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骚下~~最牛最帅的无敌入门小单反E620入手,期待成立E620俱乐部
205100 2500
[344 楼] thinkpadt428zu [资深泡菜]
09-5-6 11:45
你们这样吵架对不起楼主啊.楼主开这个帖子是和大家来拿照片交流的,现在整成一群人吵架了
[343 楼] faquir1 [资深泡菜]
09-5-6 11:43
原文由 821023kyo 发表
E620绝对是现在市面上最强入门单反,甚至没有之一

良好的做工,精致的外型,强大的性能。。。。

无可挑剔

还配了根很骚的皮质O记背带s:051 s:050 s:042


这个帖子应该作为无忌的一个范本,充分证明了※※※说过的:

挑衅,失败;再挑衅,再失败...直至最后...
[342 楼] faquir1 [资深泡菜]
09-5-6 11:40
原文由 mama2009 发表
离題!主题是E-620!这是O论坛!
有人不喜欢某品牌,偏偏又费尽心机去该论坛 讨论该品牌产品的论坛潜水
O粉在自己的O论坛说爱用O,有人说这是{有失偏颇},真他妈滴
C,N砸O潜水员碰上变节砸C,N滴CPS专业会员,话题就变了宾得加饼干
这是O家分享区,砸O潜水员砸O不成也请别说{有失偏颇}


因为你说“最”,而且首先挑衅别家的入门单反!有你挑衅在先,还不准别人还击吗?

原文由 palmtwo 发表

比较同意火龙的观点“O粉的优势在于可以随时掏出小巧的机器拍摄出更多的作品。瞬息变化的风光,精彩的人文瞬间,首先你要能拍到,然后再说画质的问题。620优势在于增加你"能拍到”的概率”,画质就不用比了,真正仔细用过的人都知道差距。

[palmtwo 编辑于 2009-05-06 08:58]


按照这个逻辑,还是用小DC吧。

原文由 三少爷 发表
    引用:原文由 韩德僧 发表
    4/3已经开发了5年,已经不能再把不实惠归于“新系统研发成本”了。

对于一个新系统,5年只是开了个头

对于一个新系统,5年只是开了个头

按照这个逻辑,O粉们还需要多多贡献银子啊!博傻经济有一个范例!
[341 楼] nbx [泡菜]
09-5-6 11:26
还真有人敢拿DA15Limited砸O的,想让人笑掉大牙吧。

DA15比价格便宜200块钱而且重量差不多的918画质还差,色散和MTF几乎是完败,宾得其实是在以实际行动证明O的变焦可以比定焦好嘛。

尼康的数码修正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佳能的话因为中高端机器才能享受到,结果500D加一般的狗头成像也是够塑料拖鞋的。

O从E3也开始用数码修正了,当然镜头本身素质还是过硬的。
宾得我不得不说,那Y的太老实了,看看DA*55和1650那恐怖的紫边吧
[340 楼] mama2009 [泡菜]
09-5-6 11:03
原文由 palmtwo 发表

首先你要能拍到,然后再说画质的问题。620优势在于增加你"能拍到”的概率”,画质就不用比了,真正仔细用过的人都知道差距。

[palmtwo 编辑于 2009-05-06 08:58]


那画质差距非常巨大,像前面所说的,"没信噪,也没焦点,质感,色彩更淡不上"
[339 楼] 821023kyo [禁言中]
09-5-6 10:26
俺也在等O记的心饼干,

只要是中档定位的肯定是精品了
[338 楼] 三少爷 [4/3-M4/3论坛版主]
09-5-6 09:40
原文由 palmtwo 发表
希望奥林巴斯的能出几个相对实惠的定焦镜头。


顶这句~
小一点,便宜一点,F2.8起跳
[337 楼] 三少爷 [4/3-M4/3论坛版主]
09-5-6 09:38
原文由 咱家是猫 发表
刚刚又去看了下ZD25对ZD1442的25mm,1442除了在25mm只有4.5的最大光圈以外,畸变居然比饼干略好,饼干收到F4.5的MTF也只是中心比1442好点。

基本上对比狗变,饼干就是光圈大两档和外观两个优势,而锐度和畸变控 ......

关键词是“光圈大两档”
[336 楼] 三少爷 [4/3-M4/3论坛版主]
09-5-6 09:34
原文由 丛林I 发表
但是这个帖子中资深三少爷的某些言论确实有些偏颇,O的那个25饼干素质确实不怎么地,如果非要说它好真的就过分了。

我觉得zd25很好用,现在是我的挂机头,说他好有什么过分的?
[335 楼] 三少爷 [4/3-M4/3论坛版主]
09-5-6 09:29
原文由 韩德僧 发表
4/3已经开发了5年,已经不能再把不实惠归于“新系统研发成本”了。

对于一个新系统,5年只是开了个头
[334 楼] palmtwo [泡菜]
09-5-6 08:57
原文由 二月的火龙 发表
节前入的620,加9-18和FL36R, 之前有个410和14-42以及40-150.还有25/2.8 410后来卖了,升级到620.这样就配齐了以套比较经济小巧的系统。
到手之后,就把5D+24-105扔给老爸玩去了。当然,其它的CANON镜头躺在防潮箱里。620,和9-18,14-42,40-150加起来的分量,虽然没有仔细量过,但是绝对比5D+24-105,17-40轻很多,甚至在携行的时候,620+1442+捷信1550小架子的分量(架子拧在机器上不拆下来),挂在脖子上都没有5D+24105沉。
我想以后旅游或是扫街恐怕要告别5D了,620轻便的感觉让人有更强的拍摄欲望,也有条件走的更远,拍得更多。

当然,要论画质,特别是暗光下,或是高ISO情况下,620的画质和5D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机器,拍个夜景就知道了,暗处的画质相当的糟(和5D相比),介于卡片机和5D之间吧,但是和CCD尺寸也成正比:-)。白天或是光照充足的环境,620和5D的差距能缩小很多。

O粉们不用再和NC争论画质的问题了。O粉的优势在于可以随时掏出小巧的机器拍摄出更多的作品。瞬息变化的风光,精彩的人文瞬间,首先你要能拍到,然后再说画质的问题。620优势在于增加你"能拍到”的概率。

比较同意火龙的观点“O粉的优势在于可以随时掏出小巧的机器拍摄出更多的作品。瞬息变化的风光,精彩的人文瞬间,首先你要能拍到,然后再说画质的问题。620优势在于增加你"能拍到”的概率”,画质就不用比了,真正仔细用过的人都知道差距。

[palmtwo 编辑于 2009-05-06 08:58]
[333 楼] 韩德僧 [禁言中]
09-5-6 07:38
原文由 三少爷 发表

对于一个新开发的系统,研发成本摆在那里,不可能是最实惠的

4/3已经开发了5年,已经不能再把不实惠归于“新系统研发成本”了。
[332 楼] palmtwo [泡菜]
09-5-6 07:31
还是标头适应面比较广,大块头的E3和轻量化的E620都能平衡搭配,希望奥林巴斯的能出几个相对实惠的定焦镜头。
[331 楼] kezho [资深泡菜]
09-5-6 03:12
原文由 KingSex 发表
我也拿了一个E620

但没有这样的背带

郁闷啊。。。

怎么没听你汇报过哈?过分
[330 楼] mama2009 [泡菜]
09-5-6 03:01
有点 不起楼主,E620俱乐部没成,变了C,N的砸O潜水员俱乐部,再变了变节CPS尊業會员大把掌C,N的砸O潜水员俱乐部,笑料一埸.
楼主请多多出片子吧!

[mama2009 编辑于 2009-05-06 03:02]
[329 楼] mama2009 [泡菜]
09-5-6 02:04
另一雷同的转贴
............................................................................

/showthread.php?threadid=496507

/showthread.php?threadid=612921

http://www.four-thirds.cn/forum/thread-61134-1-2.html

http://www.four-thirds.cn/forum/thread-108039-1-1.html

/sorthread ... 35&pagenumber=1

http://www.four-thirds.cn/forum/thread-61134-1-2.html

首先,“数码化”是一个模糊的叫法,每家 “数码化” 的手段都不同。你否认的是4/3的“数码镜头”,那就来看4/3的原理,不要扯别家的什么“镀膜”、“新设计”、“去紫边” 等不相干的东西。

1,几何光学里,远心设计(telecentric,也译作“焦阑”)的作用是将出射光瞳(exit pupil)推到无穷远,于是入射光束的主光束垂直于像平面(当初屋脊砸向“垂直入射”一半以上的砖头都是 “光线全部垂直入射,怎么可能成像”,却根本不知道几何光学里 “垂直” 是对“主光束”(chief ray)而言,无知者无畏啊),此所谓 “垂直入射”。远心又分像方和物方。

2,4/3官网说的清楚,自己用的是(像方) “近似远心”设计 (near telecentric,坛子里称作 “近焦阑”),即把出射光瞳尽量推远,但不是无穷远。这时光线近似垂直入射,可以有效改善在感光元件的入射角度,从而解决(广角端)边缘像场常出现的暗角、眩光、龟影等问题;

3,“近似远心” 既不是4/3发明的,也不是4/3第一个运用的。事实上某些135单反镜头早已用过此原理,比如尼康金广角17-35/2.8和DX格式的17-55/2.8等。国外网友实测,金广角在17端甚至将出射光瞳推至98mm;而4/3镜头群的出射光瞳距离像面 ≥ 85mm(约),加上更小的成像圈,边缘像场的光线入射角 ≤ 6°(约)。按照“余弦4次方”定律,此情况下产生的暗角大致可以忽略;同时边缘解析度和锐度的提高,鬼影和眩光的抑制也就成为可能。

4,既然大家都能用,为什么4/3说这是自己的优势?因为 “近似远心” 设计要求镜头后组巨大,而且为了调整光路和矫正像差,中间还要加入许多镜片,用以前的卡口尺寸实现难度较大,镜头生产成本和重量也十分可观。出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几大传承135单反的厂家不可能改口重来。而奥林巴斯没有包袱,针对数码成像在技术、成本、尺寸重量和画质上进行了折衷,建立了全新标准。

5,所以,4/3系统的设计思路并无神秘(官方网站从来不曾对“near telecentric”有任何夸张吹捧),因为理论上是大家都能做的事情。但商业利益决定有人能做,有人不能做。但是DX你说的 “其他所有APS机器都是这样,……把一项家家户户都有的常见东西说是自己的独家制作……” 是彻底的胡说八道,你敢说所有APS机器,还敢说“家家户户都有的常见东西”,你很无知!还有,要指出的是,从一个系统整体改善光线入射角度,4/3系统就是第一个,或者用你的话,“独家”。

而搞清楚这些概念,就知道4/3系统针对的是边缘像场成像的改善(奥林巴斯官方也始终是这么说的),为镜头设计提供了一点先发优势。当然,其他厂家不会忽视这个问题,都凭借自己的光学设计经验来弥补。但可以肯定的是,理论上135全幅和APS的镜头群要解决这些问题,难度一定比4/3的更大,成本也更高。

最后,关于和别家镜头、老镜头的比较。首先,影响镜头光学素质的因素很多,工艺、材料、规格、经验……不是说4/3是一个更合理的标准,所以4/3镜头就必须处处体现优势。如果你证明不了,或者被我的镜头K掉,就说明你的“垂直入射”是胡说八道,是伪命题,这种逻辑本来就很可笑。比如说蔡司镜头,其光学素质和制造工艺本来就是顶级水平,转接在4/3上又利用了小成像圈(边缘像场不再是问题),当然有可能干掉某些ZD头。还有,有的镜头,比如14-45,我过去还跟“xxxx”说过,怀疑此镜头没用“远心”设计,因为后组尺寸比14-54小得多,xxxx也在前贴中证实过。另外,用别家“数码镜头”和对应老镜头比较的结果,与奥林巴斯ZD头毫无关系,因为其他厂商用的“数码”手段不清楚,和4/3系统的思路没有可比性。总之,任何比较如果不遵循“其他条件相同或尽可能相同下,……”的基本前提,就必然失去说服力。

要证实4/3原理的可行,只要提供ZD镜头群的一点优势即可;根本不需要 “把谁干翻”、“数码相机非要用数码镜头才行” 这种走极端的东西,这是简单的逻辑问题。

下面是摘译Dpreview对ZD头的一些评价,至于是否客观公允,我相信它远远超过你空口无凭的个人体验。

----------------------

Olympus E-30 Review, 03/2009

……这几年我用奥林巴斯单反越多,就越发体会到其ZD镜头有多么出众——特别是12-60这样的广角焦变(即便是便宜套头也好的出奇)。其实对整套系统的长期投入大大超过机身本身,而目前奥巴的镜头比起任何一款机身来更让人舍得投资。

这些机身性能和出色的镜头群是否够用,要看您的个人决定。但我可以保证,如果您被E-30吸引(只要您不是高ISO热爱者),您多半不会失望……

…But when light levels are good it's hard to fault the E-30, particularly its JPEGs, and particularly when using the high grade Olympus Zuiko optics. The more I've used Olympus SLRs over the last few years, the more I've come to appreciate just how impressive the Zuiko lenses - especially the wide zooms such as the 12-60mm - really are (even the cheaper kit lenses are surprisingly good). A long term investment in a system is a far bigger commitment than the purchase of a single body alone, and the Olympus lens range is currently a far better incentive to invest in Four Thirds than any individual body.

Whether these features - and those great lenses - are enough, well that's up to you to decide. But (as long as you're not a high ISO lover) I can assure you that if you are tempted by the E-30's many charms, you're unlikely to be disappointed. The E-system has long lacked a credible alternative to the hugely popular models at the top of Canon and Nikon's enthusiast DSLR lineups; with the E-30 Olympus has delivered just what was needed - and thrown some interesting creative tools into the mix too.

Olympus Zuiko Digital 9-18mm/4.0-5.6 Review, 02/2009

我们一直在说E系统的突出优点在于其镜头群,奥林巴斯利用小画幅使之和竞争对手相比在整体画质和边缘像场表现力上更胜一筹,而且提供了或许是目前最完备的数码优化变焦镜头群(当然,如果您用定焦就请略过吧)。

…We've long said that the great strength of the E-system lies in the lenses, with Olympus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smaller area of the Four Thirds sensor to produce optics which is simply more consistent in overall image quality and edge-to-edge performance than those of its competitors. The company also provides arguably the most comprehensive and coherent range of digital-optimised zooms currently available (however if you're a prime shooter you really need to look elsewhere).

Olympus Zuiko Digital ED 50mm/2.0 Macro Review, 09/2008

我们一直对奥林巴斯的50/2微距头评价甚高,……就棚内表现来说,它是我们目前看到的、技术上最接近完美的一只镜头(当然得明白我们还没有测试过其他系统类似焦段的微距头)。

毫无疑问,4/3系统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光学实力,而50/2和12-60等一样是目前所有厂商同类镜头中最好的之一,……

…The Olympus Zuiko Digital 50mm F2.0 Macro is a lens which we've held in high regard ever since we started using it for our reviews of Four Thirds camera bodies, and subjecting it to our full optical test suite shows precisely why. Certainly in terms of the studio results, it's the nearest we've yet found to a technically perfect lens (although it's important to appreciate that we haven't yet tested any comparable short tele macros for other formats).

…The greatest strength of the Four Thirds system undoubtedly lies in the optics, and the 50mm F2.0 macro ranks alongside the likes of the Zuiko Digital ED 12-60mm F2.8-4.0 SWD as one of the finest lenses of its type currently available from any manufacturer. With its relatively fast maximum aperture, it also offers Four Thirds users the opportunity to use true selective focus effects. Quite simply, every E-system user should own one.

Olympus Zuiko Digital ED 12-60mm/2.8-4.0 Review,04/2008

……(奥巴对4/3系统便携性的)营销攻势却无形中掩盖了自己另一个更真实的优点:奥林巴斯利用4/3感光元件设计出的镜头群,在任何给定尺寸、重量和成本上,就是比其他画幅数码优化过的镜头表现的更好而且更一致,12-60是一个典型例子。

… And slightly perversely this marketing approach has tended to obscure a more telling benefit; Olympus appear mainly to have taken advantage of the Four Thirds sensor to deliver lenses which, for any given size, weight and cost, simply perform to a higher and more consistent standard than those optimized for larger formats, with the 12-60mm being a prime example.
[328 楼] mama2009 [泡菜]
09-5-6 01:59
转贴一个
...........................................................................
135 DSLR結構性問題!

要產生 良好畫質(銳度,對比度,色彩飽和度,分析力.....) ,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1)鏡頭,極高分析力度,以滿足未來更高密度感光體,使用現代鍍膜,良好之鏡後光質,入光角度..

2)鏡頭接環直徑,法籣焦長度,感光體面積.之良好比例配合近代數碼化需要.

3)大眾化之影像防震方案,在千萬像素點數碼化年代需要.

基本上C,N 135DSLR 在上面的3點全出問題.

1)(((((和EOS 40D比起来,EOS 50D的表现并没有明显优势。这里我们需要说明一个理论。根据权威机构分析:数码相机的传感器像素密度达到4.5MP/cm2时,图像的解像力就受制于镜头了。换句话说,传感器的像素密度达到了4.5MP/cm2,画面的解像力就取决于镜头的解像力如何了。
我们可以计算一下,EOS 50D是1510万像素,传感器大小为22.3mm
×14.9mm即332.27mm2,约3.3227cm2。粗略算下来它的传感器像素密度为4.54MP/cm2。所以,如果我们将EOS 50D和EOS 40D进行对比的话,并不会觉得EOS 50D的解像力比EOS 40D好多少。更高的像素并没有换来我们期望中的更高解像力。
事实上,如果对比动态范围、高感,尤其是关闭降噪时的夜景等,我们觉得新机似乎还不如EOS 40D。因此,在镜头解像力没有进一步得到提高时,APS-C画幅的单反继续提高像素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http://review.fengniao.com/112/1122517.html

上面是dp的測試結論

...OM4/3 ZD镜 MTF解像力圖用20-60線高密度基數... 4/3Leica镜 MTF解像力圖用20-40線高

密度基數... sigma镜 MTF解像力圖用10-30線低密度基數...CANON EOS EF-S镜 EF(L)鏡 MTF解像力圖用10-30線低密度基數...!

2)C,N 135DSLR的鏡頭接環直徑,法籣焦長度,感光體面積.之比例不能配合近代數碼化需要,它的結講是來至膠卷年代.

鏡頭後的焦平面不是絕對平面,是有一定的曲面(可以想像是一個半球體).

感光體是絕對平面的,當鏡後曲面焦場結合感光體的絕對平面,就產生了(焦平面像差).

中心點在合焦的話,周邊就散焦,引至整個畫面好像失焦,沒焦點,散散的.

任何的相機,鏡頭,都有(焦平面像差).問題是多還是少.

鏡頭接環直徑越大,感光體面積比例上越小,(焦平面像差)程度就少.反之...!

法籣焦距比例上長,進光角度比較直,感光晶片受光良好,引至高飽和度低失真發色.

反之..劣質進光..需機內電子加工提色加銳..發色失真..紅色帶點綠=瘀灰紅色...緣色帶點紅=瘀綠色...

也因為進光不良(劣質進光)...再加上機內電子加工提亮...發黑也有可能!

總的就是 (散,灰,瘀,扁,平,淡,暗,)照人面就是紙板人面,必需用淺景深才可以帶出一丁點對比質感.

要不就是滿面的怪亂銳紋. (失真)

(全幅)

1)鏡頭成像圈大於感光體面積,周邊有多餘的.就是(非全幅),例:85mm f1.2L+50D.

2)鏡頭成像圈配合感光體面積,周邊沒多餘的.就是(全幅),例:85mm f1.2L+1DS, E-3+所有的ZD.

3)正統攝影學院沒有(全幅)字眼,(全幅)字眼主要出現於近代器材廣告.

4)世上的(幅)有很多,1/2.3 1/1.7 1/1.63 110 4/3 APS 135 6X4.5 6X6 6X7 6X9...
4X5 8X10...

135 24mmX36mm(幅)只不過是其中之一,目前全世界最多人用的是1/2.3(幅)!

到你梦惺的時侯, 135幅也只是(不外如是).
[327 楼] KingSex [资深泡菜]
09-5-6 01:44
我也拿了一个E620

但没有这样的背带

郁闷啊。。。
[326 楼] mama2009 [泡菜]
09-5-6 01:43
原文由 lorb 发表
工具无好坏之分,看你会不会用了! 饼干拍的!呵呵...

不合规外链图片,不直接显示,谨慎点击

[325 楼] mama2009 [泡菜]
09-5-6 01:40
离題!主题是E-620!这是O论坛!
有人不喜欢某品牌,偏偏又费尽心机去该论坛 讨论该品牌产品的论坛潜水
O粉在自己的O论坛说爱用O,有人说这是{有失偏颇},真他妈滴
C,N砸O潜水员碰上变节砸C,N滴CPS专业会员,话题就变了宾得加饼干
这是O家分享区,砸O潜水员砸O不成也请别说{有失偏颇}
[324 楼] lorb [资深泡菜]
09-5-6 01:34
工具无好坏之分,看你会不会用了! 饼干拍的!呵呵...
[323 楼] 丛林I [资深泡菜]
09-5-6 00:18
不同年,比你大多了... 呵呵
[322 楼] 丛林I [资深泡菜]
09-5-6 00:13
楼主如果是1023所生,和我同年同月同日啊。
[321 楼] 丛林I [资深泡菜]
09-5-6 00:10
别的不多说了,E620是好机器,看片子就知道,楼主用的那个镜头绝对是牛头中的翘楚,色彩过渡和立体感这些都是骗不了人的。

但是这个帖子中资深三少爷的某些言论确实有些偏颇,O的那个25饼干素质确实不怎么地,如果非要说它好真的就过分了。

宾得的饼干整体素质很好是不争的事实,包括DA40 DA70都是摆明了的全画幅像场镜头,足见宾得的功力,至少目前为止比O好那是毫无疑问的(而且好的不是一点半点)。把DA15拿出来说事,有失偏颇,这是个小体积超广镜头,保持这种口径为一个APS-C的画幅服务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难的工作,别忘了狗头18-55也比它胖两圈。 宾得本身有DA14,素质非常好,变焦广角12-24这样的高水准镜头。   当然,O家本身拥有一个广变神镜,谁也不能否认。

还有DP对KM的评分之类,DP也只是从KM开始有了JPG画质评分一说(本来JPG画质给的是6分,后来DP论坛上有人指出评测不公平,迫于压力改成7分的,但是总画质评价是8分,也就是说包括尼康那些用索尼1000W CCD的那批机器的总画质得分都是一样的),E420的时候并没有JPG评分等等。 如果对比KM E420两个机器的真正最高画质实力(RAW),DP给出的评价是As we've said before, without the sharpening that is usually added in-camera, the E-420 just can't keep up with the K2000(K-M).这也是DP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目前的4/3画幅机器是难以与APS-C画幅匹敌的,这个是先天优势不足,但是O家的JPG出片锐化很足,所以JPG直出时视觉观感不错。   像DPreview这样的网站,最终给出的评分都是加权评分,都会顾及不同画幅对比时的影响,真正画质的好坏应该看评测文章里面的具体章节,比如K-M,编辑会和每一个入门机进行对比,然后在当页留下评语,其实很客观的。只看最后的评分意义不大。

原本不同画幅,不同像场镜头的相互对比就是一个难以标准化的对比,所以作为资深说话客观点比较好。

希望楼主的帖子能最终变成正式的俱乐部,如果O出一个素质稍好的饼干,这个E620几乎就是最好的扫街利器。
[320 楼] 该说就说 [泡菜]
09-5-5 23:42
原文由 金刚砂牌手纸 发表

非常无知,看来藕粉就这无知素质。


白痴您好!好久不见,最近忙傻?你想要的LX3买了吗?
[319 楼] 金刚砂牌手纸 [泡菜]
09-5-5 23:21
原文由 ppkppk 发表

C 50mm F1 L 是一只垃圾,必需收光圈F1.8後才可用

[2009-05-05 21:53 补充如下]

色散像變超強,也說不上是AF,必需停產

非常无知,看来藕粉就这无知素质。
[318 楼] palmtwo [泡菜]
09-5-5 22:56
原文由 ppkppk 发表

金刚砂牌手纸还是留点口德,那821023kyo
只是和你的观点不同你就进行人身评价貌似有点不厚道啊

顺便支持一下E620!

砂纸本来就是砸O的,就像你是砸C的一样,但人家猫也没说什么620不好的话,就被评价了,哎      一个字——冤——
[317 楼] palmtwo [泡菜]
09-5-5 22:53
哈哈,这背带大半年前就有卖的了,当时就入了一条
[316 楼] 韩德僧 [禁言中]
09-5-5 22:18
原文由 三少爷 发表

DA40相当于60mm,作为标头很勉强
ps:全面胜出之类的是你自己的结论吗?若不是,请给出对比评测的链接
60mm也是标头焦段。
真要找折合焦距完全一样的饼干头还真找不出,只能类似焦段的对比。
至于评测链结,猫猫已经给出链结证明ZD25比狗变ZD14―42的25mm端也无优势,那DA40和ZD25孰优孰劣已经是明摆的事了
[315 楼] 三少爷 [4/3-M4/3论坛版主]
09-5-5 22:02
原文由 liulang0532 发表
乱哄哄群狗乱咬,兄弟们,爱选哪家选哪家吧。我是用o的,也没觉得o是无敌的,只是综合了各个方面,包括价格,画质,镜头,卡口。。。,觉得o还是最实惠而已。现在多得是不分青红皂白一通乱咬,无聊得很。


对于一个新开发的系统,研发成本摆在那里,不可能是最实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