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记博物馆中的中国瓷器珍品(10期)——吉州窑
15298 2498
[997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0 17:33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0 17:33
这类器物胎质灰白,上面敷一层带青味的透明薄釉,底无釉或半截无釉,从器物的修坯工艺来一看,草率中颇见熟练,胎质较为坚实,它是吉州窑北宋至南宋生产量较大的品种之一。
其主要器形有:瓜棱腹碗、钵、菱口和唇口碟、莲瓣纹高足杯、器盖等,有的饰有褐色点彩。
[996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0 17:33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0 07:10
在吉州窑遗址上普遍见到的乳白瓷类中,以碗底有“吉”、“记”、“福”、“慧”、“太平”、“本觉”等褐色料彩书写的文字等款式的薄釉乳白瓷碗为多。
这类器物胎质灰白,上面敷一层带青味的透明薄釉,底无釉或半截无釉,从器物的修坯工艺来一看,草率中颇见熟练,胎质较为坚实,它是吉州窑北宋至南宋生产量较大的品种之一。
[995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0 07:10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0 07:09
至北宋时,由于受景德镇窑的影响,吉州窑乳白瓷有了较大的发展,井且成为一时的主要产品,烧造工艺也有所提高,但与同时期景德镇窑的青白瓷相比,吉州窑乳白瓷的胎质和釉质都显祖糙。
在吉州窑遗址上普遍见到的乳白瓷类中,以碗底有“吉”、“记”、“福”、“慧”、“太平”、“本觉”等褐色料彩书写的文字等款式的薄釉乳白瓷碗为多。
[994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0 07:09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0 07:08
吉州窑自晚唐开始就有乳白瓷的烧造,早期乳白瓷质地较粗,釉色也显单薄,并且施釉不匀,有时出现“泪痕”的斑迹,体现了吉州窑初期乳白瓷生产工艺的不足。
至北宋时,由于受景德镇窑的影响,吉州窑乳白瓷有了较大的发展,井且成为一时的主要产品,烧造工艺也有所提高,但与同时期景德镇窑的青白瓷相比,吉州窑乳白瓷的胎质和釉质都显祖糙。
[993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0 07:08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0 07:08
北宋时期吉州窑的另一主要产品是乳白瓷。中国白瓷的烧造是北朝时期创始的,它是陶瓷史上继青瓷、黑瓷以后的又一种主要产品。
吉州窑自晚唐开始就有乳白瓷的烧造,早期乳白瓷质地较粗,釉色也显单薄,并且施釉不匀,有时出现“泪痕”的斑迹,体现了吉州窑初期乳白瓷生产工艺的不足。
[992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0 07:08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0 06:53
此期的主要黑釉产品有:碗、罐、壶、盆、杯、瓜棱腹罐、瓜棱腹壶、唇口杯、文房用瓷等。碗为唇口、弇口、花门、瓜棱腹、高圈足,其底足切削较粗涩,釉不及底。
北宋时期吉州窑的另一主要产品是乳白瓷。中国白瓷的烧造是北朝时期创始的,它是陶瓷史上继青瓷、黑瓷以后的又一种主要产品。
[991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0 06:53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0 06:52
但是古代釉药的配置、并不像现代科学的化学工程能制造出比例纯净的釉料,它们多是利用当地含有某种成分的原始原料来配置釉料,这些原始原料中杂有一些其他成分的元素。这就造成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而形成了各地黑釉瓷的特色。
此期的主要黑釉产品有:碗、罐、壶、盆、杯、瓜棱腹罐、瓜棱腹壶、唇口杯、文房用瓷等。碗为唇口、弇口、花门、瓜棱腹、高圈足,其底足切削较粗涩,釉不及底。
[990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0 06:52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0 06:51
事实上,铁的含量一旦接近百分之九,就会破坏釉的结构,而使釉面干涩无光。所以,在古代黑釉中的含铁量一般是介于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八左右。
但是古代釉药的配置、并不像现代科学的化学工程能制造出比例纯净的釉料,它们多是利用当地含有某种成分的原始原料来配置釉料,这些原始原料中杂有一些其他成分的元素。这就造成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而形成了各地黑釉瓷的特色。
[989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0 06:51
ZHJJUN 发表于 2024-09-20 06:51
在长石釉中,不管是酸性还是碱性的,只要铁的含量高到百分之零点八或百分之一之间,就能出现浅浅的影青色。如果含铁量高到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左右,就能出现美丽的青绿色:如果含铁量在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九就会出现黑褐色。
事实上,铁的含量一旦接近百分之九,就会破坏釉的结构,而使釉面干涩无光。所以,在古代黑釉中的含铁量一般是介于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八左右。
[988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20 06:51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9 17:45
还有一种黑色的磁铁矿,是由等量的三氧化二铁和氧化亚铁混合而成的,叫四氧化三铁,是黑色的,但它只能用于低温的着色上,在高温釉中,还是三氧化二铁能够比较稳定的烧成黑色。
在长石釉中,不管是酸性还是碱性的,只要铁的含量高到百分之零点八或百分之一之间,就能出现浅浅的影青色。如果含铁量高到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左右,就能出现美丽的青绿色:如果含铁量在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九就会出现黑褐色。
[987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9 17:45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9 17:44
铁在自然中一般常见的是铁1对氧0.43比例的氧化物,叫三氧化二铁,呈褐红色,它就是一般所说的铁红色。另一种是铁1对氧比例相结合的氧化物,叫氧化亚铁,呈青绿色,它就是一般所说的铁青色。
还有一种黑色的磁铁矿,是由等量的三氧化二铁和氧化亚铁混合而成的,叫四氧化三铁,是黑色的,但它只能用于低温的着色上,在高温釉中,还是三氧化二铁能够比较稳定的烧成黑色。
[986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9 17:44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9 17:44
它和基础釉的成分并没有很大的关系,任何一种纯粹的基础釉都是无色的。基础釉的不同,只是影响到烧成温度机械强度及光亮度、透明度的不同而已。所以唐宋黑釉瓷的生产,各窑口都是在自己原有的基础釉中加入黑色色料烧制,黑色色料是一种主要由铁粉所构成的着色剂。
铁在自然中一般常见的是铁1对氧0.43比例的氧化物,叫三氧化二铁,呈褐红色,它就是一般所说的铁红色。另一种是铁1对氧比例相结合的氧化物,叫氧化亚铁,呈青绿色,它就是一般所说的铁青色。
[985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9 17:44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9 17:43
因此,黑釉的成色效应,主要取决于着色剂的内容、浓度和厚度、装饰手法以及烧成气氛四个方面。
它和基础釉的成分并没有很大的关系,任何一种纯粹的基础釉都是无色的。基础釉的不同,只是影响到烧成温度机械强度及光亮度、透明度的不同而已。所以唐宋黑釉瓷的生产,各窑口都是在自己原有的基础釉中加入黑色色料烧制,黑色色料是一种主要由铁粉所构成的着色剂。
[984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9 17:43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9 17:10
在陶瓷高温的烧造中,金属氧化物的成色,多多少少会受到窑内还原气氛的影响,甚至会出现完全出乎意料的结果。
因此,黑釉的成色效应,主要取决于着色剂的内容、浓度和厚度、装饰手法以及烧成气氛四个方面。
[983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9 17:10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9 17:10
※※早期黑釉系的基本釉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含氧化钙比较高的碱性长石釉,它的烧成温度在摄氏1200℃到1600℃之间;另一类是酸性长石釉,烧成温度在1280℃到1300℃之间。
在陶瓷高温的烧造中,金属氧化物的成色,多多少少会受到窑内还原气氛的影响,甚至会出现完全出乎意料的结果。
[982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9 17:10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9 17:09
入宋后,黑釉瓷有了较大的发展,黑釉瓷的精细化与陶瓷利用价值的提高,使黑釉器普遍用于民间日用器皿。
※※早期黑釉系的基本釉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含氧化钙比较高的碱性长石釉,它的烧成温度在摄氏1200℃到1600℃之间;另一类是酸性长石釉,烧成温度在1280℃到1300℃之间。
[981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9 17:09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9 17:09
至唐代,黑釉瓷的烧造始成规模,主要集中于陕西铜川的耀州窑,河南地区的巩县、鹤壁窑、郏县、密县、安阳等地,唐代黑釉瓷的面貌朴实单一。
入宋后,黑釉瓷有了较大的发展,黑釉瓷的精细化与陶瓷利用价值的提高,使黑釉器普遍用于民间日用器皿。
[980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9 17:09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9 06:57
※※黑釉瓷的制作,始于东汉的上虞地区,其后是东晋浙江德清窑、早期黑釉瓷的烧造,杂于青瓷的烧造之中。
至唐代,黑釉瓷的烧造始成规模,主要集中于陕西铜川的耀州窑,河南地区的巩县、鹤壁窑、郏县、密县、安阳等地,唐代黑釉瓷的面貌朴实单一。
[979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9 06:57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9 06:56
此期吉州窑的主要产品有:黑釉、乳白釉、绿釉、影青釉、洒釉及窑变釉瓷等,应该说,黑釉器是此期的主要产品,酱褐釉已很少生产。黑釉瓷是以铁为着色元素的单色釉瓷,它是古瓷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黑釉瓷的制作,始于东汉的上虞地区,其后是东晋浙江德清窑、早期黑釉瓷的烧造,杂于青瓷的烧造之中。
[978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9 06:56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9 06:56
自然,此时吉州窑的产品无论是烧瓷水平还是装饰技艺都已进入成熟期而得以较大发展。
此期吉州窑的主要产品有:黑釉、乳白釉、绿釉、影青釉、洒釉及窑变釉瓷等,应该说,黑釉器是此期的主要产品,酱褐釉已很少生产。黑釉瓷是以铁为着色元素的单色釉瓷,它是古瓷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977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9 06:56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9 06:56
又《重修永和古佛堂记》称:“永和之盛著于宋……大发于崇宁、绍兴、宝祐之间。”可见,吉州窑是北宋景德年间开辟为镇市的,是时已为“窑焰竟日夜”、“舟车辐辏”的“都会”了。
自然,此时吉州窑的产品无论是烧瓷水平还是装饰技艺都已进入成熟期而得以较大发展。
[976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9 06:56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9 06:39
《东昌志序》对永和镇有这样一段描叙:“景德中为镇市,置监镇司掌瓷窑烟火公事,辟坊巷六街三市。时海宇清宁,附而居者至数千家,民物繁庶,舟车辐辏……实西南之一都会也。”
又《重修永和古佛堂记》称:“永和之盛著于宋……大发于崇宁、绍兴、宝祐之间。”可见,吉州窑是北宋景德年间开辟为镇市的,是时已为“窑焰竟日夜”、“舟车辐辏”的“都会”了。
[975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9 06:39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9 06:38
三、北宋吉州窑的繁荣期
宋人周必正撰《辅顺庙记》中说从“皇朝景德中,瓷窑始置官吏,为永和镇,秀民大家,陶埏者半之……窑焰竟日夜”(《东昌志》卷二)。
《东昌志序》对永和镇有这样一段描叙:“景德中为镇市,置监镇司掌瓷窑烟火公事,辟坊巷六街三市。时海宇清宁,附而居者至数千家,民物繁庶,舟车辐辏……实西南之一都会也。”
[974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9 06:38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9 06:38
有的盘、碗和素面高足杯等,底露紫红色胎体,不施釉,俗称为“血底足”。窑址发掘资料证实,五代时吉州窑已比晚唐草创时期有所发展。
三、北宋吉州窑的繁荣期
宋人周必正撰《辅顺庙记》中说从“皇朝景德中,瓷窑始置官吏,为永和镇,秀民大家,陶埏者半之……窑焰竟日夜”(《东昌志》卷二)。
[973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9 06:38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9 06:38
此外,还生产胎质灰白、数量较少的乳白釉莲瓣纹高足杯,刻划暗花碗、浅腹盘、圈足盘、素高足杯、碟、盏等,釉不及底,开冰裂细片。
有的盘、碗和素面高足杯等,底露紫红色胎体,不施釉,俗称为“血底足”。窑址发掘资料证实,五代时吉州窑已比晚唐草创时期有所发展。
[972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9 06:38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8 15:31
五代时期除生产青白釉温酒注壶外,仍生产酱褐釉短流注壶、双耳水注、双耳罐、酱褐釉碗、乳白釉厚唇碗、乳白釉折唇碗等,厚唇口是晚唐、五代时碗口胎形装饰的一种特征。
此外,还生产胎质灰白、数量较少的乳白釉莲瓣纹高足杯,刻划暗花碗、浅腹盘、圈足盘、素高足杯、碟、盏等,釉不及底,开冰裂细片。
[971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8 15:31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8 15:31
它们均采用支烧法烧造,碗心均见支烧痕点。其造型简朴,釉汁浊暗,保持了唐代以来的支烧方法,与北宋时该窑的垫烧法完全不同,且其造型与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卷中注碗完全相同。
五代时期除生产青白釉温酒注壶外,仍生产酱褐釉短流注壶、双耳水注、双耳罐、酱褐釉碗、乳白釉厚唇碗、乳白釉折唇碗等,厚唇口是晚唐、五代时碗口胎形装饰的一种特征。
[970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8 15:31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8 15:31
这种温酒注碗,其注壶的造型为宝珠钮盖,小管状细颈,扁圆腹。碗的造型有平直沿和花式沿。通体施青白釉,釉汁浊暗,无纹样装饰。
它们均采用支烧法烧造,碗心均见支烧痕点。其造型简朴,釉汁浊暗,保持了唐代以来的支烧方法,与北宋时该窑的垫烧法完全不同,且其造型与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卷中注碗完全相同。
[969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8 15:31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8 15:30
据江西省考古队陈柏泉先生于1982年著文介绍:1975年调查吉州窑时,在窑址的北宋文化层之下,发现七八件温酒碗残器,有的注壶还原状置放在碗中,套装于筒状平底的匣钵内。
这种温酒注碗,其注壶的造型为宝珠钮盖,小管状细颈,扁圆腹。碗的造型有平直沿和花式沿。通体施青白釉,釉汁浊暗,无纹样装饰。
[968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8 15:30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8 15:15
这证实吉州窑在五代后周显德初年烧造瓷器的※※,井有“磁窑小湖团”、“磁窑团”之称谓。
据江西省考古队陈柏泉先生于1982年著文介绍:1975年调查吉州窑时,在窑址的北宋文化层之下,发现七八件温酒碗残器,有的注壶还原状置放在碗中,套装于筒状平底的匣钵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