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大地上(五)驾车南北行(1)广州-武汉-北京-丹东
28269
1958
[874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3 13:39
云台山—013
“红石峡” 游人相拥,不能很好欣赏九个各含龙字的深潭和溪水。 ![]() |
[873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3 13:37
云台山—012
“红石峡” 谷里分布着九个龙潭(首龙潭、黑龙潭、青龙潭、黄龙潭、卧龙潭、眠龙潭、醒龙潭、子龙潭、游龙潭),构成九溪。适逢清明,游人相拥,不能很好欣赏九个各含龙字的深潭和溪水。 ![]() |
[872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3 13:31
云台山—011
“红石峡” “白龙瀑布” 横跨一线天的石桥之下,一条瀑布呈现眼前,那急流呼啸着翻滚而下,犹如一条活脱脱的白龙在施法布雨,由于两侧崖壁的回音,更使瀑布之声如急雨,如裂帛。这是红石峡中的白龙瀑布,此瀑布共分为三叠,上两叠短而隐,下一叠长且露。瀑布状若飞雪玉龙,银光闪闪,因它是进入红石峡看到的第一条瀑布,故又称“迎宾第一瀑”。 站在桥上但见白龙瀑布后的涧水隐入地下,下面有一条巨大的暗河,潭水顺着地下河道潜流而去,一路奔至修武县的海蟾宫才露出地面。据南北朝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谓温盘峪河水,潜流三十里复出”,就是指的这条地下河道。 ![]() |
[870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3 13:20
云台山—010
“红石峡” “一线天” 总算走出黑龙洞,这里涧水分切山体,从而急流而下,绝壁高耸,崔巍对峙,山体相合只留一线天地。 顶端天生桥横跨两岸,游人得以从此盘旋到68米深处的谷底。 ![]() |
[869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3 13:17
云台山—009
“红石峡” ![]() |
[868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3 13:16
云台山—008
“红石峡” “黑龙洞” 从小道钻进黑龙洞,洞长30米,圆径几乎前后一致,洞宽约1.2米,洞内伸手不见五指,洞内拥挤,听到涛涛水声,也引不起当初设计者所构思的情趣。 ![]() |
[867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3 13:12
云台山—007
“红石峡” “丹崖断墙” 红岩绝壁,※※北方地区少有的丹霞地貌峡谷景观。高达150余米的“丹崖断墙”是轰轰烈烈的造山运动产生的断层带,断墙下的一系列断阶,完整地展示了造山活动的过程和伟大。众多游人拥挤在峭壁人工开凿的小道上。 ![]() |
[866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2 22:11
云台山—006
“红石峡” “缩小了的山水世界,扩大了的艺术盆景”。 ![]() |
[865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2 22:09
云台山—005
“红石峡” “缩小了的山水世界,扩大了的艺术盆景”。 ![]() |
[864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2 22:07
云台山—004
“红石峡” “缩小了的山水世界,扩大了的艺术盆景”。 ![]() |
[863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2 22:04
云台山—003
“红石峡” “缩小了的山水世界,扩大了的艺术盆景”。 ![]() |
[862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2 22:03
云台山—002
“红石峡” 站在横跨峡谷的桥上可以看到电视经常播出的景色,只是季节尚早,草木没有那么绿。红石峡全长2000米左右,宽2米至30米不等,在这狭隘的空间内部却集“泉,瀑,溪,潭,山峰,怪石等景观于一峡,在这里可以体验14亿年前震旦纪地壳运动所造成的地质遗迹,使得其成为“缩小了的山水世界,扩大了的艺术盆景”。 ![]() |
[861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2 21:58
云台山—001
有段时间※※电视台一直在宣传云台山,从南阳到北京距离尚远,因此在云台山停留,实在看不上景区里的农家旅舍,住在了景区外4公里的中州铝厂宾馆。个人觉得此地与电视宣传差异较大,高速公路下来,路两边尽是煤矿,再加上这个大型铝厂,周围环境可想而知。 乘景点旅游车,到达“红石峡”。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20-6-22 22:00 编辑 ![]() |
[860 楼] 摄之徒
[资深泡菜]
20-6-22 14:57
马克
|
[859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2 13:38
洛阳龙门石窟—061 “白园” 用白居易的一首诗结束洛阳之行。 ![]() |
[858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2 13:35
洛阳龙门石窟—061 “白园” 白居易在长期的官场坎坷中,日益认识到官场的黑暗,到了晚年,寄情于山水。他还交待自己的后代,要代代相传,不要再出去做官。 ![]() |
[857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2 13:32
洛阳龙门石窟—060 “白园”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居住洛阳18年。虽尊为“少傅”,但一生清贫,喜酒善诗,在龙门修香山寺,开八节滩,对龙门山水十分眷恋,死后遵嘱葬于此。 ![]() |
[856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2 13:28
洛阳龙门石窟—059 “白园” 白园,位于洛阳龙门东山琵琶峰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墓园,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855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2 13:24
洛阳龙门石窟—058 “香山寺” “弥陀宝殿” 本帖最后由 hym1941 于 2020-6-22 13:25 编辑 ![]() |
[854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2 13:21
洛阳龙门石窟—057
“香山寺” “罗汉殿” ![]() |
[853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1 21:08
洛阳龙门石窟—056 “香山寺” “天王殿” ![]() |
[852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1 21:05
洛阳龙门石窟—056
“香山寺” 从2002年年底到2003年四月进行了香山寺※※上的第五次修复,在原址上新建了钟楼、鼓楼、大雄宝殿,整修了天王殿、罗汉殿、步游道等。 “鼓楼” ![]() |
[851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1 21:01
洛阳龙门石窟—055
“香山寺” 清末※※初年,香山寺又渐荒芜了,1936年香山寺进行重新修建后,为蒋庆祝五十寿辰而在寺内建一幢两层小楼,这幢小楼位于香山寺内东南侧,被称为“蒋宋别墅”。 1936年10月31日在别墅庆祝了他的五十寿辰,在洛阳共呆了36天,基本都住在香山寺蒋宋别墅。此后,这座别墅便处于沉寂状态,75年里从未面向世人开放。2011年10月6日正式启动了蒋宋别墅修缮工程,12月2日开馆迎宾。这是修缮前的图片。 ![]() |
[850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1 20:59
洛阳龙门石窟—054
“香山寺” 宋金时期香山寺犹存,元末废弃,清康熙年间重修,乾隆皇帝曾巡幸香山寺,称颂“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这句诗被镌刻在御碑亭石碑上,已有两百多年了。 ![]() |
[849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1 20:55
洛阳龙门石窟—053
“香山寺” 唐大和六年(公元832年),时任河南尹的白居易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香山寺,并撰《修香山寺记》,寺名大振,这篇文章开篇第一句即是对香山寺的推崇“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此外,白居易还搜集了5000多卷佛经藏入寺中。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与如满和尚等人结成“香山九老会”吟咏于该寺的堂上林下,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遗命葬于香山寺如满大师塔侧。 ![]() |
[848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1 20:52
洛阳龙门石窟—052
“香山寺” ![]() |
[847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1 20:51
洛阳龙门石窟—051
“香山寺” 香山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印度来华高僧地婆诃罗(日照)葬于此,为安置其遗身重建佛寺。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在洛阳称帝,建立武周王朝,梁王武三思奏请,敕名“香山寺”,并重修该寺,当时香山寺危楼切汉,飞阁凌云,巍巍壮观,武则天常驾亲游幸,御香山寺中石楼坐朝。 ![]() |
[846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1 20:44
洛阳龙门石窟—050
过了伊河,在对岸回望西山洞窟。 ![]() |
[845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1 20:37
洛阳龙门石窟—049
“古阳洞” “龙门二十品” 古阳洞是北魏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这些达官贵人不惜花费巨资,开凿窟龛,以求广植功德,祈福免灾,而且留下了魏碑书法珍品—龙门二十品。古阳洞中就占有十九品,另一品在慈香窑中。龙门二十品是指从北魏时期精选出不同的二十块造像题记,它们记载着佛龛的雕凿时间、人物、目的等。二十品的特点是:字型端正大方、气势刚健质朴,结体、用笔在汉隶和唐楷之间。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龙门二十品仍有无穷的艺术魅力,每年吸引无数的海外友人,漂洋过海,为的是能够亲眼目睹这一书法奇珍。 ![]() |
[844 楼] hym1941
[陈年泡菜]
20-6-21 13:33
洛阳龙门石窟—048
“古阳洞” 古阳洞规模宏伟、气势壮观,洞中北壁刻有楷体“古阳洞”三个字。清末光绪年间,道教在龙门地区兴起。道士见古阳洞无主,不忍荒废,于是将释迦牟尼像改成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神像。因为据传老君曾在此修道练丹,故而古阳洞又叫老君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