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记博物馆中的中国瓷器珍品(10期)——吉州窑
15298 2498
[967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8 15:15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8 15:15
……至五代时,民聚其地,耕且陶焉,由是井落圩市,祠庙寺观始创。周显德初,谓之高唐乡临江里磁窑团,有团军将主之”收税、主管窑事等。
这证实吉州窑在五代后周显德初年烧造瓷器的※※,井有“磁窑小湖团”、“磁窑团”之称谓。
[966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8 15:15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8 15:14
二、五代吉州窑的发展期
据元末钟彦祥所编《东昌志》之序云:永和名东昌,地旧属泰和。宋元丰间,割属庐陵。遂以泰和为西昌,永和为东昌,东昌之名肇干此。
……至五代时,民聚其地,耕且陶焉,由是井落圩市,祠庙寺观始创。周显德初,谓之高唐乡临江里磁窑团,有团军将主之”收税、主管窑事等。
[965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8 15:14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8 15:13
以上产品在各地唐墓均有出土,并较为常见。晚唐期的吉州窑属创烧时期,其釉色比较单一,品种不多,瓷质亦粗,但从窑址上发现有多处烧造点,这说明当时吉州窑烧造瓷器已初具规模。
二、五代吉州窑的发展期
据元末钟彦祥所编《东昌志》之序云:永和名东昌,地旧属泰和。宋元丰间,割属庐陵。遂以泰和为西昌,永和为东昌,东昌之名肇干此。
[964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8 15:13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8 07:19
另一类是釉成淡绿色,有细碎纹开片,这种青瓷是以内部素地烧法,即器内中心留出一块不上釉,器与器之间可以摞起来烧造。
以上产品在各地唐墓均有出土,并较为常见。晚唐期的吉州窑属创烧时期,其釉色比较单一,品种不多,瓷质亦粗,但从窑址上发现有多处烧造点,这说明当时吉州窑烧造瓷器已初具规模。
[963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8 07:19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8 07:19
此期主要器物有:酱褐釉碗、双系罐、短流注壶、乳白釉厚唇碗、折唇碗。以酱褐釉为主要产品,也有乳白釉,青褐釉,淡青釉细开片印花和黄青釉细开片的。
另一类是釉成淡绿色,有细碎纹开片,这种青瓷是以内部素地烧法,即器内中心留出一块不上釉,器与器之间可以摞起来烧造。
[962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8 07:19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8 07:19
瓷胎多为灰黑和黑色炻胎,质祖夹细砂,胎体较重。其釉色、胎质、造型都接近洪州窑晚唐器。其产品在胎釉间先敷一层黑褐色的“化妆土”,再浇黄色釉汁至腹中部,碗内底衬贴6~8块高岭土,以免搭釉相连,成八卦形状,烧成后,除去衬块,故称衬块烧。这是吉州窑创建期的一...
此期主要器物有:酱褐釉碗、双系罐、短流注壶、乳白釉厚唇碗、折唇碗。以酱褐釉为主要产品,也有乳白釉,青褐釉,淡青釉细开片印花和黄青釉细开片的。
[961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8 07:19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8 07:18
发现有酱褐釉碗、罐、注壶等青瓷类器物,其烧造方法与浙江越窑相同,与晚唐时的洪州窑相类似,采用高岭土衬块烧。施青灰或酱褐色釉,釉不及底,釉色不均匀,多有发涩,并现“泪痕”。
瓷胎多为灰黑和黑色炻胎,质祖夹细砂,胎体较重。其釉色、胎质、造型都接近洪州窑晚唐器。其产品在胎釉间先敷一层黑褐色的“化妆土”,再浇黄色釉汁至腹中部,碗内底衬贴6~8块高岭土,以免搭釉相连,成八卦形状,烧成后,除去衬块,故称衬块烧。这是吉州窑创建期的一种较为原始的支烧法。
[960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8 07:18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8 06:34
1980年10-12月间,当时江西省文物工作队和吉安县文物管理办公室联合对吉州窑进行了重点的考古试掘工作,在本觉寺窑床底以下近二米深的堆积层和同一层位的天足岭底层。
发现有酱褐釉碗、罐、注壶等青瓷类器物,其烧造方法与浙江越窑相同,与晚唐时的洪州窑相类似,采用高岭土衬块烧。施青灰或酱褐色釉,釉不及底,釉色不均匀,多有发涩,并现“泪痕”。
[959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8 06:34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8 06:33
1956年,※※研究吉州窑的专家蒋玄怡先生在吉州窑址作过考察,发现有唐瓷的碎片和唐代窑址中较为常见的窑具(如形如竹节的支垫和砣轮),并把唐代吉州窑产品称之为“早期青瓷”。
1980年10-12月间,当时江西省文物工作队和吉安县文物管理办公室联合对吉州窑进行了重点的考古试掘工作,在本觉寺窑床底以下近二米深的堆积层和同一层位的天足岭底层。
[958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8 06:33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8 06:33
1937年,英国人仆兰柯司东曾到吉州窑址作过调查,在窑址上检到一件刻划花纹的青瓷碎片,认为属唐代产品,并根据此碎片的装饰技法和纹样,推定英国国家博物馆所藏的※※唐代凤首壶应是吉州窑的产品。
1956年,※※研究吉州窑的专家蒋玄怡先生在吉州窑址作过考察,发现有唐瓷的碎片和唐代窑址中较为常见的窑具(如形如竹节的支垫和砣轮),并把唐代吉州窑产品称之为“早期青瓷”。
[957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8 06:33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8 06:32
一、晚唐吉州窑的初创期
据现有资料证实,吉州窑创烧于晚唐时期。
1937年,英国人仆兰柯司东曾到吉州窑址作过调查,在窑址上检到一件刻划花纹的青瓷碎片,认为属唐代产品,并根据此碎片的装饰技法和纹样,推定英国国家博物馆所藏的※※唐代凤首壶应是吉州窑的产品。
[956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8 06:32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7 17:38
从瓷器类别看主要有:青瓷、乳白瓷、黑釉瓷、黑釉窑变瓷、彩绘瓷、琉璃型绿釉瓷等。所产器物在海内外畅销不衰,至今有的仍是国内外收藏者所珍藏的珍品。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下吉州窑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吉州窑瓷器的主要特点:
一、晚唐吉州窑的初创期
据现有资料证实,吉州窑创烧于晚唐时期。
[955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7 17:38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7 17:38
在晚唐至明代中、晚期700来年的烧造※※中,其产品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所烧瓷器种类多、釉色全、造型丰富、装饰手法独特。
从瓷器类别看主要有:青瓷、乳白瓷、黑釉瓷、黑釉窑变瓷、彩绘瓷、琉璃型绿釉瓷等。所产器物在海内外畅销不衰,至今有的仍是国内外收藏者所珍藏的珍品。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下吉州窑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吉州窑瓷器的主要特点:
[954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7 17:38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7 17:35
吉州窑各时期的对比
吉州窑是中国江南地区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窑场。
在晚唐至明代中、晚期700来年的烧造※※中,其产品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所烧瓷器种类多、釉色全、造型丰富、装饰手法独特。
[953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7 17:35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6 06:59
仿定素胎印花鱼水荷莲盘
吉州窑各时期的对比
吉州窑是中国江南地区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窑场。
[952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7 17:34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6 06:59
仿定素胎印花鱼水荷莲盘
仿定素胎印花鱼水荷莲盘
[951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7 17:09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7 17:09
制作方法是先将天然树叶浸水腐蚀后留存叶脉,然后贴在已施黑釉的器物上,再敷透明黄釉经高温烧制而成,树叶的形状、叶脉清晰可见,入窑烧制后,形成一片深秋中的黄色叶片,叶脉清晰可见。
如果注上茶水,眼睛和茶盏口保持水平,就会看到树叶仿佛在水中漂浮,叶影逼真,装饰其中可谓独具匠心,体现宋人独特审美情调。
[950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7 17:09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7 17:08
那么,这种独特的木叶盏,究竟是为什么人制作使用呢?
它是吉州窑独创的一种典型的黑釉瓷装饰,碗胎体为黄色,釉面黑亮。
制作方法是先将天然树叶浸水腐蚀后留存叶脉,然后贴在已施黑釉的器物上,再敷透明黄釉经高温烧制而成,树叶的形状、叶脉清晰可见,入窑烧制后,形成一片深秋中的黄色叶片,叶脉清晰可见。
[949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7 17:08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7 17:08
木叶盏从其造型来看,只有两种,一种是10至12公分左右的普通型圆盏,一种是14至16公分的斗笠型,且无一例外采用普通黑釉(少量褐釉),釉不及底,修足自然、粗糙,与高档兔毫、鹧鸪斑盏判若两类,亦可断定并非宫中御用或是贵臣使用。
那么,这种独特的木叶盏,究竟是为什么人制作使用呢?
它是吉州窑独创的一种典型的黑釉瓷装饰,碗胎体为黄色,釉面黑亮。
[948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7 17:08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7 06:56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并不对木叶茶盏予以重视。
木叶盏从其造型来看,只有两种,一种是10至12公分左右的普通型圆盏,一种是14至16公分的斗笠型,且无一例外采用普通黑釉(少量褐釉),釉不及底,修足自然、粗糙,与高档兔毫、鹧鸪斑盏判若两类,亦可断定并非宫中御用或是贵臣使用。
[947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7 06:56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7 06:56
※※遗留下的许多对这些茶盏的赞誉诗篇文献,当时对与木叶天目同时代的兔毫、鹧鸪斑等作品的珍视程度,而翻遍有关文献,均不见有对木叶盏的一文半字记载。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并不对木叶茶盏予以重视。
[946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7 06:56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7 06:55
而今令人称羡推崇不已的木叶盏,似乎并不在此例。在斗茶盛行的宋代,从文献记载来看,当时吉州窑、建窑天目瓷中,备受皇帝和文人墨客瞩目推崇的茶盏,并不是工艺简单的木叶盏,而是那些适宜斗茶的兔毫、鹧鸪斑、油滴等结晶窑变器物。
※※遗留下的许多对这些茶盏的赞誉诗篇文献,当时对与木叶天目同时代的兔毫、鹧鸪斑等作品的珍视程度,而翻遍有关文献,均不见有对木叶盏的一文半字记载。
[945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7 06:55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7 06:54
一般认为,一件古瓷之所以珍贵,有两个必备条件,一是稀少,二是当时就很名贵。如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当时就是皇帝喜好之物而价值不菲,且有文献记载。
而今令人称羡推崇不已的木叶盏,似乎并不在此例。在斗茶盛行的宋代,从文献记载来看,当时吉州窑、建窑天目瓷中,备受皇帝和文人墨客瞩目推崇的茶盏,并不是工艺简单的木叶盏,而是那些适宜斗茶的兔毫、鹧鸪斑、油滴等结晶窑变器物。
[944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7 06:54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7 06:37
这些问题,亦如木叶盏本身的极端平常中蕴藏着神奇,使人沉浸于对它的揣测与探求中而不得解脱。
一般认为,一件古瓷之所以珍贵,有两个必备条件,一是稀少,二是当时就很名贵。如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当时就是皇帝喜好之物而价值不菲,且有文献记载。
[943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7 06:37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7 06:36
还有,木叶盏装饰朴实,工艺并不复杂,显然不是达官贵人或宫廷御用器。那么,以其并不多见的产量来看,又是供什么人使用?
这些问题,亦如木叶盏本身的极端平常中蕴藏着神奇,使人沉浸于对它的揣测与探求中而不得解脱。
[942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7 06:36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7 06:36
然而,木叶天目本身的许多谜团,至今仍然困扰着人们:在宋代,全国有很多黑釉产地,为什么都未见有以木叶装饰的器物?而独有吉州永和窑生产?为什么木叶只限装饰在茶盏上,从未见过装饰于瓶、罐之类器物上?木叶盏的装饰叶片,究竟是什么树种植物?
还有,木叶盏装饰朴实,工艺并不复杂,显然不是达官贵人或宫廷御用器。那么,以其并不多见的产量来看,又是供什么人使用?
[941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7 06:36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7 06:35
如今,吉州窑木叶盏已成为吉州窑天目中的极品,亦是无数古陶瓷藏家梦寐以求的器物。一般的藏家,即便是得到一品完整木叶的残件,也是十分地喜爱,如获至宝了。
然而,木叶天目本身的许多谜团,至今仍然困扰着人们:在宋代,全国有很多黑釉产地,为什么都未见有以木叶装饰的器物?而独有吉州永和窑生产?为什么木叶只限装饰在茶盏上,从未见过装饰于瓶、罐之类器物上?木叶盏的装饰叶片,究竟是什么树种植物?
[940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7 06:35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6 17:47
细细观察你会发现,在闪烁着深邃黑浑之中,木叶的丝丝茎脉是那样的清晰生动,透过茎脉的空隙,在盏壁漆黑的釉色中,米黄色的叶子像是舞动着的生命的灵性。
如今,吉州窑木叶盏已成为吉州窑天目中的极品,亦是无数古陶瓷藏家梦寐以求的器物。一般的藏家,即便是得到一品完整木叶的残件,也是十分地喜爱,如获至宝了。
[939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6 17:47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6 17:47
这种近乎自然的装饰,尽管没有玳瑁、油滴天目那美丽的结晶,虎皮、鹧鸪天目斑斓的色彩,以及兔毫天目丝丝垂流的窑变效果,但木叶那朴实无华的沉穆,天然去雕饰的工艺,能够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
细细观察你会发现,在闪烁着深邃黑浑之中,木叶的丝丝茎脉是那样的清晰生动,透过茎脉的空隙,在盏壁漆黑的釉色中,米黄色的叶子像是舞动着的生命的灵性。
[938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6 17:47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6 17:43
这种制作工艺很少流传下来,对于它的研究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
这种近乎自然的装饰,尽管没有玳瑁、油滴天目那美丽的结晶,虎皮、鹧鸪天目斑斓的色彩,以及兔毫天目丝丝垂流的窑变效果,但木叶那朴实无华的沉穆,天然去雕饰的工艺,能够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