挎着双反去旅行(阳朔,婺源,黔东南......)
21804
399
[221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3-12-18 21:34
不同于男人们的佩刀和猎枪,女人的随身工具就是一根扁担,岜沙的扁担是两头细的圆形木棍,两端刻着防滑槽,经年久使用通体光滑。
![]() |
[220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3-12-18 21:33
岜沙女人承担了大部分的农活和家务,我不知道这是否与岜沙的传统习俗有关,岜沙被誉为“阳光下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在以前岜沙男人佩刀扛枪以狩猎为生,家务活自然落在了女人身上。
![]() |
[219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3-12-18 21:32
染布的工艺非常复杂且费时费力,为了让布匹发出幽兰的光泽,必须在最后一道工序中使用牛骨胶进行涂布。
![]() |
[218 楼] hahaer2015
[泡菜]
13-12-18 09:06
谢谢分享
![]() ![]() ![]() ![]() |
[217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3-12-17 23:35
踏着泥泞的台阶拾步而上,听到前面传来一阵“砰砰”的敲击声,不用看就知道是在染布,因为在肇兴见识过类似的染布工艺,其中一道工序就是用木锤反复在青石板上敲打染色的布匹,使颜色更牢固布料更紧实。有趣的是,肇兴的侗族妇女一般都会在门外的青石板上锤布,而岜沙女人喜欢在昏暗的室内染布,于是只闻其声而不得见其人。
![]() |
[216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3-12-17 23:34
岜沙人的丧葬习俗非常特别,在岜沙你看不到坟丘或墓碑,当地人会把去世的家人埋在树林里然后再在上面种一颗树,由于林子里树太多,所以子女一般只能辨识得出自己父母辈的埋葬地,至于祖上被埋在哪棵树下谁也不知道,客栈老板告诫我不要随便进树林子里去,因为岜沙人相信每棵树下都有一颗灵魂。
![]() |
[215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3-12-17 23:33
禾晾架还与岜沙独有的丧葬习俗有关:人去世后,家人会从禾晾架上取下一根木柱,然后把包着白布的人体捆绑在木柱上,由家人抬着去墓地安葬。
![]() |
[214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3-12-17 23:32
谷仓周围矗立着高大的禾晾架,村民们把收割好的稻谷捆扎成束,整齐地码放在架子上,置身其中抬头仰望,成排的禾晾架犹如千帆过江甚为壮观。
![]() |
[213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3-12-17 23:31
木结构的房屋难免会有火灾的隐患,所以岜沙人把谷仓建在离住房较远的地方,以确保粮食的安全。
![]() |
[212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3-12-17 23:30
岜沙的房屋结构一如黔东南苗族典型的吊脚楼木房,一楼堆放杂物或圈养牲畜,二楼用来住人,靠近房顶的空间被用作凉晒衣被或吊挂食物。
![]() |
[211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3-12-17 23:29
雨虽停道路还是有些泥泞,寨子里走动的人开始多了起来,女人们也背着孩子出来透透气。
![]() |
[210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3-12-17 23:28
乘着雨停间隙带上相机往寨子里面走,秋冬季节的岜沙在阴雨天尤其冷,白天气温约10-15度左右,常常可以看到孩子们还光着脚走在山路上,岜沙的女人们也是一身短裙打扮。
![]() |
[209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3-12-17 23:27
一天表演结束后,表演队的成员们都会聚在对面的廊桥里分工钱,由队长记帐和发钱。一般旅游团或散客收费标准都是每人20元,听小江老婆说女孩们表演一场有时仅能分得几块钱。
![]() |
[208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3-12-17 23:26
雨停了外面刮起了大风,坐在门口的女孩们冻得直跺脚,于是纷纷躲到客栈里面,手机成了她们消磨时间的玩具。
![]() |
[207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3-12-17 23:25
相对于表演队里的大老爷们,女性成员的年龄都偏小有些甚至还是孩子,如果一天需要表演多个场次,女孩子们都喜欢聚在枪手部落里休息,清冷的客栈里顿时也热闹了起来。
![]() |
[206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3-12-17 23:23
(岜沙)
清晨雨越下越大,赶到车站才被告知肇兴开往从江的早班车坏了,要等到中午才有车,跟着人群上了开往洛香的私人面的,再从洛香转车从江最终来到岜沙。 安顿好住宿,泡了一壶茶来到小江的枪手部落坐下,凳子还没坐热就看到一群当地村民手持芦笙肩扛猎枪往寨门口的平台走来,小江笑说我运气好,今天有团队过来可以免费看表演。枪手部落的位置极好门口正对着表演平台,虽然表演队里的成员都是业余的,但舞蹈编排很能体现岜沙的特色,据说曾得到县里专家的指导,旅行团里不少长枪短炮也拍得不亦乐乎。 我在那里坐了大半天连看了五场表演,终于倒了胃口以至于后面的几天看到表演就躲。虽然过于商业化的表演不是我感兴趣的拍摄题材,但表演队里的女孩们却引起了我的兴趣。 本帖最后由 摇头 于 2013-12-17 23:23 编辑 ![]() |
[205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3-12-16 11:28
村寨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是堂安最大的特点。
![]() |
[204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3-12-16 11:27
与肇兴的过渡装饰相比,堂安要自然和原生态得多。
![]() |
[203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3-12-16 11:26
堂安的规模并不大但很精致,由于位于山顶过往的游人稀少,让你有一种与世隔绝的错觉。
![]() |
[202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3-12-16 11:25
正午时分终于来到堂安,爬上山头回头一望整个寨子一览无遗。
![]() |
[201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3-12-16 11:25
经过一片树林看见两个孩子在木堆上嬉戏,其中一个见我拿起相机立马来了精神,翻滚着攀上一旁的农具。
![]() |
[200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3-12-16 11:24
走过一个山头看到一个村寨的入口,想必就是攻略上提到的夏格村,于是顺路进去逛了一圈,寨子不大却很清静。
![]() |
[199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3-12-16 11:23
道上的小岔路不少有些通往农田,由于没有路标不能确定走的方向是否正确,此时又是农闲地里几乎无人,正巧碰到一个挑着麦杆的农夫,赶忙三步并成两步上前问路。
![]() |
[198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3-12-16 11:22
在肇兴待了三天索然无味,第四天一早出发去堂安。据客栈老板说可以走小路大概7-8公里,当地人最快用40分钟可以走道,实际走下来比预想的要远,我用了2小时才走道堂安,其中包括拍照和走错路绕道的时间。路况很好都是青石板铺路,沿路风景秀美是一条不错的徒步线路,放眼望去是连绵的层层梯田,如果在九月收割之前或三、四月的灌水期景色会更美。
![]() |
[197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3-12-16 11:21
到了正午来客越来越多,没有椅子就蹲着吃,没地方蹲就站着吃,客人送走一批又来一批。
![]() |
[196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3-12-16 11:20
一阵鞭炮过后满月酒算是开宴了,族里的老人首先是大家进酒的对象。
![]() |
[195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3-12-16 11:19
接近中午陆续来了一些客人,招待客人的小妹看到我在一旁拍照,盛情邀我一起吃午饭。黔东南的少数民族非常好客,只要在吃饭点被村民碰上,都会被邀请进屋吃饭,而吃饭就意味着喝酒,这里的酒都是自酿的米酒,入口清淡但后劲十足。在黔东南旅行不用担心没地方吃住,唯一要担心的是你的酒量。
![]() |
[194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3-12-16 11:18
三口大锅一字排开,掌勺的是个女汉子,旁边两个老爷们正在给她打下手,看这阵势今天客人应该不少。
![]() |
[193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3-12-16 11:17
早饭后挎着相机沿街溜达,看着这片大工地没有一点拍摄冲动,转过一角看到肇兴饭店一侧忙碌着不少人,一打听原来是有人家给孩子过满月。
![]() |
[192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3-12-16 11:16
肇兴的建筑布局与我在黔东南见过的寨子不同,它不是沿山向上层层发展,而是狭长地分布在街道和河的两旁,溪边连绵的木廊和风雨桥成了肇兴的另一特点,居舍、行人、儿童、劳作、嬉戏是木廊中的一道风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