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学与经济学角度看,镜头防抖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技术
7391 163
[15 楼] 大拐弯 [泡菜]
10-9-23 03:59
效果上看,肯定是镜头防抖更有用,尤其是在长焦段之上,机身防抖技术还有待提高,眼下不论是S+还是P+,在中焦或者广角端用机身防抖出片,可以让一些不用防抖场合变花

原文由 dragonwsun 在2010-09-23 00:01发表

从防抖效果来看,是无法轻易下结论哪个更好的。
但从经济角度,从美学角度考虑,机身防抖是占绝对优势的。
[14 楼] dragonwsun [禁言中]
10-9-23 02:45
原文由 亚西卡 在2010-09-23 12:11发表
镜头防抖还是有优势的,尤其对单反来说。
比如说对焦测光有一条分支光路,如果做机身防抖的话,分支光路是不是也要做防抖?
另一方面,镜头防抖在光路中可以用较小的位移来补偿较大的抖动;而机身防抖感光器则必须按成像抖动的幅度来运动来补偿抖动。这个是镜头防抖的原理性优势。

这个说法是对的,但这优势主要还是体现在长焦头上。

[2010-09-23 03:27 补充如下]

而且当抖动幅度超过sensor能移动的最大幅度的情况还是不多的。抖得这么厉害恐怕镜头防抖也不管用了。
[13 楼] osx [泡菜]
10-9-23 01:56
我咋总觉得用 IS 镜头取景的时候眼晕啊?
[12 楼] blackaffee [泡菜]
10-9-23 00:34
P出问题是机器不好,NC出问题是个人技术不好
[11 楼] kevinwong55 [资深泡菜]
10-9-23 00:16
原文由 浓眉毛秋本明 在2010-09-22 22:25发表
镜头防抖的好处之一据佳能公司的人说是可以直接在取景框中看到防抖的效果来决定是否需要使用三脚架.


没想到佳能拍个片这么复杂

一般俺们都是直接根据拍摄题材以及测光结果决定是否上三角架
[10 楼] s2000f2000 [泡菜]
10-9-23 00:11
好软的文章
[9 楼] 亚西卡 [泡菜]
10-9-23 00:11
镜头防抖还是有优势的,尤其对单反来说。
比如说对焦测光有一条分支光路,如果做机身防抖的话,分支光路是不是也要做防抖?
另一方面,镜头防抖在光路中可以用较小的位移来补偿较大的抖动;而机身防抖感光器则必须按成像抖动的幅度来运动来补偿抖动。这个是镜头防抖的原理性优势。

原文由 dragonwsun 在2010-09-22 23:59发表

是可以直观看到抖动情况,但这个功能仅此而已,不改变其他东西,不是说你觉得太抖了就不拍了,如果能用三脚架时还需要防抖么?此外,机身防抖的效果通过liveview也是可以看到的。
[8 楼] Friesland [泡菜]
10-9-23 00:08
在取景框中看到防抖的效果,以至于快门按下去铿锵有力,感激涕零。
[7 楼] dragonwsun [禁言中]
10-9-23 00:01
原文由 桂月半 在2010-09-23 09:13发表
这应该是另一场的开始。留名挣分闪人了。
-从资料来看,两种防抖各有优缺点。无法轻易下结论哪个更好。

从防抖效果来看,是无法轻易下结论哪个更好的。
但从经济角度,从美学角度考虑,机身防抖是占绝对优势的。
[6 楼] dragonwsun [禁言中]
10-9-22 23:59
原文由 浓眉毛秋本明 在2010-09-23 09:25发表
镜头防抖的好处之一据佳能公司的人说是可以直接在取景框中看到防抖的效果来决定是否需要使用三脚架.

是可以直观看到抖动情况,但这个功能仅此而已,不改变其他东西,不是说你觉得太抖了就不拍了,如果能用三脚架时还需要防抖么?此外,机身防抖的效果通过liveview也是可以看到的。
[5 楼] 浓眉毛秋本明 [泡菜]
10-9-22 21:25
镜头防抖的好处之一据佳能公司的人说是可以直接在取景框中看到防抖的效果来决定是否需要使用三脚架.
[4 楼] wayli [泡菜]
10-9-22 21:20
快跑,水来了
[3 楼] gg72 [资深泡菜]
10-9-22 21:19
留名挣分闪人
[2 楼] 桂月半 [泡菜]
10-9-22 21:13
这应该是另一场的开始。留名挣分闪人了。
-从资料来看,两种防抖各有优缺点。无法轻易下结论哪个更好。
[1 楼] dragonwsun [禁言中]
10-9-22 21:06
从美学角度看,镜头防抖将使镜头变得傻大粗。
从经济角度看,镜头防抖极大的加大了制作难度和成本。且这种成本带来的好处只在一个镜头上,而机身防抖技术可以对几乎所有镜头有效,此外还可部分具有校正畸变和水平仪方面的作用。这方面看不光经济,还觉得有一种很和谐的美的感觉。
NC现在大搞特搞镜头防抖,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的,就如当初宾得鼎盛时期坚守螺口一样。还有就是镜头防抖对现在处于领先位置的nc来说更有利可图:一是可以降低机身设计的难度和成本(跟机身防抖相比),有利于争取用户入门。二是镜头防抖技术可以大大的提高该镜头的售价,从高级用户身上狂赚。而机身防抖的话其价格不可能比不防抖的机身高太多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机身换代太快,其次卖相机本来卖的就是镜头,机身价格过高,卖不出去,镜头上就更赚不到钱了。再次发现NC的经济头脑果然厉害,也再次感叹宾得的厚道。
但我还是要说,镜头防抖技术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技术,机身防抖技术是大势所趋。

另外由于KX有极个别的机身防抖导致更加抖动的现象,但由于※※的强大,这一现象被放大以至让很多人认为所有宾得机身防抖都有这一问题。
我希望来宾坛的朋友都能理性分析一下,不要被那些个※※所蒙蔽,也不要一叶障目。前不久我看到隔壁一个帖子中说7D低感噪点的问题,那噪点真的太吓人了,iso200的噪点都要比我的k200d iso1600的还吓人。但我不会觉得这是普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