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记博物馆中的中国瓷器珍品(10期)——吉州窑
15298 2498
[847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1 06:45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1 06:44
小小木叶盏是宋代人的天才创造,也涵盖了禅文化的精髓,时代的流逝一去不返,我这是追逐,不是创造,也不是复制,只是借鉴宋人理念。我只想用自已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想往。
2012年的第一窑开了,在寒冬中意外给人惊喜,除却珐翠烧好之外,木叶盏是最大的收获,自2002年金水窑开始,断断续续做了10年,其中的甘苦只有自知,10这个数字彷佛是一种咒语和无形的力,学画十年,做陶十年,学语言十年,学琴十年,就连人生的发展阶段也是十年一阶段:30而立,40而不惑。
[846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1 06:44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1 06:44
这次我采取1240度高温氧化烧成,电炉中约9个小时,保温约12小时。以上是我这次的方法,上图是最近烧成的钵与盏,看着这段的收获,心中有一丝愉悦与欣慰,当然身在其中方知个中滋味,仍是“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小小木叶盏是宋代人的天才创造,也涵盖了禅文化的精髓,时代的流逝一去不返,我这是追逐,不是创造,也不是复制,只是借鉴宋人理念。我只想用自已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想往。
[845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1 06:44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1 06:43
进窑前在叶片的粘贴上一定要牢固,我是用釉.有的陶艺家使用蜂蜜也可以。
这次我采取1240度高温氧化烧成,电炉中约9个小时,保温约12小时。以上是我这次的方法,上图是最近烧成的钵与盏,看着这段的收获,心中有一丝愉悦与欣慰,当然身在其中方知个中滋味,仍是“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844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1 06:43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0 17:15
叶片所用釉属辅助用釉,这次仍沿用已往陶艺家的釉,只是通过试验调正比例,使之结合更好。
进窑前在叶片的粘贴上一定要牢固,我是用釉.有的陶艺家使用蜂蜜也可以。
[843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0 17:15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0 17:15
盏体采用景德镇传统的天目釉,黑中透红,效果最佳,在试验过程中也用过,金红,无光黑,亚光金属,铁锈红,乌金等,各有特点,看来与叶片结合,金红与天目最好。
叶片所用釉属辅助用釉,这次仍沿用已往陶艺家的釉,只是通过试验调正比例,使之结合更好。
[842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0 17:15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0 17:14
叶片的处理采取就地取材,大多选择生长中的新鲜树叶,做出碗来清新怡人,用之沏茶彷佛有树叶的馨香。其叶片处理还是沿用05年之前的方式,晒,泡,煮,槌打,去掉叶酸,只留脉络。
盏体采用景德镇传统的天目釉,黑中透红,效果最佳,在试验过程中也用过,金红,无光黑,亚光金属,铁锈红,乌金等,各有特点,看来与叶片结合,金红与天目最好。
[841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0 17:14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0 17:14
小小木叶盏包括了制陶的全部过程和工艺,这次有所不同:
全部器皿系我自已拉坯成形,包括修坯在内,这就带来很大的主动性,随时可根据不同叶子的形态来调正盏形,真正享受到一体的乐趣,也是制陶的全过程。
叶片的处理采取就地取材,大多选择生长中的新鲜树叶,做出碗来清新怡人,用之沏茶彷佛有树叶的馨香。其叶片处理还是沿用05年之前的方式,晒,泡,煮,槌打,去掉叶酸,只留脉络。
[840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0 17:14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0 16:57
李正文的木叶盏制作
自从2002年以来,李教授一有空就试做木叶盏,一直断断续续的坚持,从制叶到施釉—烧成。
小小木叶盏包括了制陶的全部过程和工艺,这次有所不同:
全部器皿系我自已拉坯成形,包括修坯在内,这就带来很大的主动性,随时可根据不同叶子的形态来调正盏形,真正享受到一体的乐趣,也是制陶的全过程。
[839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0 16:57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0 16:57
据报导江西博物馆八十年代曾经花费800多万人民币,恢复吉州窑生产工艺,当时刘00研究员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成功烧制出木叶茶盏。
李正文的木叶盏制作
自从2002年以来,李教授一有空就试做木叶盏,一直断断续续的坚持,从制叶到施釉—烧成。
[838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0 16:57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0 16:56
但是究竟如何烧成还是谜团。木叶茶盏是※※南宋吉州窑独有产品,现在日本把南宋的木叶茶盏评为国宝,属于重要美术级文物。国内自80年代初开始复制,最近才找到有关烧成的资料。
据报导江西博物馆八十年代曾经花费800多万人民币,恢复吉州窑生产工艺,当时刘00研究员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成功烧制出木叶茶盏。
[837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0 16:56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0 16:56
我记得日本大西政太郎有[陶艺の釉药]一书,书里讲到陶艺家木村盛和制作的木叶天目茶碗,先要去丹波这个地方,等在那里,待一定时间捡飞午下来的椋叶,因为椋叶粘性强,硅酸成份多,才适合烧出叶脉云云。
但是究竟如何烧成还是谜团。木叶茶盏是※※南宋吉州窑独有产品,现在日本把南宋的木叶茶盏评为国宝,属于重要美术级文物。国内自80年代初开始复制,最近才找到有关烧成的资料。
[836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0 16:56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0 07:01
台湾陶艺家孙超对木叶天目碗情有独钟,他在‘艺术家的釉’一书中说:我喜欢对树叶纹[木叶天目]茶碗的研究,那是因为叶纹茶碗的制作实在使我好奇。
我记得日本大西政太郎有[陶艺の釉药]一书,书里讲到陶艺家木村盛和制作的木叶天目茶碗,先要去丹波这个地方,等在那里,待一定时间捡飞午下来的椋叶,因为椋叶粘性强,硅酸成份多,才适合烧出叶脉云云。
[835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0 07:01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0 07:00
日本陶艺家,把制作木叶盏当成最高的追求,而把宋代的木叶盏作为契机,发个人之所感,从自然中取灵感,走一条创作的路,他们风格各异,但异彩纷呈,内中不乏优秀者,追其宋人神韵,别开日式新路。
台湾陶艺家孙超对木叶天目碗情有独钟,他在‘艺术家的釉’一书中说:我喜欢对树叶纹[木叶天目]茶碗的研究,那是因为叶纹茶碗的制作实在使我好奇。
[834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0 07:00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0 07:00
茨城县的陶艺家荒山耕治[1938年生于北海道],这是上世纪90年代制作的木叶碗。
日本陶艺家,把制作木叶盏当成最高的追求,而把宋代的木叶盏作为契机,发个人之所感,从自然中取灵感,走一条创作的路,他们风格各异,但异彩纷呈,内中不乏优秀者,追其宋人神韵,别开日式新路。
[833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0 07:00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0 07:00
加藤?庄,此人情况不明,在森淳,风间秀夫合著的[陶艺教室]一书中,载有他的作品,此书出版于1976年。当代表当时日本木叶碗的制作水准。
茨城县的陶艺家荒山耕治[1938年生于北海道],这是上世纪90年代制作的木叶碗。
[832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0 07:00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0 06:41
上世纪京都清水烧,土渊善坯氏[昭和24年生],善制天目木叶碗,这是他80年代制作的木叶天目碗。
加藤?庄,此人情况不明,在森淳,风间秀夫合著的[陶艺教室]一书中,载有他的作品,此书出版于1976年。当代表当时日本木叶碗的制作水准。
[831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0 06:41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0 06:41
1935年在东京都八濑建成登窑,开设陶房,正式开始研究宋代天目,1935年前后成功地烧制成柿釉,1940年在黑釉上贴上木叶,成功地制作出日本第一个木叶茶碗。
上世纪京都清水烧,土渊善坯氏[昭和24年生],善制天目木叶碗,这是他80年代制作的木叶天目碗。
[830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0 06:41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0 06:40
没师从特定的陶师,早期在东京涩谷,琦玉县小川试制乐烧,曾一度移居金泽作陶,于1912年迁居京都市熊野,与二代目真清水藏六相识,又与小山富士夫成为挚友,曾试烧过钧窑,唐三彩,和磁州窑风格的作品,并于1929—1930年到唐津研究技法。
1935年在东京都八濑建成登窑,开设陶房,正式开始研究宋代天目,1935年前后成功地烧制成柿釉,1940年在黑釉上贴上木叶,成功地制作出日本第一个木叶茶碗。
[829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0 06:40
ZHJJUN 发表于 2024-09-10 06:40
首先烧制成木叶茶碗的石黑宗磨,明治26年出生[1893—1968]于富山县新凑市的一个医生家庭,1918年看到中国宋代的耀变天目茶碗之后,深受感动,从此立志陶艺之道。
没师从特定的陶师,早期在东京涩谷,琦玉县小川试制乐烧,曾一度移居金泽作陶,于1912年迁居京都市熊野,与二代目真清水藏六相识,又与小山富士夫成为挚友,曾试烧过钧窑,唐三彩,和磁州窑风格的作品,并于1929—1930年到唐津研究技法。
[828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10 06:40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9 17:39
近邻日本烧制的木叶茶盏
木叶天目茶碗在日本一直被奉为神物,日本大西政太郎有[陶艺の釉药]一书,书里讲到陶艺家木村盛和制作的木叶天目茶碗,先要去丹波这个地方,等在那里,待一定时间捡飞午下来的椋叶,因为椋叶粘性强,硅酸成份多,才适合烧出叶脉云云。但是究竟...
首先烧制成木叶茶碗的石黑宗磨,明治26年出生[1893—1968]于富山县新凑市的一个医生家庭,1918年看到中国宋代的耀变天目茶碗之后,深受感动,从此立志陶艺之道。
[827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9 17:39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9 17:39
木叶由于制作工艺的个人化,带来作者的不同理解和审美,也由于叶子来源各异,也更增加其变数。
近邻日本烧制的木叶茶盏
木叶天目茶碗在日本一直被奉为神物,日本大西政太郎有[陶艺の釉药]一书,书里讲到陶艺家木村盛和制作的木叶天目茶碗,先要去丹波这个地方,等在那里,待一定时间捡飞午下来的椋叶,因为椋叶粘性强,硅酸成份多,才适合烧出叶脉云云。但是究竟如何烧成还是谜团。
[826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9 17:39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9 17:39
这是武汉美术馆收藏的宋代吉州窑木叶碗。
这件宋代吉州窑的木叶碗,十分独特,整个碗由黑红二色混合而成,但色差不大,仔细观察可见在碗底近中心处有一片残叶,叶尖清晰,根据以往比对,应是南宋时吉州窑出品。
木叶由于制作工艺的个人化,带来作者的不同理解和审美,也由于叶子来源各异,也更增加其变数。
[825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9 17:39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9 17:38
这是北宋时期吉州窑的黑釉木叶盏,高5.5厘米,径14.8厘米,底3.8l厘米。此盏体大足宽,端庄稳重热烈,自然富于独创,硕大的树叶,几乎遮盖整个碗面叶尖伸卷出沿,茎脉清晰,展露无余。是大胆的创造与自然最好的表达。
这是武汉美术馆收藏的宋代吉州窑木叶碗。
这件宋代吉州窑的木叶碗,十分独特,整个碗由黑红二色混合而成,但色差不大,仔细观察可见在碗底近中心处有一片残叶,叶尖清晰,根据以往比对,应是南宋时吉州窑出品。
[824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9 17:38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9 17:15
这是在日本收藏的宋代木叶碗,历来奉为经典,盏如黑色夜空,木叶飘浮在夜空中,神秘,自然,充满禅境的淡淡的哀思与孤寂。
这是北宋时期吉州窑的黑釉木叶盏,高5.5厘米,径14.8厘米,底3.8l厘米。此盏体大足宽,端庄稳重热烈,自然富于独创,硕大的树叶,几乎遮盖整个碗面叶尖伸卷出沿,茎脉清晰,展露无余。是大胆的创造与自然最好的表达。
[823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9 17:15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9 17:15
在陶瓷的世界里自由的发挥,才是木叶碗的创作背景。
这是在日本收藏的宋代木叶碗,历来奉为经典,盏如黑色夜空,木叶飘浮在夜空中,神秘,自然,充满禅境的淡淡的哀思与孤寂。
[822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9 17:15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9 17:13
学术界比较一致看法是,继承发扬了北方磁州窑的技艺,由于此窑远不如景德镇窑受重视,因之束缚,固有的模式也就影响小,可以看到多样而富于创造性是它真正的特色,无拘无束,天马行空。
在陶瓷的世界里自由的发挥,才是木叶碗的创作背景。
[821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9 17:13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9 17:13
吉州窑与当时其它同时期窑口相比,有很多异同这处,吉州窑虽创烧于唐,但真正兴旺于宋,特别是南宋。
学术界比较一致看法是,继承发扬了北方磁州窑的技艺,由于此窑远不如景德镇窑受重视,因之束缚,固有的模式也就影响小,可以看到多样而富于创造性是它真正的特色,无拘无束,天马行空。
[820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9 17:13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9 07:02
当初原创木叶碗的意图,生存的环境经历了千年的变化,已不可还原,答案只有留存的实物。
吉州窑与当时其它同时期窑口相比,有很多异同这处,吉州窑虽创烧于唐,但真正兴旺于宋,特别是南宋。
[819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9 07:02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9 07:01
后来在了解木叶天目的成型后,才知道是用真实,自然的树叶,放在碗里经火烧成的。这更令人惊奇。从自然而来,经过火的洗礼,又回到了自然。这本身就是一个轮回,一种哲理,现在很难解释。
当初原创木叶碗的意图,生存的环境经历了千年的变化,已不可还原,答案只有留存的实物。
[818 楼] ZHJJUN [资深泡菜]
24-9-9 07:01
ZHJJUN 发表于 2024-09-09 07:01
台湾陈擎光在《搏泥幻化—陶瓷艺术》一文中说:以竹灰配釉的吉州窑厂,无法烧出结晶釉,只好另创木叶,剪纸,洒彩,的装饰技法,其中木叶黑釉茶碗[日人称木叶天目],是以干枯的特殊树叶贴于生坯上,再罩黑釉烧成,烧制极为困难。现在嗜古的陶艺家莫不以烧制这种木叶茶...
后来在了解木叶天目的成型后,才知道是用真实,自然的树叶,放在碗里经火烧成的。这更令人惊奇。从自然而来,经过火的洗礼,又回到了自然。这本身就是一个轮回,一种哲理,现在很难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