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国脉五千年【正上:四川博物馆】
42425 2500
[49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17 09:05
                                    【重庆博物馆】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又名重庆博物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与重庆人民大礼堂正对。其前身为1951年3月成立的西南博物院,1955年6月更名为重庆市博物馆,其新馆于2005年6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重庆博物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098万平方米,展厅面积20858平方米 。
[49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5 09:42
【安徽博物馆】游览完毕,多谢观赏!
[49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5 09:40
朱雀攫蛇漆豆【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天长市安乐镇出土】
描金彩绘朱雀攫蛇漆豆,造型精美,装饰华丽,是一件难得的精品。 此器造型奇特,装饰华丽,朱雀两爪抓住一条盘成环状的蛇,蛇的头枕在自己的背上,蛇尾返翘顶在朱雀的尾部,两只描金的菱形的眼睛炯炯有神。朱雀用头、尾和双翅顶着腰果形漆盘,漆盘内髹朱红,外髹酱黑,构成了强烈的时代风格。
[49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5 09:35
竹编漆果盒【清代,公元1644-1911年】
[49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5 09:32
“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元代,公元1206-1368年】
张成是元代著名的雕漆艺人。此盒为木胎,采用漆器工艺中剔犀技法制成。刀法圆润,刚劲有力。此盒漆质坚密,光泽可鉴,令人赏心悦目。
[48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5 09:29
葵花形金盏【南宋,公元1127-1279年。休宁县宋墓出土】
由六片花瓣组成,每片花瓣的边缘錾刻连续的秋葵花纹。俯视金盏,花中有花。刻工精细,制作精巧,装饰考究,庄重华美。  
[48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5 09:25
象牙圆雕说书艺人【清代,公元1644-1911年】
[48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4 09:08
竹雕童子牧牛【清代,公元1644-1911年】
[48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4 09:06
金边玛瑙碗【北宋,公元960-1127年,来安县相官出土】
此碗器壁较薄,于半透明中朦胧地显露出自然纹理。口沿饰以金边,显得富丽雅致。宋代的官宦阶层和富裕之家,往往在瓷器和玉器的口沿上包镶金边,特别是碗、盘、奁等瓷器上的芒口,镶金施彩,甚为流行。这种锦上添花的包镶技术,更增加了器物的富丽和华贵。
[48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4 09:03
浮雕双彩鳌鱼喷水水盂【※※
[48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4 09:01
象牙雕松鼠葡萄叶形碟【清代,公元1644-1911年】
[48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4 08:58
刘海戏金蟾撑栱【清代,公元1644-1911年】
徽州古建筑中剔透玲珑的砖、木、石三雕可以称作民居中的精华。这些三雕艺术是当地人生活的写实,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体现了强烈的艺术创造力。
[48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4 08:54
百子图砖雕【清代,公元1644-1911年】
百子嬉戏于亭台楼阁间,形态各异,表情丰富。多层次,深浮雕,技巧精细。百子图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
[48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4 08:51
老人教化图砖雕【清代,公元1644-1911年】
徽派建筑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
[48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3 10:00
雕花窗栏板【清代,公元1644-1911年】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雕刻业极其繁荣,徽州木雕、徽州砖雕、徽州石雕并称为徽州三雕,它们通常装饰在徽州人家的宅第、院落之中,雕刻极为精美,是※※传统技艺中的瑰宝。
[47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3 09:58
游春图人物门罩砖雕【清代,公元1644-1911年】
[47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3 09:27
游春图人物门罩砖雕【清代,公元1644-1911年】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大户人家极为重视门楼的建造,因为门楼代表了徽州人家的身份、财富和品位。
这套清代游春图门罩共由大大小小86块砖雕组成,总长3.79米,高1.37米。其主体部分由一组九块砖雕构成一幅游春图长卷,骑马游人、亭阁宝塔、小桥流水、山石树木,无一不刻画得精细入微,形象逼真。
[47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3 09:24
绶带狮纹石坊【明代,公元1368-1644年】
狮子纹作为装饰的常见纹样,是狮子文化在长期的交融与演化过程中所积淀的人文内涵和美学特质。
[47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3 09:19
石狮子【明代,公元1368-1644年】
[47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3 09:18
《十竹斋画谱》【清代,公元1644-1911年】
胡正言的《十竹斋画谱》,全部采用饾版法印成,所谓饾版,是将彩色画稿按不同的颜色分别勾摹下来,每种颜色刻成一块小木板,然后依次逐色套印或迭印,最后形成完整的彩色画面。印一幅画,多的能用上千块版,少的也要十几块。因为一块块镌雕的小木板形似饾饤,故称饾版。用这种办法印出的画面,其色彩的浓淡深浅、阴阳向背,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表现出来,几乎与原作无异,艺术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47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3 09:14
黑漆嵌螺钿方形盒【清代,公元1644-1911年】
嵌螺钿指取材于各种贝壳色泽光华最佳的部位,分层剥离和裁制后镶嵌于木、漆器之上作为装饰。
[47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3 09:12
绿釉副手纹如意【清光绪,公元1875-1908年】
如意,旧时中国民间用以搔痒的工具。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大约出现于战国之时,又称“搔杖”。※※南北朝对此物的称谓不同。柄端作手指形,用以搔痒,可如人意,因而得名,又有柄端作心字形者。
[47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3 09:07
红木圆雕鱼篮观音【清代,公元1644-1911年】
鱼蓝观音,讲的是观音菩萨化身提蓝渔妇来人间教化,经过一些波折,后来人们知道了真象便塑了菩萨的神像供奉起来。
[47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3 09:03
粉彩描金云蝠纹赏瓶【清光绪,公元1875-1908年】
此瓶式一般用于皇帝赏赐,故曰“赏瓶”,系清雍正时期的创新器型,一直延续烧造至清末宣统朝。雍正至咸丰朝多以青花缠枝莲纹作主题纹饰,因“青莲”与“清廉” 谐音,故皇帝赐给臣下,是希望其能“为政清廉”。同治以后又新添了粉彩、粉彩描金及单色釉等品种。
[47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3 08:59
素三彩鲤鱼跳龙门壁瓶【清代,公元1644-1911年】
壁瓶,为诸多瓶式的一种,以挂于壁面而名,又称“轿瓶”、挂瓶。器型为常见花瓶、尊等竖部的一半,靠壁一面平坦有孔,以利于悬挂于墙壁上,做家居装饰之用。
[46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3 08:55
素胎镂空龙舟【※※
“素胎”是指陶瓷生坯没有上釉前预烧的胎,它既可增强坯体机械强度,使其在搬运时不容易损坏,又可在上彩釉时不会因浸湿坯体而导致坼裂。
[46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3 08:52
粉彩八宝纹大盘【清代,公元1644-1911年】
早在清康熙年间,粉彩作为瓷器釉上彩绘艺术已开始了萌芽;到雍正时期,已趋成熟,并形成粉彩装饰的独特风格;乾隆时期粉彩已非常兴盛。粉彩的艺术效果,以秀丽雅致,粉润柔和见长,
[46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3 08:48
龙纹须弥座【明代,公元1368-1644年,凤阳县明中都遗址出土】
明中都位于凤阳县城区,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安徽凤阳所营建的一座都城,由明朝开国第一文臣李善长并主持全部工程的设计工作。
明中都始建于洪武二年(1369年),明中都占地面积比北京故宫大12万平方米,朱元璋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并参考《宫室图》,在全国调集百工技艺、军士民夫等,数以万计,在凤阳营建中都。明中都是中国古代最豪华富丽的都城建筑之一,在中国古代都城建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46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2 12:32
绿釉龙纹脊吻【明代,公元1368-1644年,凤阳县明中都遗址出土】
鸱吻是一种汉代民居位于屋顶的重要装饰。这种装饰可谓石作之中的经典。它以龙形为主题,形态威猛。
[46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7-2 12:06
银把杯【元代,公元1271-1368年,合肥市孔庙工地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