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记博物馆中的中国瓷器珍品(10期)——吉州窑
15298 2498
[1027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2 06:58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2 06:57
南宋吉州窑的产品种类丰富多彩,有盏、盘、钵、杯、碗、碟、瓶、炉、缸、壶、枕、塑像、玩具、棋子、文房用瓷等等,可说是应有尽有,在装饰技法上有划花、印花、刻花、贴花、剔花、填花、彩绘、雕塑等。白釉、黑釉、绿釉、洒釉、釉下彩绘等品种纷繁,质朴自然,具有浓郁...
江西省清江县临江出士的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的黑釉碗,1970年江西省南昌县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陈氏墓出土的彩绘莲荷纹炉、彩绘跃鹿衔灵芝盖罐,90年代江西上饶市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赵氏墓出土的黑釉木叶纹盏等,都是南宋吉州窑彩绘器、黑釉器有绝对年号的标准器。
[1026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2 06:57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2 06:56
此时,吉州窑除生产本身传统与发展的瓷器产品外,还大量出现有仿定窑、仿磁州窑、仿耀州窑、仿龙泉窑、仿景德镇窑等的瓷器烧造,吉州窑已真正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的南方民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南宋吉州窑的产品种类丰富多彩,有盏、盘、钵、杯、碗、碟、瓶、炉、缸、壶、枕、塑像、玩具、棋子、文房用瓷等等,可说是应有尽有,在装饰技法上有划花、印花、刻花、贴花、剔花、填花、彩绘、雕塑等。白釉、黑釉、绿釉、洒釉、釉下彩绘等品种纷繁,质朴自然,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生活气息。
[1025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2 06:56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2 06:55
北方的战乱,南方的偏安,北方的少数民族统治,南方仍是赵宋的天下;北方的天灾人祸,南方的经济发展……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为生计,迫使北方一些主要窑口(如耀州窑、定窑、磁州窑等)的技工逃离家乡,奔赴南国的永和镇等地,使之南宋时,吉州窑制磁工艺能集全国南北...
此时,吉州窑除生产本身传统与发展的瓷器产品外,还大量出现有仿定窑、仿磁州窑、仿耀州窑、仿龙泉窑、仿景德镇窑等的瓷器烧造,吉州窑已真正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的南方民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024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2 06:55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2 06:38
至今永和镇民尚流传有“先有永和镇,后有景德镇”之说。
北方的战乱,南方的偏安,北方的少数民族统治,南方仍是赵宋的天下;北方的天灾人祸,南方的经济发展……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为生计,迫使北方一些主要窑口(如耀州窑、定窑、磁州窑等)的技工逃离家乡,奔赴南国的永和镇等地,使之南宋时,吉州窑制磁工艺能集全国南北各民窑技艺之人成。
[1023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2 06:38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2 06:38
又据《庐陵县志》收录的当时永和镇的镇区图中,绘有“六街三市”的地理位置,有“瓷器街”、“米行街”、“莲池街”、锡器街’、“柴草街”、“鸳鸯街”等主要街道,并名胜古迹有65处之多,比之北宋时有长足发展,可见其窑业之鼎盛。
至今永和镇民尚流传有“先有永和镇,后有景德镇”之说。
[1022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2 06:38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2 06:37
这说明南宋初,吉州窑的瓷业已是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
又据《庐陵县志》收录的当时永和镇的镇区图中,绘有“六街三市”的地理位置,有“瓷器街”、“米行街”、“莲池街”、锡器街’、“柴草街”、“鸳鸯街”等主要街道,并名胜古迹有65处之多,比之北宋时有长足发展,可见其窑业之鼎盛。
[1021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2 06:37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2 06:37
曾任吉州司户的单暐在绍兴元年〔1131年)所撰的《清都观记》中写道:“(永和)镇跪城十有余里,濒江带山、聚为井落,凿山火土,埏埴为器,贸易于四方,瓦砾尘埃,所在如是。”
这说明南宋初,吉州窑的瓷业已是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
[1020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2 06:37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1 18:15
而吉州窑在南宋时期得以高度发展而进入繁荣、鼎盛,达到黄金时期,这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紧密相连的。
曾任吉州司户的单暐在绍兴元年〔1131年)所撰的《清都观记》中写道:“(永和)镇跪城十有余里,濒江带山、聚为井落,凿山火土,埏埴为器,贸易于四方,瓦砾尘埃,所在如是。”
[1019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1 18:15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1 18:15
四、南宋吉州窑的鼎盛期
由于南宋政权偏安江左,建都临安,当时的江南、比之战乱频繁的北国,社会秩序要相对稳定得多,经济也一度得到较大的发展,史学家们将此期称为“经济重心南移”。
而吉州窑在南宋时期得以高度发展而进入繁荣、鼎盛,达到黄金时期,这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紧密相连的。
[1018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1 18:15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1 18:13
总之,北宋吉州窑在晚唐、五代连续烧造的基础上,得以长足发展,其烧瓷水平以及装饰技艺均已步入成熟与昌盛时期。
四、南宋吉州窑的鼎盛期
由于南宋政权偏安江左,建都临安,当时的江南、比之战乱频繁的北国,社会秩序要相对稳定得多,经济也一度得到较大的发展,史学家们将此期称为“经济重心南移”。
[1017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1 18:14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6 06:59
仿定素胎印花鱼水荷莲盘
仿定素胎印花鱼水荷莲盘
[1016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1 18:13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1 18:00
《清异录》成书宋初,说明北宋时,吉州窑已能烧制鹧鸪斑茶盏,并深受人们的珍视。
总之,北宋吉州窑在晚唐、五代连续烧造的基础上,得以长足发展,其烧瓷水平以及装饰技艺均已步入成熟与昌盛时期。
[1015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1 18:00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1 18:00
据《清异录》记载:“闽中造茶盏,花纹鹧鸪斑。试茶家珍之。”冯先铭先生据此说过:“鹧鸪斑是吉安永和窑的独特风格,建窑遗址中没发现有这种标本。《清异录》记载的‘闽中造茶盏,花纹鹧鸪斑’应为永和之误。”
《清异录》成书宋初,说明北宋时,吉州窑已能烧制鹧鸪斑茶盏,并深受人们的珍视。
[1014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1 18:00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1 18:00
有的还以褐色加彩加以装饰,使雕瓷千姿百态,令人叫绝。窑址中还出土有北宋影青壶残器,所见也是精美无比。
据《清异录》记载:“闽中造茶盏,花纹鹧鸪斑。试茶家珍之。”冯先铭先生据此说过:“鹧鸪斑是吉安永和窑的独特风格,建窑遗址中没发现有这种标本。《清异录》记载的‘闽中造茶盏,花纹鹧鸪斑’应为永和之误。”
[1013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1 18:00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1 17:59
捏塑是采用较松软的粘土,以手捏、镂刻、模制等技法来制作立体形象的一种手工艺;瓷雕作品往往是在做好了一件作品之后,翻成范模,然后重复生产,再以手工加以修饰。
有的还以褐色加彩加以装饰,使雕瓷千姿百态,令人叫绝。窑址中还出土有北宋影青壶残器,所见也是精美无比。
[1012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1 17:59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1 07:52
吉州窑瓷塑在制作手法上有明显的特点,由于瓷质粗松,且近似于陶的特性,故以捏塑手法的制作更能发挥材质的特点。在制作手法上,可区分为捏塑和雕塑两类。
捏塑是采用较松软的粘土,以手捏、镂刻、模制等技法来制作立体形象的一种手工艺;瓷雕作品往往是在做好了一件作品之后,翻成范模,然后重复生产,再以手工加以修饰。
[1011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1 07:52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1 07:52
北宋吉州窑还生产不少神佛、人物、动物、禽畜等雕塑瓷,北宋晚期至南宋初期的舒翁、舒娇父女便是吉州窑场中塑造瓷雕的名手。
吉州窑瓷塑在制作手法上有明显的特点,由于瓷质粗松,且近似于陶的特性,故以捏塑手法的制作更能发挥材质的特点。在制作手法上,可区分为捏塑和雕塑两类。
[1010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1 07:52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1 07:51
在吉州窑址采集的素胎、绿釉花口洗、压印鱼波纹盏、缠枝纹盏、碟等与陕西耀州窑北宋中、晚期的同类器物在造型和纹样方面都很为相像。
北宋吉州窑还生产不少神佛、人物、动物、禽畜等雕塑瓷,北宋晚期至南宋初期的舒翁、舒娇父女便是吉州窑场中塑造瓷雕的名手。
[1009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1 07:51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1 07:51
此外,还有黄绿釉堆塑莲瓣纹高足杯、绿釉花口小洗、压印鱼波纹盏、碟、盘等。有的绿釉瓷枕底部印有作坊的商标记号。
在吉州窑址采集的素胎、绿釉花口洗、压印鱼波纹盏、缠枝纹盏、碟等与陕西耀州窑北宋中、晚期的同类器物在造型和纹样方面都很为相像。
[1008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1 07:51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1 07:31
北宋时,吉州窑生产过一部分绿釉日用瓷器皿,其中以绿釉瓷枕为佳,装饰手法以刻划花、印花为多,风格简练率真,体现出吉州窑陶瓷工艺的明显特点。
此外,还有黄绿釉堆塑莲瓣纹高足杯、绿釉花口小洗、压印鱼波纹盏、碟、盘等。有的绿釉瓷枕底部印有作坊的商标记号。
[1007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1 07:31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1 07:31
绿釉刻花瓷也是北宋时吉州窑的产品之一,它是一种低温铅釉,基本上属陶器,唐三彩就是此种釉料。
北宋时,吉州窑生产过一部分绿釉日用瓷器皿,其中以绿釉瓷枕为佳,装饰手法以刻划花、印花为多,风格简练率真,体现出吉州窑陶瓷工艺的明显特点。
[1006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1 07:31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1 07:31
这类白瓷的发现,说明吉州窑白瓷类的品种不少,并有粗、精之别,它与吉州窑大量的粗白瓷似乎不很类同,目前发现的还有瓶、罐、高足杯、粉盒、器盖、小罐、人物和动物瓷塑等。
绿釉刻花瓷也是北宋时吉州窑的产品之一,它是一种低温铅釉,基本上属陶器,唐三彩就是此种釉料。
[1005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1 07:31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1 07:31
这种类型在窑岭遗址发现较多,茅庵岭,屋后岭遗址也有发现,釉色略带青味,胎坯比较肥厚,底式极为规则整齐。
这类白瓷的发现,说明吉州窑白瓷类的品种不少,并有粗、精之别,它与吉州窑大量的粗白瓷似乎不很类同,目前发现的还有瓶、罐、高足杯、粉盒、器盖、小罐、人物和动物瓷塑等。
[1004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1 07:31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0 17:55
吉州窑也少量发现有细白瓷,器物有平底碟、碗、盏、钵、瓶、高圈足碗、大坛、壶等,碟底无釉,胎质细致,粉白坚硬,可与景德镇瓷相比拟,是吉州窑白瓷中较为发展的类型。
这种类型在窑岭遗址发现较多,茅庵岭,屋后岭遗址也有发现,釉色略带青味,胎坯比较肥厚,底式极为规则整齐。
[1003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0 17:55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0 17:55
凡是毛口器都是用圈形窑具烧造的。薄器印花是当时的一种时尚,仍属定窑型的白瓷类,它与前一种类型应是同时期不同窑户所生产的。
吉州窑也少量发现有细白瓷,器物有平底碟、碗、盏、钵、瓶、高圈足碗、大坛、壶等,碟底无釉,胎质细致,粉白坚硬,可与景德镇瓷相比拟,是吉州窑白瓷中较为发展的类型。
[1002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0 17:55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0 17:55
胎有厚重或轻薄两种,施釉一般多为半截,器底修坯利落,工艺手法痕迹较重,还有一种釉色中略带一些青味的白瓷,质粗,但花纹与上一种相同,以平底器为多,毛口,底部有釉。
凡是毛口器都是用圈形窑具烧造的。薄器印花是当时的一种时尚,仍属定窑型的白瓷类,它与前一种类型应是同时期不同窑户所生产的。
[1001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0 17:55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0 17:54
器型以碗类为多,图案严谨。疏密相间,纹样纤细活跃,富有生活气息。纹饰有凤采牡丹、缠枝花卉、莲花、梅花、双鱼、仰腹如意头、回纹等,碗底中心作圆圈莲花,瓷质牙白,釉薄泛青。
胎有厚重或轻薄两种,施釉一般多为半截,器底修坯利落,工艺手法痕迹较重,还有一种釉色中略带一些青味的白瓷,质粗,但花纹与上一种相同,以平底器为多,毛口,底部有釉。
[1000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0 17:54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0 17:34
另一类乳白瓷是定窑型印花白瓷。吉州窑印花白瓷受定窑影响很大,这类乳白瓷较之前一种乳白瓷,工艺上有所发展,也更显精致,但吉州窑印花白瓷的特点较之定窑又显粗厚。
器型以碗类为多,图案严谨。疏密相间,纹样纤细活跃,富有生活气息。纹饰有凤采牡丹、缠枝花卉、莲花、梅花、双鱼、仰腹如意头、回纹等,碗底中心作圆圈莲花,瓷质牙白,釉薄泛青。
[999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0 17:34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0 17:33
碗、钵、碟等施袖不及底,底足切削较粗涩,钵多唇口或卷唇,支钉烧,有渴色彩斑,平底或近宽圈足,具五代遗风。
另一类乳白瓷是定窑型印花白瓷。吉州窑印花白瓷受定窑影响很大,这类乳白瓷较之前一种乳白瓷,工艺上有所发展,也更显精致,但吉州窑印花白瓷的特点较之定窑又显粗厚。
[998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0 17:33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0 17:33
其主要器形有:瓜棱腹碗、钵、菱口和唇口碟、莲瓣纹高足杯、器盖等,有的饰有褐色点彩。
碗、钵、碟等施袖不及底,底足切削较粗涩,钵多唇口或卷唇,支钉烧,有渴色彩斑,平底或近宽圈足,具五代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