挎着双反去旅行(阳朔,婺源,黔东南......)
21804
399
[71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2-12-16 17:15
SRT101 发表于 2012-12-16 17:07 是禄莱的菜头,俺那台是3.5的E2,2.8的太贵了当年没舍得下手 ![]() |
[70 楼] vincentzt
[泡菜]
12-12-16 17:10
刚买了3.5F,能推荐下测光表啊?
另外,带着双反怎么扫街抓怕啊,赶紧操作速度都很慢 |
[69 楼] SRT101
[陈年泡菜]
12-12-16 17:07
摇头 发表于 2012-12-16 16:52 我指的是图3那张。 |
[68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2-12-16 17:04
经过40分钟的步行终于来到篁村,由于篁村地势较高位于半山腰,此时蒙蒙细雨下周围群山云雾缭绕,宛如人间仙境几乎分不清是梦境还是现实:
![]() |
[67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2-12-16 16:52
SRT101 发表于 2012-12-16 16:39 前面阳朔的片子是菜头3.5planar,后面婺源的片子是施奈德2.8xenotar |
[66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2-12-16 16:48
思量再三决定冒雨步行,骑车虽然省力但不方便拍摄,步行的话可以边走边拍。小路不太好走,因为在布满小巷的村子里走很容易迷失,必须随时询问当地村民确认方向,经过一番折腾终于走出小巷上了大路,然后沿着公路一直向山上走:
![]() |
[65 楼] SRT101
[陈年泡菜]
12-12-16 16:39
看焦外,是禄莱2.8的菜头拍的吧?
|
[64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2-12-16 16:37
去篁村有两条线路,一条是租自行车沿公路向上骑,另一条是从沱川走小路再穿插至公路步行上山:
![]() |
[63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2-12-16 16:31
“金家井”也距此地不远,据当地村民说,理坑最早的住民是姓“金”的家族,可金家落户理坑后一直人丁不旺,反而后来的余家迁移理坑后逐渐兴旺发达起来,金家不得已搬离了理坑,后来的余氏家族为了纪念金家在理坑开荒辟地,特意保留了金家当年在理坑挖的第一口井,以纪念他们对理坑的贡献。又从客栈老板娘那里得知,余氏家族的一部分人是来自不远处的“篁村”,于是问明了篁村的方向,准备冒雨前往:
![]() |
[62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2-12-16 16:12
离云溪别墅不远是一所小学,据村民讲理坑小学的原址是个大祠堂,※※时被拆后改建成学校,学校周围的空地是孩子放学后玩耍的场所:
![]() |
[61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2-12-16 16:05
空中侠客 发表于 2012-12-15 23:38 谢谢! |
[60 楼] 空中侠客
[泡菜]
12-12-15 23:38
好精彩,学习了
|
[59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2-12-15 23:33
老两口除了出租厢房,男主人还经营各种古旧家具,其中以老式雕花木床为主,一般都是去附近的村落收买回来,然后略作整修卖给感兴趣的游客,生意还算不错客户大多来自江、浙和上海,老人家的日子过得蛮悠闲的:
![]() |
[58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2-12-15 23:23
由于云溪别墅正厅前开放式的庭院结构,使得光线比一般徽派老宅要亮堂:
![]() |
[57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2-12-15 23:19
云溪别墅是也是俺溜达多次的地方,房屋结构很特别不同于一般典型的徽居,前厅有5开间很宽阔,替代天井的是一个很大的院落,里面种着花草,一侧有美人靠和硕大的木质门楼很是气派,原来还有4口井现已被填。原主人出国前把老宅卖给了一对老夫妻,也就是现在云溪别墅的主人,老两口花了不少精力对老宅进行了整修,由于面积过大老宅至今也只修了一半,另一半被作为仓库堆杂物。老两口特别准备了两间厢房出租给游客住,里面是老式的雕花木床和古旧家具,只是空间较为狭小和昏暗:
![]() |
[56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2-12-15 14:53
老宅的外墙早已斑驳,厚重的青苔凝结的是过去曾经的繁华和荣耀:
![]() |
[55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2-12-15 14:50
rica 发表于 2012-12-15 14:42 谢谢,玩摄影时间越久,越觉得“少即多”的含义。 |
[54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2-12-15 14:47
在理坑老宅的后院贴墙都会有一口水缸,不太明白这水缸的具体寓义,猜测是用来祈福保平安,转了这么多老宅还是觉得“天官上卿”里这口水缸最有眼缘和灵性:
![]() |
[53 楼] rica
[陈年泡菜]
12-12-15 14:42
欣赏,像油画的感觉。现在能静下心来玩胶片的不多了。
|
[52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2-12-15 14:39
老宅里住着余懋衡的后人,老夫妻两人平时闲着没事,就卖一些自用或收来的古旧家具给游客,还兼卖一些旅游工艺品,这在婺源的老宅中很普遍。老人的儿子住在县城是个医生,周末儿子儿媳会带着孙子回老宅看望老两口:
![]() |
[51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2-12-15 14:30
在理坑的这几天非常喜欢去“天官上卿”溜达,一是因为离客栈近,二是喜欢这个名字,老宅是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府第,“天官上卿”代表着主人的官职,前中后三堂,既气派又古朴:
![]() |
[50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2-12-15 14:21
破损的房顶为后院提供了一丝难得的光线:
![]() |
[49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2-12-15 14:18
理坑的“三雕”非常精美保存也相对完好,尤其内部房梁上各种繁复的木雕装饰令人叹为观止,但拍摄难度相当大,徽居高大的围墙使得只有前堂和后院的方形天井能漏进少许光线,在阴雨天屋内更显昏暗,用感光度100的胶片拍摄极为勉强,一般上午9-10点或下午2-3点是拍摄内部结构的最佳时间:
![]() |
[48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2-12-14 22:02
中午老人和孩子的声音充斥大街小巷,满街的热闹倒显得村里的祠堂格外冷清:
![]() |
[47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2-12-14 21:56
发现婺源当地吃饭有个习惯,人们往往在饭上放一点小菜然后端着饭碗走街串巷,尤其小孩吃饭更是要命,一到吃饭的点就看到老人们端着饭碗跟在到处乱串的孩子后面撵:
![]() |
[46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2-12-14 21:49
中午也是老人们晒太阳的时候,午饭过后桥沿上坐满了人,老哥是俺所住客栈的厨师烧得一手好菜,肉淡而泥土气颇重的红鲤鱼经他之手变得很是鲜美,野猪肉炖萝卜也是那几天俺常点的菜:
![]() |
[45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2-12-14 21:39
晒得最多的是满地可见的菜籽、还有辣椒和菜干:
![]() |
[44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2-12-14 21:36
下了几天雨天气总算开晴,家家户户开始搬晒东西:
![]() |
[43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2-12-14 21:29
背着孩子走门串巷和料理家务已成为一种习惯:
![]() |
[42 楼] 摇头
[老坛泡菜]
12-12-14 21:24
孩子是老人们日常生活的核心,也是一份牵挂:
![]() |