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记博物馆中的中国瓷器珍品(10期)——吉州窑
15298 2498
[1781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7 19:28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7 19:28
7、制作工艺受胎土、施釉方式以及生产习惯影响。唐末五代的底足以玉璧足饼底、矮圈足为主;
到了北宋前期则发展为高圈足、大圈足,中后期又为矮圈足:至南宋早期演变为假圈足,中期圈足直径逐渐缩小,并在圈足外斜削一刀,再在近足处横旋一刀,形成外观似圈足的形状;
[1780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7 19:28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7 18:42
6、早期的吉州窑瓷器,继承了唐代雍容、矮胖的风格,入宋以后逐步向挺拔、俊俏发展,到南宋中后期达到顶峰,元以后向肥硕、厚重发展,明代以后则转向轻薄、规整。这与同代各窑的发展趋势基本相同。
7、制作工艺受胎土、施釉方式以及生产习惯影响。唐末五代的底足以玉璧足饼底、矮圈足为主;
[1779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7 18:42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7 18:41
永和窑胎质白中泛黄,黑色釉与胎色反差过于强烈,显得生硬,不受人们欢迎。而直接在坯胎上着褐彩釉,自然、和谐、古朴的特征显而易见,且省工料,这就是吉州窑彩绘瓷绝大多数为褐彩的原因。
6、早期的吉州窑瓷器,继承了唐代雍容、矮胖的风格,入宋以后逐步向挺拔、俊俏发展,到南宋中后期达到顶峰,元以后向肥硕、厚重发展,明代以后则转向轻薄、规整。这与同代各窑的发展趋势基本相同。
[1778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7 18:41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7 18:41
5、吉州窑彩绘瓷脱胎于磁州窑,磁州窑胎质偏黑灰,不得不在坯胎上先施一层淡色化妆土,然后再绘黑彩,以求色彩和谐。
永和窑胎质白中泛黄,黑色釉与胎色反差过于强烈,显得生硬,不受人们欢迎。而直接在坯胎上着褐彩釉,自然、和谐、古朴的特征显而易见,且省工料,这就是吉州窑彩绘瓷绝大多数为褐彩的原因。
[1777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7 18:41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7 18:41
也正因为上釉稀薄,坯胎吸附过多,釉面形成许许多多肉眼无法看见的缺釉毛孔,显得粗糙干涩,有如“雨花石”见水就亮的特质,因为水会迅速填满缺釉毛孔,使釉面浑然一体,自然就晶莹剔透了。
5、吉州窑彩绘瓷脱胎于磁州窑,磁州窑胎质偏黑灰,不得不在坯胎上先施一层淡色化妆土,然后再绘黑彩,以求色彩和谐。
[1776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7 18:41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7 07:05
因上釉稀薄,受釉冷得快、胎冷得慢的温差影响,几乎所有的黑釉窑变瓷的釉面在放大镜下均可看到不规则的冰裂现象:因上釉稀薄,在阻刀、跳刀所造成的轻微起伏处,釉料难以挂附均匀,若选择适当的倾斜角度观察釉面,还可以看到波浪起伏的釉面肌理;
也正因为上釉稀薄,坯胎吸附过多,釉面形成许许多多肉眼无法看见的缺釉毛孔,显得粗糙干涩,有如“雨花石”见水就亮的特质,因为水会迅速填满缺釉毛孔,使釉面浑然一体,自然就晶莹剔透了。
[1775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7 07:05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7 07:04
4、以黑釉为例,与建窑黑釉凝重的特色比,少有建窑所特有的“流泪”现象;宋元以前的黑釉瓷器,因釉料稀,容易下流,口沿往往显现淡淡的黄线圈;
因上釉稀薄,受釉冷得快、胎冷得慢的温差影响,几乎所有的黑釉窑变瓷的釉面在放大镜下均可看到不规则的冰裂现象:因上釉稀薄,在阻刀、跳刀所造成的轻微起伏处,釉料难以挂附均匀,若选择适当的倾斜角度观察釉面,还可以看到波浪起伏的釉面肌理;
[1774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7 07:04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7 07:04
3、吉州窑属民间窑场,产量大,生产也就较为随意,加上坯胎含砂量高,釉料稠了更难挂附,因而形成了釉料稀、上釉薄的生产特点。
4、以黑釉为例,与建窑黑釉凝重的特色比,少有建窑所特有的“流泪”现象;宋元以前的黑釉瓷器,因釉料稀,容易下流,口沿往往显现淡淡的黄线圈;
[1773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7 07:04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7 07:03
而胎体表面留下波浪痕经施釉后,其痕迹虽有所减弱,直面观测不易发现,但用手触摸胎表仍可以感受到呈竖条形的起伏,在适当的角度侧视,肉眼可见呈竖条状的釉层挂附不匀等肌理现象。
3、吉州窑属民间窑场,产量大,生产也就较为随意,加上坯胎含砂量高,釉料稠了更难挂附,因而形成了釉料稀、上釉薄的生产特点。
[1772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7 07:03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7 06:44
2、由于胎泥含砂量高,修胎时往往发生阻刀、跳刀现象,在器底及圈足内能清楚地看见跳刀痕。
而胎体表面留下波浪痕经施釉后,其痕迹虽有所减弱,直面观测不易发现,但用手触摸胎表仍可以感受到呈竖条形的起伏,在适当的角度侧视,肉眼可见呈竖条状的釉层挂附不匀等肌理现象。
[1771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7 06:44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7 06:44
这是由吉州窑的生产环境所形成的个性特征,因而成为了区别其他窑口的显著特征。
2、由于胎泥含砂量高,修胎时往往发生阻刀、跳刀现象,在器底及圈足内能清楚地看见跳刀痕。
[1770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7 06:44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7 06:44
1、吉州窑的瓷土来源于赣江对岸的鸡岗岭和窑场周围,或二者兼而用之。生产场地就在赣江边的沙丘地上,无法避免砂粒进入瓷土,因而胎质中含砂量大,使胎质粗松吸水力强,粗看似陶,但敲之具金属声。
这是由吉州窑的生产环境所形成的个性特征,因而成为了区别其他窑口的显著特征。
[1769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7 06:44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7 06:43
对于吉州窑的喜好,完全是个人修心的爱好。非关经济价值,只是个人年纪到了一定阶段之后的平淡心境写照而已,故录此文章于左,以飨同好。
1、吉州窑的瓷土来源于赣江对岸的鸡岗岭和窑场周围,或二者兼而用之。生产场地就在赣江边的沙丘地上,无法避免砂粒进入瓷土,因而胎质中含砂量大,使胎质粗松吸水力强,粗看似陶,但敲之具金属声。
[1768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7 06:43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6 18:57
宋瓷中最符合侘寂风格的,就是吉州窑瓷器。这种看似为陶器的瓷器,主要以黑褐色为装饰,不事雕琢,古朴自然。即使日用也不担心会损坏它。所以,在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的眼里,这种瓷器就是最能体现禅茶一味,本来无一物的禅宗思想的茶器了。
对于吉州窑的喜好,完全是个人修心的爱好。非关经济价值,只是个人年纪到了一定阶段之后的平淡心境写照而已,故录此文章于左,以飨同好。
[1767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6 18:57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6 18:56
笔者少年时喜大红大绿,进入青年后则为了装成熟,多只穿青,黑等色,如今已到中年,重归自然,则彩色又成最爱。唯有一种侘寂风格,古朴,老旧,孤高,残破,却是修身修心的最爱。一炉清香,半间陋室。独坐养气,听雨西窗,则为人生一大乐事也。
宋瓷中最符合侘寂风格的,就是吉州窑瓷器。这种看似为陶器的瓷器,主要以黑褐色为装饰,不事雕琢,古朴自然。即使日用也不担心会损坏它。所以,在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的眼里,这种瓷器就是最能体现禅茶一味,本来无一物的禅宗思想的茶器了。
[1766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6 18:56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6 18:55
吉州窑瓷器鉴定,这篇研究文章较全面!
吉州窑是笔者非常喜欢的一个宋瓷窑口。一般来说,明清官窑过于精致,洁白无瑕的底釉配上蓝花红绿,喜欢的人极喜欢,不喜欢的人肯定不喜。
笔者少年时喜大红大绿,进入青年后则为了装成熟,多只穿青,黑等色,如今已到中年,重归自然,则彩色又成最爱。唯有一种侘寂风格,古朴,老旧,孤高,残破,却是修身修心的最爱。一炉清香,半间陋室。独坐养气,听雨西窗,则为人生一大乐事也。
[1765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6 18:55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6 18:06
黄褐釉折肩四系罐
吉州窑瓷器鉴定,这篇研究文章较全面!
吉州窑是笔者非常喜欢的一个宋瓷窑口。一般来说,明清官窑过于精致,洁白无瑕的底釉配上蓝花红绿,喜欢的人极喜欢,不喜欢的人肯定不喜。
[1764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6 18:55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6 18:08
黄褐釉折肩四系罐
黄褐釉折肩四系罐
宋(960—1276年)
吉安市博物馆藏
[1763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6 18:08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6 18:06
黄褐釉折肩四系罐
黄褐釉折肩四系罐
[1762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6 18:06
黄褐釉折肩四系罐
[1761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6 17:59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6 17:59
狮戏
江西在川草堂藏有一件罕见的釉下黑花双狮戏球纹长颈瓶残器。杭州南宋太庙遗址也出土了此类装饰残片。杨永德捐赠广州南越王博物馆的诗文枕上,也装饰狮戏球纹。
狮戏球还是宋金时期其他窑口和各类工艺品的流行题材。其或以狮形塑为瓷枕,或于瓷器上绘狮戏球图案。狮戏球纹饰和造型在金银器、丝绸、建筑等方面也有应用,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1760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6 17:59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6 07:14
总之,“坤牛望月”这一图像几乎包揽了宋金时期人们对科举、征战、出行、健康、经商等所有方面的美好期许,这就是宋金时期犀牛望月题材流行的原因。
狮戏
江西在川草堂藏有一件罕见的釉下黑花双狮戏球纹长颈瓶残器。杭州南宋太庙遗址也出土了此类装饰残片。杨永德捐赠广州南越王博物馆的诗文枕上,也装饰狮戏球纹。
[1759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6 07:14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6 07:14
“犀牛涉大水”不仅象征着生活中的种种吉兆,而且为我们解开了犀牛与浩大水势经典构图之谜。至于犀牛“上能通天”之神力,则为星月纹的设计找到了答案。
总之,“坤牛望月”这一图像几乎包揽了宋金时期人们对科举、征战、出行、健康、经商等所有方面的美好期许,这就是宋金时期犀牛望月题材流行的原因。
[1758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6 07:14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6 07:14
占曰:犀之为物,上能通天下能分水,科举梦此子丑联捷;征伐梦此水战大胜;出行梦此遇险得济;疾病梦此服药必痊;商贾梦此涉江泛海必获珍宝之奇货。
“犀牛涉大水”不仅象征着生活中的种种吉兆,而且为我们解开了犀牛与浩大水势经典构图之谜。至于犀牛“上能通天”之神力,则为星月纹的设计找到了答案。
[1757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6 07:14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6 07:13
从金元好问诗“虢驿传家信,坤牛玩吉占”可知,坤牛乃吉兆之相。
占曰:犀之为物,上能通天下能分水,科举梦此子丑联捷;征伐梦此水战大胜;出行梦此遇险得济;疾病梦此服药必痊;商贾梦此涉江泛海必获珍宝之奇货。
[1756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6 07:13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6 06:54
此外,宋金文献的有关记述也可证实犀牛望月确与吉祥寓意有关。如犀牛望月在宋代又称之为“坤牛望月”,宋赖文俊《催官篇》卷二之《评砂篇》:“经曰干马亘天,坤牛望月,艮狗依市,巽鸡鸣阙,天柱发四维之气,而功名唾手,此之谓矣。”
从金元好问诗“虢驿传家信,坤牛玩吉占”可知,坤牛乃吉兆之相。
[1755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6 06:54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6 06:53
第三,犀牛望月多与杂宝纹组合,如私人所藏一件南宋犀牛望月杂宝纹炉。
此外,宋金文献的有关记述也可证实犀牛望月确与吉祥寓意有关。如犀牛望月在宋代又称之为“坤牛望月”,宋赖文俊《催官篇》卷二之《评砂篇》:“经曰干马亘天,坤牛望月,艮狗依市,巽鸡鸣阙,天柱发四维之气,而功名唾手,此之谓矣。”
[1754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6 06:53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6 06:53
其次,犀牛望月纹厌胜钱背面文字也多为“长命富贵”“加官进禄”“金玉满堂”等吉祥语。
第三,犀牛望月多与杂宝纹组合,如私人所藏一件南宋犀牛望月杂宝纹炉。
[1753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6 06:53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6 06:53
首先,犀牛望月多与鹿纹组合使用。如鸿禧美术馆藏漏花纹盏及私人藏鹿纹、犀牛望月双联砚均是如此。
其次,犀牛望月纹厌胜钱背面文字也多为“长命富贵”“加官进禄”“金玉满堂”等吉祥语。
[1752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11-6 06:53
ZHJJUN 发表于 2024-11-05 18:49
事实并非如此。细加研读有关资料则不难发现,犀牛望月应与人们祈求长寿、福禄、财富等吉祥寓意有关。
首先,犀牛望月多与鹿纹组合使用。如鸿禧美术馆藏漏花纹盏及私人藏鹿纹、犀牛望月双联砚均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