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记博物馆中的中国瓷器珍品(10期)——吉州窑
15298 2498
[1811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9 18:06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9 18:04
这些都是吉州窑产品“多露胎骨”的原因,也是其断代特征之一。
9、坯胎制作方面较为草率,弥补坯胎不足。其结果形成了釉色百花纷呈、千姿百态,坯胎粗糙随意的显著特征。
[1810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9 18:04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9 18:04
8、北宋以前的黑釉瓷均施半截釉,南宋前期,除圈足外略显稍许胎,即釉不及底的形态,南宋中期以后,形成了除圈足内无釉,器内外施满釉的形态。
这些都是吉州窑产品“多露胎骨”的原因,也是其断代特征之一。
[1809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9 18:04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9 18:03
7、因为上釉稀薄,坯胎吸附过多,釉面形成许许多多肉眼无法看见的缺釉毛孔,显得粗糙干涩,有如“雨花石”见水就亮的特质,这些特有的釉泽现象,是新品无法显现的。
8、北宋以前的黑釉瓷均施半截釉,南宋前期,除圈足外略显稍许胎,即釉不及底的形态,南宋中期以后,形成了除圈足内无釉,器内外施满釉的形态。
[1808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9 18:03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9 07:38
因难找到完整老胎,故多做成木叶纹、兔毫、玳瑁、虎斑等物稀价高的碗、盏,以求暴利。
7、因为上釉稀薄,坯胎吸附过多,釉面形成许许多多肉眼无法看见的缺釉毛孔,显得粗糙干涩,有如“雨花石”见水就亮的特质,这些特有的釉泽现象,是新品无法显现的。
[1807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9 07:38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9 07:38
后者则可观测釉与胎结合部,老品胎釉合一,挂附自然,无掉釉或起皮现象,反之则为仿品。
因难找到完整老胎,故多做成木叶纹、兔毫、玳瑁、虎斑等物稀价高的碗、盏,以求暴利。
[1806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9 07:38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9 07:36
其识别方法,前者可用指弹法或物敲法,从上下声音辨别,上下声音异样者为赝品。
后者则可观测釉与胎结合部,老品胎釉合一,挂附自然,无掉釉或起皮现象,反之则为仿品。
[1805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9 07:36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9 07:36
6、现今的※※品则有用老器底敷新胎和利用粗糙老坯重新上釉窑变两种,这类仿品凡露胎处均为老品,更具欺骗性。
其识别方法,前者可用指弹法或物敲法,从上下声音辨别,上下声音异样者为赝品。
[1804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9 07:36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9 07:19
土锈靠胶粘附,干燥时无异样反应,但见水易化,甚至脱落,用手指沾水,哪怕沾点唾沫涂于锈面,手指沾有土色者为人为土锈。
6、现今的※※品则有用老器底敷新胎和利用粗糙老坯重新上釉窑变两种,这类仿品凡露胎处均为老品,更具欺骗性。
[1803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9 07:19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9 07:19
5、晚期仿品吸取以往经验,有埋入土中“过蚀”、在成品上涂胶过火仿土锈制造假象者。
土锈靠胶粘附,干燥时无异样反应,但见水易化,甚至脱落,用手指沾水,哪怕沾点唾沫涂于锈面,手指沾有土色者为人为土锈。
[1802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9 07:19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9 07:19
此类仿品多见于彩绘瓷或半截釉黑釉窑变瓷,尤以玩具陈设件居多。
5、晚期仿品吸取以往经验,有埋入土中“过蚀”、在成品上涂胶过火仿土锈制造假象者。
[1801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9 07:19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9 07:18
4、中期仿者改用在瓷土中掺石膏粉或立德粉,因其材料在高温中易爆裂,多用低温烧成,因而敲之声闷,磨胎落粉,胎质虽略泛黄色,但绝无米黄色,且半年后泛黄消失,呈白中泛灰状。
此类仿品多见于彩绘瓷或半截釉黑釉窑变瓷,尤以玩具陈设件居多。
[1800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9 07:18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8 18:43
此类仿品多为大件,如瓶、罐、炉一类,且多见于黑釉瓷,尤以剔花最多。因其胎质不适应生产彩绘瓷,因而在彩绘瓷中未见仿者。
4、中期仿者改用在瓷土中掺石膏粉或立德粉,因其材料在高温中易爆裂,多用低温烧成,因而敲之声闷,磨胎落粉,胎质虽略泛黄色,但绝无米黄色,且半年后泛黄消失,呈白中泛灰状。
[1799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8 18:43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8 18:43
3、早期仿品多系电炉烧制,坯胎易在电炉骤然高温下爆裂,因而有在瓷土中掺入稍许水泥浆的做法,烧成后胎质呈深灰色,类似砾质胎,但绝无砾质坚硬,磨胎落粉,敲之无金属声。
此类仿品多为大件,如瓶、罐、炉一类,且多见于黑釉瓷,尤以剔花最多。因其胎质不适应生产彩绘瓷,因而在彩绘瓷中未见仿者。
[1798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8 18:43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8 18:42
现代仿品不存在胎表因砂粒引起的阻刀、跳刀现象,更不存在因此而留下的竖条形的起伏触感和竖条状的釉面挂附不匀等釉层肌理现象。
3、早期仿品多系电炉烧制,坯胎易在电炉骤然高温下爆裂,因而有在瓷土中掺入稍许水泥浆的做法,烧成后胎质呈深灰色,类似砾质胎,但绝无砾质坚硬,磨胎落粉,敲之无金属声。
[1797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8 18:42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8 18:42
2、在器底及圈足内能清楚地看见跳刀痕。用手触摸胎表可以感受到呈竖条形的起伏,在适当的角度侧视,肉眼可见呈竖条状的釉层挂附不匀等肌理现象。
现代仿品不存在胎表因砂粒引起的阻刀、跳刀现象,更不存在因此而留下的竖条形的起伏触感和竖条状的釉面挂附不匀等釉层肌理现象。
[1796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8 18:42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8 17:41
现代仿制品,多采用淘洗好了的现成高岭土,且在封闭的室内制作,砂粒无从混入,人为掺和又极难把握比率,难使匀和。因而胎质坚密,不含砂,色泽偏白。
2、在器底及圈足内能清楚地看见跳刀痕。用手触摸胎表可以感受到呈竖条形的起伏,在适当的角度侧视,肉眼可见呈竖条状的釉层挂附不匀等肌理现象。
[1795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8 17:41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8 17:40
吉州窑瓷器鉴定
1、胎质中含砂量大,使胎质粗松吸水力强,粗看似陶,但敲之具金属声。这是由吉州窑的生产环境所形成的个性特征,因而成为了区别其他窑口的显著特征。
现代仿制品,多采用淘洗好了的现成高岭土,且在封闭的室内制作,砂粒无从混入,人为掺和又极难把握比率,难使匀和。因而胎质坚密,不含砂,色泽偏白。
[1794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8 17:40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8 17:38
白釉褐彩知足较规范,胎质较精细,直接用褐彩绘画后高温烧成。白釉黑彩为釉下彩,胎质细白,绘画纤细,有薄而光亮。
吉州窑瓷器鉴定
1、胎质中含砂量大,使胎质粗松吸水力强,粗看似陶,但敲之具金属声。这是由吉州窑的生产环境所形成的个性特征,因而成为了区别其他窑口的显著特征。
[1793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8 17:39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6 18:06
黄褐釉折肩四系罐
黄褐釉折肩四系罐
[1792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8 17:38
白釉褐彩知足较规范,胎质较精细,直接用褐彩绘画后高温烧成。白釉黑彩为釉下彩,胎质细白,绘画纤细,有薄而光亮。
[1791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8 06:59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8 06:59
10、装饰技法丰富多彩,有剪纸贴花、白釉剔花、白地彩绘、黑釉白彩以及木叶纹和玳瑁釉。
11、宋元时期以黑釉和白釉黑彩最为典范。黑釉胎质疏松,呈白黄和灰白色胎内有砂粒、气孔。制作较粗,圈足处理好像用模扣印后在外壁随意用刀刮削而成。
[1790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8 06:59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8 06:59
这些装饰图案质朴明快、童趣盎然,民俗俚语特点鲜明,浓烈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10、装饰技法丰富多彩,有剪纸贴花、白釉剔花、白地彩绘、黑釉白彩以及木叶纹和玳瑁釉。
[1789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8 06:59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8 06:58
其图案均源于自然,取自民俗生活,多以自然物为对象,如菱花、团花、梅花、梅枝、蕉叶、奔鹿、彩蝶、波涛、猫、狗、虎、马、虫、鱼,常见“金玉满堂”、“长命富贵”、“龟鹤齐寿”、“儿孙满堂”、“多子多福”、“金桂玉兰”等吉祥语剪纸,还有马上猴(寓立刻封侯意)...
这些装饰图案质朴明快、童趣盎然,民俗俚语特点鲜明,浓烈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1788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8 06:58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8 06:37
9、吉州窑古陶瓷装饰,无论是剪纸还是彩绘,讲究简练的画风画法和疏朗有致的图案布局,往往寥寥数笔勾勒成形,或点缀几笔以打破平面,极其写意又十分传神,绝无文人骚客笔下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即使同画梅花也别具一格。
其图案均源于自然,取自民俗生活,多以自然物为对象,如菱花、团花、梅花、梅枝、蕉叶、奔鹿、彩蝶、波涛、猫、狗、虎、马、虫、鱼,常见“金玉满堂”、“长命富贵”、“龟鹤齐寿”、“儿孙满堂”、“多子多福”、“金桂玉兰”等吉祥语剪纸,还有马上猴(寓立刻封侯意)、凳上猴等彩绘泥塑瓷。
[1787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8 06:37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8 06:36
因此,除少数极品外,绝大多数黑釉瓷的圈足内外的刮刀痕或跳刀痕均较明显,成为其鉴别窑口的显著特征。
9、吉州窑古陶瓷装饰,无论是剪纸还是彩绘,讲究简练的画风画法和疏朗有致的图案布局,往往寥寥数笔勾勒成形,或点缀几笔以打破平面,极其写意又十分传神,绝无文人骚客笔下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即使同画梅花也别具一格。
[1786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8 06:36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8 06:36
其结果形成了釉色百花纷呈、千姿百态,坯胎粗糙随意的显著特征。虽然随着烧造技术的进步,施釉方法从半截釉,发展到釉不及底,再到施满釉,表现了窑匠力求完美的愿望,但其重釉不重胎的观念始终占了上风,并且形成了生产习惯。
因此,除少数极品外,绝大多数黑釉瓷的圈足内外的刮刀痕或跳刀痕均较明显,成为其鉴别窑口的显著特征。
[1785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8 06:36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8 06:35
8、吉州窑受地理环境影响,在瓷土无法改变含砂量高的事实面前,窑匠们扬长避短,形成了“重釉不重胎”的时尚,即在坯胎制作方面较为草率,而刻意追求釉色变化以弥补坯胎不足。
其结果形成了釉色百花纷呈、千姿百态,坯胎粗糙随意的显著特征。虽然随着烧造技术的进步,施釉方法从半截釉,发展到釉不及底,再到施满釉,表现了窑匠力求完美的愿望,但其重釉不重胎的观念始终占了上风,并且形成了生产习惯。
[1784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8 06:35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7 19:28
至明代再向薄壁圈足发展。这个发展趋势,经过了一个循环往复、沿袭改革的变异发展过程。这个规律为吉州窑瓷品的断代依据之一。
8、吉州窑受地理环境影响,在瓷土无法改变含砂量高的事实面前,窑匠们扬长避短,形成了“重釉不重胎”的时尚,即在坯胎制作方面较为草率,而刻意追求釉色变化以弥补坯胎不足。
[1783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7 19:28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7 19:28
元中期以后,除黑釉盏继续保持上述形状外,其余底足又向厚壁、大圈足发展;
至明代再向薄壁圈足发展。这个发展趋势,经过了一个循环往复、沿袭改革的变异发展过程。这个规律为吉州窑瓷品的断代依据之一。
[1782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7 19:28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7 19:28
到了北宋前期则发展为高圈足、大圈足,中后期又为矮圈足:至南宋早期演变为假圈足,中期圈足直径逐渐缩小,并在圈足外斜削一刀,再在近足处横旋一刀,形成外观似圈足的形状;
元中期以后,除黑釉盏继续保持上述形状外,其余底足又向厚壁、大圈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