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国脉五千年【正上:四川博物馆】
41880
2500
[43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6-30 09:52
兽足敦【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寿县朱家集楚王墓出土】
寿县李三孤堆楚王墓于1933年被盗掘,致使第一手宝贵的考古研究资料遭到破坏,由于当时社会压力和地方※※及时采取措施,大部分出土物得以保存下来,根据相关调查材料统计,保存下来的出土器物达710余件, ![]() |
[43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6-30 09:44
铸客升鼎【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寿县朱家集楚王墓出土】
腹有四兽,攀援直上,作向内探视状。1933年安徽省寿县朱家集楚王墓出土。 腹饰羽纹,足根作兽首状。口沿有铭文9字:“铸客为王后七府为之”。古代贵族用鼎以“升鼎”为中心,因此有人把它称为“正鼎”。 ![]() |
[43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6-30 09:40
楚王匜鼎【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寿县朱家集楚王墓出土】
匜鼎是盛水器,有的匜鼎底部有烟炱痕迹,推测也可作煮食物用的器具。此匜鼎口沿外壁有铭文12字,是楚王酓前的重要礼器。据考证楚王酓前为楚考烈王,公元前262年至前238年任楚王,即位后割地于秦以求和,后向东发展,在今山东境内灭邳、邹、费、鲁等。前241年与诸侯共伐秦,无功而回,为避秦逼,将楚都迁于寿春。 ![]() |
[43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6-30 09:36
鄂君启金节【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寿县邱家花园出土】
金节是研究当时楚国的交通、商业、地理、符节制度、楚国王权的集中和强化,以及楚王与封君的关系等方面的重要实物。 此“金节”用铜铸成,文字错金。因形似劈开的竹节,故名“节”。这种“车节”和“舟节”,迄今为止仅此一见,因而极为珍贵。 ![]() |
[43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6-30 09:31
蚁鼻钱【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蚁鼻钱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铜币。因其形象得名。形状为凸面椭圆形,似海贝。正面有阴文,常见“贝”字;少数为“君”、“圻”等字,意义不明。又称鬼脸钱,与蚁鼻钱均为宋以后的习称。 ![]() |
[42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6-30 08:59
玉龙凤佩【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长丰县楊公楚墓出土】
玉料呈青色,有深浅不同的灰白和褐色沁斑。佩体龙形,两面镂雕相同纹饰。龙张口回首,龙身满饰谷纹,尾上雕一大鸟,龙头内外侧及尾部又各凸雕一小鸟。龙身中部有一圆形钻孔。 此器1977年于长丰县杨公乡战国墓出土,墓为战国晚期的楚墓群,距楚国都城寿春仅20公里。 ![]() |
[42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6-30 08:54
展翅攫蛇鹰【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寿县朱家集楚王墓出土】
1933年寿县朱家集楚王墓出土。鹰作伸首展翅,两爪抓住一条双尾蛇。鹰、翼、尾饰羽纹,造型生动逼真,栩栩如生。 ![]() |
[42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6-30 08:51
吴王光鉴【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寿县蔡侯墓出土】
吴王光鉴,因作器者为吴王光而得名。是吴王光为其女儿叔姬出嫁制作的媵器。1955年,在寿县城西门进行治淮工程取土时于蔡侯墓中发现的。当时共出土祭祀用的礼器11套,吴王光鉴是其中之一。吴王光,即大名鼎鼎的吴王阖闾,又称公子光。 ![]() |
[42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6-30 08:43
原始青瓷虎形器【西周-春秋,公元前9世纪-前7世纪。屯溪市奕棋机场出土】
器物外观呈椭圆柱体,形似提梁壶,提梁之侧为椭圆形器口,整体观之,如一只小犬探头向器口内饮水,造型独特。整个器物形体规整,胎体呈灰白色,施淡黄色釉,釉薄而均匀。全器形如一只生气勃勃的老虎,张口、翘尾,生动活泼。在当时的条件下,有如此工艺水平与审美意趣实属不易。 ![]() |
[42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6-28 13:56
云纹盉【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屯溪市奕棋机场出土】
本器特色在于体现了吴越青铜器的灵巧细腻,器体在肩下收束,形成两段式,视觉上易产生肩部为器盖的错觉。形体三放三收凹凸有致,纹饰盖肩腹粗细错落,附件装饰精致华美。 ![]() |
[42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6-28 13:53
鸟钮盖盉【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铜陵市火车站对面出土】
纹饰之间以两周凸弦纹作间隔,盖顶围绕鸟形钮,饰一周蟠虺纹,两耳外侧作兽面状。 此式盉流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其一般形制特征为扁体圆腹,有盖,上腹部有流,肩上有提梁,三蹄足。为区别商周时期流行的各类盉,学界称之为提梁盉。根据古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看,提梁盉用于煮郁金草和于酒中,调酒温酒兼用。 ![]() |
[42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6-28 13:48
编织纹簋【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屯溪市奕棋机场出土】
该簋的特色之处在于上层几何编织纹的中部装饰有变形兽纹,其以类似乳钉的圆点纹为地,兽面两侧似作宽大伸张的两翼。此纹不见于他处,但却屡屡出现于屯溪诸器之上。 ![]() |
[42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6-28 13:45
乳钉纹簋【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屯溪市奕棋机场出土】
簋是盛放黍稷饭食的器物,盛行于商周,本器腹部主纹饰采用西周中期的百乳雷纹布局,同时又以越式扁腹的形式造型,耳背有镂空脊饰,富有地方特色。此簋体态丰盈,富丽精美,代表了中原文化与吴越文化的完美结合。 ![]() |
[42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6-28 13:40
镂空龙纹盘【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屯溪市奕棋机场出土】
1965年出土,大圆口,浅腹,附耳自盘腹上伸,盘壁四周镂空作云纹镂空的八朵云纹壁,内外又绘刻兽面纹,盘底饰蟠蛇纹,浮雕的龙首前有浮雕一个二目四足的动物,龙身绘刻鳞纹,两耳外侧饰有兽面纹。 ![]() |
[42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6-28 13:21
五柱器【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屯溪市奕棋机场出土】
器上竖五柱,等高,间距亦相同。方座中空,四壁微鼓。长方形扁脊的两侧和方座四壁,均饰双钩云纹。此种器形,不见于诸家著录,用途待考。 ![]() |
[41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6-28 13:18
棘刺纹卣【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屯溪市奕棋机场出土】
本器形体取自商周之际中原卣的造型,花蕾形盖钮,高盖沿,提梁两端作兽首。腹部蟠虺纹又称变形夔纹、棘刺纹,是南方越文化特有的纹饰。 ![]() |
[41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6-28 13:12
蔡侯产剑【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淮南市蔡家岗出土】
有错金鸟篆体铭文两行6字:“蔡侯产作畏剑”。1959年淮南市蔡家岗出土。菱形薄剑格鎏金,剑柄中空以黄金填塞,剑隔同样为黄金质地。剑身韧口残损多处,但六字鸟虫篆错金铭文完好,鎏金剑格金光灿然;剑茎尾端嵌有一端金柱,应与原始的黄金剑首相连接。整剑虽残尤美,令人称道。 ![]() |
[41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6-28 13:09
蔡侯纽钟【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寿县蔡侯墓出土】
春秋时期蔡昭侯墓,位于寿县城西门内侧。1955年5月,寿县治淮民工在城西门内北侧取土加固城墙时,发现甬钟两件,即行清理发掘,出土各类文物584件,有青铜器、金叶、玉器、骨器、漆器等。 ![]() |
[41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6-28 13:04
蔡侯盥缶【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寿县蔡侯墓出土】
1955年寿县西门蔡侯墓出土。盖和器均饰圆饼状涡纹。器外壁嵌红铜兽纹,纹饰精美。器、盖同铭:“蔡侯申之盥缶”。出土时内附有一小匜。原有双链提梁,已残。 ![]() |
[41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6-28 13:00
蔡侯方壶【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寿县蔡侯墓出土】
蔡是周初武王弟叔度的封国,建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西南)。春秋时期蔡常受楚的逼迫,多次迁移。平侯迁新蔡(今河南省新蔡),昭侯时又迁州来(今安徽省凤台),称下蔡。蔡是小国,处于吴、楚之间,既要尊戴周王,还要讲好吴、楚,处境艰难。公元前447年为楚国所灭。 ![]() |
[414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6-28 12:54
镂空龙耳罍【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蚌埠市双墩出土】
该墓葬因被盗于2006年12月至2008年8月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大考古成果,被评为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双墩墓葬发掘出土两件相同的青铜罍,整体呈球状,顶部是活动式的圆形镂空蟠虺纹罩,镂空罩是由许多蟠虺纹饰巧妙排列组成镂空罩,器身镶嵌有对称四个龙形附耳。 ![]() |
[413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6-28 12:50
钟离君柏簠【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蚌埠市双墩出土】
为了确定墓主人的身份,考古人员在出土器物的铭文中寻找线索,最终发现了“钟离君柏”的字样,确定墓主人是春秋时期钟离国的国君名叫柏。 上面的铭文:“君柏”二字,还有车马器,共有五车、八马,这足以证明他的身份。 ![]() |
[412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6-28 09:36
蟠虺纹曲柄盉【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六安县毛坦厂出土】
蟠虺纹是青铜器纹饰之一。又称“蛇纹”。以蟠屈的小蛇(虺)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 ![]() |
[411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6-28 09:31
兽首鼎【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庐江县岳庙出土】
1988年8月份的一个清晨,村民莫作青去农田的路上经过一个高坡时,一件褐黑色的物品引起了他的注意。“头几天下了场大雨,原本一丈多高的坡出现了滑坡,东西就露出来了一小部分。”莫作青说,他随即跑回家,拿来铁锹挖掘,不费什么劲就把东西挖了出来,让他意外的是,一同出土的还有其他物品。 放在家里大概一个多月,莫作青带着物品乘车到了当时的省博物馆。省博物馆马道阔接待了他,对他带来的物品进行了鉴定。马道阔等人看后说,这些物品是春秋时期的,属于国宝。闻听自己挖出来的东西是国宝,莫作青很有觉悟,说了句“那就捐给你们了”。对于莫作青的这一表态,当时的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十分欣赏,为了表彰他的捐赠行为,还特意奖励了300元。 ![]() |
[410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6-28 09:19
兽首鼎【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舒城县五里出土】
饪[rèn]食器。全器作动物造型,形似古代祭祀时使用的牺牲,故又名牺鼎。鼎前端兽首突出,双角耸立,双目圆睁,兽身为器,兽背为口。牺鼎的独特之处在于兽首和容器的连铸,整个器体造型浑圆,体态憨厚,地域特征明显。 ![]() |
[409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6-28 09:14
龙虎纹鼓座【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舒城县九里墩出土】
圆形铜圈,无底,上部略有残缺。器身满饰蟠[pán]虺[huǐ]纹。口沿有两个对称的虎头及四条相绕的龙饰盘在上面。虎竖耳,怒目圆睁,张口作吼啸状。外壁铸有铭文两圈,上圈约98字,下圈约52字。因锈蚀严重,难以辨认通读。 ![]() |
[408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6-28 09:10
兽面纹大铙【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庐江县泥河出土】
大铙,中国古代铜制打击乐器,形体巨大。铙使用时口朝天,柄置干座上,敲击其侧,声音雄浑空阔,悠扬久远。它不仅用于祭祀还用于军事。 ![]() |
[407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6-28 09:05
兽面纹大铙【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庐江县泥河出土】
商代乐器,1973年庐江县泥河区农民在干涸河床上挖菜园子意外出土,因为器物比较重,可以当废品卖,所以被扛回家,得以幸运保存。同类型大铙多出土于江南,江北地区比较罕见。 ![]() |
[406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6-28 09:02
兽面纹鬲【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阜南县月牙河出土】
1944年阜南县月牙河出土。兽面纹铜鬲(lì),圆口外卷,直颈窄肩,锥形空足。口沿置对称的弓形耳,一耳与一足对应,应是沿袭商代早期的作法。 ![]() |
[405 楼] 晓锋
[陈年泡菜]
18-6-28 08:53
凤纹簠 [fǔ]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簠是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 簠出现于西周早期,主要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战国晚期以后消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