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顶级全幅60mm-90mm镜头
33555 311
[12 楼] 弄着玩儿 [陈年泡菜]
09-5-1 20:29
LZ烧糊涂了!
[11 楼] 杨排长 [泡菜]
09-5-1 20:26
这个焦段我只有efs17-85、r60微、70-200/2.8is、r90、g90、ef100微,订了一个ef85/1.2,要一个月后才能拿到,觉得已经很夸张,lz让我惭愧得不行~~
[10 楼] JLC [泡菜]
09-5-1 19:45
Kilfitt镜头如何?
原来有为老大对我讲kinoptik 100/2缺点和优点一样明显,并不推荐我买。
[9 楼] JLC [泡菜]
09-5-1 16:13
原文由 空壳鹰 发表
试试kinoptik 100/2或者kern switar 50/1.8吧,再不行就只有请去火星找了

我去月球找了。。。
[8 楼] 空壳鹰 [禁言中]
09-4-30 23:27
试试kinoptik 100/2或者kern switar 50/1.8吧,再不行就只有请去火星找了
[7 楼] 空壳鹰 [禁言中]
09-4-30 23:23
“自从接触Zeiss以来就判了leica死刑”

这句话就把这个帖子判了死刑。
[6 楼] d6 [资深泡菜]
09-4-30 21:43
确实要求完美!
[5 楼] qqying23 [资深泡菜]
09-4-30 21:23
原文由 dilot 发表
还是让厂家给你定制一款吧


看完了LZ的感嘆也想說這句話...抱歉,閱鏡有限下得出的真心話
[4 楼] levinson [陈年泡菜]
09-4-30 21:17
俺推荐这只!
[3 楼] legendzhu [资深泡菜]
09-4-30 21:06
路过看看,没法答.

我用过施耐德xenon 50/1.8感觉不错. M42口的.很便宜但不大好找。
[2 楼] dilot [资深泡菜]
09-4-30 21:05
还是让厂家给你定制一款吧
[1 楼] JLC [泡菜]
09-4-30 20:55
多年出门拍些小片,虽不成才,但在同事之间也小有名气,可一直觉得没有称手的家伙,无数思考之后,觉得还是75-85mm上下的镜头比较适合我——我指的是135全幅。可是多年来,翻阅无数镜头资料,却没有满意的——我不得不说自己属于器材型选手,不为别的,就为了享受一下摄影的乐趣,才请大家指点一二。说我说思考过的一些镜头。
1.为什么75-85mm上下,稍微扩展一些,60mm-90mm镜头。我主要拍一些人像和小景,实践证明,也许我能把21mm用的不错,但是对我来讲,那就是记录,记录一些大的场景而已,谈不上享受;自己用的sonnar85/2.8在APS-C上就是135mm,长了,不方便。所以定义为60mm-90mm镜头。
2.口径,别太小,毕竟纪念照居多,f4以上还是有必要的。
3.年代,我还是比较相信与时俱进的,不要超过15年。
4.品牌,十几年的不断积累,我只部分相信Zeiss 、Schneider、电影头。日本的当然抵触就不讲了,不是政治问题,是水平问题,个人喜好,大家不要反对。cooke的色彩不喜欢,也许和网上零星的50年的老家伙有关系,我相信新款的几十万的cooke一定能令我满意,不过我还没有实力买一辆奔驰。leica,自从接触Zeiss以来就判了leica死刑,个人喜好Zeiss式的色彩,而没有任何leica可以提供。同样,自从接触Schneider以来就判了罗顿斯得死刑,尽管我的眼镜架是罗顿斯得的,那只能更加深我对它的憎恨。
5.谈谈我YY过的、但是不满意一些镜头:
Zeiss contax P85/1.4色彩很好但是不如ZF85卡口结实,整体的画质不能简单归为顶级

Zeiss contax MP60/2.8看过新款的ZF MP50就不考虑这个了,我不是职业微距选手,更主要的是ZF MP50太短,不太实用对我

Zeiss ZF85/1.4色彩很好,可看过ZF100之后,就觉得它的立体感等方面整体水平还是不及ZF100那样高。可是ZF100又有点长,如果阅尽千帆还没有能代替它的我也就忍了。ZF100的焦外不如正牌经典sonnar好。

Zeiss contax sonnar 85/2.8正在用,卡口也是水平不高,但是舍不得放弃,先用着,但是不能以顶级论处

Zeiss contax G sonnar90,用武之地不大,我宁可用contax sonnar 85/2.8

哈苏100/3.5,貌似没有ZF100画质高,我们姑且不论分辨率问题,总体上讲看图片感觉画质上不值得买。但是其机械质量我很满意。低反差高分辨率镜头,但是总有人说FE110色彩更好。

哈苏FE110/2,有大虾说不如contax P100/2,结果导致哈苏100/3.5也随之灭亡。

contax P100/2,有ZF100挡着,我是过不去这道坎的

contax P135/2,更不用提了,长了,水平估计不如ZF100

contax P85/1.2,听说是P50/1.7的色彩,P50/1.7我用过,色彩严重不及50/1.4,放弃

contax P50/1.4,短了,东西不错,卡口不行,铝制卡口太不爽

contax P55/1.2,网上看了几张小片,没觉得值的花5万去买,况且我也不没那么多钱

哈苏CFE80/2.8,颗粒太粗,整体画质很低

哈苏CFi60/3.5,貌似色彩很一般,和我自己的很不满意的D28/2.8一个水平,放弃

莱卡75AA f2,我不喜欢莱卡,但还是看了一眼,官网有两张M8.2拍的样片,吐了,更加剧了我对莱卡的。。

Arri master prime 65/75/100T1.3,估计攒10年也买不起,但我必须说,我很满意,也正因为有他们,我才写这篇也许没几个人回帖的新主题

Zeiss ZM sonnar85和ZM tessar85,tessar85显然不及sonnar85,sonnar85除了散景很好,其他的评价不如莱卡75AA f2,即使是做工也不如莱卡,同样的价格没得到足够的色彩,也许我有点偏差,这也是我犹豫的原因,因为还没见到任何人比较有力的测试或是评价。价格上从最开始的¥24000已经到了今天的¥18800,可想而知。

Zeiss ZM Planar50/2,看过一些样片,清晰度也就是f5.6还不错,f2太肉,f2.8f4一点一点的好转,很不爽。也太短,莱卡口适用范围有点小。

哈苏CFE180,太长的代表作,SA250就不提了,我用不上。色彩估计我也不会特别满意

contax 645 MP120,顶级镜头,没有人给做接环,电子光圈不能手动,我可是要用DSLR的呀,同理,路来6008系列schneider和利图那组被毙,schneider AFD80/2 AFD80/2.8估计不错,没研究过,因为被毙了

很喜欢linhof617配的那只90头,可是估计没人能轻易给改在nikon上用,不瞎YY了。不过在此提出一个商机,有人愿意购买schneider原厂对焦环并改制到nikon口sony口很有意义。

总结一下吧,也许还没写全,以后想起来补吧。我需要一支超越ZF100的镜头,最好是75-85mm,色彩、清晰度、立体感参照ZF100,散景参照C sonnar 50/1.5 ZM或者ZF85,机械参照哈苏,年代不要太久,但是如果有稍微合适的Zeiss电影头可以放宽年限,价格2.5万以内,老头就不能出这么多钱了,花几千玩玩还行,不能当顶级头用20年,即使是Zeiss电影头。也许我有些轻狂,各位海涵。看过一位老大说过一个单位测试的conrax D35/1.4,AE/MM、G/J,经统计,多少只不详,结论是,德产的质量最稳定,日产的参差不齐,这也是我犹豫的原因,还有个进灰的问题,ZF85比较突出,ZF100也有人说过,倒是不太多。我认为的顶级镜头应该是如Arri Zeiss那样子,完美的机械,不容易进灰,不锈钢以上的卡口,成像不低于ZF100便可——也就是色彩、清晰度、立体感不低于ZF100,散景能达到sonnar级当然最好,这样子说比较清楚吧。

[2009-05-02 13:16 补充如下]

在各位的批评指正下,如梦初醒,器材差不多好就行了,就像买回来个patek calibre2000才知道请回来一个大爷,根本不能挤公共汽车带。相机这个东西也一样,咱又不是搞收藏的,是要挤长途车带的,还是适用为好,当然了,好的成像还是有必要的。

另外说说刚看的一些别的帖子上的话:

http://edanathan.yo2.cn/articles/%E3%80%90%E8%B5%84%E6%96%99%E3%80%91%E9%9B%BB%E5%BD%B1%E9%8F%A1%E9%A0%AD%E7%9A%84%E5%84%AA%E5%8B%A2-%E3%80%90%E8%BD%AC%E3%80%91-2.html
好像是引用的
/showthread.php?threadid=342724&pagenumber=1我懒得查了

原文由石慕林發表
謝謝您!
還是想請教您一下您使用這些名鏡的心得。這些鏡頭和我們可以在市場上買到的NIKON、CANON的專業鏡頭比較,您認為優勢在哪里呢?
我從您的片子至少看出了色彩和焦外要明顯好很多,我接觸照相機只有幾年的時間,無法看到更多的東西。
您能講解一下嗎?

--------------------------------------------------------------------------------

基本上我是玩盡了Leica,Contax和部分的Nikon,Canon..等機鏡才開始玩這些老鏡,
這些老鏡頭廣可以說做電影工業用的鏡頭是主業,生產135相機使用的鏡頭是副業,
以前常聽一些老一輩的師傅說,任何一顆電影工業使用的鏡頭都勝過135所使用的,
舉個例子,拿最多人做比較的Kinoptik 100mm F2.0 (K100) 與 Carl Zeiss Planar 100mm F2.0 (P100) 來說,很多P100的用家很高興說它與K100在MTF的測試上差不多,
我說K100與P100最大的差別可從解析度,明暗層次與立體感上去瞭解.

1.解析度.
K100所拍出的照片除了有極佳的細節與極微細節,更有著量十分豐富的超微細節.
用P100所拍出的照片除了有極佳的細節,少量的極微細節,它的超微細節十分少量的.
所以用K100所出的照片經放大你仍可以看到十分高密度的影像,
P100在這方面的表現仍不錯但沒像K100那樣可拍出今人印像深刻的高密度影像,
這和K100所選用較高價的鏡片與鏡片表面較高表面研磨精度的公差要求有關.

2.明暗層次.
鏡頭的明暗層次,亦即鏡頭本身的寬容度.
這方面毫無疑問是電影鏡的K100較佔優勢的,
這也和K100所選用較高價的鏡片與鏡片表面較高表面研磨精度的公差要求有關.
雖P100的表現也十分不錯,在135用同級別的鏡頭表現中除Leica外,少有敵手,
鏡頭寬容度的概念你可以這樣比較和理解,
首先它必需以正片做為測試依據.
拍攝時將相機架在三角架上,選定一同時具明暗光線變化的景並測出一正確的曝光值例1/125秒F5.6
此時保持光圈值F5.6不變,以1/125做基準,改變其快門值往上下增減各拍5張,總計11張,
亦F5.6 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1/1000,1/2000,1/4000
沖出後此時用15倍的放大鏡去檢視每一張不同嚗光值的正片,它的明部和暗的最大可辨範圍,
P100和K100的明暗層次在這方面的表現毫無疑問是電影鏡的K100是勝出的,
這也就是為何P100在一些極高反差的場合拍人像時,人物的肌膚會爆粒子而死白,
K100仍能保持相當溫潤綿密,這也是電影工業的基本要求,最大的寬容度而不死白,
在暗部的要求亦同,K100在弱光下拍人像時能比P100拍出較佳的眼睛瞳孔暗部細節.

如上所述
一顆鏡頭如能拍出較高密度的影像與較佳的明暗層次,
它的立體感自然就會比較好.

以上是個人的使用經驗,各位試想電影工業用的鏡頭是要投射在300寸到500寸的大銀幕上放映,它必需要高倍放大後還能保有最佳的顏色濃度,層次與劄實的結像能力這樣你去看場電影才會是一種享受,反現135使用的並不需要那麽高的放大倍率,所以電影工業所使用的
鏡頭使用了大量的高價光學玻璃與全金屬的鏡胴,經改裝後使用在135的相機上使用,其優勢是相當明顯的.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現在日制的鏡頭中很多基本上是塑膠的或多或少大都使用了無鉛玻璃與成型樹栺鏡片,這一種的鏡片它在顏色與層次上必定沒辦法表現很好,另這一類鏡頭一發黴很多是無法拆洗的,直接報廢,這一點也是我無法接受的.

基本上我會使大量使用這些電影工業或軍規鏡頭拍照,總結只有一句話就是它表現好,是你花錢能買到最好的鏡頭.

先聊到這裏,以後有空再聊.
謝謝!

里面说的立体感好是因为“較高密度的影像與較佳的明暗層次”,反正我看ZF25/50MP/100MP的立体感就不错,还真是比YC版有很大进步的。

另外http://www.kaila.com.cn/Blog/View/?711057

我是前年才听说有一拨人在用老电影机的镜头改卡口以后转接到135相机上的,那个时候我正在迷恋于手动镜头接转接环用在EOS机身上,因为改口条件
不具备,所以一直也没着手具体研究电影镜头的改口,但是看了一些前辈们的改口片子,对那种色彩,那种散景,十分的向往,小絮叨一下,放一个小毒气弹吧~
一般来说135的机身上用的改口镜头都是16MM的老电影机上拆下来的镜头改口的,有个别8MM电影镜头也被用来改口,因为玩这种改装就是玩的一种风格,所以基本上前辈们都选择几个比较有名的电影镜头
制作厂家,比如英国的COKE,法国的KINOPTIK,法国的爱展能,德国的施奈德,英国的KERN等老牌电影机制作厂家,这些镜头都是三五十年前用的手动镜头,用料扎实,成象别有一番风味。在这里面最受
推崇的就是法国的KINOPTIK和英国的COOKE,这两款镜头都有各自的特点,KINOPTIK成象级具法国浪漫主义式的风格,散景有明显的旋涡状,代表镜头是75MM的镜头,现在一只改口用在LEICA机身上的KINOPTIK
75,没有超够万元,不过弄到一只改完口的,比中奖卷的几率也大不了多少。英国的COKE少了一些浪漫,但是多了一些沉稳,厚重的色彩,完美的散景吸引了许多追求高品质的摄友。有些朋友看完摄影镜头
拍的片子之后,都感慨LEICA经典的M口镜头,在这些电影机用镜头前成了幼儿园水平。
就中心解析来说,用的底片越小,对镜头的要求越大,这就是为什么没有人用哈苏的镜头转接到单反机上用的原因,不是没有转接环,有,我见到过专门转接哈苏卡口到EOS上的接环,不过120的画幅决定了
哈苏不用制作中心解析比135高的镜头,所以哈苏镜头装在135机身上,使用比120小很多的底片,成像非常不理想。相同的道理,比135还小的电影底片用镜头,就具备比135镜头高的中心解析,所以电影机镜头
用在135机身上,毫无疑问会出现让人喜出望外的成像~
话不多说,上几张电影机镜头改口接在135机身上的片子,以资毒友~ 呵呵

原来我对哈苏转DSLR很感兴趣,现在才知道,还是不要转的好。另外我觉得也不要用半幅的电影镜头转全幅DSLR,因为人家设计的时候,相圈就是小,转过来边角成像人家就不负责了,我估计这也是那位老大不推荐我买kinoptik 100/2的原因之一吧。既然在玩135,还是老老实实玩原装的135镜头吧,搞来搞去,没拍俩片子,净拉动内需了。

各位就停止推荐吧,各自忙自家的事情吧。

[2009-05-06 11:34 补充如下]

置顶推荐一下Brucknerian 的留言76贴和casinoking的73贴,看看最近讨论的一些结论:

Brucknerian 的76贴

按照楼主标题文字“寻找顶级全幅60mm-90mm镜头”的概念,那也基本就是一些主要以半身至胸像为主的人像135系统全幅中焦镜头吧。楼主林林总总说及的这些镜头,我用过一些,有些感受。
其实按照楼主题目的关键词来看,主要是“顶级”、“全幅”、“中焦”(60-90mm)。以目前摄影器材市场正在销售的产品来看,并且以我的见解来看,正是您不太喜欢的leica 75mm F2AA与90mm F2AA。不谈其他,就纯画质而言绝对优秀。我最近借用了一下zm sonnar 85mm F2,散景很漂亮,可画面质量还是被(M75+M90)AA夹击得完败,细节无疑leica M更胜,色彩徕卡也超越了ZM,就算十一年前研发的M90AA,居然在色彩饱和度与紫边方面完胜ZM85。当然不比较的话,ZM同样是一只非常优秀的人像镜头。这些都是基于纯画面质量得出的结论,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楼主很喜欢ZF100,这个头我在去年也意外进了一只,非常棒,值得拥有。按照它的表现,绝对物超所值,虽然价格不是顶级,可素质应算顶级行列。可是它不在您设定的焦距范围。ZF8514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镜头,不过纳入顶级稍显欠妥。
对于zeiss没有过多研究,但是85 1.2无论如何都该归类于顶级范畴,我看过片子,确属顶级风范,尽管它有些缺憾,可光圈做到那么大的镜头多多少少都有那些像质问题。当然瑕不掩瑜,100%顶级镜头。
最近玩的R80也很有特色,只是它稍显古旧的设计使它的像质还达不到真正顶级的意义。
电影镜头也把玩过两个,可是我没有什么太大的好感,当然我玩过的两个都绝不算作顶级。不提也罢。不过按照楼主的135全幅的定义,电影镜头似乎还不能算作这个范畴之内。稀少与非主流的光学产品因本人鉴赏机会与兴趣所限,故几乎都知之甚少。
顺便说一下,按照楼主的概念,或许标题改为“画面像质顶级的60-90mm135全幅镜头”更为妥贴一些。
玩了一圈发现其实真正顶级的东西是没有的,山外有山。一些符合楼主焦距范围的镜头(楼主作为“标准”的ZF100违例)。留下的对我来说都可以算“顶级”,不乏nikkor AF60mm这样廉价的好头。

和casinoking的73贴

ZF MP100/2不带浮动镜片而YC MP100/2.8带,二镜各有千秋,而P85/1.2却能把YC MP100/2.8打到满地找牙。
ZF MP100/2没玩过,究竟有多强不清楚。

我在这里要指正一点,ZF MP100/2带浮动镜片。zeiss官方的话
The Makro-Planar T* 2/100 features a completely new optical design
which incorporates floating lens elements to ensure distortionfree,
maximum imaging performance throughout the focusing
range. As a result, this lens is well-suited for macro photography
and is also a superb portrait lens.

[2009-05-16 13:46 补充如下]

原文由 JLC 发表
好久没人回帖了,可以总结一下了:
顶级135相机60mm-90mm镜头,基本推荐下列三只镜头给大家,
1.Zeiss ZF100/2.0,推荐给普通摄影者,可以拍人像可以拍旅游纪念照也可以拍花花草草,很适合大众口味的色彩。
2.contax P85/1.2推荐给不差钱的摄影者。
3.leica M75/2.0 AA,推荐给莱卡崇拜者。


[2009-05-26 19:55 补充如下]

今天又有惊人的发现,大家不要盲目追求电影镜了,看看人家的测试:
http://reduser.net/forum/showthread.php?t=13760
虽说是2006年的测试,但却是巨受推崇的Zeiss Super Speed (MK3) PK Zeiss ZF SLR's (Shot on RED) ,够客观了吧。
结论也是挺客观,ZF SLR很好,很强大。单反摄影者,没必要再追高了。
基本意思Zeiss ZF SLR's 分辨率高相反的 breathing性能差(breathing的解释好像基本是Breathing — a noticeable change in image height as the focus changes. For example, on a long focus pull, a subject may appear to get unnaturally smaller as it walks closer. Or, in a rack focus, the subject changes size as it comes in or out of focus.),其他的性能基本相仿,色彩也都是match的。但是对于静态照片摄影者来讲,这个breathing根本没有意义,基本可以得出结论,用数码单反,大家还是买ZF头吧,电影镜就让他们歇着去吧!!该退休就退休吧,哈哈。

[2009-06-21 14:56 补充如下]

截止到2009.6.21,经过无数血战,总结一下三个《寻找。。。》:
唯一的推荐是Zeiss MP 100/2.0ZF,其他的都不推荐了。
如果大家要问还有什么比较好的,我只推荐在产的含有电影技术的镜头和电影镜头。其他的我不发言了,老大门都拍砖过来了,上医院看病去了我,88。
如果有人几年后还能记得头破血流的我,来扒扒次贴的坟头,我想我的总结不会辱了本人的资深名号。

[2010-01-23 17:03 补充如下]

看了一些M9配M90/2AA的片子,才知道,原来对莱卡的坏印象95%来自机身,M9的色彩我个人是很满意了,M90/2AA得色彩真的是不错,和Zeiss ZF100一样的好。真的有点颠覆我对莱卡的认识。M50/0.95也是一支好头,色彩很好。其他的,还没有特别的强烈的好感,M35/1.4A和M28/2A都是不错的,清晰度都挺好,但是比起M90/2AA,总觉得没那么震撼了,估计是和我看的片子数量不多有很大关系。

[2011-03-08 13:43 补充如下]

一年多了,再补充一些电影头的感受。最近一直在研究电影头,Zeiss并没有我感觉的那么好,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越来越觉得,当你温饱之后,就不愿意再在温饱的问题上花心思了。ZF100就是一只能让你温饱的镜头,他的各种光学指标除了有时候有点绿边以外,基本可以让绝大多数摄友温饱了。但在此之后,我曾经一度很崇拜Zeiss master prime,他的性能指标在S35格式范围内堪称完美,可后来我发现Zeiss Ultra Prime的味道更接近摄影头一些,和cooke比起来总觉得少了种味道,即使cooke总有这样那样的相差和光学指标上的“缺陷”,MP虽然比UP有不小的提升,但我始终被cooke那种调调吸引着。当然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石头阻挡了我向着Zeiss的高端方向前进,那就是MP的机械质量。也许听起来我又在胡说了,16万的Zeiss机械会不好?我们手上40年前的摄影头还用得好好的,Zeiss能在自家高端产品上掉链子??不过关于MP质量问题的帖子在国外还是讨论有一段时间了,虽然讨论人数并不多,意见也不统一,但是我并没有发现有人说Zeiss UP和cooke有同样的机械问题的,这使我很担心,一下子停止向MP的前进,转而向cooke溜达。前天翻过一些从网上下载的cooke的4K原张,一堆不清楚的图片,真的还不如DC清楚呢,包括最高等级的cooke 5/i。然后突然看了一眼隔壁莱卡R80的人像照片,一下子被刀割了的感觉的——都是人像,莱卡绝对是刀刻一般的清楚,cooke那就是雾里看妞,但是,但是!!——错误的标点用法——我突然强烈的感受到cooke那种独特的电影的味道,绝对是莱卡R80和ZF100所没有那种电影的味道。前日filmaker.cn/bbs有兄弟用ZF100在RED上拍小片,ZF100确实很清楚了,但是总觉得和cooke比起来有种轻飘飘的感觉,像一片亮丽的薄片能浮在空中一样,cooke则更有重量感,更像是在地上老实地呆着。那一刻我真是体会到所谓的cooke look,一种文艺电影的味道,也深刻感受到摄影头和电影头的区别。人们总在问摄影头和电影头到底有什么区别,不少人都觉得区别不大,甚至于电影头光学上要逊色于摄影头,只不过在机械方面满足了电影拍摄的功能的需要而已。我个人觉得,这是一种写实的情感在里边,当你解决完温饱之后,再品尝农家饭的时候,你会觉得他们的根本区别在于味道,而不在于指标。摄影头就是摄影头,电影头就是电影头,也许这么说并不准确,应该把英国cooke和法国的安琴单提出来讲,cooke代表着一种味道,安琴研究的少,因为太贵,但是安琴拍的电影很多。Zeiss的电影头更感觉是高阶摄影头,有着传统的Zeiss味道,但总体而言,和Zeiss的摄影头是一个师傅调教出来的徒弟,只不过电影头这个徒弟受到了更多的真传而已,别不是油画和水彩的区别。于是我得出一个结论:玩镜头的终极就是玩味道。或许我的答案太过狭隘,不具有普遍意义。不过还是觉得我离Zeiss越来越远了,Zeiss的高超的技术性无法平息我对cooke高超的艺术性的向往。我向往着那一天,尝试一把顶尖的技术与艺术混合型的cooke 5/i 100mm T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