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头是道-北美大幅﹣最新項目,810宽头大PK
233365 2500
[1 楼] Polarlight [资深泡菜]
11-2-21 05:55
不管是新头,老头,日德法英美﹣人头狗头放大头,神头制版头垃圾头,金圈红圈蓝圈绿圈或DIY,大画幅都是个主...

欢迎串门儿聊天吵架亮骚放毒异术计术.

In curiosity we sweat, in empathy we bleed, in understanding we see....!!!

头头是道-北美大幅茶坊水斋
头头是道-北美大幅火斋氧馆

帮规﹣(大幅PK玩机试头花絮的片都不受约束)

1﹣糖水片必需是辣的
2﹣花草必需是死的
3﹣人不必要是活的
4﹣日出日落必需是黑白(人力上山,2000米高度以上的啥都可以)
5﹣破烂任何东西必需带点生气儿
6﹣说那样兵器好必需有PK骗子做证
7﹣骂街得用真身ID,指名指姓地骂,没种的别来
                               

老广角头大PK

很简单,Protar一直被某些人吹捧为顶级老头,Zeiss Protar更是顶级中的顶级,美国B&L就连提小鞋的资格都没有,这次PK就是看看事实跟神话之间的差距;

出赛者:1)E Krauss Protar IV,2)Angulon,3)B&L Protar V 810,4)Ross Protar IV,5)B&L Velostigmat Wide angle,6)Zeiss  Protar V

大图在2383-2390

超过100%的中心截图比较: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在810底片放大好多倍下的结果,接触印相会没那么容易看得出差异

跟以前的PK一样,片子就在那结果也在哪,定论就自己下吧。

210mm焦段大PK

210mm一直是我的最爱焦段。原因很简单,习惯了用着顺手。我大幅里第一个头就是210mm, 45上是它,810上也是它,远景/人像/微距都是它一手包办。

后来有点贪玩儿地看见不同设计的210mm焦段都想把它弄到手试试 这都是被一些镜头神话所害, nonono,不是因为我相信神话,刚相反,每看见神话就来劲儿要PK!!! 也不是说前人的经验没有参考价值,问题是很多这些所谓的口碑都是些没有任何证据的人云亦云。跑到网上随便鹦鹉学语地说这个头神那个头一文不值还不容易,要反证这些神话就费事得多了 正儿八经地PK费神耗料,还有后遗症特严重,一不留神就堆积了镜头一小堆的 几轮淘汰后手上还是有这几个家伙。所以还得火拼火拼再除掉一些。

加上也可以顺带PK一下坛子上的传说,什么常规头不适合拍微距和微距头不适合拍远景/(好像还没有人敢说不能就更没有人上点骗子来支持他们的高见),一般的理由都是以“这是厂家说的"(意思大概是难道厂家会耍你吗?)。当然厂家是说微距头优化于微距了(不然怎样卖东西呢)。但这所谓微距优化到底是什么样的优化?是针对畸变,散光/色散,球面像差? 问题是常规头的卖点也是针对这些光学问题的。这也不是说厂家把个常规头挂个微距牌子来糊弄用家,从镜头本身也看出设计上有所差别。但实际上在日常使用时这微距头跟常规头有差别吗,差别多大或者完全没正常拍摄下能识别出的差别???

还有另一个传说就是什么制版头成像差于常规头(拍正常景物时),厂方是说制版头是优化于1:1平面拍摄,但也没标明制版头不能用来日常拍照,Schneider还特地的声明了 http://www.schneideroptics.com  "The G-Claron is a lens of symmetrical design with six elements in four groups, optimized for 1:1 reproduction. The normally used range of linear magnifications is 5:1 to 1:5. The G-Claron may also be used for distances up to infinity by stopping down to f/22 or less. For photographic work the G-Claron can be used up to an angle of 64 degrees and is free from mechanical vignetting at f/16 and smaller apertures."

Nikon在他们的APO-NIKKOR 产品目录书里也说了“The lenses are also suitable for work where no distortion is permissible at a reproduction ratio close to full size. On the other hand, since the lenses give an excellent image, for a wide picture angle at infinite distance as well as in enlarging work, they can also be utilized for a large size camera or on an enlarger.”

http://www.galerie-photo.com/apo-process-nikkors-en.html

但这一切都不影响一些人对制版头有着很想当然的误解,在大幅和超大幅用家里这些制版头的通用早已是个公开的秘密,这次也趁机看看两头对比会怎么样。

说明一下,PK有不同的方式来实现不同的标准,没佐证的口头传说可以很煽情很街头神丹。一个头拍一张片是一般色友试用的途径,但拿一张片来评论这个头比那个头怎么样有点不靠谱,毕竟严重缺少能比较的基础。MTF貌似很绝对但少了感性的体验。所以拿要比较的头同时拍同一景色是比较折中的方法。这肯定没有弄MTF那么精准(那东西也有它的短处,有机会再掰),但平均下来这方法还是比较能代表一个镜头实战下的表现。

PK过程

相机:Deardorff 810,把每个头都拍一张远景和微距.  这是拍平面时的工作照,当时把前板上到顶来探像圈的底线。所有头都是以F/22为标准光圈@1/4秒曝光时间。G-Claron由于换了快门没更正而导致欠曝2-3档
Rodenstock Makro Sironar-N 210mm F/5.6 是罗家最长的微距头,三号快门,MTF说中心分辨率有20lp/mm,据说是能覆盖810的210焦段最好的(比自家的Sironar-S/W, 或者施家的HM/XL还要高?)可以对换前后组来应付不同放大倍率(1:3-1:1时前后正常,3:1时前后对换)。F/22时,像圈@ 1:3=350mm,@1:1=525mm,@3:1=1050mm,嗯,想想我可以在1114上耍1:1微距。。。

Rodenstock Geronar 210mm F6.8 应该是现代头里最小个子的210头,一号快门,多层镀膜,3组3片的经典Triplet,像圈@F/22=242mm. 这家伙最大的亮点就是它比流行的Plasmat设计小好多。这对我这种野驴是挺重要的。 很可能因为这头出道时开价不高而令到一些人都没有真正地用过它就满嘴跑火车。实际上45上用起来这家伙是杠杠的。
http://www.hevanet.com/cperez/test/BigMash210.html

一点点3组3片Triplet的※※,是英国佬H. Dennis Taylor发明的(1893),当时他是给Cooke and Sons of York干活儿,他家是做望远镜的,不是地摊儿或者加油站买的那些军用望远镜哦  他这个3/3triplet的发明当时也够另类的,因为他靠的是全手工活儿Trial & Error干的,不像德国佬Zeiss那边那样一屋子都塞满了物理和数学博士。老土豪Cooke懒不想做摄影头的生意,就让Taylor跟Taylor & Hobson合作生产镜头,Taylor也感恩于老主人Cooke所以还是以Cooke来命名他的新发明(TTH & Cooke)。随着triplet的发展(那可是一炮而红的发展),订单也就一摞摞地来,都是把Taylor & Hobson忙得喘不过气儿要把活儿承包出去的那种忙。也让Taylor有机会狠狠地插足于差不多全被德国佬垄断的摄影光学史。为啥呢,这3/3triplet给当时的摄影光学铺开了另一条路,这条路上的明星有Zeiss的Tessar和Ernostar和后来的Sonnar, Voigtlander的Dynar/Heliar/Apo Lanthar, leica的始祖镜Elmars!也因为3/3的中镜是可以挪动来适合不同的应用而搞出了各种各样的NB现代变焦头。这3/3 Triplet前前后后产生了80多个专利,厉害吧。虽然后来TTH & Cooke退出了摄影镜头市场(没完全地退出)但他们是绝对的雄霸着电影头天下。就不说他们以前出产的人像头现在是多么的抢手,就狗狗TTH&Cooke PS945人像头吧. 还没完呢,Dennis Taylor对摄影光学还有一个小小的最后贡献,镀膜。他的镀膜专利比他的死对头Zeiss早了好几十年,当然他的所谓镀膜是为每一块镜片儿化学润色,现代的工业化镀膜技术还是源于Zeiss.

Schneider 210mm F/5.6 Apo-Symmar, 6/4 Plasmat, 305mm像圈,整个Symmar系列可以说是在专业大幅影楼里跟罗家的Sironar系列平分天下。我的旧贴子里有它俩儿(Symmar-S/Sironar-N 210MM)的PK,基本上看不出差别地好。Plasmat设计出于Dr. Paul Rudolph(鲁道夫),他当时60多岁重出江湖加入Meyer (Hugo)公司,当时Meyer已经有类似Plasmat的设计(Euryplan),是来于跟Meyer合并的光学公司Schultze and Billerbeck的专利。它基本上是Dagor的变种,6/2变成为6/4,得益于现代镀膜技术,6/4的Plasmat在大光圈下的边缘成像比其他的设计好很多。现代大幅标头里它是绝对一统江湖的。

Schneider 210mm F/9 G-Claron,说起G-Claron来话长,它跟Symmar系列都有着Dagor的血缘,最初的Symmar F/6.8版就是个双正光Dagor。G-Claron呢,有一段时间也是双正光Dagor(serial # 10 and 11,000,000之间),80年代初才改成Plasmat设计. F/22时像圈=294mm,像其他的Dagor, 有效像圈到了F/45会增长不少。

Fujinon-W 210mm F/5.6, 6/4 Plasmat。早期的富士单膜W系列是圈内的一个小传奇(就不说富士的A和C系列了),因为这版本的Fujinon-W像圈比其他家同焦段的都大上好几圈,比如这只210mm,F22时像圈有352mm,这是什么级别的大呢,就比较比较吧:Macro Sironar-N(350mm), Apo-Sironar S(316mm), Apo-Sironar W(352mm), Super Symmar HM(356mm)。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都是所谓现代头里的顶级代表。

顺带吐槽一下关于富士头出片硬(高反差)的谬论,完全的讹以滋讹!  观看整个光学发展,除了少数的例外,那那儿都是为了高分辨率和优化反差来服务的。从玻璃本身的进化和各种结构设计,各种各样的镀膜技术,Apochromatic,Lanthanum,Extra low dispersion,Fluorite,Aspherical,电脑设计酥麻化。。。如果非得说富士头高反差的话,那TMD所有的现代多层镀膜的头都是“高”反差。

C.P.Goerz AM OPT. Co. 8 1/4" F/6.8 金狗,经典双正光,土豪金时代,就它有点沾边了。

Kodak/老黄,他能成为摄影行业里龙头老大有很多因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是商业模式,就是他只做最便宜的相机来卖各种各样的感光耗材。所以老黄的相机/镜头一直都不是它的研发重点。这状态一直维持到1938年Rudolph Kingslake加盟Kodak来领导他们的光学部门。这小老头是谁?嗯,这样说吧,他出的四本书一直都是摄影光学研究里的圣经。那年头的老黄正是NB得不能再NB的时代,发点经费给光学研发部门就像打个哆嗦掉了几百千万钢蹦儿正眼都不看的那种。Kodak Ektar系列本来就不差,但经过RK同学大刀阔斧地整理了品控后就完全不是一回事儿了。所以说那年头的Ektar以现代的标准来看都是非常不错的。(年代解密,Ektar头每个编号前都有两个字母,C A M E R O S I T Y代表着1234。。。比如 EI ####=48年产的)Commercial Ektar停产后把CE的火把传给了他们的邻居加合作伙伴(Ilex快门),也有人说老黄把CE的生产线卖给了Ilex),所以Ilex Caltar跟Commercial Ektar基本上是同门师兄。加上经过Ilex本后来的加良,Ilex Caltar比起CE是青出于蓝的。

Kodak Anastigmat 203mm F/7.7(Ektar 203mm的前身), 4/4 Dialyte,像圈覆盖57以下没问题。这头※※悠久,从1915Anastigmat时代一直到50年代改了名字的Ektar 203mm. 口碑特好!那些年设计变动有多大就不知道但换玻璃/加镀膜是肯定的。Kodak 203mm Ektar有两个版本(美国和欧洲版)美国版的是用国产的Supermatic快门,欧洲版的就有好几家用不同的快门。它其本上是标头里最小个子的200mm焦段头。

4/4 Dialyte是Dagor之父Von Hoegh在1899年发明的,刚推出时是叫Goerz Double Anastigmat Type B, 后来更名为Goerz Syntor 和 Celor. 1903年Zschokke利用4/4 Dialyte做出了制版神头Artar,有了这个行业标准后各家都纷纷山寨它(Apo Ronar, Apo Nikkor...) 4/4 Dialyte这条路上的明星还有蔡斯的 Topogon和Hologon、老黄的 Wide Field Ektar。。。

Kodak Commerical Ektar 8 1/4” F/6.3,  4/3 鹰眼Tessar, 老黄的巅峰之作,像圈覆盖45/57。Acme 3号快门. 每一只Commericial Ektar都是经过严格单独测试才出厂的,CE镜也代表着老黄的最高标准“专业”系列镜,跟着才是Ektanar, Ektarnon, Kodak镜。

Commercial Ektar的制作过程:https://www.※※※※※※※.com/watch?v=tpziDTklPs0&feature=youtu.be

话说Zeiss Tessar(1902年发明)来它跟三片头Triplet(1893)有一定的恩怨,因为它也是三组 (但是4片,1+1+2) 所以有人说它山寨了TTH & Cooke的当红炸子鸡,也有的说法是同时发展出来的。我们知道的是Dennis Taylor在1895年去过德国跟Abbe和Rudolph见面,大概也讨论了关于光学玻璃,镜头设计什么的,那时候他们表面上都挺君子但他们在论坛上狠狠地打了将近20年的笔战,底下估计谁都瞧不起谁。这里面也有点缘故但得从玻璃说起;

自从1840年Petzval里程碑式的发明,1860-1880之间的各种各样的镜头设计一直有限于当时的两种光学玻璃,Crown and Flint glass(冠和火石玻璃?)。更加要命的是生产这两种玻璃的各家各户都有他们的独门秘方,大概是看着心情好坏就加点油醋酒什么的。也就是说各家的质量参差不齐,说不定还是时好时坏。当时最好的玻璃是英国和法国做的,所以有一段很长的时间里做显微镜的Carl Zeiss Ag还得跟英国佬和法国佬买玻璃(那时候的CZ还不是搞摄影镜头的)。想想,德国佬怎能吞得下那口气呢!

到了这儿就得说回到Abbe,Ernst Abbe本身是个数学家,大概之前他没听说Joseph Petzval教授的发明被Voigtländer霸用的命运就在加入Carl Zeiss搞创造,当他发明了Refractometer和取得一系列的设计成功之后,老板也开始对这家伙另眼相看,CZ就比Voigtländer厚道多了,不但没把他得发明据为己用还把他提拔为合伙人兼首席设计师。当Abbe发现他手上的英国/法国玻璃远远不达到他需要的标准时他就找来了还在U of Jena读化学的Otto Schott。这家伙是谁呢,拼爹的,他老爸是个玻璃工匠

Abbe跟Schott的关系是双赢的,Abbe跟CZ投资给Schott搞研发,1882年他们合伙成立了Schott Glassworks,六年里Schott Glassworks登记了44种光学玻璃,很多都是当时世界第一的。在1893年他们研发出冠钡硼硅酸盐和火石玻璃(Barium crown and Borosilicate flint glass),它们的折射率和低色散远高于其它玻璃类型 -也就是说,这些玻璃可以令到镜头设计可以实现飞跃式的发展。这会儿CZ可是意气风发,全世界都得来买他们的玻璃(包括英国佬TTH & Cooke),这也是Jena玻璃的来源。

后话,1888年Abbe的老板/拍档过世,Abbe就很名正言顺地当上了Carl Zeiss的掌门人。CZ Ag也成为Schott Glassworks Jena的大股东大老板,Schott Glassworks of Jena也变成了光学玻璃的世界中心。二战后CZ/Schott Glassworks一变二,东德Carl Zeiss Jena,西德Carl Zeiss Oberkochen,战争没有影响他们世界光学玻璃老大的地位,各国的太空计划里用的光学玻璃都是Carl Zeiss Oberkochen生产的。继续跑题,CZ/Schott Glassworks第一个客户是谁,Voigtländer,对,强霸了Petzval来发家的Voigtländer,他们当时是市场上最大的摄影镜头生产商,但他们只是换瓶不换药在他们的古老设计上换了新的玻璃,这样的改善是微乎其微的。Zeiss开始生产摄影镜头后很快就超越跟代替了Voigtländer龙头老大的江湖地位,后来Voigtländer急了就开始山寨别家的设计,到了最后还是没有避免被Zeiss买下的命运,邪不胜正,让你得瑟!归根到底福家的神头神玻璃基本上是来源于菜丝的Schott Glass。

Abbe也采用了新的玻璃在他的一些新设计的显微镜上,但他毕竟不是一个摄影镜头设计师,那Carl Zeiss镜头是那儿来的? 这得归功于Abbe的领导才华。他上位之后就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行动,包括每天工作8小时,带薪病假和带薪假期。这些革命性的超好待遇很快地吸引了德国最能干的民工,其中的一位就是数学家和物理学家Dr. Paul Rudolph(鲁道夫)。他是被Abbe请来做主设计师的,他很快就在1892年利用Schott Glass的高折射率和低色散玻璃做出Zeiss的第一个镜头:Protar(第一)。

虽然Protar是一个不错的广角镜头,但鲁道夫觉得它仍然有其使用上的局限。四年后(1896)他通过利用双高斯设计加进新的玻璃和一系列的新设计,就诞生了另一神话: Planar 。

在那个光学战国时代三片头Triplet的出现颠覆了整个正光/对称的思路,鲁道夫也有点开窍地跑回原来的protar设计上动手脚,2+2拆成1+1+2,第三个神话在1902年就产生了:Tessar

TNND, 这也还兜了挺大的一个圈子才兜回Tessar上:Tessar来源于Téssares,希腊古文里的“四” 当然也就是四片的意思。由于tessar的设计简单又好用,很快的就成为最被山寨的对象.

Tessar一直是我拍人像的第一选择,那是有得选择的时候,不然有什么就用什么,爱用Tessar的原因是它中心成像锐利,四周随着远离焦点而逐渐像奶油那样的虚化,可以说是可放大的现代版Petzval, 它的焦点比Petzval更扎实而边缘/背景虚化没有Petzval那么夸张。跟Heliar人像头比没有Heliar那样总体偏软,它的好处它的就是随着光圈的变小而变清晰。所以Tessar是综合性上最好的多用途头,大光圈时是一流的人像头,要拍风景/全景清晰就把光圈收小!

说起来Tessar跟Heliar还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他两儿都是TTH & Cooke 3组3片Triplet的变种,TTH & Cooke的Triplet头一向都是玩人像家所疯狂追捧,Tessar跟Heliar在那方面的表现也同样地出色。

CZJ Protarlinse VII 7"(180mm) F/7和Voigtlander Collinear Series II 7 7/8(205mm) F/5.4屋脊里已经有很神化的介绍,这儿就不重复了。不过每次看见有人说神马镜头有自动调反差功能我都想笑,太神妙了!!!跟着还是笑,好像有人就爱吃那套

结果:

微距全图在帖子1814-1825

微距截图:
远景全图在帖子1797-1806

远景截图:
远景边缘截图:
开始PK时没想到,这堆头还代表了将近100多年,或2/3的摄影光学※※。相当程度上从这些PK结果来说这光学种种的改良对影像的本身影响没有想像中那么大。假设架子和相机本身是零抖动的前提下,这些差异还是建立在很有可能但人手操作差误(手换十个头,从新对焦十次),片盒的精度差别上.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希望从这PK里看到一个肯定的赢家,得留意的是,210mm段多数都是设计给45/57用的,所以完全可以忽略我那个边缘的对比,因为45很少会需要那么大的像圈。其它的都摆在那儿,就自己来做判断吧。很多新手大概更愿意听取行家的意见,问题是。。。玩镜头搞摄影最终都得靠自己的眼睛,而不是靠耳朵来听所谓砖家卖家的忽悠。嗯这句话是从Alfred Stieglitz那儿借来的。原话好像是,Unfortunately more people buy art through their ear than through their eye

理论上来说不能重复的结果是不能当作定论的,所以多次PK的结果才有点话语权。

PK-2

这次出场的有:
Rodenstock Macro Sironar-N 210mm F/5.6
Schneider Apo-Symmar 210mm F/5.6
Carl Zeiss Gold Rim Dagaor 210mm F/6.8
Carl Zeiss Jena Tessar 210mm F/6.3
Schneider G-claron 210mm(dagor variation) F/9
Schneider Repro Claron 210mm F/9

全图看第2265-2271帖,这是远景边缘截图-2:
这次PK也算是给了自己一个交代,虽然从我的经验上来说用微距头/制版头拍远景跟用标头拍微距肯定不像某些人说的那么不行,但毕竟没有实打实的比较过,所以有了这个PK以后话就好说了。我知道这不太可能改变一些人的观念,求的是自己的心安理得。

------------------------------------------------------------------------------------------------------------------

PK神药---由于现在暗房跟我分了家,见一次面都是猴年马月的,这項目就暂时押后

起源﹣黑白酱湖里一直嚷嚷著各种各样的传说,就是不同的冲药会令您的骗子起死回生,要颗粒有颗粒、要影调有影调,锐利如刀... 问题是,从最基本的D76到现在所谓最神的Pyro冲药真正有多大的差異呢,1﹪,5﹪,20﹪,60﹪...?

虽然自己对这种最新醉牛的追求没啥很大的热情,但是对那些玩技术还得有个交待

预备方案:两个骗子(45TMY+45 Arista的HP5版)6种冲药(TMXrs/HC110, D76/Rodinal, Pyro PMK/Pyrocat HD)
每个片种拍6套N,N+1,N-1.为了省事儿就用Jobo罐儿沖骗,用Imacon X5扫描.
声明:

Zone System-比较准确的叫法是个人黑白摄影区域系统(注意,是系统!不是什么区域曝光法,跟彩色和酥麻更没啥直接关系!)它是一个很个人化的曝光到暗房光学出片程序---需要这样的系统是因为整个出片过程里的各种手法材料差异很多,各种快门速度的偏差,每个测光表也会有所偏差加上个人的测光方法不一,片子的不统一,就算是同一种片子如果不是同一锅做出来的也会有偏差,不同的存放条件和时间对片子的感光度也有影响,加上冲洗片子的一系列的相纸选择用药和手法程序.所以这个人黑白拍攝系统测试,包括个人胶片感光度(personal EI)对整个个人區域控制是很重要的.对不熟悉这整个流水线工程的可以参考Chris Johnson-The Practical Zone System, 不然啥三区7区,今天用这种片对付高反差明天用那个药对付低反差,这儿加点时间那减点药都是个天馬行空.也就是说A人的神机神头神骗400ISO 320拍,某神药冲上多长时间不等于B人跟著做就能出同样的片,异术某一程度上可以用感觉来说事儿,技术还是有标准的,不能混著来.

当然这一套的技术控也就是对传统暗房出片有所帮助,玩后期扫描PS出片的就不用那么折腾,有高有底就差不多了.

PS:关于贴flash.../watch?v=/v/

本帖最后由 Polarlight 于 2014-11-22 01:28 编辑

[2505 楼] 值班管理员 [版主]
17-1-6 08:01
该主题超过2500个回帖,已被系统自动关闭!

系统自动新开的主题为:头头是道-北美大幅﹣最新項目,810宽头大PK(续)

时间:2017-01-06 08:01
[2504 楼] LongVoyage [泡菜]
17-1-6 08:01
Polarlight 发表于 2017-1-6 05:09
哈,东北海边没龙虾就像万裤袜没有大蟹一样吧 村长说有可能春天过来玩, 我们就在博士墩边,交通方便。


春天一般是指几月?   今年一定要碰上头
[2503 楼] Polarlight [资深泡菜]
17-1-6 05:09
LongVoyage 发表于 2017-1-5 08:14
每年还过来过两三次,可能二月就得跑一趟还没定,PL你要还在那边的话,到时候约起,二月有龙虾吗?


哈,东北海边没龙虾就像万裤袜没有大蟹一样吧 村长说有可能春天过来玩, 我们就在博士墩边,交通方便。
[2502 楼] LongVoyage [泡菜]
17-1-5 08:14
Polarlight 发表于 2017-1-4 01:46
LV好,新年同乐!!! 现在还出差来东海岸吗?两个字:龙虾 :P


每年还过来过两三次,可能二月就得跑一趟还没定,PL你要还在那边的话,到时候约起,二月有龙虾吗?
[2501 楼] JINSLOVE [注销用户]
17-1-4 02:09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2500 楼] Polarlight [资深泡菜]
17-1-4 01:46
LongVoyage 发表于 2016-12-25 07:08
PL,大家, 节日快乐


LV好,新年同乐!!! 现在还出差来东海岸吗?两个字:龙虾 :P

chenwen 发表于 2016-11-5 21:34
回复 newro 的帖子
老师,您的摄影网站打不开了呢?


可以上微信找他
[2499 楼] LongVoyage [泡菜]
16-12-25 07:08
PL,大家, 节日快乐
[2498 楼] chenwen [泡菜]
16-11-5 21:34
回复 newro 的帖子
老师,您的摄影网站打不开了呢?
[2497 楼] Polarlight [资深泡菜]
16-2-12 11:58
闲云居士 发表于 2016-2-8 01:03
又一年了,把贴顶起来。


闲云老大新年好!!!
[2496 楼] 闲云居士 [陈年泡菜]
16-2-8 01:03
又一年了,把贴顶起来。
[2495 楼] 汪大壮 [资深泡菜]
15-8-27 12:05
这帖不能沉!
[2494 楼] 闲云居士 [陈年泡菜]
15-2-19 00:21
窗外鞭炮声声。

给师傅和北美的各位兄弟姐妹拜年了!
[2493 楼] 绿影室 [陈年泡菜]
15-2-12 15:30
f717f 发表于 2015-1-15 01:29
这是我看到有关老镜头最靠谱的帖子,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灭神论,必须支持。


说到靠谱,我与你看法正好相反。

但说到什么神镜的故事,引申到灭神的说法。我觉得什么神不神的本身就是坊间传说,何人造神?何人灭神?都是笑话小品。别太当真。

新年将至,也支持一下!不支持不行啊!
[2492 楼] f717f [泡菜]
15-1-15 01:29
这是我看到有关老镜头最靠谱的帖子,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灭神论,必须支持。
[2491 楼] 闲云居士 [陈年泡菜]
14-12-31 22:42
师傅和各位老友新朋新年好!
[2490 楼] LONEWOLF [老坛泡菜]
14-12-5 18:55
PL:这个方大头有什么讲究?

借用的图片
[2489 楼] 绿影室 [陈年泡菜]
14-12-5 08:49
gw007hk 发表于 2014-12-1 10:27
好好的一個鏡頭比試, 又給人破壞了,

大師們應多給予鼓勵, 無必要 "潑冷水"啊 !


您这么说我就不懂了。

我是据实说话,何来什么破坏不破坏的。况且我要是说的没道理,那您们就指出来那里没道理。别老一味的岔开话题绕圈子。

我喜欢就事论事。讨厌那种掩耳盗铃,曲意迎合,歌功颂德的营生。当然我也看出来,有人好这口儿。但是对不住了,我不会!
[2488 楼] LONEWOLF [老坛泡菜]
14-12-5 05:31
Polarlight 发表于 2014-12-4 03:50
有点小后悔把这个头出了,到现在都还没找回来。原因是Caltar的是用3号门,老黄的Ektar是用4号门,大了一小圈

不过我有个Voigtlander的Dynar 9寸半头代替着,还可以,不着急

很喜欢这张的气氛


其实这个快门也不算小,我是自己做了个加厚的接环才把它按到Linhof镜头板上,用起来还算不错。
对了,PL在你那儿能不能找个老黄Ektar的4号门,你给我那个上弦的轴断了,我弄了个大头针给替代了,还行,只是快门叶片最外面的那片经常卡到里面,导致快门叶片关不死,我处理了一下效果不是很理想,如果它那个叶片做得像Compur那样最外面那个翻一个角就好了。
我最想要的其实是老黄的Ektar10“头,这样就可以替换我的G-Claron240了。
还有张图,上来吧,扫描不行,凑合看吧。
[2487 楼] Polarlight [资深泡菜]
14-12-4 03:50
LONEWOLF 发表于 2014-12-2 07:06
上图
PL,这就是那个10“F6.3的卡尔特


有点小后悔把这个头出了,到现在都还没找回来。原因是Caltar的是用3号门,老黄的Ektar是用4号门,大了一小圈

不过我有个Voigtlander的Dynar 9寸半头代替着,还可以,不着急

LONEWOLF 发表于 2014-12-2 07:33
最后一张,出去了。


很喜欢这张的气氛
[2486 楼] Polarlight [资深泡菜]
14-12-4 03:43
gw007hk 发表于 2014-12-1 10:27
好好的一個鏡頭比試, 又給人破壞了,


嘻嘻,有图有真相,基本上不是几句话能破壞的。

newro 发表于 2014-11-28 00:44
扎一头看看


扎猛了会闪着腰的
[2485 楼] LONEWOLF [老坛泡菜]
14-12-2 07:33
最后一张,出去了。
[2484 楼] LONEWOLF [老坛泡菜]
14-12-2 07:31
底片看着很爽,扫描出来就变了
[2483 楼] LONEWOLF [老坛泡菜]
14-12-2 07:11
这个也是
[2482 楼] LONEWOLF [老坛泡菜]
14-12-2 07:06
上图
PL,这就是那个10“F6.3的卡尔特
[2481 楼] gw007hk [资深泡菜]
14-12-1 10:27
好好的一個鏡頭比試, 又給人破壞了,

大師們應多給予鼓勵, 無必要 "潑冷水"啊 !

[2480 楼] newro [资深泡菜]
14-11-28 00:44
扎一头看看
[2479 楼] Polarlight [资深泡菜]
14-11-22 01:00
绿影室 发表于 2014-11-22 00:45
请您恕罪,我刚看完一朋友6000年前的藏品,有点兴奋。这时候本应睡3小时了。明天接着聊。晚安!


没事儿,尽管来,这个年纪这个钟点有点兴奋是个好事。。。什么其他时候再聊。
[2478 楼] 绿影室 [陈年泡菜]
14-11-22 00:45
请您恕罪,我刚看完一朋友6000年前的藏品,有点兴奋。这时候本应睡3小时了。明天接着聊。晚安!
[2477 楼] 绿影室 [陈年泡菜]
14-11-22 00:42
Polarlight 发表于 2014-11-22 00:33
没有,我智商低着呢,还有谁这么傻来真刀真枪的搞PK,随口说说做个键盘大师多容易啊


别人不敢说。我做镜头测试的时候你在哪我不知道。但是我在无忌上做测试的时候您还没注册呢。

我在国内杂志上发表镜头测试时候您在哪?在美国?原来还有您不知道的事儿,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