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大地上(五)驾车南北行(1)广州-武汉-北京-丹东
28269
1958
[934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7 21:09
邯郸武灵丛台—012
第二层台面距地表7米,东西59米,南北80米,其中向南突出一段长4O米,宽10米,为明代城墙残段。二层平台大气宏伟,一看就有当年赵武灵王一览众卿指挥军马之气派。 ![]() |
[933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7 21:06
邯郸武灵丛台—011 北门高阶上的大石碑,是清朝乾隆皇帝1750年9月游江南路经邯郸登丛台时亲笔书写的诗碑。正面刻有乾隆《登丛台》的一首律诗: 《登丛台》清?乾隆 传闻好事说丛台,胜日登临霁景开。 丰岁人民多喜色,高楼赋咏写雄才。 襟漳带沁真佳矣,雪洞天桥安在哉! 烟树迷茫闾井富,为筹元气善滋培。 背面是他的古风《邯郸行》词。 ![]() |
[932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7 21:03
邯郸武灵丛台—010
甬道右侧的台墙上还嵌有“滏流东渐,紫气西来“的古体大字。 ![]() |
[931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7 20:55
邯郸武灵丛台—009
南门高阶上一碑赫然耸立,为郭沫若于1961年游丛台时所写的七律:“邯郸市内赵丛台,秋日登临曙色开,照黛妆楼遗废迹,射骑胡服思雄才”。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20-6-27 21:00 编辑 ![]() |
[930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7 20:52
邯郸武灵丛台—008
现存古丛台,重修于清代同治年间,是一个方圆1100多平方米,高28米的三层青砖高台。第一层南北各开一门。此图为南门。 ![]() |
[929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7 20:49
邯郸武灵丛台—007
武灵丛台相传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期(325年--299年)。古人曾用“天桥接汉若长虹,雪洞迷离如银海”的诗句,描绘了她的壮观意境。颜师古《汉书注》称,因楼榭台阁众多而“连聚非一,故名丛台。”台上原有天桥、雪洞、花苑、妆阁诸景,结构严谨,装饰美妙,曾名扬列国。现在从台是明清以来的修复建筑,虽已非原貌,但仍不失古典亭榭的独特风格,雄伟壮观。 ![]() |
[928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7 13:24
邯郸武灵丛台—006
“赵武灵丛台遗址碑”, 位于丛台西侧城墙下。是明万历21年(1593年)所立。碑阳镌有“赵武灵丛台遗址”七个楷书大字,上款为“直隶广平府邯郸县知县楚人邓云台”,下款为“万历癸巳岁孟秋之吉主薄永宁王所重同勒”。碑阴字迹风化,模糊不清,无法辨认。据有关人士回忆说,该碑原文大意是重修邯郸城记,追记修城事及四门名称。此碑原在七贤祠旧址西侧,后易址在丛台南门东墙下,紧临丛台墙基。1966年碑被推倒,平放在园中中湖东北岸。1989年重立此碑时,碑座龟跗已断头烂额,不能复用。故又重新制作龟跗以为碑座,供游人回味。 ![]() |
[927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7 13:22
邯郸武灵丛台—005
可惜有些雾霾! ![]() |
[926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7 13:21
邯郸武灵丛台—004
碧水蓝天,与丛台古建筑相映照,别有情趣。 ![]() |
[925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7 13:18
邯郸武灵丛台—003
园中林木繁茂,湖水荡漾。 ![]() |
[924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7 13:15
邯郸武灵丛台—002
“丛台” 丛台是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古称"武灵丛台"。新中国成立后,以武灵丛台为中心,修建了丛台公园。 ![]() |
[923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7 13:11
邯郸武灵丛台—001
邯郸有3100年的建城史,战国时期为赵国都城;北宋时期,大名府成为陪都。 车停邯郸是奔着赵武灵王来的。 “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赵雍(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年),嬴姓,赵氏,名雍,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政治家、改革家。为了提升赵国的军事实力,在大臣肥义等人的帮助下,他决定在国内推行“胡服骑射”,提高了军队战斗力。赵武灵王在位的这二十多年,经过政治、军事方面一系列的举措的实施,让赵国一跃成为可以和秦国比肩的强国之一。 ![]() |
[922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6 20:35
赵州桥—09 由著名作家铁凝撰写的《赵州桥1400年华诞记》回顾了“天下第一桥”的沧桑,阐明了1400年来,赵州桥虽历经岁月更迭、沧桑巨变,但依旧巍然屹立、光彩如昔,并以其巨大的※※文化价值和独特非凡的魅力吸引着中外游客。 我们去的比较早,看网上,现在附加了好多东西。 ![]() |
[921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6 20:32
赵州桥—08
“乾隆题诗碑” 此面的题诗为: 《乾隆庚午九秋题吴道子画壁并书》: 壁端只虑天瓢泻, 千年不竭真神也。 伊人心自别高下, 堂堂王道灌虞伯。 浴汤滉漾无冬夏, 包孕龙宫及鳌驾。 石渠各种空传马, 日月出矣爝火舍。 大士如如尘不惹, 晏坐道场功德洒。 另一面: 《乾隆庚午秋赵州道中作》: 常山初驻翠华旃, 老幼瞻依夹道填。 饥食寒衣均在念, 车尘马足共摩肩。 幸逢四海方无事, 益切三时祝有年。 惭愧闾阎心爱戴, 曾何德泽被民编。 ![]() |
[920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6 20:25
赵州桥—07 不过这“小放牛”歌词却唱错了,唱了多少年也无人更正。 赵州桥始建于隋代,由匠师李春设计建造,和鲁班爷爷没得关系。 李春系隋代匠师,赵郡(今赵县)人。隋开皇十一至十九年(591—599年)他担任总设计师,率能工巧匠李通等建造赵州桥。 ![]() |
[919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6 14:30
赵州桥—06
桥体饰纹雕刻精细,雕作刀法苍劲有力,艺术风格新颖豪放,显示了隋代浑厚、严整、俊逸的石雕风貌。 ![]() |
[918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6 14:27
赵州桥—05
![]() |
[917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6 14:25
赵州桥—04
![]() |
[916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6 14:20
赵州桥—03
“赵州桥”,是一座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城南洨河之上的石拱桥,因赵县古称赵州而得名。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年代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其建造工艺独特,在世界桥梁史上首创“敞肩拱”结构形式。1984年此处建公园之前,赵州桥一直在使用。 ![]() |
[915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6 14:15
赵州桥—02
赵州桥影壁的浮雕,还是讲述的儿歌唱的故事。 ![]() |
[914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6 14:09
赵州桥—01
赵州桥来鲁班爷爷修, 玉石的栏杆圣人留, 张果老骑驴桥上走, 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哪嘛咿呀嘿! 这首儿歌从小就会唱,车出河南,进入河北,路过赵州桥,怎么能不下来看看。 ![]() |
[913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5 20:40
云台山—050
“潭瀑峡” The End. ![]() |
[912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5 20:36
云台山—050
“潭瀑峡” “龙凤峡” 泉水自40余米高的绝壁上喷涌而出,形成了悬泉飞瀑的胜景,造型优美的泉华体和赏心悦目的潭池。 ![]() |
[911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5 20:32
云台山—049
“潭瀑峡” “龙凤峡”, 龙凤峡位于潭瀑苑的尽端,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760万年以来,由于地表流水和地下水的侧蚀、掘蚀、溶蚀和重力崩塌,形成了龙凤峡这种三面绝壁、一面开放、口小肚大、形如瓮状的瓮谷口。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20-6-25 20:34 编辑 ![]() |
[910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5 20:31
云台山—048
“潭瀑峡” “龙凤峡” ![]() |
[909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5 20:21
云台山—047
“潭瀑峡” “蝴蝶石”, 蝴蝶石由两块光滑的石头组成,配上中间溪溪流水,呈现出一只美轮美奂、惟妙惟肖向上翻飞的蝴蝶的形状。 ![]() |
[908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5 20:16
云台山—046
“潭瀑峡” “试剑石”,传说唐王李世民在讨伐刘武周时,竹林七贤之一向秀的后代向李世民献宝剑,名曰:嵇康剑。李世民执此剑朝此青石连劈两下,至此石上仍留有剑痕。 ![]() |
[907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5 20:13
云台山—045 “潭瀑峡” “洗砚池”, 传说,东晋时的“竹林七贤”就在云台山隐居,他们都是当时风流倜傥的大才子, 时常挥挥笔墨,写写文章常在这个池子洗砚台,因而这个池子得名“洗砚池”。 ![]() |
[906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5 20:10
云台山—044 “潭瀑峡” “不老泉”, 魏晋逸人王烈,不食人间烟火,渴饮此泉,饿食黄精,寿至338岁,仍然健步如飞,不减少年。-----《修武县县志》 当故事听吧!有人喝了拉肚子,意思意思就行了。 ![]() |
[905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5 12:10
云台山—043
“潭瀑峡” “水帘洞”,天然洞穴,洞顶为水草石檐,石檐上挂有一条高七八米的珠帘。水珠条条线线如晶莹剔透的珍珠从洞顶垂下。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20-6-25 12:12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