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 Claff发布的传感器宽容度测试里,44x33残副CMOS夺冠,D810紧随其后,CCD全部落马
16541
291
[173 楼] 七棱镜
[资深泡菜]
15-7-25 17:15
|
[172 楼] 光影如斯
[泡菜]
15-7-25 16:08
|
[171 楼] 粳米
[泡菜]
15-7-25 08:48
|
[170 楼] 七棱镜
[资深泡菜]
15-7-25 02:39
|
[169 楼] 七棱镜
[资深泡菜]
15-7-25 02:37
yongfei 发表于 2015-7-24 23:11 我觉得这是任何的爱好都有从中毒、狂热、发烧、到最后的退烧这么一个过程吧,实际上不论画幅与初始价位,电子产品的贬值基本上都是无法避免的,看看佳能5D今天的二手价,看看尼康D700今天的二手价。。1DX上市卖8万现在卖2.5万,P65+上市卖32万现在卖5万,贬值比例都差不多,但是越贵的贬值总额越大,只能说发烧应该量入为出,有什么级别的经济收入、能承受什么级别的贬值,就买什么级别的产品,买能承受的最贵的,卖肾买器材不可取。。很多人攻顶之后也就退烧了,实际上买了IQ280、32HR、90HRSW之后就安心用iPhone拍照的不少 ![]() yongfei 发表于 2015-7-25 02:20 老兄批评的是,如果真要在网络上混,那么确实我说话应该更圆滑老练些,别偏激狭隘 ![]() |
[168 楼] LeicaQ
[禁言中]
15-7-25 02:29
|
[167 楼] yongfei
[陈年泡菜]
15-7-25 02:20
我个人认为,楼主的技术流还是挺有意思的。在几个论坛上晃很多年了,国外中幅摄影论坛上大部分都是摄影师,nice有余,彬彬有礼的废话更是不少,但是电子等技术知识明显不足,比如那个后背输出是16比特的说法已经在江湖流传了好多年了。楼主利用挖掘RAW的原始文件等实证方法,考证与揭开了很多个技术迷雾(比如索尼7R的RAW格式压缩问题),使很多正知正解开始确立,至少让人觉醒,开始问为什么。
不过,有时候也觉得楼主有点居高临下,特别是有时候分析问题只强调一点(比如宽容度),言必称大法,和那个粉苹果的颤抖哥有一拼。但是大家都知道颤抖哥有幽默调侃的成份在里面。若是能学一些颤抖哥的幽默,或增加一点自身的“宽容度“,则善莫大焉。 |
[166 楼] 七棱镜
[资深泡菜]
15-7-25 01:58
|
[165 楼] 粳米
[泡菜]
15-7-25 00:51
七棱镜 发表于 2015-7-24 19:13 就你这些匠气十足 毫无摄影人才华灵气的照片 只能给网站做个评测啥的 还老爱哗众取宠 和真正的摄影有啥关系 就像拿着计算器画画 你根本还没懂摄影的根本 |
[164 楼] 七棱镜
[资深泡菜]
15-7-24 23:54
|
[163 楼] 往事作马
[泡菜]
15-7-24 23:34
|
[162 楼] yongfei
[陈年泡菜]
15-7-24 23:11
现在的情况是,中幅数码的用户,中幅单反厂家,传感器生产方,都是各怀心思,所以结果就是一盘很大的牙膏棋。看网上的帖子,A7RII还没有出货呢,很多人已经决定投入其中,并以此静观中幅数码的发展。而最早投入中幅数码阵营的这批摄影师,因后背升级和换门等,被剪了好几次羊毛了,估计人均总投入已经十万美元以上,早已学精了。预想以后中幅数码的市场形势更不容乐观。
纯粹YY的话,不妨到下面这个帖子去填个市场调研。这个贴主是位年轻的发烧友,感觉还挺有钱的。最近拉了一个团队,说是要打造一款发烧友喜闻乐见的后背,不知是众筹还是风投。我去呐喊了一下哈苏6X6全幅CMOS,理由是现在都数码时代了,拿相机在三脚架上转90度来拍摄很无脑,用方画幅后期剪裁即可;二是V口6X6全幅,Alpa,Cambo, Arca等技术相机上也可以使用,所以其用途并不仅限于哈苏V一款相机。 http://www.squarecameras.com |
[161 楼] 七棱镜
[资深泡菜]
15-7-24 19:13
pidem 发表于 2015-7-24 18:58 有什么用什么,C坛现在已经从像素无用论发展为宽容度无用论了。觉得画幅重要那么就买大画幅,大画幅的数码传感器已经有了,胶片也有8x10和12x20这样的,满足画幅控。 如果在今天所使用的器材的性能只和前人所使用器材的性能一样,那么基本只能活在前大师的阴影下,相反的如果拥有今天的顶级性能,那么就有资格去尝试挑战前大师因为器材局限性而拍不到的题材。 参考我的文章:风光摄影:挑战太阳的逆态度,追求大光比极限数毛画质 http://voidshatter.lofter.com/post/25a211_4012fc2 |
[160 楼] pidem
[资深泡菜]
15-7-24 18:58
|
[159 楼] 七棱镜
[资深泡菜]
15-7-24 17:19
|
[158 楼] 七棱镜
[资深泡菜]
15-7-24 17:15
|
[157 楼] 七棱镜
[资深泡菜]
15-7-24 17:13
|
[156 楼] 七棱镜
[资深泡菜]
15-7-24 17:12
|
[155 楼] 七棱镜
[资深泡菜]
15-7-24 17:10
|
[154 楼] FeiFeiCQ
[资深泡菜]
15-7-24 16:55
laopai 发表于 2015-07-24 05:03 很多人都会认为自己的固执就是小众高big,觉得才能与众不同大师风范,为个自己的喜好争得个面红耳赤也是醉了! 本帖由 iPhone7,1 客户端发布 |
[153 楼] z37418
[陈年泡菜]
15-7-24 13:55
|
[152 楼] ILCE9X
[禁言中]
15-7-24 13:40
|
[151 楼] 80末班车
[泡菜]
15-7-24 13:34
我相信技术在迅速进步,CCD毕竟被广大厂商淘汰了,不知道还有在继续研发CCD相机企业没。
手握***机器,静候**牌全副CCD的想法可以省省了,估计不会有这一天 |
[150 楼] laopai
[资深泡菜]
15-7-24 13:24
pidem 发表于 2015-7-24 13:19 更大画幅也就是48×36mm。哈苏2009年之后就没有出过成像圈更大的镜头,宾得貌似从最新的28-45mm变焦开始,也不再提645“全画幅”了。而指望飞思,那个“全幅”产量不可能用上CMOS的。 俺预计CMOS中幅传感器之后大概就两档:44×33和48×36。事实上,柯达的CCD传感器过去每一代基本上就是这么两档。 本帖最后由 laopai 于 2015-7-24 13:26 编辑 |
[149 楼] pidem
[资深泡菜]
15-7-24 13:19
CMOS取代CCD是大势所趋这一点都不用怀疑,问题是对很多人来说更大画幅的CCD是可以满足需要的而在这时去置换成更小画幅(44x33)的cmos是否明智?估计最多1-2年更大画幅的cmos就会出现而44X33画幅的cmos生命周期会很短暂
|
[148 楼] laopai
[资深泡菜]
15-7-24 13:15
|
[147 楼] z37418
[陈年泡菜]
15-7-24 13:14
|
[146 楼] z37418
[陈年泡菜]
15-7-24 13:11
laopai 发表于 2015-7-24 13:03 |
[145 楼] laopai
[资深泡菜]
15-7-24 13:07
|
[144 楼] laopai
[资深泡菜]
15-7-24 13:03
z37418 发表于 2015-7-24 12:55 Perception is not always right。 无忌上有许多CCD vs CMOS盲测的帖子。国外也有许多。俺还没有见过一个盲测帖子里,有人能区分cmos或者ccd拍的呢。 介绍篇文章,一共三部分。有个摄影师用同样镜头分别装在M240和M9上拍摄,然后把片子放到网上让大家猜。结果如何呢?要不您也去试试? THE GREAT DEBATE: CCD VS. CMOS 盲测真是个好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