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7-1-8 11:22
VIRS 发表于 2017-1-8 08:18  4shen兄的意思是说FB纸定影还是需要坚膜? FB调色效果好。 很多用家调色前预坚膜一次。当然,福尔马林是坚模效果比较好的了。
|
[669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7-1-8 08:42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7-1-8 02:34  有一层亚克力装裱玻璃挡着。有必要上光嘛?整平装框即可了。 FB纸应该考虑坚膜。RC可以不考虑 FB纸坚膜是考虑哪方面,装裱时怕划伤,还是日久有害气体侵蚀,RC纸10年就有变质,
|
[668 楼] VIRS
[泡菜]
17-1-8 08:18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7-1-8 02:34  有一层亚克力装裱玻璃挡着。有必要上光嘛?整平装框即可了。 FB纸应该考虑坚膜。RC可以不考虑 4shen兄的意思是说FB纸定影还是需要坚膜?
|
[667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7-1-8 02:34
photoman 发表于 2017-1-8 01:43  都是RC纸,都是干燥以后。
不高兴用FB纸,虽说吹得各种牛逼,干燥上光之类的事情够让人烦的。 有一层亚克力装裱玻璃挡着。有必要上光嘛?整平装框即可了。 FB纸应该考虑坚膜。RC可以不考虑
|
[666 楼] photoman
[资深泡菜]
17-1-8 01:43
润普 发表于 2017-1-7 09:50  你没有标注是纸基纸还是涂塑纸,湿着看跟晾干了又不一样, 都是RC纸,都是干燥以后。 不高兴用FB纸,虽说吹得各种牛逼,干燥上光之类的事情够让人烦的。
|
[665 楼] VIRS
[泡菜]
17-1-7 17:19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7-1-7 16:41  洋片基本都没问题。 刚配了一升F5,钾钒还是加了一半(7.5g).对了,是不是照片定影用的F5可以完全不用钾钒?
|
[664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7-1-7 16:43
暗房归来 发表于 2017-1-7 11:26  你说配f5?
不好用,配了也感觉不爽.我估计这辈子不会碰f5 多少年都是F7, F9.不带钾钒的。
|
[663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7-1-7 16:41
VIRS 发表于 2017-1-7 13:26  4shen兄: 如果钾钒不用配F5定影液,页片底片也不再坚膜的话会有问题不? 洋片基本都没问题。 国片上海也没问题。 国片乐凯,坚模也拦不住沙眼的。制造的时候就有。 越现代的卤鸡坚模特性越好。 当然,如果你会配明胶水溶液的话,有单独挂纯明教一说。 还有速干之说。 最重要一点,膜不能用手碰。尤其是半湿的。 吊架最好。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7-1-7 17:00 编辑
|
[662 楼] VIRS
[泡菜]
17-1-7 13:26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7-1-7 11:22  人家陪定影液也是钾钒都减半的说,俺是一般地都不用。 4shen兄: 如果钾钒不用配F5定影液,页片底片也不再坚膜的话会有问题不?
|
[661 楼] 暗房归来
[注销用户]
17-1-7 11:26
|
[660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7-1-7 11:22
暗房归来 发表于 2017-1-7 10:20  所以f5能用吗? 我觉得就是出这些奇怪的毛病. f5的效能真让人担心.一个温度稍微低点就要10分钟以上.这不是定影了。
自从不用f5我真没遇见这些问题.
类似问题就是在以前用f5自配定影的时候出现的. 人家陪定影液也是钾钒都减半的说,俺是一般地都不用。
|
[659 楼] 暗房归来
[注销用户]
17-1-7 11:20
|
[658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7-1-7 11:16
小宇宙忽然灵光乍现,复印机是不是碳转印的方式,那次在大画幅聚会看到的碳转印片子,感觉过了三道复印机似的,在吾乐空间看的是复印了一道。
|
[657 楼] 暗房归来
[注销用户]
17-1-7 10:22
|
[656 楼] 暗房归来
[注销用户]
17-1-7 10:20
|
[655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7-1-7 09:50
photoman 发表于 2017-1-7 05:07  没有任何讲究,同样的号数,同样的冲洗条件,但出来就是有差别。 纸的白调子就不同。 你没有标注是纸基纸还是涂塑纸,湿着看跟晾干了又不一样,
|
[654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7-1-7 09:45
VIRS 发表于 2017-1-7 08:28  在反射面上从最深到最浅能展现出10EV的亮度么? 或者你说的10级不是10档光圈?
如果一次能拍出10档光圈的亮度级别那测试胶片就省力又省钱啊. 几何级别的7级就是1:128,但物体的反光率最高是100%(聚光反射不算),黑到0.7%或再低,肉眼就分辨不出了,胶片能按比例记录这个跨度就很不错了,所以10级灰板也是有极限的, 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没花出去的钱要是怕捂发霉,就买些好的底片,专心拍片子,别整天心花花,
|
[653 楼] VIRS
[泡菜]
17-1-7 08:30
eaest 发表于 2017-1-6 14:53  是温度过低,但不是水洗的温度太低,是定影的温度低了。 下次把定影温度提高些试试看
|
[652 楼] VIRS
[泡菜]
17-1-7 08:28
润普 发表于 2017-1-6 13:31  俺的意思是要拍多级灰板,柯达的有10级,2行在一块板上,拍摄为同一个画面, 在反射面上从最深到最浅能展现出10EV的亮度么? 或者你说的10级不是10档光圈? 如果一次能拍出10档光圈的亮度级别那测试胶片就省力又省钱啊.
|
[651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7-1-7 07:51
photoman 发表于 2017-1-7 05:07  没有任何讲究,同样的号数,同样的冲洗条件,但出来就是有差别。 纸的白调子就不同。 俺停显完了先不定影,晾着,时间长了纸边会变色的。或者老一定当停显液,不马上洗完了二定,晾时间长了也有稀奇古怪的色泽。调色都不见得有这路效果啊。也算个暗房副产品。。。 你要是有好的显微镜,可以研究一下胶片,相知的切片。看看银颗粒的纵向,横向分布哈。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7-1-7 07:58 编辑
|
[650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7-1-7 07:36
暗房归来 发表于 2017-1-7 04:37  色罩不是靠定影里主剂变化掉的,而是那些定影里的碱,比如无水亚硫酸钠.靠定影泡的效果不如水冲.
偏碱性的水明显好冲些,可以证明碱是有用的,另外一个水前浴也可以冲掉不少色罩. 难以洗掉色罩的胶片都有个特点,明胶层较硬,抗划痕能力非常强.所以也可以得出个结论水温多冲掉色罩用途极大,温度高明胶的变软.
定影定掉色罩的时间是极其不经济不核算的费时费力.我不用f5定影液,我嫌慢.我一般用伊尔夫的快速定影,大约胶片2分钟一定会定透,很多胶片大约1分钟几十秒就够了。相纸也是2-5分钟.足够充分了 .
我个人觉得没有必要用碱水泡,水冲足够. 那是中间防光晕层,跟后背的那层还是两码事。 碱水,碳酸盐不可取,容易膨胀卤鸡出沙眼。碳酸根也容易和水中杂志结合成碳酸盐挂在卤鸡上。有的纸药里面还有磷酸盐当碱,呈絮状污染更麻烦。碰到这些还要用弱酸再洗一次。 亚当斯水洗助剂就一柯达尔克。没别的。 有中间那层粉红的,后背再挂一层别的而颜色的。都是高级底片,本身建膜就做的很好的。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7-1-7 08:02 编辑
|
[649 楼] photoman
[资深泡菜]
17-1-7 05:28
雨刮器 发表于 2017-1-6 10:42  不要用F5!F5中的坚膜成分如铝钾钒就是净水剂,容易与水中的杂质形成胶状物,负着在胶片上形成串状的灰色颗粒。 当年没有扫描仪与电分机,12寸照片就算是很大的了,根本发现不了这些问题。 现在电脑普及了,配方中的很多问题都要暴露出来。 我的办法是在F5中只取大苏打和硫氧、醋酸,等定影完成后,再用甲醛坚膜,这样的片子非常干净。 倒是想跟您老讨教一下照片上光的事儿,我还有两盒公元光面纸没用完,但上光这事儿把我整伤了。 没有专门上光机,以前用玻璃弄, 虽然偶见气泡,但还能凑合,但是最大的问题是经常粘住玻璃揭不下来。后来弄了两块镜面不锈钢,这下倒是不会粘住照片了,但是上光效果比玻璃板还差,随便怎么赶气泡,橡胶辊子再怎么用力都不行,弄出来的照片一张张麻子样的,丑得要死。 请教老师有啥好的经验可以分享?谢谢!
|
[648 楼] photoman
[资深泡菜]
17-1-7 05:07
润普 发表于 2017-1-5 21:04  嫌俺这儿脏乱差是吧,那就赶紧清理一下,整理干净,迎接各路影友, 你这两张不同表面的相纸,处理的影调也不相同,有什么讲究吗, 没有任何讲究,同样的号数,同样的冲洗条件,但出来就是有差别。 纸的白调子就不同。
|
[647 楼] 暗房归来
[注销用户]
17-1-7 04:37
|
[646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7-1-7 01:25
软散光机,能放密度差更大一两级的底片。不是好事嘛  省得在底片上去费尽心机玩压缩了。啥ADOX。干板等等密度差大的,照放不误哈。  都说俺贴片的反差就不小--不灰,调子还长些。有人还怀疑俺底片处理成这样放的出来嘛。真放的出来。。。。 TMAX冲厚了也不怵头嘛。 其实就放120底片来说。俺的机器也没觉得比120斜桥反差差哪里去。当然,把标准艾丽色透明灰卡放纸上,是比聚光的能多放两格。。。 俺45一机5个板夹子。135.66.67.69.45,经常放全套的。反差都看得过去。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7-1-7 01:38 编辑
|
[645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7-1-7 00:28
润普 发表于 2017-1-7 00:24  这片是大晴天,中午逆光,从现在的光感看,反差比较大,片子还是能做出来滴,基本控制在10区之内,哈,
这次从追击法测定显影时间,发展到有关区域曝光法的使用,对大家胡搅蛮缠的能力是个大考验,其实俺只想说一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融会贯通,各显其能,
即便你拿到了一张中灰区域是0.7密度的层次丰富的底片,不同光源投射方式的放大机,所用的滤片也会有很大差别,俺的聚光机器用2号滤片,到了唐山于兄的迪维亚聚光机器上就得1号,可进了 4shen 的散光幸福机器,3号都软,这个音传可以作证,
所以说10区法是整个出片系统的事儿,不只是按快门的那一瞬间,3张同样牌号篇幅的底片,同样的曝光量,3个人各自制作后期,结果会大不一样,要说的只是:适合自己的系统,才是好系统, 这样说来,俺的纸药软了?但是黑度都够啊。 追击法本身就是个大概界定半显影密度的近似流程。卷片用用尚可,叶片就呵呵了。厂家都不推荐这个的。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7-1-7 00:33 编辑
|
[644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7-1-7 00:24
shenshenshen 发表于 2017-1-7 00:00  含氯离子的水,可能再卤化银盐。水洗,就柯达尔克一招最稳妥。 再说,纯氯化钠算高纯药品,价格不等同于食盐。含杂质也是两码事。 这张片回头看看放大的效果。 体现你大密度差的驾驭能力。 这片是大晴天,中午逆光,从现在的光感看,反差比较大,片子还是能做出来滴,基本控制在10区之内,哈, 这次从追击法测定显影时间,发展到有关区域曝光法的使用,对大家胡搅蛮缠的能力是个大考验,其实俺只想说一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融会贯通,各显其能, 即便你拿到了一张中灰区域是0.7密度的层次丰富的底片,不同光源投射方式的放大机,所用的滤片也会有很大差别,俺的聚光机器用2号滤片,到了唐山于兄的迪维亚聚光机器上就得1号,可进了 4shen 的散光幸福机器,3号都软,这个音传可以作证, 所以说10区法是整个出片系统的事儿,不只是按快门的那一瞬间,3张同样牌号篇幅的底片,同样的曝光量,3个人各自制作后期,结果会大不一样,要说的只是:适合自己的系统,才是好系统,
|
[643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7-1-7 00:01
eaest 发表于 2017-1-6 20:17  用了,无水亚硫酸钠溶液,是标准流程的一部分,结果还是带非常少的品红。 其实定影液的温度也不低了,估计也有个十五度,但是就是差不得这几度。 水洗还用了养鱼的潜水泵,温度有二十五度,半个小时左右,捞出来一比较,没任何变化。 在调整药液温度时,为啥不把定影液一起放进去涅,不重视定影的品质及药温,以为可以补救,恶果自食呀,
|
[642 楼] shenshenshen
[禁言中]
17-1-7 00:00
润普 发表于 2017-1-6 18:42  中国有句俗话:偏方治大病,各庄的地道确实不一般,
前门外博兴胡同, 含氯离子的水,可能再卤化银盐。水洗,就柯达尔克一招最稳妥。是柯达教导亚当斯的。亚当思可以显影药 和显影手法耍花招,这一点上很老实。( 自造柯达尔克是两克硼砂加一克氢氧化钠的比率,自造药注意过滤) 再说,纯氯化钠算高纯药品,价格不等同于食盐。含杂质也是两码事。 这张片回头看看放大的效果。 体现你大密度差的驾驭能力。 实话说。D23于传统卤鸡大光比高光不线性,没东西的。亚当斯和塞克斯顿的区别就是在这里。俺花了三天时间揣摩出来的。让你少用高硫养软药,就是因为如此。这东西没绿灯根部就拦不住大肩膀的。肩膀了,就没漂亮高光了。你习惯多曝光。进肩膀的可能是比俺大很多很多。 柯达为啥让亚当斯主讲3X加110,而不是3X加D76呢。动脑子想想吧。 本帖最后由 shenshenshen 于 2017-1-7 00:19 编辑
|
[641 楼] 润普
[资深泡菜]
17-1-6 23:55
eaest 发表于 2017-1-6 20:29  明白。看来用光楔是不可能,曝光不知道怎么完成,测密度也必须要上密度仪,不然面积太小,底片上放大机后,不够入射测光表的探头大。
135的光圈收缩确实也是有点问题的,不过没有办法了,即使用同一个光圈,它本身的误差还是在那里。先闭着眼睛攒些片子,上了放大机之后,再看整体效果如何。 eaest 发表于 2017-1-6 20:34  你跳过了第一步,直接上了第二步。 第一步应该是拍些片子,然后正常冲洗,获得你自己认为的正常的显影方式,包括温度,时间,搅动。这个要先完成,然后再第二步。 没有光楔和密度仪,看起来无法做感光测定,但不是说不能玩儿照相, 直接走第二步也是可以滴,也就是做包围曝光(拍9张同样画面和光线条件的不同曝光量的底片),一般大家会选女孩托着多级灰板的顺侧光画面, 显影也做正常,加1,减1的冲洗,选其中一个层次丰富的底片,上放大机用2号滤片做一张影调丰富的照片,这张底片便是感光度的确定和显影时间的确定,这个步骤在我们初学照相时就该接触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