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头是道-北美大幅﹣最新項目,810宽头大PK
233365
2500
[2446 楼] mahler9
[老坛泡菜]
14-11-20 04:27
再裁剪看看100%的成像
![]() |
[2445 楼] mahler9
[老坛泡菜]
14-11-20 04:26
我又上一張Carl Zeiss Protar 182/18的照片看看
![]() |
[2444 楼] LONEWOLF
[老坛泡菜]
14-11-19 15:31
Polarlight 发表于 2014-11-19 11:30 前段时间努力学习怎么翻墙,无奈还是没搞定,索性也就不学了。 纸上看和屏幕上看真是不一样,当时看他的那张海的片子,就在他写的那本书上,普通纸印刷,都比在屏幕上看好多了。 最近又有下暗房的冲动了 ![]() |
[2443 楼] 绿影室
[陈年泡菜]
14-11-19 15:29
好长时间没有PK了,看到楼主这么费心费力,佩服。
对于PK我说一说我自己的经验。 PK一般来讲是个人或一小撮人对某种未知状况的探讨(如果知道了那还PK什么?)。正因为如此这种个人民间的PK带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以及娱乐性。 比如说我们是如何确定要PK的镜头的物理正常性呢?这么说有点绕口。举个例子,您拿五道口街边※※一串的羊肉串来谈北京羊肉的好坏那就不见的靠谱了。 因此PK的前提是要保证羊肉串的好坏与真实性。这是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与经验的。 另外对于影像的评价kollinear兄弟已经说出了不同的看法。这可以看出不同人因为其对影像的认识不同所以结果也是不同的。 说到我自己,我觉得以现在我能在网上看到的楼主测试的例子中我觉得1号以及6号要比其它的(4号都没照清楚就不算了)更好。相对比起其它(2,3,4,5)这两张(1,6)亮部与暗部包含更多的细节。高光不那么疵,暗部更有东西。再详细一点的看1,3,6(3的细节要差一些)是一个类型的,2,5是另一个类型的。当然如果你喜欢大反差不要细节,边是边,楞是楞那会得到不同的判断。但是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在后期调整反差远要比调出没有细节来的容易。还是如之前所说的,人的差异,决定了判断结果。 给极光同学点个赞!希望再接再厉,再次PK. 本帖最后由 绿影室 于 2014-11-19 16:21 编辑 |
[2442 楼] Polarlight
[资深泡菜]
14-11-19 11:30
LONEWOLF 发表于 2014-11-19 05:50 ![]() 那个Hiroshi Sugimoto短片名字是VISIONS IN MY MIND,很值得看,他介绍了他大部分的作品的创造过程,挺逗的. ※※※※※※※上看最直接,这是片子的网站: http://www.ufer.co.jp/works/hs_visions/english.html 他的海系列是我最喜欢的,很多作品可以网上看个大概但那海的片子真的要现场看。因为它构图很简单,它的气氛完全是靠那个影调来表现的,所以纸上看和有背光的媒介上看完全不是一回事。纸上表现怎么样就怎么样,但在不同亮度的屏幕上差一点就气氛就不沾边了。 |
[2441 楼] LONEWOLF
[老坛泡菜]
14-11-19 05:50
PL国内打不开你的※※※※※※※,看过一张他拍的海(仅一张),当时就想:原来还可以这样拍,见得太少了!
|
[2440 楼] Polarlight
[资深泡菜]
14-11-19 04:01
这有一段关于Hiroshi Sugimoto的介绍,日语带E文字幕
https://www.※※※※※※※.com/watch?v=NhZJF4IPXcw |
[2439 楼] Polarlight
[资深泡菜]
14-11-19 03:51
Kollinear 发表于 2014-11-18 22:03 ![]() ![]() 照文三 发表于 2014-11-18 22:15 所以有这头头是道的标题 ![]() 当然这跟器材抚摸党和那些满口名牌的没啥关系,那些人的眼里只有所谓最贵最顶级最稀罕的玩儿意。路不同道不合 ![]() |
[2438 楼] 照文三
[陈年泡菜]
14-11-18 22:15
说真的,拍810接触印象的话,只要镜头涵盖的了,几万的头和1千多的头真的没有多大差别。其中的差别远远没有对焦是否对准,相机是否摇晃了带来的差别大。所以,到了810以上,快头就是有优势,稳定的相机和稳定的三脚架和云台系统很重要。如果追求不同的镜头,应该追求的是成像风格,比如喜欢玩焦外成像的。
|
[2437 楼] Kollinear
[资深泡菜]
14-11-18 22:03
Polarlight 发表于 2014-11-18 00:48 有意说 6, 不说 5,测试一下有神马 response。差不多也就那样罢。 谢啦! |
[2436 楼] Polarlight
[资深泡菜]
14-11-18 01:55
闲云居士 发表于 2014-11-16 13:30 ![]() ![]() 从摄影光学史上来说反差是一直在进步,从很柔到很真(低到高),※※就是哪样的。也就是说大众对影像的需求一向都是高※※。当然中间也出现过一阵朦胧风,现在某一程度上来说也有点朦胧风回吹。但总体上来说还是高清※※导着市场(包括酥麻)。 问题是这两项都不是全靠镜头来左右的(黑白片来说),你用什么胶片怎么冲洗对反差、影调的影响比镜头大得多。 那么剩下的唯一硬指标就是解像力。当然从拍片的角度这解像力也就是一说。从来没有任何顶级作品的评价是来于解像力的 ![]() 所以我每看见有人说这头出片很不错那头出片很好我就呵呵,问题是怎么个是好/不错(能出片?什么头不能出片?),是那跟什么比才这么好/不错??? 忽然发现自己很FQ很理科 ![]() 本帖最后由 Polarlight 于 2014-11-18 02:00 编辑 |
[2435 楼] Polarlight
[资深泡菜]
14-11-18 00:48
Kollinear 发表于 2014-11-16 12:08 呵呵,如果你在公布前这样说我会觉得你很神,结果你没有. 如果你只相信品牌的话就最好不要相信任何的PK,说真的 ![]() ![]() ext 发表于 2014-11-17 11:41 这4号的解像力跟其它的是差了一点,但不要忘了这是在810底片放大好多倍下的结果,以现在的说法是像素窥视? 估计接触印相会没那么容易看得出差异。 我完全同意这点差距很有可能是个体差异或者操作出误造成的,但是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Ross Protar应该不可能这么差?????? 归根到底这也是我PK的核心问题,为什么那个品牌就一定好多少。 |
[2434 楼] ext
[泡菜]
14-11-17 11:41
Kollinear 发表于 2014-11-17 10:28 |
[2433 楼] Kollinear
[资深泡菜]
14-11-17 10:28
ext 发表于 2014-11-17 09:49 其实 4 号也好。朦朦胧胧跟痞子发的效果似的。也可能是暗房先生在放这张片子的时候不小心弄得虚了。总之,凭借一次或者几次经验所下的结论不靠谱。 |
[2432 楼] ext
[泡菜]
14-11-17 09:49
Kollinear 发表于 2014-11-16 12:08 |
[2431 楼] ext
[泡菜]
14-11-17 09:41
Polarlight 发表于 2014-11-15 14:33 |
[2430 楼] 闲云居士
[陈年泡菜]
14-11-16 13:30
Polarlight 发表于 2014-11-15 14:33 哈哈,怕当师傅要给徒弟管饭?毒我进入大画幅你居首功(不过,最感谢你毒我进入大画幅的同时给我解毒了一些神话),能者为师,这个称谓你当得起啦。 ![]() Polarlight 发表于 2014-11-16 10:28 一目了然,打破了一些神话。 镜头的评价体系,是否应该重点关心其硬指标——有效像场的大小,分辨率等等;而一些软性指标,即一些可以通过后期(传统暗房技术或数码暗房技术)予以一定程度控制调整及易受个体的审美习惯喜好影响评价的指标——反差、影调等等,是次要的参考依据。 |
[2429 楼] Kollinear
[资深泡菜]
14-11-16 12:08
Polarlight 发表于 2014-11-16 10:28 谢谢斑竹! 这种比较是有一定价值的,特别是在对某些镜头“去魅”方面有一些帮助,或者,在一定程度上让用家对各种镜头有一个了解。 但是,如果有谁想对某个或者某类镜头下个结论,这种比较几无价值,因为有很对因素对肉眼所见照片产生影响,更不用说个人偏好了。 例如,标号为 6 的照片局部,看上去很舒服,过渡柔和,层次丰富,而其他五个照片局部要差很多。当然,也有人喜欢 5,也很好。 总之,喜欢就好。如同高尔夫运动,它的好玩之处完全不在“挥汗如雨”。。。 |
[2428 楼] Polarlight
[资深泡菜]
14-11-16 10:28
做了张合拼图,这就更容易地对比一下解像力。
![]() |
[2427 楼] Polarlight
[资深泡菜]
14-11-16 01:08
LONEWOLF 发表于 2014-11-10 11:49 他算是传统影像(f/64全影调类)中的佼佼者,在NYC看过很多他的片子,珠圆玉润,有黑有白很Ansel ![]() 不过个人感觉他技的成分比艺大。每次看到他的作品的第一个念头都是某程度上关于技术的,工匠痕迹很明显,相对来说那个海系列比较着重于气氛,憋着你喘不过气的压逼感. |
[2426 楼] Polarlight
[资深泡菜]
14-11-15 14:33
老大,真系唔好叫师傅啦,开玩笑可以,不可认真的 ![]() 嗯,对号; 1=E Krauss Protar IV 2=Angulon 165mm 3=B&L Protar V 810 4=Ross Protar IV 5=B&L Velostigmat Wide angle 810 6=Zeiss Protar V 所以Zeiss Protar真没有比其它授权生产的Protar好几个级别,就更不用说比美国头神到哪,感觉有些人就是啥都要分个三流九等,不然就显不出自己多么的高大上式的。 gw007hk 发表于 2014-11-10 11:27 这个比我那个新一点,Wollensak的extreme wide angle系列出了好几个版本,F/12.5的,F/9.5(有传言说这两个版本是同一个家伙)最后连名字也改成Raptar Wide Angle, 你这个就是Raptar Wide Angle的前身,好像是没镀膜的?。 |
[2425 楼] schar
[老坛泡菜]
14-11-10 12:18
都是静谧,一个唯美,一个现实。
|
[2424 楼] LONEWOLF
[老坛泡菜]
14-11-10 11:49
|
[2423 楼] gw007hk
[资深泡菜]
14-11-10 11:27
我也有 Wollensak 159/9.5
不過用於 810 沒有移軸空間呢 ![]() |
[2422 楼] 闲云居士
[陈年泡菜]
14-11-8 12:30
|
[2421 楼] Polarlight
[资深泡菜]
14-11-8 01:57
|
[2420 楼] Polarlight
[资深泡菜]
14-11-8 00:40
|
[2419 楼] Polarlight
[资深泡菜]
14-11-8 00:22
|
[2418 楼] extdis
[泡菜]
14-11-5 19:56
坐等揭露答案!
|
[2417 楼] LONEWOLF
[老坛泡菜]
14-11-5 05:55
上图给PL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