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学与经济学角度看,镜头防抖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技术
7391 163
[106 楼] kevinwong55 [资深泡菜]
10-9-23 21:12
[kevinwong55 编辑于 2010-09-23 21:13]
[105 楼] qg2007 [资深泡菜]
10-9-23 21:11
原文由 亚西卡 在2010-09-23 21:07发表
通过镜头之后,到聚焦屏对焦测光检测器的影像跟到感光器的影像是同步的。


防抖是按快门瞬间动作的,这时镜头防抖镜组才开始做逆补偿,包括防止按快门的抖动,怎么能与取景时同步呢?
[104 楼] kevinwong55 [资深泡菜]
10-9-23 21:08
原文由 qg2007 在2010-09-23 22:04发表

防抖镜组逆补偿时不可能是同步的,否则防抖就没有作用,这时基本原理问题!

[qg2007 编辑于 2010-09-23 21:04]


人家※※的意思,是AF合焦以后整个世界就被克赛喊了“时间停止”,这么浅显的自然原理你都理解不了
[103 楼] 亚西卡 [泡菜]
10-9-23 21:07
通过镜头之后,到聚焦屏对焦测光检测器的影像跟到感光器的影像是同步的。

原文由 qg2007 在2010-09-23 21:04发表

防抖镜组逆补偿时不可能是同步的,否则防抖就没有作用,这时基本原理问题!

[qg2007 编辑于 2010-09-23 21:04]
[102 楼] qg2007 [资深泡菜]
10-9-23 21:05
原文由 kevinwong55 在2010-09-23 21:03发表

帕金森患者拍一天照片,发现本来快没电的电池充满了


以后防抖相机是帕者专用
[101 楼] qg2007 [资深泡菜]
10-9-23 21:04
原文由 亚西卡 在2010-09-23 20:59发表
镜头防抖两个光路是同步的,或许出于延时之类的原因,你拍下的不是你按快门的时候想要的,但成像与检测平面得到的是同一个图像。
而机身防抖两个光路是不同步的,成像与检测平面得到的不是同一个图像,而且测光对焦的检测系统虽然不成像,但对一个晃动中影像测光对焦总归也是影响效果的。


防抖镜组逆补偿时不可能是同步的,否则防抖就没有作用,这时基本原理问题!

[qg2007 编辑于 2010-09-23 21:04]
[100 楼] kevinwong55 [资深泡菜]
10-9-23 21:03
原文由 qg2007 在2010-09-23 22:02发表
低碳

以后可以将抖动设计成供电,先把人晃晕了


帕金森患者拍一天照片,发现本来快没电的电池充满了
[99 楼] 亚西卡 [泡菜]
10-9-23 21:03
原文由 亚西卡 在2010-09-23 20:29发表
散热片跟补偿镜片带来变形之类的问题,都是很边缘的问题。
硬要分出个优劣来,也是很小差异的。


原文由 qg2007 在2010-09-23 20:51发表

也可能有您说的问题,但是设计部门也会考虑到,真是像您说的那样,就该成为“门”了。

可索尼、宾得都还没有这样的反映,索尼还有全幅的机身防抖,更没听说。
[98 楼] qg2007 [资深泡菜]
10-9-23 21:02
原文由 kevinwong55 在2010-09-23 20:59发表

胡说,万能的镜头防抖,从原理上讲它就不会费电,反而能转换抖动动能发电供给机身


低碳

以后可以将抖动设计成供电,先把人晃晕了
[97 楼] junone [资深泡菜]
10-9-23 21:01
实际上大部分镜头在拍大部分题材的时候根本不用或者没法用光学防抖。
[96 楼] kevinwong55 [资深泡菜]
10-9-23 20:59
原文由 qg2007 在2010-09-23 21:57发表
镜头开防抖更费电,小陀螺呜呜的转


胡说,万能的镜头防抖,从原理上讲它就不会费电,反而能转换抖动动能发电供给机身
[95 楼] 亚西卡 [泡菜]
10-9-23 20:59
镜头防抖两个光路是同步的,或许出于延时之类的原因,你拍下的不是你按快门的时候想要的,但成像与检测平面得到的是同一个图像。
而机身防抖两个光路是不同步的,成像与检测平面得到的不是同一个图像,而且测光对焦的检测系统虽然不成像,但对一个晃动中影像测光对焦总归也是影响效果的。

原文由 qg2007 在2010-09-23 20:48发表

不存在这个问题,谁是谁非

换个角度说,镜头防抖光轴变了,最终成像也不是你按快门时的画面

机身防抖也是截像位置有改变,也不是原来取景器的范围

半斤八两,一个样

全面看问题是基本出发点!
[94 楼] qg2007 [资深泡菜]
10-9-23 20:57
原文由 zhrzsj 在2010-09-23 20:54发表
机身开防抖比不开防抖费电


镜头开防抖更费电,小陀螺呜呜的转
[93 楼] kevinwong55 [资深泡菜]
10-9-23 20:56
原文由 zhrzsj 在2010-09-23 21:54发表
机身开防抖比不开防抖费电


镜头开防抖比不开防抖省电  
[92 楼] zhrzsj [资深泡菜]
10-9-23 20:54
机身开防抖比不开防抖费电
[91 楼] kevinwong55 [资深泡菜]
10-9-23 20:54
※※竟然说机身防抖散热更差,看来这散热差造成的结果是噪音反而低
[90 楼] 阿嘻 [资深泡菜]
10-9-23 20:52
原文由 亚西卡 在2010-09-23 20:37发表
不知道。
你想说明什么?
防抖系统能涵盖取景测光对焦的分支光路总归是好事。
不能涵盖的话,两者的抖动就会有差异。
如果检测系统很精密的话,这种差异会使得检测系统不堪使用。


这么精密的测光系统究竟有多大的好处?模特穿白衣服拍一张,穿黑衣服拍一张,1005点的侧光系统能不能保证模特的脸部都曝光正确呢?假如不能,你还认为这个系统能精密到被一点点防抖就能补偿得回来的抖动搞得不堪使用?
那么这个系统究竟有多精密?比点测光精密?还是比测光表精密?你抖一抖测光表就测不准了?
[89 楼] qg2007 [资深泡菜]
10-9-23 20:51
原文由 亚西卡 在2010-09-23 20:44发表
机身防抖机构本身会产生热量。
机身防抖机构占用空间会影响散热。
机身防抖机构的感光器散热器格外要求轻便话,影响散热。
综合来说,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机身防抖的机器感光器散热会差些。


也可能有您说的问题,但是设计部门也会考虑到,真是像您说的那样,就该成为“门”了。

可索尼、宾得都还没有这样的反映,索尼还有全幅的机身防抖,更没听说。
[88 楼] qg2007 [资深泡菜]
10-9-23 20:48
原文由 亚西卡 在2010-09-23 20:41发表
测光是用分支光路的,机身防抖只感光器在动,测光对焦的传感器并没有在动(即便让它们另外也动起来,也没办法保证跟感光器是同步的动)。
于是成像光路跟测光对焦取景的光路就会形成差异。
如果测光对焦是比较粗略的方式,那这个差异可能影响不大。
如果测光对焦很精确,这个差异影响就很大了。


不存在这个问题,谁是谁非

换个角度说,镜头防抖光轴变了,最终成像也不是你按快门时的画面

机身防抖也是截像位置有改变,也不是原来取景器的范围

半斤八两,一个样

全面看问题是基本出发点!
[87 楼] 亚西卡 [泡菜]
10-9-23 20:48
CONTAX出过一个类似思路的移动焦平面机身自动的机器。
那时AF镜头还比较金贵。

原文由 留芳 在2010-09-23 20:43发表
胶片时代机身防个鸟抖啊。
[86 楼] 亚西卡 [泡菜]
10-9-23 20:44
机身防抖机构本身会产生热量。
机身防抖机构占用空间会影响散热。
机身防抖机构的感光器散热器格外要求轻便话,影响散热。
综合来说,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机身防抖的机器感光器散热会差些。

原文由 qg2007 在2010-09-23 20:39发表

这不是防抖问题

连拍时,防抖不起作用,或第一张图片起作用,后续的防抖不起作用,这时也没有防抖产生热噪的问题

两种防抖都同样升温,没有区别
[85 楼] 留芳 [资深泡菜]
10-9-23 20:43
胶片时代机身防个鸟抖啊。
[84 楼] 亚西卡 [泡菜]
10-9-23 20:41
测光是用分支光路的,机身防抖只感光器在动,测光对焦的传感器并没有在动(即便让它们另外也动起来,也没办法保证跟感光器是同步的动)。
于是成像光路跟测光对焦取景的光路就会形成差异。
如果测光对焦是比较粗略的方式,那这个差异可能影响不大。
如果测光对焦很精确,这个差异影响就很大了。

原文由 qg2007 在2010-09-23 20:35发表

形变有的情况下是很凸显的问题,只是相对抖动的影响变得不重要了。

有问题就是有,不影响镜头防抖功能,只是副产品。

防抖与测光没有关系,机身防抖也不存在防抖影响测光!
[83 楼] kevinwong55 [资深泡菜]
10-9-23 20:40
原文由 kevinwong55 在2010-09-23 21:18发表
机身防抖有个优势(目前仅限P),能做到镜头防抖永远也做不到的Z轴补偿

机身防抖还有个优势(目前仅限K-7和K-5),能自动进行水平倾斜矫正

机身防抖还有个优势(SPO都包括),能依靠机身的技术更新而提高手中整套系统的防抖效果,而不必跟着厂家一年一年地更新镜头(VR VR2 VR3……)


※※的功力了得,这几点机身防抖的优势而镜头防抖先天原理性做不到的人家闭口不谈,跟你扯那子虚乌有的大散热片

回头把台式电脑的风扇全拆掉,人家※※说封闭空间里要保证空气不流动才能散热好
[82 楼] qg2007 [资深泡菜]
10-9-23 20:39
原文由 亚西卡 在2010-09-23 20:34发表
什么叫长时间?连拍算不算?
你不能假设总是几分钟拍一张的使用状态。
不要说机关枪一样的连拍,就是几秒钟拍一张的用法,感光器的温度慢慢就上来了。


这不是防抖问题

连拍时,防抖不起作用,或第一张图片起作用,后续的防抖不起作用,这时也没有防抖产生热噪的问题

两种防抖都同样升温,没有区别
[81 楼] 亚西卡 [泡菜]
10-9-23 20:37
不知道。
你想说明什么?
防抖系统能涵盖取景测光对焦的分支光路总归是好事。
不能涵盖的话,两者的抖动就会有差异。
如果检测系统很精密的话,这种差异会使得检测系统不堪使用。

原文由 阿嘻 在2010-09-23 20:31发表

穿白一张,穿黑一张,1005点测光可以保证脸部曝光都正确吗?
[80 楼] qg2007 [资深泡菜]
10-9-23 20:35
原文由 亚西卡 在2010-09-23 20:29发表
散热片跟补偿镜片带来变形之类的问题,都是很边缘的问题。
硬要分出个优劣来,也是很小差异的。
但镜头防抖还是机身防抖在防抖效果上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而且从长远看,这个差异会越来越大。
比如机身防抖不涵盖分支光路,将来对焦测光精细化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办法克服。
就眼前的NIKON 1005点测光,机身防抖就没办法克服了。


形变有的情况下是很凸显的问题,只是相对抖动的影响变得不重要了。

有问题就是有,不影响镜头防抖功能,只是副产品。

防抖与测光没有关系,机身防抖也不存在防抖影响测光!
[79 楼] 亚西卡 [泡菜]
10-9-23 20:34
什么叫长时间?连拍算不算?
你不能假设总是几分钟拍一张的使用状态。
不要说机关枪一样的连拍,就是几秒钟拍一张的用法,感光器的温度慢慢就上来了。

原文由 qg2007 在2010-09-23 20:29发表

长曝时热噪才有影响,这时无论哪种防抖,都不用工作了,所以说没有必要关注防抖与热噪
[78 楼] 阿嘻 [资深泡菜]
10-9-23 20:34
原文由 qg2007 在2010-09-23 20:29发表
长曝时热噪才有影响,这时无论哪种防抖,都不用工作了,所以说没有必要关注防抖与热噪


如果他的理论正确,确实固定感光器的散热片会更大的话,你也没办法在机器长时间曝光的时候给机身防抖的机器换个大散热片上去.呵呵,这个不能做论据,打回去重写.
[77 楼] 阿嘻 [资深泡菜]
10-9-23 20:31
原文由 亚西卡 在2010-09-23 20:29发表
散热片跟补偿镜片带来变形之类的问题,都是很边缘的问题。
硬要分出个优劣来,也是很小差异的。
但镜头防抖还是机身防抖在防抖效果上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而且从长远看,这个差异会越来越大。
比如机身防抖不涵盖分支光路,将来对焦测光精细化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办法克服。
就眼前的NIKON 1005点测光,机身防抖就没办法克服了。


穿白一张,穿黑一张,1005点测光可以保证脸部曝光都正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