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 Claff发布的传感器宽容度测试里,44x33残副CMOS夺冠,D810紧随其后,CCD全部落马
16541 291
[1 楼] 七棱镜 [资深泡菜]
15-7-13 08:24
Bill Claff的宽容度测试结论与dxomark一致,索尼CMOS统领时代前沿,戴尔莎CCD、柯达CCD、佳能CMOS均不再具备宽容度领域的竞争力。

网站链接:http://home.comcast.net/~NikonD70/Charts/PDR.htm
本帖最后由 七棱镜 于 2015-7-13 08:54 编辑

[292 楼] astronaut [泡菜]
16-12-25 17:37
七棱镜 发表于 2015-8-8 12:12
645D宽容度要是比D800高那还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啦


645D色彩好

尼康D810色彩差
[291 楼] 熟悉的歌 [泡菜]
15-8-14 18:21
七棱镜 发表于 2015-7-13 12:40
645Z没广角移轴不适合风光,没大光圈不适合拍银河,长焦头光圈小不如佳能尼康,4k没超采样拍视频不如A7S,闪光灯同步只有1/125不适合人像外景

哈哈哈,好幽默
[290 楼] wholdtree [资深泡菜]
15-8-14 16:33
都这年头了,还有人说胶片的宽容度比数码高? 穿越了吗

真喜欢的话,优缺点搞清楚才好~ 本帖最后由 wholdtree 于 2015-8-14 16:34 编辑

[289 楼] 随便 [泡菜]
15-8-13 21:59
随便 发表于 2015-8-1 00:16
大哥,我这刚好胶片机和数码单反都有,你能不能设计个相对严谨的对比试验,以你对胶卷性能的了解,讲明拍摄条件,我们来试验一把民用级别,极端条件下到底胶片还是数码的宽容度好。
只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这里正好有你推荐的宽容度超过数码的民用富士200度彩卷,冲洗,你可以推荐地方,扫描也是,前提是价格别太离谱,否则从使用成本来说就已经脱离了广大的摄影爱好者的实际情况了,你觉得如何?


还没动手就有人搞了http://www.nphoto.net/news/2015-08/13/bc8e266e6950734d.shtml

错鸟就要认,胶片确实可以借助多次扫描获得更多的高光细节,其实就像RAW解码一样
[288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5-8-8 13:43
欢乐英雄 发表于 2015-8-5 19:12
同围观。学了不少东西。这里的确有高手。
没发现屏幕比纸上的 玩意宽容度大很多嘛?围这屏幕叫唤,怎么侃都可以,落到纸上未必是那回事。
胶片基本是直出,数码是 任意算法拉抬,本身就 是 起点不一样的东西。没可比性,
非要比,还是比比色彩表现,哪个入眼。。。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5-8-8 13:48 编辑

[287 楼] 七棱镜 [资深泡菜]
15-8-8 12:12
jadde 发表于 2015-8-8 12:09
今天第一次看这个贴,IQ260的宽容度竟然和D3200一个档次,我摸了摸自己的D3200,感到很高兴,不过这数据也太鬼扯

无忌上刚有人做了645D和D800的对比,原图都有下载,论宽容度明显是645D要高


645D宽容度要是比D800高那还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啦
[286 楼] jadde [泡菜]
15-8-8 12:09
七棱镜 发表于 2015-8-3 20:07
你拍都没拍过,当然可以质疑,反正键盘摄影师有权质疑任何说法,要是哪天你真自己拍过了那还真是愧对键盘摄影师的称号了。


今天第一次看这个贴,IQ260的宽容度竟然和D3200一个档次,我摸了摸自己的D3200,感到很高兴,不过这数据也太鬼扯

无忌上刚有人做了645D和D800的对比,原图都有下载,论宽容度明显是645D要高
[285 楼] 花甲摄影 [泡菜]
15-8-5 21:28
到底是数码宽容度高还是胶片高我没清楚,但宽容度高是数码相机的重要硬指标之一,我宁选愿宽容度高的机而不去选同尺寸而超高像素的机,因目前的机像素够高的了.超高像素的技术还不成熟.
[284 楼] tthight188 [泡菜]
15-8-5 20:00
nikonfans007 发表于 2015-8-5 15:04
我只能说,太tmd有才了~~

人楼主可是大V哦,谈起宽容度那是吐沫横飞,挤压四座的,能没才吗,只可惜....  

意淫啊意淫,你咋到处乱跑呢,难道真想聚众变成意淫党嘛,hehe
[283 楼] 欢乐英雄 [陈年泡菜]
15-8-5 19:12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5-7-23 17:09
围观胶数大战哈。

同围观。学了不少东西。这里的确有高手。
[282 楼] nikonfans007 [泡菜]
15-8-5 15:19
dmy0407 发表于 2015-7-13 19:34
"喜欢测试对比各种器材性能,并且与网上他人测试结果做对比” 无可厚非,给大家作参考也是从善之举,但应该客观公正。正如人无完人,专家没有全能的专家一样,没有十全十美或一无是处的器材,如果结论过于偏颇和极端,不免让人对你的动机产生怀疑。如果态度也同样偏激,那就更加如此了。


[281 楼] nikonfans007 [泡菜]
15-8-5 15:04
七棱镜 发表于 2015-8-2 21:00
你不是说胶片宽容度好吗?那么去拍欠曝的银河风光,从阴影里迫冲细节出来看看啊~


我只能说,太tmd有才了~~
[280 楼] ILCE7SM2 [禁言中]
15-8-4 12:53
宾得645系统的28-45 F4.5毫无疑问是目前最强广角镜头啊
http://www.the-digital-picture.com/Reviews/ISO-12233-Sample-Crops.aspx?Lens=615&Camera=614&Sample=0&FLI=0&API=2&LensComp=977&CameraComp=453&SampleComp=0&FLIComp=2&APIComp=0
不要说和EF11-24比了,和腾龙15-30比比看
无忌评测:
http://info.xitek.com/pzreview/xitektest/201503/11-173849.html
左: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右:SP 15-30mm f/2.8 Di VC USD

暗角失光的处理上,比尼康14-24更优秀
边角素质就是非球镜片的像差修正能力的问题了,14-24毕竟是老镜头,比不过新镜头很正常
左: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右:SP 15-30mm f/2.8 Di VC USD
左: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右:SP 15-30mm f/2.8 Di VC USD
焦外表现:

左:AF-S NIKKOR 14-24mm f/2.8G ED

右:SP 15-30mm f/2.8 Di VC USD

上面引用的是无忌的评测链接

http://info.xitek.com/pzreview/xitektest/201503/11-173849.html

同画幅下,像素就是一切

索尼A7R2、尼康D900之类的4200万低像素狗器材,像素比5DS差了800万,拍风景细节上也差了20%左右

不合规外链图片,不直接显示,谨慎点击

[279 楼] SHAOQIANG [资深泡菜]
15-8-3 20:17
七棱镜 发表于 2015-7-13 08:34
如果看dxomark的宽容度测试,CCD从来就不是现代CMOS的对手:


有M和M9P,对CCD强于CMOS的说法一直不太相信,新技术怎么会不如老的技术呢?
[278 楼] 七棱镜 [资深泡菜]
15-8-3 20:07
muxu8988 发表于 2015-8-3 08:49
事情发展到今天越来越有意思了,那么先来回顾下事情的经过。

第一次进入帖子是质疑楼主炫耀的那张所谓的高光比长曝图,那张照片我认为不算是高光比,因为根据经验拍摄现场不超过6档光比。结果被喷键盘摄影师。
第二次我上了张富士S200拍的逆光场景照片,来说明这种类似场景下,民用彩负完全能做到,更遑论黑白和电影卷了(用实际照片来对应你之前所谓的高光比片子)。再次被喷键盘摄影。接着就是一系列围绕长曝的你来我往,原因就在于楼主认为长曝的胶片由于倒易率问题宽容度不行,并列举一系列的图片来说明(而我用三年长曝照片对应你的倒易率导致宽容度不行这个结论)。至此,我哪里和你纠结过数码的宽容度?为啥现在话题会变成让我去做数码胶片的宽容度测试了?这算转移视线吗?我有点莫名。

关于数码的宽容度,我谈下我的看法。数码应该是提亮暗部来增加宽容度的吧?那么我来假定一种情况,围观的各位朋友可以考虑下是否在理:某个数码相机自称有+2~-13这样合计15档宽容度,在-6档的时候,其提亮后获得的图像质量和-2档没有可见的区别,而-7档及以后经过提亮后,有明显的涂抹痕迹,造成质感下降,那么我认为这款数码相机的宽容度是+2~-6,因为-7以后的画质是不可用的(楼主之前给出的四张胶 ...


你拍都没拍过,当然可以质疑,反正键盘摄影师有权质疑任何说法,要是哪天你真自己拍过了那还真是愧对键盘摄影师的称号了。
[277 楼] xzchina [泡菜]
15-8-3 14:25
muxu8988 发表于 2015-8-3 09:23
/thread-1416475-1-1-1.html
自己对比里面的质感,还有户外自然光线下,胶片和数码的反差是怎样的,哪个让人赏心悦目。


muxu8988老师,您说“胶片还是数码宽容度高,去看电影最清楚。”

能否劳驾在本帖“直接”提供2张 数码与胶片电影的对比图,干脆利索,俺想看看差距。

对了,张艺谋导演的《归来》,与奥斯卡2015获奖作品《鸟人》,您认为画质怎样呢?


能否讲讲 奥斯卡获奖作品鸟人的画质有问题吗?

本帖最后由 xzchina 于 2015-8-3 14:32 编辑

[276 楼] mark1008 [老坛泡菜]
15-8-3 10:25
muxu8988 发表于 2015-8-3 10:14
这里面还牵涉到一个问题,动态画面与静态画面对于宽容度的要求。为什么电影胶卷拍摄的电影,无论哪种光线条件下,都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反差,而数码脱离灯光环境,其反差就让人感觉到刺眼,根本性原因在于胶片无需后期提亮来获得宽容度。想象一下,数码拍摄的动态画面全程用暗部提亮这个手段来获得宽容度有没有可能。一些制作比较优秀的数码电影,外景只能渲染成CG效果,很梦幻,不真实,和片子中的其他灯光环境表现出明显不同的风格,整体的协调感因此被打破。

http://www.clarkvision.com/articles/exposure_latitude-1/
可以参考看看 本帖最后由 mark1008 于 2015-8-3 10:30 编辑

[275 楼] muxu8988 [资深泡菜]
15-8-3 10:14
mark1008 发表于 2015-8-3 09:39
到目前为止,胶片在高光的宽容度是比数码好的,但在暗部的宽容度比数码差一点, 其实这牵涉到两种不同成像介质的基本原理差异。
数码用光电转换,在高光的部份有Overflow(不论是电压还是电流),造成在高光区域的S/N有道直落的墙,
而胶片使用的是化学感光,高光的部份S/N是像是常态分布曲线那样的平缓往下掉,直到死白。
而在暗部,数码的S/N比到0DB之间可以有很细微的变化,可以在S/N比不大(但不是0)的区间往负比较多的EV延伸,
但对于胶片,正常运用下,暗部的反光微弱,胶片能够记录的细微变化范围就相对于数码窄许多,更早出现死黑,
剩下的问题是: 现在的数码比胶片多出来的暗部宽容度到底有多大的价值,而胶片在高光比数码多出来的宽容度有多大价值?
数码的暗部宽容度是在较低S/N范围的,也就是噪声相对占的比例比较大,那么实际可以接受的宽容度范围有多大?
数码的前期和后期是否针对这个暗部做降噪处理? 降噪处理基本上就是一种涂抹,涂抹代表的就是不只会涂抹噪声,
同时也会涂抹细节,只是每家厂商或是每个个人处理的不同而已。

如果纯粹以定义的动态范围和宽容度测试来说,一般来说,数码的测试宽容度已经比一般胶片高(某超过宽容度的电影胶片除外),
但实际常 ...

这里面还牵涉到一个问题,动态画面与静态画面对于宽容度的要求。为什么电影胶卷拍摄的电影,无论哪种光线条件下,都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反差,而数码脱离灯光环境,其反差就让人感觉到刺眼,根本性原因在于胶片无需后期提亮来获得宽容度。想象一下,数码拍摄的动态画面全程用暗部提亮这个手段来获得宽容度有没有可能。一些制作比较优秀的数码电影,外景只能渲染成CG效果,很梦幻,不真实,和片子中的其他灯光环境表现出明显不同的风格,整体的协调感因此被打破。
[274 楼] mark1008 [老坛泡菜]
15-8-3 09:39
到目前为止,胶片在高光的宽容度是比数码好的,但在暗部的宽容度比数码差一点, 其实这牵涉到两种不同成像介质的基本原理差异。
数码用光电转换,在高光的部份有Overflow(不论是电压还是电流),造成在高光区域的S/N有道直落的墙,
而胶片使用的是化学感光,高光的部份S/N是像是常态分布曲线那样的平缓往下掉,直到死白。
而在暗部,数码的S/N比到0DB之间可以有很细微的变化,可以在S/N比不大(但不是0)的区间往负比较多的EV延伸,
但对于胶片,正常运用下,暗部的反光微弱,胶片能够记录的细微变化范围就相对于数码窄许多,更早出现死黑,
剩下的问题是: 现在的数码比胶片多出来的暗部宽容度到底有多大的价值,而胶片在高光比数码多出来的宽容度有多大价值?
数码的暗部宽容度是在较低S/N范围的,也就是噪声相对占的比例比较大,那么实际可以接受的宽容度范围有多大?
数码的前期和后期是否针对这个暗部做降噪处理? 降噪处理基本上就是一种涂抹,涂抹代表的就是不只会涂抹噪声,
同时也会涂抹细节,只是每家厂商或是每个个人处理的不同而已。

如果纯粹以定义的动态范围和宽容度测试来说,一般来说,数码的测试宽容度已经比一般胶片高(某超过宽容度的电影胶片除外),
但实际常态场景的拍摄实际可用宽容度呢? 其实还是存在很大的争议的, 因为数码是往暗部走去争宽容度,
胶片是往高光的宽容度比较好, 但暗部的干净程度每个人可以接受的程度不同,接受的涂抹(降噪处理)不同,
所以这个牵涉到可以接受的宽容度的问题,不同题材和不同人都是不同的,要论输赢真的是不可能的。
   
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胶片的宽容度已经不会再高了, 但数码的宽容度还会继续推高,胶片会越来越稀少和贵,
而数码会越来越发展,趋势是已经改变不了的,喜欢胶片的,在胶片成本还可以承受的时候尽量玩吧,
和一个自己不喜欢的数码去论长短,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同样的,接受数码的便利性以及未来持续发展而不再用胶片的人,
也不需要去和一个已经不会再发展的趋于没落的介质去争论,争论两个介质的宽容度,还真的不如多想想自己的宽容度。

[273 楼] muxu8988 [资深泡菜]
15-8-3 09:23
xzchina 发表于 2015-8-3 08:22
2015年第8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鸟人》 不知道您认为画质如何?

/thread-1416475-1-1-1.html
自己对比里面的质感,还有户外自然光线下,胶片和数码的反差是怎样的,哪个让人赏心悦目。
[272 楼] muxu8988 [资深泡菜]
15-8-3 08:49
事情发展到今天越来越有意思了,那么先来回顾下事情的经过。

第一次进入帖子是质疑楼主炫耀的那张所谓的高光比长曝图,那张照片我认为不算是高光比,因为根据经验拍摄现场不超过6档光比。结果被喷键盘摄影师。
第二次我上了张富士S200拍的逆光场景照片,来说明这种类似场景下,民用彩负完全能做到,更遑论黑白和电影卷了(用实际照片来对应你之前所谓的高光比片子)。再次被喷键盘摄影。接着就是一系列围绕长曝的你来我往,原因就在于楼主认为长曝的胶片由于倒易率问题宽容度不行,并列举一系列的图片来说明(而我用三年长曝照片对应你的倒易率导致宽容度不行这个结论)。至此,我哪里和你纠结过数码的宽容度?为啥现在话题会变成让我去做数码胶片的宽容度测试了?这算转移视线吗?我有点莫名。

关于数码的宽容度,我谈下我的看法。数码应该是提亮暗部来增加宽容度的吧?那么我来假定一种情况,围观的各位朋友可以考虑下是否在理:某个数码相机自称有+2~-13这样合计15档宽容度,在-6档的时候,其提亮后获得的图像质量和-2档没有可见的区别,而-7档及以后经过提亮后,有明显的涂抹痕迹,造成质感下降,那么我认为这款数码相机的宽容度是+2~-6,因为-7以后的画质是不可用的(楼主之前给出的四张胶片与数码局部的对比图图一已经说明涂抹带来的影响)。当然,如果你认为涂抹后的影像也算在宽容度里,那是你的自由。

胶片的宽容度是一种物质化下的实际宽容度,没有涂抹的自然表现,质感的表现始终如一,只要拍摄时能做到准确曝光在胶卷标称的宽容度范围内,那么从暗部到高光皆能获得有质感的影像。也就是全程的宽容度是真实的!

至于用胶片扫描件和数码照片来做对比,我认为只能说有参考意义,而不是严谨结论,因为其中夹杂着一台扫描仪,而且由于是数码采样,扫描件天生就已经是个有损失文件了,因此我对楼主给出的这四张胶片数码局部对比图会有个疑问:彩噪是哪里来的?假定是扫描仪带来的,那么这组片子就失去对比的意义了。另外,扫描仪有锐度选项,锐度归0后的扫描件一定不是底片原始的锐度,这点我是可以肯定的,那么调整到哪个锐度值才是胶片本身的锐度呢?好像没人说得清。那么由于锐度的原因,就能造成扫描件的清晰度缺陷,那我们又如何能以扫描件来衡量底片的质量呢。类似情况还有很多,譬如扫描采样的颜色失真、曝光等等。

最后我想提一点,我没有义务为楼主你或你的喽啰做任何的测试,我既不为你工作,也没有报酬,而且我也没有你手里的那些神器。哪天我要做测试是基于我的兴趣。
[271 楼] Amater [泡菜]
15-8-3 08:42
各位还是别斗嘴了,没意义、没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还多上些自己拍的片子吧,用什么拍不重要,重要的是拍出来的是什么样子,用实时说话!
[270 楼] xzchina [泡菜]
15-8-3 08:22
2015年第8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鸟人》 不知道您认为画质如何?

[269 楼] xzchina [泡菜]
15-8-3 08:10
muxu8988 发表于 2015-7-23 06:23
这个场景光比高吗?我只能呵呵了,没用过外置表测光,就别人云亦云了。胶片还是数码宽容度高,去看电影最清楚。


muxu8988老师,您说胶片还是数码宽容度高,去看电影最清楚。

muxu8988 老师, 能推荐几部您看过的电影吗?

俺很想知道 您感觉哪部电影对比哪部电影差别比较大

坐等电影名称。

张艺谋导演的<<归来>> 不知道您认为怎样?

本帖最后由 xzchina 于 2015-8-3 08:14 编辑

[268 楼] yongfei [陈年泡菜]
15-8-2 22:19
xzchina 发表于 2015-8-2 21:08
你好, 前面有大侠说您是玩胶片的高手喔。
您能放一张对比图(数码与胶片)来说明胶片 NB的宽容度 吗?
他已经自谦说不是啥高手了。不过也建议你点“只看该作者”先看一下,看看图。

他是胶片派,但不一定也专精数码,所以你让对方上数码对比图未必合适啊。
[267 楼] FeiFeiCQ [资深泡菜]
15-8-2 21:44
yongfei 发表于 2015-08-01 15:18
七兄的那几张对比图,我至少已经温习好几遍了,一般就不用再贴了。忽然想起一个问题,左边的胶片色彩都偏成那样了,问题在底片本身还是在扫描设备?其...


摸过几次实在对810这种大jj与我这个二级残废身材不协调,最后就让胶片止步在45这个画幅,这是我经常拍的画幅其次就是69和612,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y兄,180细节肯定干过45,但观赏模式不同打个比方你说的ipad完全不能替代更大尺寸电视或imac或输出观看后背作品,同样扫描无法代替反转片的直观感受

本帖最后由 FeiFeiCQ 于 2015-8-2 21:45 编辑

[266 楼] 七棱镜 [资深泡菜]
15-8-2 21:38
谣言粉碎机:胶卷为什么还没死?http://01graphy.lofter.com/post/b7b3e_7cdde11
[265 楼] xzchina [泡菜]
15-8-2 21:08
muxu8988 发表于 2015-8-2 15:32
刚刚才注意到你的回复,这评价太让我汗颜了,真正的高手都潜着水看我笑话呢,我充其量就是中上水平。

感谢你的信任和支持。


muxu8988 你好, 前面有大侠说您是玩胶片的高手喔。

您能放一张对比图(数码与胶片)来说明胶片 NB的宽容度 吗?

如果您的图片有说服力。 我心服口服。

你连1张对比图都没有吗??????? 玩了那么多年了。

您是不是又要打“文字”转移话题了呢? 求图,大家都看着呢。


本帖最后由 xzchina 于 2015-8-2 21:18 编辑

[264 楼] 七棱镜 [资深泡菜]
15-8-2 21:02
muxu8988 发表于 2015-8-2 10:28
彩躁哪里来的?扫描仪给的还是底片上本来就有的?你搞得清吗?你看过胶片原底吗?

问你句,你摸过胶卷吗?你知道涂抹是啥意思吗?


那就等你也做一个对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