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上——小外孫成長記
26533 2055
[1096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4-16 17:40
《龍門陣》

遠景。
[1095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4-16 17:39
《龍門陣》

洪崖洞江邊的“海盜船”。
[1094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4-16 17:36
《龍門陣》

    洪崖洞的曆史
    明初戴鼎筑重庆城,建有十七门,九开八闭,洪崖门是闭门。修得有城楼,有门的样子,但却没有门。不能进出,纯粹用于军事。洪崖门面临嘉陵江,能控制好长一段江面。明末曾在洪崖门左面城墙上安有大炮,因而现沧白路过去就叫炮台街。那大炮面对两江汇合处,本是防备张献忠的。哪知张献忠在铜锣峡遇阻,亲带少数精兵奔袭江津,然后顺江而下,从通远门攻入重庆城,洪崖门上的大炮就没有起到过作用。从临江门到千厮门之间,是悬崖,城墙和洪崖门都建在悬崖上。在洪崖门下面靠右的悬崖下有个洞,就是洪崖洞。洪崖洞上原来有一条小溪,那小溪发源于城内的大梁子(现新华路),经大阳沟、会仙桥到洪崖洞,从悬崖上跌下,形成瀑布。“洪崖滴翠”就一直是重庆的一大景观。后来,城里的树木被砍完,人口也增多,那小溪成了污水沟,洪崖就不滴“翠”了,而是悬着一条污水“瀑布”。抗战开始后,重庆人口猛增,重庆城中心从下半城移到上半城。上半城的污水往洪崖洞流,垃圾也从洪崖洞上往崖下倒,在这儿捡垃圾的人也就成堆,加上洪崖洞里可以避风雨,于是洪崖洞就成了叫花儿“丐帮”的窝。
  
    大约是上个世纪40年代,才在那悬崖上开出一条小路来,沟通了城内外。洪崖洞下临镇江寺和纸盐河街,都是码头,且相当热闹。于是,那洪崖洞两侧的悬崖下就建起一排排吊脚楼。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似摇似晃,构成重庆城特有的风景。
  
    過去洪崖洞住的都是穷人,不是搬运工就是扯船子(纤夫)。最靠悬崖的人家,不少都是洗衣人。每天凌晨,那小巷就开始弥漫着热气,充满着肥皂气味,一片洗衣声。白天,从城墙上看下去,那吊脚楼伸出的一根根竹竿,晾满了衣物,在夕阳中摇晃,颇为壮观。嘉陵江年年都要发沙水,水一涨上来就把那纸盐河街淹没,当然也淹了那洪崖洞下的吊脚楼。弄得不好,那水还就会把吊脚楼冲垮卷走。水退了,一条街的人一起努力,冲洗淤泥,然后把搬到坡上的家具什么的搬回家。用不了多久,那被冲垮的吊脚楼也重新立起来。年年如此。解放后,沿江码头,特别是临江门、千厮门码头逐渐衰落,洪崖洞也逐渐失去往日的热闹,那吊脚楼经历了几十年风雨,成了危房。現在滨江路的建设,彻底改变了沿江两岸的面貌,洪崖洞的破棚烂房也※※了。后来这里建起了颇具重庆特色的饮食休闲街。那一幢幢仿古吊脚楼,依山而建,鳞次栉比,洪崖洞舊貌換新顏。  
[1093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4-16 17:34
《龍門陣》

     逛了一下重慶的 洪崖洞
     洪崖洞是巴渝文化和重庆城市人文的一条根脉。有人说,嘉陵江畔的洪崖洞是站着的巴渝文化。洪崖洞反映了重庆人坚韧顽强的意志,是重庆※※文化的见证和重庆城市精神的象征。洪崖洞民俗风貌区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北临嘉陵江,南接解放碑沧白路,项目沿江全长约600米,商业建筑总面积逾60000平米,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依山就势,通过分层筑台、吊脚、错叠、临崖等山地建筑手法,把餐饮、娱乐、休闲、保健、酒店和特色文化购物等六大业态有机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立体式空中步行街”,成为最具层次与质感的城市景区商业中心。
  
    吊脚楼属于栏式建筑,它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为主体,依山就势,沿江而建。远远看去,它们有的层层出挑,有的高低错落,房屋构架简单,开间灵活、形无定式,随意的建筑符号,秀盈着朴素,自然的意味,线条轮廓含蓄而秀美。随坡就势的吊脚楼群,形成奇妙的线性道路空间,逼仄幽深,徜徉其间。小巷里边,看似尽头,拐过去,却是柳暗花明,又是一番天地。吊脚楼的下部架空成虚,上部围成实体,刚柔相济。于是,吊脚楼在自然山水间土生土长,展情地铺陈在坡壁之上,错落在山水之间,闪烁着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和谐与统一的光彩。
  
[1092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4-15 23:51
《龍門陣》

   在當地翻拍的一張重慶江邊夜景。
[1091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4-15 23:47
《龍門陣》

   今天看解放碑,它幾乎淹没在高樓大廈下,不吃飽喝足揉揉眼睛仔細找恐怕都看不到了。
[1090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4-15 23:42
     《龍門陣》

    ※※※※胜利後,国民※※在「精神堡垒」原址上修建「抗战胜利纪功碑」,记全国军民的浴血奋战之功。「抗战胜利纪功碑」於1946年10月31日奠基,1947年8月竣工,钢筋水泥结构,这座建筑即是今天所见。
    据说在碑下,埋有缴获的日本侵略者的武器弹药;在碑中,存放著美国※※罗斯福写给重庆人民的信,在碑身内侧,刻有成千上万的阵亡将士名字。
       "抗战胜利纪功碑"于1946年10月31日奠基,12月动工,1947年8月竣工。全部采用钢筋水泥建造,十分坚固。碑高27.5米,为八角形柱体盔顶钢筋混凝土结构。

     1949年11月30日,※※※占领重庆,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对"抗战胜利纪功碑"进行改建,由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题字,将"抗战胜利纪功碑"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简称解放碑)。由纪念中国人民※※※※胜利变为纪念重庆解放。
[1089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4-15 23:38
《龍門陣》

     ※※※※全面爆发后,国民※※迁都重庆。为了动员民众抗日救国,于1941年12月31日在重庆市中区都邮街广场建成了一座碑形建筑,名为"精神保垒"(意指坚决抗战的精神)。“堡垒”为四方形炮楼式木结构建筑,共5层,通高7丈7尺(象征"七·七"抗战),为防日机轰炸,外表涂成黑色。
    这座建筑最早兴建於1940年3月12日,1941年12月31日落成,原本是木质结构,四方形,跑楼式,高七丈七尺(约26米),有旋梯可达顶端,碑顶设时钟、方向标志和风速风向仪,由当时的国民※※修建,建碑的意义是:激励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勉励同胞当有抗战到底的精神,命名它为「精神堡垒」。「七丈七尺」象徵「七·七抗战」。
     
[1088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4-15 23:29
《龍門陣》

在重慶街頭又看到了解放碑。
[1087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4-15 23:14
《龍門陣》

爆米花。
小時候在北京街頭常見到,一個人來操作,旁邊圍着許多小孩兒。
[1086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4-15 23:11
《龍門陣》

南方還是好一些,看到的綠色和花朵多一些。
[1085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4-15 23:10
《龍門陣》

這季節北京還是很冷的,這裏卻鮮花盛開。
[1084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4-15 23:07
《龍門陣》

     丁佑君(1931年9月27日—1950年9月19日),女,别名丁一之,生于四川省乐山市瓦窑沱富裕的盐商家庭,1944年入五通桥通材中学就读,1948年就读于成都市女子高中,深受※※※※胜利的鼓舞,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成都解放后,丁佑君立志献身革命,考入西康人民革命干部学校,加入中国新※※主义青年团;毕业后,丁佑君担任西昌女中军事代表;1950年9月19日,丁佑君在西昌盐中区征粮工作中,不幸为暴乱叛匪围捕残虐杀害,牺牲时年仅19岁;1950年9月25日,丁佑君被※※西昌县委追认为※※※※※※※、革命烈士。

      向她敬禮!
[1083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4-15 23:06
《龍門陣》

那是烈士丁佑君。小時候就學習過她的英雄事跡,她被稱為中國的“丹娘”。
[1082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4-15 23:02
《龍門陣》

在另一個地方看到有一尊塑像。

[1081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4-15 23:00
《龍門陣》

他們身後的建築看來是要廢棄了,看得出當年還是挺好的辦公大樓。
[1080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4-15 22:57
《龍門陣》


早上在重慶市委黨校附近,看見一些人在練太極拳。
[1079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4-15 22:33
一月三十日(一)

“不知是今天爸媽没給俺拍照片還是拍了找不到了,反正没有俺的片片,只好看姥爺的節目了。”

[1078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4-15 21:10
闲游八方 发表于 2013-4-10 10:58
普老师您好:乡村的田园、开阔的山野,看了心情一定舒畅!
这是去“阆山”的路上,要翻过远处的最高峰才能到…


很美啊!謝兄台賜佳片養眼!
[1077 楼] 闲游八方 [泡菜]
13-4-10 10:58
普拉那 发表于 2013-4-8 14:25
谢谢老兄!片子漂亮,广角用得好。很喜欢!

普老师您好:乡村的田园、开阔的山野,看了心情一定舒畅!
这是去“阆山”的路上,要翻过远处的最高峰才能到…
[1076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4-8 14:25
闲游八方 发表于 2013-4-8 13:28
普老师您好!
去了一趟婺源刚回来。今年去迟了,因气侯关系“油菜花”早落了。但在老乡的指点下,赴婺源东部僻远大山里还是寻得一片花开山田。希望蓝天白云的田野带给您一份好心情!
“五·一”将近,隔几日联系。


谢谢老兄!片子漂亮,广角用得好。很喜欢!
[1075 楼] 闲游八方 [泡菜]
13-4-8 13:28
普老师您好!
去了一趟婺源刚回来。今年去迟了,因气侯关系“油菜花”早落了。但在老乡的指点下,赴婺源东部僻远大山里还是寻得一片花开山田。希望蓝天白云的田野带给您一份好心情!
“五·一”将近,隔几日联系。
[1074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4-8 11:15
《龍門陣》

      这儿有一块这样的碑,林森题字。这是第二次见到他的字了(第一次是在他给郭先生“南京影集”的题字),我以为写的很好(国名党官员的字大多写的都不错)。

       林森 (1868年1月18日—1943年8月1日),中国※※※※※(西山会议派)主要成员,曾任国民※※主席,国民※※※政治委员会代理主席,国民※※临时参议院院长,南京临时※※参议院议长。
原名林天波,字长仁,号子超,自号青芝老人,别署百洞山人、虎洞老樵、啸余庐主人。福建闽侯县尚干镇人。1877年入学读书。1881年进鹤岭英华书院。1883年考入台湾中西学堂电科。1902年去上海海关供职。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先后入美国密歇根大学、耶鲁大学文科研究院学习。1914年在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林森幼居福州,入英华学堂,因反清被开除,后参加反割让台湾斗争,并加入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成立时率会加盟。辛亥革命中,领导九江起义,并促※※反正,派兵援鄂、皖,稳定革命大局,被举为※※开国参议院议长。参与二次革命,加入中华革命党,受孙中山委托主持美洲党务;又创办飞行学校,被孙中山誉为"※※支部"。1916年回国仍主参议院,旋率众南下※※,在南方军※※担任外交部长,极力维护孙中山的※※地位。1922年底任福建省长,3个月后返粤,任建设部长等职,后当选为※※※一大※※执行委员。1925年7月国民※※成立,任常务委员、海外部部长,因参与"西山会议"受警告处分,继主中山陵建设。1927年起任特别委员会委员、国民※※常委、立法院副院长等职。1931年,改任立法院长、代理国府主席。翌年元旦,出任国民※※主席兼主※※监察委员会,主张团结抗日。1943年5月接见外国使节,发生车祸中风不起,同年8月1日卒于重庆。
[1073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4-8 11:07
《龍門陣》

是个好地方,就是过节期间不能来,人太多了。
[1072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4-8 11:03
《龍門陣》

       磁器口的由来。它位于市区近郊,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界童家桥,北靠石井坡。面积1.18平方公里,人口1.8万人。最早叫白崖场,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因白岩寺而得名。明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从地道逃出皇宫削发为僧,亡命天涯。流落巴蜀时,曾在白岩山上的宝轮寺 “ 挂单 ” 隐匿达四、五年之久。因真龙天子曾隐于此,后来世人将宝轮寺易名龙隐寺,所在白岩场也改称龙隐镇。龙隐寺由此而香火旺盛,成为川东名刹,龙隐镇也随之沾了光。
龙隐镇改名为磁器口,源于瓷器。瓷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龙隐镇的主要产业。在1918年地方商绅集资在青草坡创建了新工艺制瓷的“蜀瓷厂”,瓷器质地很好,品种繁多,名声渐大,产品远销省内外。镇上瓷器业鼎盛时达七十余家,外地装运的船只停满了大码头,繁荣了古镇的经济。后来,就将龙隐镇改为了瓷器口;再后来,因 “ 瓷 ” 字通 “ 磁 ”,便叫做了磁器口。
[1071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4-8 10:57
      《龍門陣》

       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城西14公里的嘉陵江畔。自明、清时期以来磁器口古镇名扬巴蜀大地。古镇磁器口有12条街巷,街道两旁大多是明清风格的建筑,地面由石板铺成,沿街店铺林立。商贸集中在大码头和靠码头的金蓉正街。

      昔日磁器口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水陆码头,为嘉陵江下游物资集散地。那经千年不变的浓郁纯朴的古风 ,令其成为重庆江州古城的缩影和象征。嘉陵江中上游各个州、县和沿江支流的农副土特产在此中转集散,重庆城的一些大商客在码头设店收购。输出以棉纱、布匹、煤油、盐糖、洋广杂货、日用百货、五金颜料、土碗土纸和特产烟丝等为大宗。在重庆作为陪都时期,据统计有商号、货栈和各种作坊达1670多家,摊贩760多户。每天都有300多艘(船均载重10吨)货船进出码头。全年中商贸最兴旺的是枯水季节(旧历八月至次年四月),码头河坝搭建起临时街道,有上河街、中河街、下河街,还有专业性的木竹街、铁货街、陶瓷街和猪市、米市。码头上万商云集,拥挤不通。除大码头外,还有※※悠久的4家丝厂,一家制呢厂,24兵工厂(现特钢厂),25兵工厂(现嘉陵厂),都设有自己的货运码头。码头上从早到晚,水陆两路,商旅川流不息,装卸搬运,络绎不绝。行商坐商,批零量购,货畅其流。大码头右侧的豆芽湾,是米粮帮、木材帮、篾货帮、煤炭帮的地盘。与码头河街相邻的是铁货街、猪市、鸡鸭蛋市和盐市口。各行业的同业公会都有事务所,食品糕点业26家,棉纱布业20家,茶馆酒馆116家。昔日磁器口码头的繁荣景象,至今还深深地留在“老重庆”的记忆里。当年留传这样一首民谣:“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千人拱手”:是形容每天都有上千只船上的舶公和船夫划着船向码头停靠。“万盏明灯”:是指形容码头上商贾云集,入夜后各自点亮油壶、电石灯和汽灯如繁星闪烁。这里有着“小重庆”之称。

         本帖最后由 普拉那 于 2013-4-8 11:02 编辑

[1070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4-8 10:49
敏光 发表于 2013-4-8 08:30
嘉佑四年苏轼初发嘉州,“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很符合您此时的心境!


呵呵,兄台好!您说得对。不过年龄到了,也有身似不系之舟的感觉啊。
三苏那次去嘉州写了不少诗,各选一首学习。

        《初发嘉州》
             苏辙

放舟沫江滨,往意念荆楚。
击鼓树两旗,势如远征戍。
纷纷上船人,橹急不容语。
余生虽江阳,未省至嘉树。
巉巉九顶峰,可爱不可住。
飞舟过山足,佛脚见江浒。
舟人尽敛容,竞欲揖其拇。
俄顷已不见,乌牛在中渚。
移舟近山阴,壁峭上无路。
云有古郭生,此地苦笺注。
区区辨虫鱼,尔雅细分缕。
洗砚去残墨,遍水如黑雾。
至今江上鱼,顶有遗墨处。
览物悲古人,嗟此空自苦。
余今方南行,朝夕事鸣橹。
至楚不复留,上马千里去。
谁能居深山,永与禽兽伍。
此事谁是非,行行重回顾。

         《初发嘉州》
              苏 轼

朝发鼓阗阗,西风猎画旃。
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
锦水细不见,蛮江清更鲜。
奔腾过佛脚,旷荡造平川。
野市有禅客,钓台寻暮烟。
相期定先到,久立水潺潺。

          《初发嘉州》
                 苏洵

家托舟航千里速,心期京国十年还。
乌牛山下水如箭,忽失峨眉枕席间。

[1069 楼] 敏光 [资深泡菜]
13-4-8 08:30
普拉那 发表于 2013-4-7 15:42
《龍門陣》

    參觀完三蘇祠就繼續南下奔樂山了。
    路上看到這個提示牌。
    “青神”。這是我的老家,前半輩子填寫各種表格在籍貫一欄裏填的都是這個詞。這是這輩子我離老家最近的一次了——500米。遺憾的是爺爺,父親都去世了,老家没人了......

       青神——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平原西南部,距省会成都110公里,岷江从北至南纵贯青神全境流境内40多公里,北接眉山,南邻乐山,西望峨眉,地理位置优越。现辖青城镇、南城镇、黑龙镇、西龙镇等七镇三乡。全县总面积3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97029人,其中农业人口162367人。非农业人口34662人, 县治所地处青城镇,面积8.05平方公里。青神拥有“中国竹编艺术之乡”、“中国椪柑之乡”、“苏东坡初恋地”之美誉。


嘉佑四年苏轼初发嘉州,“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很符合您此时的心境!
[1068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4-8 00:08
《龍門陣》

從神秘的大佛又跑到了重慶。遛了遛著名的磁器口。
[1067 楼] 普拉那 [资深泡菜]
13-4-7 23:56
“只有剛才爸爸舉着我的那張和小姨的這張。不過我知足,總比没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