕买二手相机来体验也无所谓。和胶片时代一样,谁家的镜头好谁家的数字处理技术精到就选谁家的系统。具体点,135系统里的佳能和中画幅里的哈苏都值得信赖,飞思也很好,徕卡也不赖。举个简单的例子,徕卡APO-R180早已退出※※,多少年前的技术水准,到今天依然可以和最新的镜头一争高下。其在镜头上的造诣可见一斑。

说再多,也难以以偏概全,写一本书才能交待个差不多。几百字就说个大概吧。好了,我的这个话题就此结束,各位老师继续交流讨论,祝大家玩的开心,交流的舒心。
[21 楼] okj [版主]
17-3-16 11:21
胶片的扫描,很费时间,除尘也是个问题。
[20 楼] okj [版主]
17-3-16 10:59
以前拍的胶片。

03年去※※时用P645手持拍摄,去年才扫的,刚刚重新处理下。
[19 楼] okj [版主]
17-3-16 10:52
臭哈苏 发表于 2017-3-16 10:26
画幅不同,法兰距不同,镜头的后截距不同,光线的透视关系不同,景深的效果也不同.有时为了便于理解所用的镜头的视场角等效性而忽略了透视效果的景深特点的换算公式,特别容易被带入误区,这也是个不小心就跳进去的坑.某款佳能EF镜头用于CANON相机上的视场角和另一款蔡司CF镜头用于HA相机上的视场角相同,于是就简称二者效果大致相同,但是景深特点不同,焦外成像效果不一样,特别容易引起误解,也不好解释.画幅越小法兰距越短越容易获得大景深,画幅越大法兰距越长越容易获得短景深.中画幅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相对于135画幅和大画幅而言,更容易获得折中而舒服的效果.

恕我多言,不当之处,还望包涵,顺便附上背后书橱里几本有关的参考书


很专业的说明。
由于我的接环返厂中,等返回来再进一步的拍摄体验。
[18 楼] 臭哈苏 [陈年泡菜]
17-3-16 10:26
leicabj 发表于 2017-3-16 09:55
您说的对,比如645全幅5440为基准,等效645全幅28毫米的镜头,乘1.6就等于44.8,大约就是135全幅上43毫米的标头。

但是,这个645全幅上等效28毫米镜头上一般不会标28毫米,而是直接标43毫米。所以换算常常是反过来,用45毫米乘以0.6.

说到这里,我有点糊涂了,好像焦距都是按照135标准标称的,可在135格式之前大画幅时代,焦距标称难道就以135为标准吗?肯定不太可能的。奇怪,一定是我哪里搞错了。。。。


画幅不同,法兰距不同,镜头的后截距不同,光线的透视关系不同,景深的效果也不同.有时为了便于理解所用的镜头的视场角等效性而忽略了透视效果的景深特点的换算公式,特别容易被带入误区,这也是个不小心就跳进去的坑.某款佳能EF镜头用于CANON相机上的视场角和另一款蔡司CF镜头用于HA相机上的视场角相同,于是就简称二者效果大致相同,但是景深特点不同,焦外成像效果不一样,特别容易引起误解,也不好解释.画幅越小法兰距越短越容易获得大景深,画幅越大法兰距越长越容易获得短景深.中画幅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相对于135画幅和大画幅而言,更容易获得折中而舒服的效果.

恕我多言,不当之处,还望包涵,顺便附上背后书橱里几本有关的参考书

本帖最后由 臭哈苏 于 2017-3-16 10:30 编辑

[17 楼] okj [版主]
17-3-16 10:19
leicabj 发表于 2017-3-16 09:55
您说的对,比如645全幅5440为基准,等效645全幅28毫米的镜头,乘1.6就等于44.8,大约就是135全幅上43毫米的标头。

但是,这个645全幅上等效28毫米镜头上一般不会标28毫米,而是直接标43毫米。所以换算常常是反过来,用45毫米乘以0.6.

说到这里,我有点糊涂了,好像焦距都是按照135标准标称的,可在135格式之前大画幅时代,焦距标称难道就以135为标准吗?肯定不太可能的。奇怪,一定是我哪里搞错了。。。。


在LEICA统一胶片江湖之前,实际上没有标准。只是LEICA工程师巴拉库手边刚好有电影胶片,于是他就以此为蓝本,设计出了135画幅胶片机。随着追随的厂家多,后来的厂家也都采用LEICA标准,就自然形成了135规格。大画幅时代时按大画幅的对角线来计焦距,画幅变,焦距也随之要变。

你的理解好像不大对?不是以135来定焦距,而是以胶片的画幅的对角线和画角来确定,只是我们需要参照标准。以哪个为基准,就要哪个画幅去换算。
[16 楼] leicabj [资深泡菜]
17-3-16 09:55
okj 发表于 2017-3-16 09:03
如果从对角线计算,以645为基准,645是全幅,是135画幅的1.6倍,135也就成了645的APS-C尺寸。
那么换算焦距X1.6倍就能得出个大约数。


您说的对,比如645全幅5440为基准,等效645全幅28毫米的镜头,乘1.6就等于44.8,大约就是135全幅上43毫米的标头。

但是,这个645全幅上等效28毫米镜头上一般不会标28毫米,而是直接标43毫米。所以换算常常是反过来,用45毫米乘以0.6.

说到这里,我有点糊涂了,好像焦距都是按照135标准标称的,可在135格式之前大画幅时代,焦距标称难道就以135为标准吗?肯定不太可能的。奇怪,一定是我哪里搞错了。。。。
[15 楼] okj [版主]
17-3-16 09:33
SMC PENTAX-A 80-160
[14 楼] okj [版主]
17-3-16 09:03
leicabj 发表于 2017-3-16 08:11
这个表可以直接换算到135,还有其他很多画幅


如果从对角线计算,以645为基准,645是全幅,是135画幅的1.6倍,135也就成了645的APS-C尺寸。
那么换算焦距X1.6倍就能得出个大约数。
[13 楼] okj [版主]
17-3-16 09:00
臭哈苏 发表于 2017-3-16 08:33
每个人的观念不一样,经过几十年的折腾,反思过往,痛定思痛,总结经验教训.得出一条结论.忍痛割爱.勇于切割.一步到位.是最理想最理智也最科学的处置办法.可能一次性花钱最多,但也是最终最节约的办法.

我的一个好友买了玛米亚8000万像素的系统,过了不到两年就又升级了飞思XF机身,有几个早先的玛米亚镜头却又不能用了.如果先买飞思XF再配镜头,就不会出现选购旧款镜头的弊端了.

每个人都渴望花最少的钱满足最大的愿望,可最终一步一步地升级导致的浪费,合计追加的结果也是一个不小的浪费.狠狠心,只买最好的镜头,哪怕一次只能买一个,一年只能买一次.三年就是三个顶级好镜头.

举个自己最不靠谱的经历,买家具,从普通实木家具升级到非洲花梨和红花梨家具,再升级到缅甸花梨和交趾黄檀家具,每一次的升级,都是对旧家具的一次抛弃,都是一次财富的清零损耗.多年下来的代价无比巨大.音响也走过这条路.相机也没少走弯路,从尼康佳能升级到哈苏徕卡,从实用的镜头到经典代表性镜头,每一次的升级都是一次折腾,每一次的折腾都是以对金钱的糟蹋为代价.

如果能改变观念,狠狠心,彻底更新换代,对※※做切割.重新选择,再次从容启程.要知道,男人敢于也能对自己狠一点,也是优点.说得不对的地方,还望楼主见谅.


是有道理,但是我只是想“废物利用”体验一下。
很多时候自驾出门,带太大、太多的器材很难用。
从胶片机过来的体会,必须有成本意识,否则浪费太大。

数码时代很难一次到位。
[12 楼] 臭哈苏 [陈年泡菜]
17-3-16 08:33
每个人的观念不一样,经过几十年的折腾,反思过往,痛定思痛,总结经验教训.得出一条结论.忍痛割爱.勇于切割.一步到位.是最理想最理智也最科学的处置办法.可能一次性花钱最多,但也是最终最节约的办法.

我的一个好友买了玛米亚8000万像素的系统,过了不到两年就又升级了飞思XF机身,有几个早先的玛米亚镜头却又不能用了.如果先买飞思XF再配镜头,就不会出现选购旧款镜头的弊端了.

每个人都渴望花最少的钱满足最大的愿望,可最终一步一步地升级导致的浪费,合计追加的结果也是一个不小的浪费.狠狠心,只买最好的镜头,哪怕一次只能买一个,一年只能买一次.三年就是三个顶级好镜头.

举个自己最不靠谱的经历,买家具,从普通实木家具升级到非洲花梨和红花梨家具,再升级到缅甸花梨和交趾黄檀家具,每一次的升级,都是对旧家具的一次抛弃,都是一次财富的清零损耗.多年下来的代价无比巨大.音响也走过这条路.相机也没少走弯路,从尼康佳能升级到哈苏徕卡,从实用的镜头到经典代表性镜头,每一次的升级都是一次折腾,每一次的折腾都是以对金钱的糟蹋为代价.

如果能改变观念,狠狠心,彻底更新换代,对※※做切割.重新选择,再次从容启程.要知道,男人敢于也能对自己狠一点,也是优点.说得不对的地方,还望楼主见谅.
[11 楼] leicabj [资深泡菜]
17-3-16 08:11
okj 发表于 2017-3-15 20:51
你说的对。
我的换算方法有错误,是按645D的画幅计算的,找到一个表。


这个表可以直接换算到135,还有其他很多画幅
[10 楼] ghoshell [泡菜]
17-3-16 02:24
645d也贵不到哪里去了吧,某宝随便搜下二手17500可以了
[9 楼] okj [版主]
17-3-15 20:51
leicabj 发表于 2017-3-15 20:24
35、55、75到了135上就是35、55、75吧?装在4433上才是28、43和58吧?
莱纳接环不错,但是Fotodiox更好一点,当然也更贵一点


你说的对。
我的换算方法有错误,是按645D的画幅计算的,找到一个表。

[8 楼] leicabj [资深泡菜]
17-3-15 20:24
35、55、75到了135上就是35、55、75吧?装在4433上才是28、43和58吧?
莱纳接环不错,但是Fotodiox更好一点,当然也更贵一点
[7 楼] okj [版主]
17-3-15 18:54
tenic 发表于 2017-3-15 18:42
请问楼主,645镜头为何在大兔子上不可用?具体是什么情况?谢谢


也许在1DX上可以用,只是猜测。1Ds老机由于卡口处有上下拨动的弹簧杆,而5D上没有。如果无法顶起此拨杆,快门无法工作。
[6 楼] tenic [陈年泡菜]
17-3-15 18:42
请问楼主,645镜头为何在大兔子上不可用?具体是什么情况?谢谢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5 楼] okj [版主]
17-3-15 18:28
80-160MM
[4 楼] okj [版主]
17-3-15 18:25
还是55MM,由于广角镜头的最近拍摄距离比较近,拍摄起来很方便。
[3 楼] okj [版主]
17-3-15 18:23
PENTAX-A 55MM
[2 楼] okj [版主]
17-3-15 18:22
PENTAX-A 35MM
[1 楼] okj [版主]
17-3-15 18:18
看来关于中画幅相当于135镜头的概念,无论怎么说有些人就是不明白。
只好在主帖中详细说一下,不想再为此争论。首先统一一个概念,否则总是各说各话,中画幅的镜头根据各自的画幅对角线确定出的焦距,只是该画幅意义上的焦距,而非135画幅上的。当我们转接来用时,就要根据转接机身的画幅来折算,所讨论的也是“相当于或等效于”135MM镜头话题。
当然该画幅名义上的设计焦距和标称焦距不会有变化。
但是必须有画幅作前提,没有画幅前置作为条件的讨论焦距,纯粹是鸡鸭对讲。

折算135镜头的概念,是为了帮助使用中大画幅的摄影师,通过镜头来预测自己的拍摄范围究竟有多大而产生,因为中大画幅规格太多,例如645、66、67、69等等。因此这种折算法从胶片时代就已经很成熟,刚好现在用于数码镜头的折算,也算不上啥新事物。由于日久不用,我也不是太明白了,只好找出以前的多种书,力求给大家说明白。

首先引用日本《中画幅照相机指南》中的说法:
中画幅镜头折算135镜头的公式:中画幅焦距 X 常数X=35MM镜头焦距,就不仔细翻译了。日本人把66约数为0.6,我则是用更为精确的倍数0.56。

视角和画幅尺寸的关系,日语中叫画角,如果有相机的基础知识,相信各位应该能看懂,要有一个基本概念:镜头视角是随画幅对角线的变化而变化。
下面是国内有名的器材专家沙占祥在其著作《摄影镜头的使用技巧》第251页提出的折算表和公式:
他撰写的公式,实际上和上边引用日本书中,是完全相同的。
135焦距折算=非135头 X 上表中的系数K(此公式和上边日本书中的是相同内容)

中外书中的说法,相互印证,说明如此的折算方法应该是没有问题。光学科技是一种科学,有成熟的公式,这无法因个人的认知而改变。
大家可以质疑我的学识,但对于专业书籍上的论述总该相信吧?


一直在琢磨如何把手头PENTAX的645镜头用起来?买P645D/Z是一种选择,买PENTAX K1也是一种选择?但若从手头镜头系统出发,选择CANON无疑是最经济的。不过太贵的5D3/4从成本优化角度也非适合,就选择了感觉性价比还好的5D2。

今天在网上找到一款禄来SLX标头80MMF2.8 HFT的转接环,过几天就能到手。这台SLX几年前就让我拆废了,如果标头能用也不错。66画幅对角线大概是79.2MM,如此算下来,大约、1/1.8倍左右,约为0.56倍换算成135画幅相当于45MM左右,最近拍摄距离0.9M。等到转接环到手以后,再上片。
这二台PENTAX 645,10多年前在日本购入,拍过一些胶片,总体用的很少。二台PENTAX 645相机和几只头闲置有10多年了,由于P645不可换背,当时借口是一台彩色一台黑白。其中还带着去了※※,坝上等地拍片。当时就感觉机身有点偏大,后来就又入手了勃浪尼卡的RF645,这是一台放大尺寸的大旁轴。轻巧、便携,画质也很不错。可惜的是胶片机到2004年左右时,就已经开始走入末路。随着胶卷冲洗业的不断萎缩,数码相机的日新月异,拍胶片的机会是少之又少。

虽然PENTAX家有645D、645Z,但是对我,作为业余爱好者来说,有点奢侈。
前年曾经脑子一热,在日本亚马逊上拍到过一台P645D机身,但最后由于种种原因放弃了。
有时候看到闲置在家的645镜头,真是于心不忍。前段时间网购回了P645镜头装EOS机身的转接环。没有想到由于镜头卡口的差异,在1DsM2上不可用。如果要想用,必须想办法改造。但若改造对CANON的镜头使用就成麻烦。根据转接环卖家说,在5D系列上可以直接用。

金属盒中为FOR EOS转接环
还有一种选择就是K1,我有当年PENTAX原厂的转接环,有机身就可直接用。但是其价格在1.3万左右,更为关键的是135系的镜头还必须重新购置,如此下来花费还不如直接买P645Z合适。从性价比上看好像更不很合理。
在究竟是购入一台K1?还是选择一款5D系列的机身之间?摇摆犹豫不少时间。

如果上K1,就可以用原厂的转接环,同时把67头转接用。
接环上有电子触点
根据我自己135镜头系统的配置,最终从通用性出发,决定从闲鱼上找一台二手的5D2。因为5D3和5D4价格也不便宜,而我135画幅主要以1Ds系列为主。
这台5D2成色很新,快门也就4600多次,是一位学生用的相机。
手头的P645镜头:35MM、55MM、75MM、80-160MM。
下表是各种画幅的视角表格,但是要考虑到像场、进而到视角,如果转接到5D2画幅上,相当于135画幅的实际视角就会出现大变化:
原来以为我不明白,还有比我更不明白的,135镜头视角直观图。
如果从对角线计算135对角线:43.3mm  ,645对角线:69.7mm,是否可以说645是135的1.6倍?那几乎就和135的全画幅与APS-C的倍数相同?X1/1.6,就是说X0.625就可以得出相当于135全画幅的焦距了。那么35X0.625=21MM,55X0.625=35,75X0.625=47MM,80-160X0.625=50-100MM。
按照以前的算法,要闹出笑话。

不过只能是手动,用A模式曝光没有问题。

转接后拍摄出的照片很不错,但是接环有小问题:会出现放置一晚,电池中的电耗光;使用完接环后,马上换装AF镜头会出现死机,只有重新装一次电池才能正常。
昨天反馈给厂家后,厂家让返厂给换。如果正常的话,有聚焦显示功能,如果真如此倒是个不错功能。

发此贴把转接后拍摄的照片给大家看看,同时交流下转接方面的心得。

PENTAX-A 80-160MMF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