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学与经济学角度看,镜头防抖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技术
7391 163
[76 楼] 亚西卡 [泡菜]
10-9-23 20:31
K10D是不是比D80好些,我不知道。
就算K10D好些吧。
我想如果K10D去掉机身防抖功能,把感光器的散热片换成更大些的,K10D会更好些。

原文由 阿嘻 在2010-09-23 20:28发表

K10D比D80好些.
[75 楼] qg2007 [资深泡菜]
10-9-23 20:29
原文由 亚西卡 在2010-09-23 20:22发表
所谓大型也是相对的,又不是CPU的散热片。
感光器基座的金属片大一些厚一些重一些,散热的效果自然就好一些。
但对机身防抖来说,这个金属片就很拖累了,恨不得越小越好,越薄越好,越轻越好。


长曝时热噪才有影响,这时无论哪种防抖,都不用工作了,所以说没有必要关注防抖与热噪
[74 楼] 亚西卡 [泡菜]
10-9-23 20:29
散热片跟补偿镜片带来变形之类的问题,都是很边缘的问题。
硬要分出个优劣来,也是很小差异的。
但镜头防抖还是机身防抖在防抖效果上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而且从长远看,这个差异会越来越大。
比如机身防抖不涵盖分支光路,将来对焦测光精细化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办法克服。
就眼前的NIKON 1005点测光,机身防抖就没办法克服了。

原文由 qg2007 在2010-09-23 20:21发表

机身防抖传感器的散热片不存在大的问题,只是传感器是固定在防抖系统的框架上,设计上是没有问题的。

机身防抖不需要陀螺,只是防抖框是磁悬浮的,做逆补偿抖动量的动作。

原理上讲,镜头陀螺的微振动,对成像也会有影响。

想要防抖更为有效,可选择镜头防抖方式。想多用老头,转接镜头,可选择机身防抖方式。 ......
[73 楼] 阿嘻 [资深泡菜]
10-9-23 20:28
原文由 亚西卡 在2010-09-23 20:04发表
两个感光器,一个用大型散热片,一个用小型散热片,你说哪个热噪好些?

K10D比D80好些.
[72 楼] 亚西卡 [泡菜]
10-9-23 20:22
所谓大型也是相对的,又不是CPU的散热片。
感光器基座的金属片大一些厚一些重一些,散热的效果自然就好一些。
但对机身防抖来说,这个金属片就很拖累了,恨不得越小越好,越薄越好,越轻越好。

原文由 kevinwong55 在2010-09-23 20:16发表

满嘴跑火车跑的真欢,佳能的CMOS后面有“大型散热片”?
[71 楼] qg2007 [资深泡菜]
10-9-23 20:21
原文由 亚西卡 在2010-09-23 20:04发表
两个感光器,一个用大型散热片,一个用小型散热片,你说哪个热噪好些?

原文由 qg2007 在2010-09-23 20:02发表


机身防抖传感器的散热片不存在大的问题,只是传感器是固定在防抖系统的框架上,设计上是没有问题的。

机身防抖不需要陀螺,只是防抖框是磁悬浮的,做逆补偿抖动量的动作。

原理上讲,镜头陀螺的微振动,对成像也会有影响。

想要防抖更为有效,可选择镜头防抖方式。想多用老头,转接镜头,可选择机身防抖方式。

两种方式都还有完善的余地。比如镜头防抖能否根据形变做软件负补偿,当然还要根据不同镜头或不同焦段。
[70 楼] kevinwong55 [资深泡菜]
10-9-23 20:18
原文由 kevinwong55 在2010-09-23 21:16发表
机身防抖有个优势(目前仅限P),能做到镜头防抖永远也做不到的Z轴补偿

机身防抖还有个优势(目前仅限K-7和K-5),能自动进行水平倾斜矫正

机身防抖还有个优势(SPO都包括),能依靠机身的技术更新而提高手中整套系统的防抖效果,而不必跟着厂家一年一年地更新镜头(VR VR2 VR3……)


※※的功力了得,这几点机身防抖的优势而镜头防抖先天原理性做不到的人家闭口不谈
[69 楼] kevinwong55 [资深泡菜]
10-9-23 20:16
原文由 亚西卡 在2010-09-23 21:04发表
两个感光器,一个用大型散热片,一个用小型散热片,你说哪个热噪好些?


满嘴跑火车跑的真欢,佳能的CMOS后面有“大型散热片”?
[68 楼] qg2007 [资深泡菜]
10-9-23 20:12
原文由 亚西卡 在2010-09-23 20:00发表
都稳住了谁的影响大也不好说,还要类似考虑我说的热噪之类的问题。
在都稳住了的情况下,有很微小的差异;
在稳不住的情况下,有巨大的差异。
那你挑哪个?


机身防抖一般抓拍基本都能稳住,不是像您说的那样邪乎。

拍飞鸟,镜头防抖与机身防抖都没用。

镜头防抖的我也用,相比,我更喜欢机身防抖。抓拍时,至少不会有镜头防抖时常发生的形变,特别是有横竖线条的图像,很别扭,还要费时间做形变校正。
[67 楼] 亚西卡 [泡菜]
10-9-23 20:04
两个感光器,一个用大型散热片,一个用小型散热片,你说哪个热噪好些?

原文由 亚西卡 在2010-09-23 19:52发表
机身防抖,感光器要运动,就不能把感光器装在笨重的散热器上;而镜头防抖的机器的感光器的散热就可以做的比较好,热噪就可以少 ......


原文由 qg2007 在2010-09-23 20:02发表
机身防抖是瞬间起作用,对热噪没有影响。镜头防抖的陀螺要预旋转,费电
[66 楼] qg2007 [资深泡菜]
10-9-23 20:02
机身防抖是瞬间起作用,对热噪没有影响。镜头防抖的陀螺要预旋转,费电
[65 楼] 亚西卡 [泡菜]
10-9-23 20:00
都稳住了谁的影响大也不好说,还要类似考虑我说的热噪之类的问题。
在都稳住了的情况下,有很微小的差异;
在稳不住的情况下,有巨大的差异。
那你挑哪个?

原文由 qg2007 在2010-09-23 19:57发表

如果都稳住了,谁影响大?

说问题不能偏废,各有利弊。
[64 楼] 亚西卡 [泡菜]
10-9-23 19:58
对光电设备来说,围绕镜头光轴的抖动一般都不视为需要专门排除的抖动。
比如一个光电追踪仪在跟着一架飞机,大一点的抖动都会丢失目标,显然需要防抖。
如果目标不在中心,那大一点的围绕镜头中心旋转的抖动也会导致丢失目标,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几乎不会发生。

原文由 qg2007 在2010-09-23 19:48发表

一个望远镜,一个说瞄准镜,不是一类装备
[63 楼] qg2007 [资深泡菜]
10-9-23 19:57
原文由 亚西卡 在2010-09-23 19:52发表
影响成像的因素很多,并非只有镜头防抖的补偿镜片。
抖动对成像的影响就远大过补偿镜片带来的影响。
如果某个快门速度,镜头防抖稳住了,机身防抖没稳住,你说谁的变形大?
还有别的思路,例如机身防抖,感光器要运动,就不能把感光器装在笨重的散热器上;而镜头防抖的机器的感光器的散热就可以做的比较好,热噪就可以少 ......


如果都稳住了,谁影响大?

说问题不能偏废,各有利弊。
[62 楼] 亚西卡 [泡菜]
10-9-23 19:52
影响成像的因素很多,并非只有镜头防抖的补偿镜片。
抖动对成像的影响就远大过补偿镜片带来的影响。
如果某个快门速度,镜头防抖稳住了,机身防抖没稳住,你说谁的变形大?
还有别的思路,例如机身防抖,感光器要运动,就不能把感光器装在笨重的散热器上;而镜头防抖的机器的感光器的散热就可以做的比较好,热噪就可以少些。
等等等等……

原文由 qg2007 在2010-09-23 19:40发表

机身防抖是没有形变的,所以更先进。

这是镜头光学特性决定的,与对焦测光CMOS等等没有关系!

选用时的取舍在于拍摄要求,更有个人喜好。相对于抖动影响来说,形变是次要的。但是镜头防抖的图像形变确实存在!
[61 楼] qg2007 [资深泡菜]
10-9-23 19:50
原文由 开油漆铺的宾得 在2010-09-23 19:47发表

笑看屁家阿q卖弄。


起码的原理都不过问,你这是明显的自嘲
[60 楼] qg2007 [资深泡菜]
10-9-23 19:48
原文由 亚西卡 在2010-09-23 19:46发表
现在带防抖的军用装备,一般都不是给肉眼看的了,都是给传感器看的了。
就是手持的防抖望远镜,先进的也都带夜视功能之类,肉眼实际上也在看显示屏了。
如果绕光轴旋转的抖动是常见的必须要克服的困难,那肯定要用类似机身防抖的移动感光器的方式去克服它。而事实上都把这种抖动忽略了。


一个望远镜,一个说瞄准镜,不是一类装备
[59 楼] 开油漆铺的宾得 [禁言中]
10-9-23 19:47
原文由 dragonwsun 在2010-09-22 21:06发表
从美学角度看,镜头防抖将使镜头变得傻大粗。
从经济角度看,镜头防抖极大的加大了制作难度和成本。且这种成本带来的好处只在一个镜头上,而机身防抖技术可以对几乎所有镜头有效,此外还可部分具有校正畸变和水平仪方面的作用。这方面看不光经济,还觉得有一种很和谐的美的感觉。
NC现在大搞特搞镜头防抖,是有其深层次的 ......


笑看屁家阿q卖弄。
[58 楼] 亚西卡 [泡菜]
10-9-23 19:46
现在带防抖的军用装备,一般都不是给肉眼看的了,都是给传感器看的了。
就是手持的防抖望远镜,先进的也都带夜视功能之类,肉眼实际上也在看显示屏了。
如果绕光轴旋转的抖动是常见的必须要克服的困难,那肯定要用类似机身防抖的移动感光器的方式去克服它。而事实上都把这种抖动忽略了。

原文由 kevinwong55 在2010-09-23 19:38发表

还军用装备,子弹多转了半圈打出去就无法击中目标?

你的逻辑异常强悍,镜头防抖做不到的事情,都不是因为做不到而是不需要做到,如果需要做到,镜头防抖肯定能做到镜头防抖从原理上做不到的事情
[57 楼] qg2007 [资深泡菜]
10-9-23 19:43
原文由 kevinwong55 在2010-09-23 19:38发表

还军用装备,子弹多转了半圈打出去就无法击中目标?

你的逻辑异常强悍,镜头防抖做不到的事情,都不是因为做不到而是不需要做到,如果需要做到,镜头防抖肯定能做到镜头防抖从原理上做不到的事情


所有光学瞄准器都是不可调的光学设计,从一定距离至无限远是清晰范围,就是为了避免光学形变对瞄准的影响。
[56 楼] qg2007 [资深泡菜]
10-9-23 19:40
原文由 亚西卡 在2010-09-23 19:31发表
原理上机身防抖先进在哪里?
大质量大惯性的部件做大幅度运动肯定是比小质量小惯性部件做小幅运动更加困难的。
机身防抖也是不可能涵盖取景对焦测光之类的分支光路的。
镜头防抖不可能对像质绝对没有影响,但机身防抖是否就绝对不影响像质了呢?可否从感光器散热等电子方面看看机身防抖对成像的影响呢?可否从取景对焦测 ......


机身防抖是没有形变的,所以更先进。

这是镜头光学特性决定的,与对焦测光CMOS等等没有关系!

选用时的取舍在于拍摄要求,更有个人喜好。相对于抖动影响来说,形变是次要的。但是镜头防抖的图像形变确实存在!
[55 楼] kevinwong55 [资深泡菜]
10-9-23 19:38
原文由 亚西卡 在2010-09-23 20:12发表
如果这种抖动是实际应用中常见的问题,那躲着它就能解决问题么?
尤其是军用装备,这种抖动真要是个问题的话,不惜代价都要解决它的。
因为这种抖动是罕见的,忽略不计也不影响,所以才能将其忽略的。
实际上,虽然机身防抖理论上有可能补偿。现在的机身防抖据我所知也是忽略这种抖动的。
镜头防抖原理上比机身防抖先进 ......


还军用装备,子弹多转了半圈打出去就无法击中目标?

你的逻辑异常强悍,镜头防抖做不到的事情,都不是因为做不到而是不需要做到,如果需要做到,镜头防抖肯定能做到镜头防抖从原理上做不到的事情
[54 楼] 亚西卡 [泡菜]
10-9-23 19:31
原理上机身防抖先进在哪里?
大质量大惯性的部件做大幅度运动肯定是比小质量小惯性部件做小幅运动更加困难的。
机身防抖也是不可能涵盖取景对焦测光之类的分支光路的。
镜头防抖不可能对像质绝对没有影响,但机身防抖是否就绝对不影响像质了呢?可否从感光器散热等电子方面看看机身防抖对成像的影响呢?可否从取景对焦测光不防抖引致的差异看看机身防抖的影响呢?比如NIKON的1005点测光,如果做成机身防抖,测光的精度如何保证?
从长远来看,测光与对焦之类只会越来越精细化,机身防抖把这些分支光路排除在外,造成成像光路与取景对焦测光光路不同步的不利影响会越来越大。

原文由 qg2007 在2010-09-23 19:17发表

原理上机身防抖更先进,效果上镜头防抖占先。

镜头防抖有较明显的形变,机身防抖没有。
[53 楼] reddream [泡菜]
10-9-23 19:28
我的看法是机身防抖似乎更好,即便是效果比镜头防抖差一些。因为CN还有很多镜头都不带防抖,包括很多定焦和24-70这种常用镜头。
[52 楼] qg2007 [资深泡菜]
10-9-23 19:17
原文由 亚西卡 在2010-09-23 19:12发表
如果这种抖动是实际应用中常见的问题,那躲着它就能解决问题么?
尤其是军用装备,这种抖动真要是个问题的话,不惜代价都要解决它的。
因为这种抖动是罕见的,忽略不计也不影响,所以才能将其忽略的。
实际上,虽然机身防抖理论上有可能补偿。现在的机身防抖据我所知也是忽略这种抖动的。
镜头防抖原理上比机身防抖先进 ......


原理上机身防抖更先进,效果上镜头防抖占先。

镜头防抖有较明显的形变,机身防抖没有。
[51 楼] 亚西卡 [泡菜]
10-9-23 19:12
如果这种抖动是实际应用中常见的问题,那躲着它就能解决问题么?
尤其是军用装备,这种抖动真要是个问题的话,不惜代价都要解决它的。
因为这种抖动是罕见的,忽略不计也不影响,所以才能将其忽略的。
实际上,虽然机身防抖理论上有可能补偿。现在的机身防抖据我所知也是忽略这种抖动的。
镜头防抖原理上比机身防抖先进,机身防抖再怎么追赶也赶不上的。

原文由 kevinwong55 在2010-09-23 18:56发表

你的逻辑很强悍,基本上镜头防抖做不到的事情,都不是因为做不到而是没考虑要做到。
[50 楼] qg2007 [资深泡菜]
10-9-23 19:06
原文由 亚西卡 在2010-09-23 18:49发表
我估计他的意思是相机出现围绕镜头中心旋转的抖动,此时理论上机身防抖比镜头防抖有办法(感光器可以跟着转,镜头防抖的补偿镜片因为是圆的,跟着转也没用),实际上的产品能不能做这个补偿我还不知道。
但这个应用太边缘化了,这种形式的抖动是很罕见的。
基本上防抖设备都是不考虑这种特殊情况的。不论是相机防抖还是望 ......


与镜头O点好像无关,陀螺是惯性旋转测量结构
[49 楼] kevinwong55 [资深泡菜]
10-9-23 18:56
原文由 亚西卡 在2010-09-23 19:49发表
基本上防抖设备都是不考虑这种特殊情况的。不论是相机防抖还是望远镜防抖还是稳像仪射击稳定器之类,都没绕光轴旋转的抖动的考量。


你的逻辑很强悍,基本上镜头防抖做不到的事情,都不是因为做不到而是没考虑要做到。
[48 楼] autopccopy [资深泡菜]
10-9-23 18:52
哈哈,用C家的IS L头的漂过,不评论,但我继续选IS L头! :)
[47 楼] 亚西卡 [泡菜]
10-9-23 18:49
我估计他的意思是相机出现围绕镜头中心旋转的抖动,此时理论上机身防抖比镜头防抖有办法(感光器可以跟着转,镜头防抖的补偿镜片因为是圆的,跟着转也没用),实际上的产品能不能做这个补偿我还不知道。
但这个应用太边缘化了,这种形式的抖动是很罕见的。
基本上防抖设备都是不考虑这种特殊情况的。不论是相机防抖还是望远镜防抖还是稳像仪射击稳定器之类,都没绕光轴旋转的抖动的考量。

原文由 qg2007 在2010-09-23 18:36发表

相机横排、竖拍均有可能。镜头防抖的敏感陀螺装置是双向检测的,与相机晃动方向无关,没有设置最佳位置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