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暗房的小屋:黑白银盐照片的制作,(续)(续)
53318 2500
[700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7-1-10 08:23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7-1-10 01:40
一般带抑制剂的药,低密度不大可能很高的。相反可能略有不足。
即便低密度高了些。纸药高密度冲到位,房便宜高密度为主,适当提升反差号数。暗部会呀下去的。
老普就会这一手哈。他那个底片就你说的这样。


你那师爷比俺更会玩儿,几盆不同反差的纸显药伺候着,几种纸伺候着,几个徒弟伺候着,俺哪里能比呀。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技术可以积累,修为就看个人的造化了,俺属于一根筋的,没多大艺术底气。
[699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7-1-10 08:17
定焦迷 发表于 2017-1-9 23:01

那测试时可就麻烦了,第一步按照既定显影时间测试完ISO后,再测试高密度时,本来原来正常的一区或者三区也随着显影时间的变化也跟着改变了,就是两头都没有个定量,高光密度对了,暗部跑了,等把暗部整准了,高光又变了,实际情况是不是像我说的这样?如果是,就不难理解为啥好多人不喜欢用区域曝光法了


别以为做了感光测定和曝光测定就万事大吉了,在现场的情况是千变万化滴,就不能死教条的几区几区啦,

区域曝光系统的总结者,在拍《月升》时,就考虑到反差很大,用D--23加水浴,就是确定了暗部的密度,再去控制高光的密度,其实他在现场没那个功夫区区的啦,主要测了个月亮的亮度,加了滤镜就开干了,着急忙慌的上第2张片子光线就不对了,底片影调还不适合2号放大纸,那你说他这个区域咋地,
当然会有人说,他是大师,技术水平高,参数都熟记着呐,

你说的等把暗部整准了,高光又变了,这个高光你就不会控制了吗,开绿灯呀,看着高光合适就踩刹车呗,婶他师爷就那么干滴,
[698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7-1-10 01:40
定焦迷 发表于 2017-1-9 23:01
润普 发表于 2017-1-9 21:01
世事没有绝对,各种显影剂的特性也影响影调,要结合着来用,不能教条地看待,

那测试时可就麻烦了,第一步按照既定显影时间测试完ISO后,再测试高密度时,本来原来正常的一区或者三区也随着显影时间的变化也跟着改变了,就是两头都没有个定量,高光密度对了,暗部跑了,等把暗部整准了,高光又变了,实际情况是不是像我说的这样?如果是,就不难理解为啥好多人不喜欢用区域曝光法了
一般带抑制剂的药,低密度不大可能很高的。相反可能略有不足。
即便低密度高了些。纸药高密度冲到位,房便宜高密度为主,适当提升反差号数。暗部会呀下去的。
老普就会这一手哈。他那个底片就你说的这样。
[697 楼] 定焦迷 [泡菜]
17-1-9 23:01
润普 发表于 2017-1-9 21:01
世事没有绝对,各种显影剂的特性也影响影调,要结合着来用,不能教条地看待,

那测试时可就麻烦了,第一步按照既定显影时间测试完ISO后,再测试高密度时,本来原来正常的一区或者三区也随着显影时间的变化也跟着改变了,就是两头都没有个定量,高光密度对了,暗部跑了,等把暗部整准了,高光又变了,实际情况是不是像我说的这样?如果是,就不难理解为啥好多人不喜欢用区域曝光法了
[696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7-1-9 21:01
定焦迷 发表于 2017-1-9 19:49
就是说显影时间不光控制高光也控制暗部了,那么曝光决定暗部,显影决定高光说法也不是绝对的


世事没有绝对,各种显影剂的特性也影响影调,要结合着来用,不能教条地看待,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7-1-9 20:44
大纹没事,小珠面影响分辨力。


那个艺术纸的表面,也影响了分辨率,不完全是纸浆,还有棉纤维混在其中,在水里软得像面条儿,干了还挺实,
[695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7-1-9 20:44
润普 发表于 2017-1-9 16:52
那艺术纸的效果还是以影调为主滴,前几年还有一道工艺----压纹,大小帆布纹,RC纸都能整出效果来,伊尔福还有一种暖调纸,影调也很棒滴说,有上光的纸和珠面纸,你不是嫌纸面粗了,影响分辨率吗,
大纹没事,小珠面影响分辨力。
[694 楼] 定焦迷 [泡菜]
17-1-9 19:49
润普 发表于 2017-1-9 19:35
当然是有差别啦,不然为啥抠嗤正确的感光度和曝光,以及正常的显影时间呀,改变显影时间就是影调的反差,


就是说显影时间不光控制高光也控制暗部了,那么曝光决定暗部,显影决定高光说法也不是绝对的
[693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7-1-9 19:35
定焦迷 发表于 2017-1-9 19:12
但是密度还是有差别,即使超过三分钟,我没有低于六分半的


当然是有差别啦,不然为啥抠嗤正确的感光度和曝光,以及正常的显影时间呀,改变显影时间就是影调的反差,
[692 楼] 定焦迷 [泡菜]
17-1-9 19:12
润普 发表于 2017-1-9 18:49
你的药属中性,一般是6--8分钟的显影时间,3分钟暗部密度基本形成了,


但是密度还是有差别,即使超过三分钟,我没有低于六分半的
[691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7-1-9 18:49
定焦迷 发表于 2017-1-9 17:22
我以为显影前三分钟一区密度就已经显影完成了呢……

我用的HP5,D76,110,雷电露


你的药属中性,一般是6--8分钟的显影时间,3分钟暗部密度基本形成了,
[690 楼] 定焦迷 [泡菜]
17-1-9 17:24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7-1-9 16:08
这个正常啊。一些卷或药,延长时间暗部是增加密度的。延长那个先应该用110,那个抑制剂大,提升高密度差明显。而不是D76兑水。d76公版没抑制剂。整体容易冲出灰雾。叶片,亚当思也不用D76嘛。
干嘛要延长时间?高密度不够?场景反差小-----冲洗密度差小?
碰到这类事不拍行不?
人家都纠结7,8区的高光线性。
你纠结1,2区的密度。
怎么说呢。俺很晕圈。
你是个看暗调片的主哈。


老师,我没延长显影时间
[689 楼] 定焦迷 [泡菜]
17-1-9 17:22
润普 发表于 2017-1-9 17:05
正常曝光,减少显影,整个底片的密度都要降低,就别说暗部了,
过曝,减少显影,因为过曝,整个密度都有提升,从而压缩了影调(反差),

作为显影剂,20--24度的活性较强,再高颗粒加大,低了活性不足,在开始显影的前一半时间,高光和暗部都在做化学反应,时间继续,暗部的乳剂光化学反应不足,活力衰竭,而高光部分乳剂还在显影,直到显影结束,根据这个特性,就有了压缩和扩展影调的空间,这里说的是传统乳剂,以3x最为明显。

我以为显影前三分钟一区密度就已经显影完成了呢……

我用的HP5,D76,110,雷电露
本帖最后由 定焦迷 于 2017-1-9 17:28 编辑

[688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7-1-9 17:05
定焦迷 发表于 2017-1-9 11:55
我没有分部,就是按照4区包围曝光出大约二十张左右底片,在肉眼所见的标准二十度下,不同显影,包括之前自己既定的冲洗流程,也包括减少显影时间的压缩。然后我的问题就是,减少显影时间后暗部密度也减小,是不是正常,还是我的操作错误,我自己还没搞懂的情况下我哪敢随意胡言,所以也不是金口玉言哈哈哈,所以请老师们不吝赐教

老师们总在提醒我操作过程中的各种流程和规范问题,我想是不是就像我之前认为那样,曝光决定暗部,显影决定高光还是正确的,之所以密度不够还是我自身的第X部操作不对造成的?
PS:(问题:同样按一区曝光得出的底片,不同显影底片密度也不同,对么?)


正常曝光,减少显影,整个底片的密度都要降低,就别说暗部了,
过曝,减少显影,因为过曝,整个密度都有提升,从而压缩了影调(反差),

作为显影剂,20--24度的活性较强,再高颗粒加大,低了活性不足,在开始显影的前一半时间,高光和暗部都在做化学反应,时间继续,暗部的乳剂光化学反应不足,活力衰竭,而高光部分乳剂还在显影,直到显影结束,根据这个特性,就有了压缩和扩展影调的空间,这里说的是传统乳剂,以3x最为明显。 本帖最后由 润普 于 2017-1-9 17:07 编辑

[687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7-1-9 16:52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7-1-9 16:02
俺说东,呢肯定说西。没得聊了就乱板杠。那个绿灯类的笑话咱就别重演了吧,两层楼围着这个板杠,说俺误导,没得说了啊。纯心理问题。斗咳嗽可以,原则问题要认真。大家都看着呢。
俺几次提起新话题,躲开这个。
俺脸皮薄
抬头看看呢顶楼那张片子。凹凸感毕现。


那艺术纸的效果还是以影调为主滴,前几年还有一道工艺----压纹,大小帆布纹,RC纸都能整出效果来,伊尔福还有一种暖调纸,影调也很棒滴说,有上光的纸和珠面纸,你不是嫌纸面粗了,影响分辨率吗,
[686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7-1-9 16:08
定焦迷 发表于 2017-1-9 11:55
我没有分部,就是按照4区包围曝光出大约二十张左右底片,在肉眼所见的标准二十度下,不同显影,包括之前自己既定的冲洗流程,也包括减少显影时间的压缩。然后我的问题就是,减少显影时间后暗部密度也减小,是不是正常,还是我的操作错误,我自己还没搞懂的情况下我哪敢随意胡言,所以也不是金口玉言哈哈哈,所以请老师们不吝赐教

老师们总在提醒我操作过程中的各种流程和规范问题,我想是不是就像我之前认为那样,曝光决定暗部,显影决定高光还是正确的,之所以密度不够还是我自身的第X部操作不对造成的?

PS:(问题:同样按一区曝光得出的底片,不同显影底片密度也不同,对么?)
这个正常啊。一些卷或药,延长时间暗部是增加密度的。延长那个先应该用110,那个抑制剂大,提升高密度差明显。而不是D76兑水。d76公版没抑制剂。整体容易冲出灰雾。叶片,亚当思也不用D76嘛。
干嘛要延长时间?高密度不够?场景反差小-----冲洗密度差小?
碰到这类事不拍行不?
人家都纠结7,8区的高光线性。
你纠结1,2区的密度。
怎么说呢。俺很晕圈。
你是个看暗调片的主哈。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7-1-9 16:14 编辑

[685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7-1-9 16:02
润普 发表于 2017-1-8 20:49
没凹凸纹理,还能叫艺术纸嘛?有这纹理就艺术呀,那麻袋早就脱销了,比帆布还艺术涅,
俺说东,呢肯定说西。没得聊了就乱板杠。那个绿灯类的笑话咱就别重演了吧,两层楼围着这个板杠,说俺误导,没得说了啊。纯心理问题。斗咳嗽可以,原则问题要认真。大家都看着呢。
俺几次提起新话题,躲开这个。
俺脸皮薄
抬头看看呢顶楼那张片子。凹凸感毕现。
[684 楼] 定焦迷 [泡菜]
17-1-9 11:55
润普 发表于 2017-1-6 23:55
没有光楔和密度仪,看起来无法做感光测定,但不是说不能玩儿照相,
直接走第二步也是可以滴,也就是做包围曝光(拍9张同样画面和光线条件的不同曝光量的底片),一般大家会选女孩托着多级灰板的顺侧光画面,
显影也做正常,加1,减1的冲洗,选其中一个层次丰富的底片,上放大机用2号滤片做一张影调丰富的照片,这张底片便是感光度的确定和显影时间的确定,这个步骤在我们初学照相时就该接触过,


eaest 发表于 2017-1-6 20:34
你跳过了第一步,直接上了第二步。
第一步应该是拍些片子,然后正常冲洗,获得你自己认为的正常的显影方式,包括温度,时间,搅动。这个要先完成,然后再第二步。


我没有分部,就是按照4区包围曝光出大约二十张左右底片,在肉眼所见的标准二十度下,不同显影,包括之前自己既定的冲洗流程,也包括减少显影时间的压缩。然后我的问题就是,减少显影时间后暗部密度也减小,是不是正常,还是我的操作错误,我自己还没搞懂的情况下我哪敢随意胡言,所以也不是金口玉言哈哈哈,所以请老师们不吝赐教

老师们总在提醒我操作过程中的各种流程和规范问题,我想是不是就像我之前认为那样,曝光决定暗部,显影决定高光还是正确的,之所以密度不够还是我自身的第X部操作不对造成的?

PS:(问题:同样按一区曝光得出的底片,不同显影底片密度也不同,对么?)
本帖最后由 定焦迷 于 2017-1-9 12:01 编辑

[683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7-1-9 11:20
暗房归来 发表于 2017-1-9 10:24
可能rc是塑料,单独的塑料不容易生霉,但是塑料袋里的东西比敞开的东西更容易出事.

俺对rc的耐久也印象一般.有坏的,可纸的还没有.


纸基纸除非定影不足,水洗不够,还有就是纸质不好,一般变质的很少,老相册里的照片起码30年了,还是很耐看,

VIRS 发表于 2017-1-9 10:26
润普兄的片子都是底片翻拍的?如果是纸片各部细节不会这么多展现吧?兄的片子从高光到暗部全不拉下,难道是D23的功效
俺这地儿每天都是阴沉着,一年就夏天热的没法外拍的时候净出太阳
另,天子脚下这也脏乱差啊


正在做胡同外观的维护,搭着脚手架,这是顺光加了黄镜,看着透亮,大晴天儿的用的是FP4的底片,啥10区都不怕哈,也有D-23的功效,要是用T--Max的显影液,反差还会大些,
帝都也有阴天和雾霾,只要稍微有些光影,使用T--Max类型的底片,再用原厂药液冲洗,还是可以拉开影调的,如果用福马或Adox拍摄,D-76冲洗也能拉开些,

网上看的东西,也就只能在网上看哈,打印出来不定啥娘娘样儿涅,底片进放大机还是可以出这些细节滴,就看你手艺如何了, 本帖最后由 润普 于 2017-1-9 11:23 编辑

[682 楼] VIRS [泡菜]
17-1-9 10:26
润普 发表于 2017-1-9 09:56
RC纸的定影和水洗不需要很长时间,应该不是这个问题,当然同时期的RC照片,放在纸袋里保存,还是不错的,

前门外小力胡同,


润普兄的片子都是底片翻拍的?如果是纸片各部细节不会这么多展现吧?兄的片子从高光到暗部全不拉下,难道是D23的功效
俺这地儿每天都是阴沉着,一年就夏天热的没法外拍的时候净出太阳
另,天子脚下这也脏乱差啊  
[681 楼] 暗房归来 [注销用户]
17-1-9 10:24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680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7-1-9 09:56
VIRS 发表于 2017-1-9 09:17
润普兄,会不会是定影或者水洗的问题?俺也脚得虽然RC纸不能保存百年,但也不至于10年就抗不住了把


RC纸的定影和水洗不需要很长时间,应该不是这个问题,当然同时期的RC照片,放在纸袋里保存,还是不错的,

前门外小力胡同,
[679 楼] VIRS [泡菜]
17-1-9 09:17
润普 发表于 2017-1-9 08:32
装在镜框里,阴凉处摆放,到还可以坚持10年,RC的黑白不完全是银盐,还有染料的成分,俺的10年前做的RC照片,浅灰部分呈现浅紫色变化,


润普兄,会不会是定影或者水洗的问题?俺也脚得虽然RC纸不能保存百年,但也不至于10年就抗不住了把
[678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7-1-9 08:32
photoman 发表于 2017-1-9 01:19
10年就变质?哪那么夸张。20年前放的彩色照片还未见明显变质呢,何况银盐的黑白。

表说彩照就不是RC材质了,彩照更是。当然,您要见天儿拿出去晒太阳去潮气的另说。


装在镜框里,阴凉处摆放,到还可以坚持10年,RC的黑白不完全是银盐,还有染料的成分,俺的10年前做的RC照片,浅灰部分呈现浅紫色变化,
[677 楼] photoman [资深泡菜]
17-1-9 01:19
润普 发表于 2017-1-8 08:42
FB纸坚膜是考虑哪方面,装裱时怕划伤,还是日久有害气体侵蚀,RC纸10年就有变质,


10年就变质?哪那么夸张。20年前放的彩色照片还未见明显变质呢,何况银盐的黑白。

表说彩照就不是RC材质了,彩照更是。当然,您要见天儿拿出去晒太阳去潮气的另说。
[676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7-1-8 20:49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7-1-8 19:05
这不是有人要热水洗相纸嘛,想卤鸡洗出凹凸。、
设想一下,如果12F艺术纸是非常平面光亮的的。没凹凸纹理,还能叫艺术纸嘛?


没凹凸纹理,还能叫艺术纸嘛?有这纹理就艺术呀,那麻袋早就脱销了,比帆布还艺术涅,
[675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7-1-8 19:09
VIRS 发表于 2017-1-8 08:18
4shen兄的意思是说FB纸定影还是需要坚膜?
定影的时候坚膜,不如最后单独坚膜好。
[674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7-1-8 19:05
暗房归来 发表于 2017-1-8 12:18
俺没发现结合的不好,倒是真有些胶片需要坚膜,比如乐凯航空片.

相纸还是fb好太多.

最多相纸边要脱落一点乳剂碎屑。rc比fb方便些,宝丽来也方便.
这不是有人要热水洗相纸嘛,想卤鸡洗出凹凸。、
设想一下,如果12F艺术纸是非常平面光亮的的。没凹凸纹理,还能叫艺术纸嘛?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7-1-8 19:07 编辑

[673 楼] 暗房归来 [注销用户]
17-1-8 12:18
用户已注销,历史内容不予显示
[672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7-1-8 11:37
定影后单独坚膜一次的好。
俺这个懒人,就用C41稳定剂代替了哈。
[671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7-1-8 11:26
润普 发表于 2017-1-8 08:42
FB纸坚膜是考虑哪方面,装裱时怕划伤,还是日久有害气体侵蚀,RC纸10年就有变质,
其实硫酸钡层和卤胶结合的不是很好。边角泡水时间长了脱落哈。这FB纸水涨水缩特别的大。膜结实点好。
RC纸,卤鸡和朔料层粘合的还行。
呢把两种纸都 折边试试,能看出区别。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7-1-8 11:28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